问题

既然“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那么倾诉是否还有必要?

回答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这句话像一记冰冷的耳语,总在深夜或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撩拨起心中那丝挥之不去的孤独感。而“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更是将这份孤独推向了极致。既然无法真正体会对方的痛苦或快乐,那么,我们费尽心力去倾诉,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徒劳地在空旷的山谷中呼喊,期待回声却只收获沉默?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在内心深处问过,甚至有过无数次挣扎。毕竟,当我们将内心深处的伤口、压抑的喜悦,小心翼翼地展示给别人时,对方的回应往往是那么的……“不对味”。你期待的是一把将心结彻底解开的钥匙,结果拿到的是一块用来填补缝隙的泥巴;你渴望的是一句能让你瞬间站起来的强大支撑,却只得到一句“都会过去”的宽慰。这种错位感,确实会让人心灰意冷,怀疑倾诉的意义。

但是,如果我们就此否定倾诉的价值,那未免也太过悲观,而且,忽略了倾诉本身更深层次的意义。

首先,倾诉是为了“看见”和“确认”。 即使对方无法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但当你将自己的经历和情绪说出来时,你是在向外界宣告:“我在这里,我有这些感受,这些感受对我来说是真实的。” 这种“被看见”本身,就能带来一种巨大的慰藉。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即使有人递过来的是一盏摇曳的灯,而不是一束耀眼的光,这盏灯也能让你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黑暗里。听者可能无法感同身受你的疼痛,但他至少在听,在努力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你存在的肯定。

其次,倾诉是一种“梳理”和“表达”的内在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并不是因为痛苦本身有多么不可承受,而是因为那些情绪被压抑、被忽视,在内心深处盘根错节,纠缠不清。倾诉,就像是把一团乱麻一点点地解开,即使解得不够利落,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思维被引导着去理清事件的脉络,去辨识情绪的来源。你用语言将模糊的感受具象化,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帮助自己认识和接纳这些感受,而不是被它们吞噬。有时候,说出口的那一刻,很多纠结就已经消解了一半。

再者,倾诉是为了“连接”。 即使感同身受难以企及,但“共情”却并非虚无。倾诉的目的是为了在人与人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即使桥梁的两端无法完全触碰,但依然可以互相看见,互相传递温暖。当你分享你的喜悦,对方或许无法体会到你那一刻的狂喜,但他会因为你的快乐而露出微笑,并送上祝福。当你诉说你的痛苦,他无法体会到你撕裂般的疼痛,但他可以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提醒你,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支持。这种“被连接”的感觉,能驱散一部分孤独,提供一种精神上的力量。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无法替我们走路,就放弃我们自己前行的脚步。倾诉,也并非一定要追求一个“感同身受”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个愿意倾听的耳朵,一个温和的回应,一个不加评判的陪伴。

比如说,当你失恋时,你渴望的是有人听你絮絮叨叨地回忆过往,听你哭诉委屈,而不是有人上来就说:“嗨,下一个会更好。” 后者可能从逻辑上讲是对的,但它忽视了你此刻情绪的出口。而那个愿意倾听你讲述你们的点点滴滴,听你表达那些“如果当初怎样就好了”的遗憾的人,即使他无法体会你失去一段感情的痛苦,但他的倾听本身,已经为你分担了部分情绪的重量。

再比如,你终于完成了一个艰巨的项目,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你迫不及待地想分享,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我做到了!”,一个欣慰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太棒了!” 也能让你感受到这份成就的喜悦被看见和认可,这种被点赞的感觉,即使对方不知道你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也足以让你快乐。

所以,倾诉是否有必要?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至关重要。 并非为了追求那个虚无缥缈的“感同身受”,而是为了:

寻求“被看见”和“被确认”的价值感。
完成“梳理”和“表达”的内在过程。
建立“连接”和获得“支持”的精神慰藉。

当然,我们也需要学习如何选择倾诉的对象,如何恰当地表达,以及如何管理我们对倾诉结果的期待。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倾诉,也不是所有的倾诉都能带来预期的效果。但如果因为害怕“不被理解”而选择沉默,那我们可能会在孤独的牢笼里越陷越深。

倾诉,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与世界保持连接的方式。它不是一次交易,不是一次情感的等价交换,它更像是在寒冷的日子里,向身旁的人伸出手,渴望传递一点点体温,哪怕那体温微不足道,也能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与你一同站在这片土地上。而这份“一同站着”的感觉,或许比“感同身受”来得更实在,也更持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只有明白了情绪本身一文不值,才能真正变得坚强。

现代人体生理学告诉我们,情绪的本质其实就是激素。完全相同的事情,搁在有些人身上会大喜大悲,搁在另外一些人却波澜不惊,其实无非就是不同的人激素水平不一样,有些人高有些人低而已。

而人身体内的激素合成又很难受到主观意志的影响,我们很难平白无故的高兴或者悲伤。但激素却可以受外部环境的刺激而合成,掌握了个人刺激激素合成的基本路径,也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情绪密码。

运动和吃甜品可以克服悲伤,吸烟或者深呼吸可以克服焦躁,酒精让人感到兴奋,x生活让人觉得幸福。需要哪种情绪,就去调动哪种情绪,对生活的体验越多,对自己的身体就越熟稔。如果哪种方法都调动不起来,那说明你身体里分泌激素的部分发生了病变,你需要去心理医生那里让他给你开药。

既然明白了情绪的本质,那也就明白了倾诉对于缓解情绪的效果当然是非常有限的,人类还没有掌握通过声波向你的大脑直接灌输多巴胺的技术。寄希望倾诉这种不断回忆负面刺激的行为来提高多巴胺水平,还不如吃个冰激凌来的简单直接。

而通过倾诉来建立共情就能缓解自己的情绪,就更是一个可笑的谎言了。凭什么认为把别人的激素水平降低到和你一样,就能提高你自己的激素水平呢?

但沟通仍然是有用的,它的有用之处在于,人是一种社会动物,通过沟通才能更好的合作,以建立起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刺激出自己想要的情绪。

要解决问题,不要发泄情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