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V@反裤衩阵地 之前发过一条微博:
实际上,在世界任何国家,理工类专业的毕业生高于文科专业毕业生,且更容易就业,这都是一个客观事实。并且,对于提升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来说,文科的价值也远不如理工科。这个结论是有大量的调查报告作为支撑的,某些张口就来“工科就业环境差”、“工科收入难以持续”等等的人,就不用在这里唠叨了。
而去年年初华南理工大学为本校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发布过一份求助信,信中提到本校新传专业的实际就业率不不到1/3,希望校友和行业伙伴给予相应帮助。华南理工不管怎么说也是货真价实的985高校,且地理位置还在广东,新传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尚且如此。大多数985院校的传统工科专业就算就业率再差,也要比这个高吧?
但文科相比于理科有一点好处,学文科不挣钱这个事是很多人入学前就知道的,因此能主动选择文科专业的,大都对所学的专业有精神层面的共鸣与热爱。特别是在文史哲这些传统文科专业里,这个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
这个特点的外在表现是,哪怕是文科就业差、挣钱少,但很多人并不会为此而抱怨。像我本硕博期间的同学,大多数人如今挣钱也不算多,可看到那些高收入的专业往往也不会表示羡慕。反正是入学之前就知道自己挣不了大钱,犯不上为这事后悔。
而理工科就不一样,就我的了解,我当年的同学以及我的众多亲戚家的孩子,但凡是学理科的,大多数人以及他们的家长都抱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学理工科好找工作。而在具体选择什么专业的问题上,这些家长的思路也出奇的一致——根据就业选专业。只不过区别在于,有些家长消息灵通些,知道哪些专业是真正市场所需的,而有些家长信息滞后些,还在拿几十年前的经验来给孩子指导(比如说,我就见过有家长因为听说中石油工资高就让孩子学石油的)。
因为理工科强实用主义的特点,往往就会导致理工专业的毕业生对收入、待遇等等这些东西极为在意。哪怕是在现实中,自己已经比大多数专业的毕业生都好就业,但一看自己的收入还不到计算机应届生的一半,也会觉得自己掉进了坑里。好比说我就见过知乎上很多机械专业的硕士抱怨自己20万年薪待遇太低,因为自己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去大厂都是40万起。
尽管对于绝大多数文科类专业来说,哪怕是985高校的文科毕业生,20万的年薪也已经是绝大多数人的薪资天花板,可在理工类毕业生的眼里,自己当年明明有资格去选收入更高、就业环境更好的专业,如今却要比那个当年高考少自己100多分却学了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拿的还少,这当然是掉进了坑里。
不管是在知乎上,还是在现实中,我也见过很多瞧不上文科专业,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专业是天坑的人。这种人常常持有这种观点:第一,理工科才是人类智商天花板,理工科学生想学文科信手拈来,文学学生想学理工科知识难于登天;第二,传统工科专业是大坑,就业还不如很多文科。每每见到这类人,我其实倒也不怎么生气——我对他们说的话就是一句,既然你觉得文科比传统工科就业好而且理工科学生的智商又高,那你去考研不就完了?你一个机械专业的高材生,随便复习几天,考个985大学的文科专业,然后再考个公务员有什么难的?
要知道,几乎所有的文科专业,在考研的招生中都是不限制专业背景的。如果有些人真觉得传统工科的就业比文科差很多,那麻烦你们多鼓励鼓励传统工科的毕业生考研考到文科来如何?又或者你们可以自己示范一下,用跨考到文科然后再找到更好工作的华丽转身,来证明传统工科的就业甚至还不如文科,这难道不好吗?
只可惜,知乎上对传统工科的吐槽虽遍地都是,但我见过的靠转到文科来转行的却寥寥无几。反倒是给我发私信问考研相关问题的理工科毕业生里,大部分都是类似“老师您好,我是在某某大学读的某某专业,但我真的不喜欢这个专业,我觉得文学很有意思,想跨考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我知道这个专业毕业出来肯定比我现在的专业收入低很多,但我觉得无所谓”这样的内容。这样的人,反而比很多理工科的学生要理性得多。
最后,总结一下观点:第一,文科专业在对个人社会地位的提升上的价值远不如理工科,这是无数研究者实地调查后的共识;第二,如果你还是觉得人文社科的就业要比传统工科更好,那么人文社科专业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欢迎你来报考。
鉴于评论区里的杠精较多,我在这里单独说明一下。
首先,我并没有对传统工科幸灾乐祸,相反作为一个被人鄙视的文科生,我是从众多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献,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得出的“文科生在职业发展和收入上整体不如理工科生”这个结论的。如果你自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理工科的毕业生且还有一点科学思维,就麻烦拿出支持你结论的证据来。
其次,有些人说“工地缺人你来不来”,但我在开头已经说了,我选择我的专业是因为我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并且以后想干这个,而不是因为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有多好、收入有多高。
第三,有人说“理工科跨考哪有那么容易”,我想说的是,选对了专业跨考真的不难。
我贴个北大人口学研究所的招录情况——这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应用型的文科专业了。
除了人口学方向14:1的报录比略高之外,其他几个专业报考只能用冷门来形容,甚至还有报考数为0的情况。而事实上,这并不只是北大一家如此。如果觉得北大难度高,北师大报录比在5以下的文科专业也比比皆是:
最后,我还是要说的是,如果你坚持认为工科就是不如文科,觉得读文科就能逆天改命,那不如去考一考试试,到时候说不定还能走个选调,光宗耀祖。人文社科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呃,你们对专业对口这个事儿,重视到这个程度吗?
上过班吗?
除了最好的那几个学校,和那几个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比如临床医学,那学法律的确实干不了)外,绝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没什么专业性可言的,谁都能干,干得好不好全靠个人能力。之所以招大学生,一个是因为大学生多,再一个是上大学证明了你的基本智识还是有的,听得懂人话,或者说不至于听不懂人话。
在此之上,就靠你个人了。对领导来说,这个岗位缺个人,而你是个人,得,就你了,谁管你学啥专业的。
文科相对于工科最大的优势就是,上学的这些年没有那么多课业压力,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社会,交朋友,谈恋爱,喝酒,唠社会嗑,而你只会学习和闷在宿舍。一般来说,谈恋爱能谈明白的人,工作也能干得不错。四年之后毕业,学文科的确实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但你也一样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你俩一起去4s店卖车,人家嘴皮子比你溜,卖的就是比你多,你确实不行。
这就是文科优势。别扯什么考公务员,全国一年才招多少公务员?国家会因为学文科的多了就扩招公务员吗?说白了文科优势就是适应社会优势。你别不服气,其实就这么个原理。哪有那么多科淆家的工作给你干?全国一年九百多万大学毕业生,别说中国一个国家,就连全世界也提供不了这么多技术岗位。说白了,走上工作岗位,都是卖车。
一个个搁这儿装什么学霸做题家呢?
对高校的实验室来说,带本科生学习实验技能可以,让少数优秀本科生来借用空闲资源做做小项目也没问题,一两个最优秀的本科生深入参与很正常,但大量本科生来996?
国内所有实验室都是人多设备少,你本科生占了设备,真正能出论文的博士博后们实验还做不做了?
真把自己当合格科研廉价劳动力了?瞅你能耐的吧。
还有什么说课程多难度大摧毁学生自信心的,要这点自信心,赶紧自杀算了。
重点没画过?小抄没打过?平时分没拿过?小论文没写过?师兄们没留下过秘传考题?这么多buff堆一起还堆不出一个60分来?
如果不是我也学的天坑专业,我特么还真信了。
还有最搞笑的一点是说理工科不会画饼胡诌吹牛逼,笑得我都尿分叉了。
我告诉你生物研究生最擅长干什么:
做一个实验,做了10只带xx病的耗子,其中3只治好了7只没治好,找不到原因。于是编一堆瞎话,把这三只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病好了的耗子,吹成是人类未来攻克xx疾病的关键,摩尔根那只精神白眼果蝇的历史意义都没你这三只耗子大。
你们又说生化环材画饼pua编故事骗经费,又说生化环材学生都是不善言辞的羞涩男孩。咋滴?生化环材人均嘟嘟是吧?
这么说吧,天坑专业的问题在于就业难工资低性价比差。
你口才不行、遇事紧张、不会吹牛逼、没好好玩、找不到女朋友,是你自己的问题,别特么啥事儿都怪到专业上,这世界上可以让你一劳永逸的成为壬上壬的东西都是继承来的,哪有考试考出来的壬上壬?
真让知乎侠换了个知乎唯一指定壬上壬法学专业,又该嫌弃法考难过实习律师没钱了。
在中国,确实更坑,毋庸置疑。
为什么?
因为我国有个特殊国情:编制。
众所周知,在我国有没有编制天差地别。
而几乎所有有编制的工作岗位,都对工科非常不友好。
在中国,一旦读了工科,就意味着大概率和编制说拜拜了。
这是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原因:比如我国人口过剩导致的35岁现象,有编制的工作一般都限制35岁,大型私企一般都卡35岁裁员。这导致了我们国家的年轻人的试错成本非常高,误入工科几乎影响一辈子。
其实如果我国所有工作都是市场化的,工科绝对不会比文科差。
很简单,工科生干文科的活儿轻轻松松,而文科生根本无法干工科生的活儿。市场自动配置出来的结果肯定是工科生更值钱。毋庸置疑。
所以现在很多学工科的朋友选择run,为什么有这个现象?内在逻辑就是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西方国家,工科生就是会挣得多一些。
首先我们明确下什么叫传统工科
你提到的力、热、声、光、电、测绘、水利等工科,统统都是传统工科,跟生化环材机械土木地矿冶金没本质区别,人为细分出来的而已。
虽然我本人只是机械专业的受害者,但我早已认识到,坑害小镇做题家的绝对不仅仅是机械这一个专业,或者说是四大天坑、两大护法之类的几个专业,而是一大类模式接近的传统工科专业集合。
之前的回答里我提到过:
我实名劝退所有传统工科专业(不含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信息技术专业),以生化环材、机械制造、土木建筑、冶金采矿、焊接加工等等为代表。
生化环材机械土木只不过是其中招生数量最大、坑害人数最多的代表,并不是说其他传统工科就不坑,明白吗?
这个判断是基于第一性原理而做出的:
评价一个专业的好坏,不要只看周期性的行情好坏带来的阶段性繁荣或者衰退,而要看行业本身的固有特点,比如技术含量、工作环境、智力可替代性、在整体产业链上的位置等等综合因素。
传统工科之所以值得劝退,除了收入低的表象之外,更根本的问题在于它所对应的行业底层逻辑,与当前社会发展方向、人民对生活的期望方向之间存在极大的偏差。
社会发展与期望方向 | 传统工科 |
---|---|
智力密集、高技术含量 | 重复、低技术含量 |
重视人力资源、尊重人性 | 资产比人力重要,毁灭人性 |
良好的职业健康环境 | 郊区工厂车间、环境恶劣,威胁人身安全 |
理想的收入和发展空间 | 收入低,长期不涨 |
最后,分享一个判断专业/行业好不好的标准:女人读不读,女人干不干,女人嫁不嫁。
补充一个化工行业国企的UP主视频,让人泪奔。
快速阅读:
1.2006年985化工本科毕业,央企子公司,15年工作经验
2.工作期间读在职研究生,副高级工程师职称
3.目前月薪到手5000上下,去年含年终奖全年收入刚刚12万,是工作以来的巅峰
4.化工行业工作环境各种危险就不多讲了,能活着下班就算感恩
【化工毕业十几年后拿多少钱-哔哩哔哩】https://b23.tv/uBpPlD
【化工人为什么那么开心?十几年经历告诉你。-哔哩哔哩】https://b23.tv/YWfpDy
我是工业哥,前机械工程师、智能制造从业者,对于机械劝退、转行话题有一定了解,欢迎向我咨询。
回答是:是的。
传统工科真的比人文社科在就业,薪资,前景等方面更坑吗?
是的,不仅是就业、薪资、前景更坑,还有社会地位,身心健康,全方位的坑。
除了计算机……你们就偷着乐吧。你们想过那种……没有对口的考公岗位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吗?
那么就从这里,开始正式回答这个问题。
没错,后续说的文科专业,民族学、民族经济,不好找工作,专业不对口,就连考公都没出去。
不过:
1.这些文科专业大多一眼看得出天坑
民族学、考古学、古汉语学、古文物学,这些专业很多人看了是不会选的,周围的人甚至不会去讨论。
而生化环材土木机械汽车会计农林渔牧地矿油,是真真正正很多亲朋好友以及沙雕亲戚苦口婆心跟你推荐的。你可以在城市各大角落,城郊结合处,城中村,郊区工厂,以及农村地区听见无数“机械好”“土木有前途”的说法,但当你提及民族学时,很多人就会沉默不语,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
2.天坑专业同样没有专业对口的工作与考公机会
我无数次查阅过考公考事业编制的名单,除了极少数三不限外,其他的专业要求大多是人力资源、社会学、计算机、公共事务管理。如果学的是机械、车辆、测绘、自动化,同样只能抢三不限,跟一万个人抢一个位置。从这一点上来讲,二者是没有区别的。而找工作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我会在下面详细讲解。
下面我来讲讲工科到底坑在哪里:
1.从小开始灌输思想
在你还没有进入高中分科之前,周围的亲戚、朋友、家长、老师便会苦口婆心跟你讲,机械好就业,土木有前途,搞汽车很厉害,搞电气自动化有钱。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从事相关专业,甚至根本就不了解什么行业,只是人云亦云,听别人这么说了,或者自己看了两集大国宫酱,就自以为自己懂的很多了。
他们会跟你说工科好,工科有前途,男孩就是要大干机械一辈子的,但他们从来不会跟你讲就业环境,不会跟你讲薪资待遇,不会跟你讲你干了一辈子身体一身毛病,还不如别人应届生的起薪,一辈子没有做办公室的机会。
2.从分科时继续分化
上了高中分文理之后,老师和班主任会不断跟你说,新时代是工科的时代,文科不是你们的选择,久而久之,你心目中以后读了理工科就是这样:
其实大概率是这样的:
而很多文科可以这样:
理工科很多却只能这样:
当然以上这一切,只有你工作后才会发现,在学校,他们是不会告诉你的。
当然如果您是在读学生,您大概率不会接受并相信这一切,那么继续往下看我的亲身经历。
3.大学往后继续以不平等的回报率pua你
机械基础、CAD、三维制图、材料基础、有限元分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单片机、XX构造、XX原理,以上这些学科,一挂一大把,一学全不会,一考全都废,学完就忘,甚至学到一半都没学明白。
每天上课下课,补习做题,拼了命刷分刷绩点,冒着挂科的风险读完了这些专业。转头一看,别的专业喝着奶茶,办着活动,到市中心吃火锅的时候,你在捣鼓电路板、机床、齿轮,跟满手油的零件打交道。
你学完了,毕业之后你以为你就可以月入过万,过上好日子,开始自己的研发之路了?
4.就业不对口,薪资待遇差,环境恶劣
当你满心欢喜参加学校的校招大会时,你会发现:
工科的校招单位开出的条件令你咂舌,月薪3K,无险无金,月休一天,车间环境,夏天40度,冬天漏风,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搬货卸货装配领料发货收货,或者就是打螺丝上卡扣捣鼓零件测量尺寸,美其名曰“管培生”“项目助理”“技术工程师”,干了才发现自己还没劳务工拿得多。
不仅如此,你学的专业在就业时,你会猛然发现,原来职位细化已经做到了如此的地步:
面试时,面试官会以“机械专业≠研发”“机械专业≠制造”“机械专业≠设备”等各种专业不对口概念,让你觉得你学了个屁。
当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时,低廉的薪水让你咂舌。就我所知,我熟悉的某厂十年老员工,主任一把手级别的人物,月薪7K,全月无休,风吹日晒雨淋样样齐全,而月薪7K只是很多计算机应届本科的起手薪资。这样的对比,还不明显吗?
很多工科的就业环境都是绿地黄线大车间:
在这样的车间,你大概率要与40度的酷暑,寒风刺骨的严冬,各种化学试剂、清洗剂、润滑油、机油、助力油、燃油、冷却水等相依为命,每天听着金属摩擦、气管漏气、油泵、水泵、气泵、工具车、台架台车的摩擦声,每天从早到晚身上就没干净的时候。
这样的工作,薪资待遇如何呢?
而如果你选择的是计算机、互联网、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你大概率坐在办公室写字楼里,边上是电脑手机和热水壶茶叶,在这里你有水有电有网,不用接触化学试剂和刺鼻气味,不用捣鼓满手油的零件,也不会因此造成听力和视力损伤。
而这样的工作,薪资待遇如何呢?
有人说我举的例子很极端,太没有代表性了。
那我换个例子:
引力波老哥,很多刷B站的人都不会很陌生吧?
借用之前在评论区里回复我的某位老哥的截图:
一位19岁北理工本科毕业,后读研深造,在岗位耕耘十几年,30岁成为国企的985副高级工程师,一年年薪才12W,这是否能证明绝大多数问题?
我想,网友可以对我有质疑,对我的职位有反驳,这都很正常。我只是一个二本毕业,公司上班的小员工罢了。
但对于一位985副高级国企工程师的薪资待遇,不如计算机本科应届生的情况,还需要我多嚼口舌吗?
这样的劝退,我写过很多,这篇回答,我也写了很久。我只是一个劝退专业的劝退从业人士。有很多看客质疑我的水平,质疑我的学历,质疑我的公司,质疑我的能力,这都不是事。
我所希望的是更多人,更多的学生能够看到,工科行业到底是如何的,这里没有你们所幻想的研发,没有你们憧憬的科研基地,没有你们想象的高大上的东西。99.9%都是车间、工具、机器、设备、洗不干净的油、擦不干净的脏污、抽烟喝酒嚼槟朗的领导、不知道动脑子的老板。
我更加不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进入了天坑专业,从事了天坑行业,人到中年,腰不行了,听力受损,视力下降,每天呼吸刺鼻气体,身上都是伤,拿着不如别的行业起薪的工资,然后以各种理由被公司一脚踢开。
每个人都值得更好的生活,它是应该的。
如果生活累了,那就摸个鱼吧。
因为工科对应的行业,是全国,甚至全世界一起卷。
而文科、商科,好歹只是局限在某一区域内卷。
比如你学了化学,进了某化工厂。你们厂产品销往全国,A省另一化工厂,与你厂技术差不多,那么就只剩拼服务、拼价格了。
卷到一定程度,就只能削减脑袋减支出,人工成本支出就只能无限压缩,而且工厂很可能会搬到租金便宜(但是位置偏僻)地区。
甚至因为全球贸易的兴起,你想卖给老外,你就得和孟加拉、印度、越南这样的国家拼价格,拼人工是拼不过了,那就只好996甚至777肝起。
但比如你学了会计,进了某会计事务所。你们事务所的竞争对手就只有同样位于上海的事务所,卷也只在上海卷。A省的事务所虽然收费低廉,但是距离太远,在上海也没网点,远距离审计也不现实,所以A省的事务所卷不到上海的事务所。
而由于上海不低的运营成本,通常客户给的价格能让事务所保证一定的利润率。
即使你不进事务所,反正会计嘛,每个公司都用得着。你换工作时的竞争对手,也只是身处上海的其他会计们,卷也只卷在上海。
上海嘛,房租那么贵,工资开低了大家都不干。
所以,虽然都是卷,但好歹文科、商科只在上海卷,收入肯定高于和全世界去卷的工科生们。
PS:我说的收入高于工科,肯定指的是同样水平的,比如同样复交的文科商科,去对比复交的生化环材,但你肯定不能拿复交的生化环材,去对比念了个文科商科的三校生。
但如果某一天科学技术发达到,位于越南、印度的事务所,能够毫无影响的帮公司审计,或者位于越南、印度的会计,能够毫无影响的帮公司做账。那一天就是全上海的事务所、会计的末日,因为你不干,有的是会计来干。
不知道大多数人文社科是哪些专业?
经济管理金融那一直都是热门专业,现在法律也开始上扬,冷的是历史,哲学这种。
传统工科吧,甚至包括知乎所谓的天坑专业,只是能就业,离就业好那是差得远。甚至985的传统工科也如此,学校牌子保行业内就业没问题,但是待遇并不是让人很满意。
如果要拿传统工科和经济管理金融比,那当然不行,如果和历史哲学这类相比,还是强一点的,毕竟前者还能找个工作,后者找个工作都困难。不要说后者能考公,毕竟能考和考上还差的远(你看看现在考公的招录比。。。)
这真的又是一个老生常谈,但每年又都有很多人喜欢乐此不疲地一谈再谈的话题。
如果真的要咬文嚼字地比传统工科和大部分文科的就业率,或者说毕业后可以找到的工作数量。
那传统工科的就业确实会比文科要好,甚至还可以说传统工科远好于大部分文科。
但问题就在于,这些就业岗位,你真的愿意去吗?
或者我现在换一个说法,把给传统工科专业应届生的对口就业岗位,定向分配给文科应届生,文科应届生愿意去做吗?
想当年一群群的985应届工科生都要排队去郊区工厂一线工地报道,还要在生产一线轮岗,有的被分配做生产管理的,可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要留在车间工作了。
工资嘛,跟工人比肯定是高一些,但跟一线城市写字楼的文员比,也都大差不差,五千块定律无处不在。
各种郊区工厂,一线工地消化了大量的对口就业岗位,这样才创造了传统工科好就业的假象。
这就像那个针对农民工的经典问题一样,为什么年年都说招工难,同时又有大量年轻人抱怨找不到工作?是真的没工作吗?
但各大高校的工科生们,在入大学前,选这个专业的时候,真的想的就是毕业去工地,下工厂吗?
不,他们想的是大国重器,他们做的是大国工匠梦!
他们在梦里想的都是毕业就算下工地,那也是当总工,但殊不知,那个本科生毕业去一线也能当领导,当技术总工统领指挥一堆八级技工的时代,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结束了。
而大部分文科生,至少在选这个专业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专业就业不好,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可能毕业前要多去实习,这样才好找到一个未来的就业方向。
最为关键的是,文科生在找写字楼螺丝钉工作时,不会被问到:“你学机械自动化,飞行器设计,你为什么不去造飞机,造发动机,为啥要来我们这里当产品经理?你来我们这里属于浪费国家资源了,你还是为国贡献,修飞机去吧!”
选择文科的大多数知道自己会走上什么路,
选择商科的大多数以为自己能走上什么路,
而选择工科的大多数不知道自己会走上什么路。
传统工科的坑, 具体表现在多方面, 是一套完整而严密体系
一.在校期间的学习的坑.
传统工科在校期间课程多, 难度大, 挂科率高, 消耗掉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 摧毁了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产生自我否定, 自我鄙视的心理, 从而较低了对于就业的预期.
然而, 这些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约等于零, 也就是说,学生们花费了巨大学习成本课程, 对于实际工作, 是没有什么加成的.
二.找工作阶段的坑
传统工科好找工作也就是说容易找工作, 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差, 就业满意度低, 工作后短时间内(半年到两年内)离职率高, 所以说, 多数传统工科的学生, 大概率容易掉进这些低质量就业的坑, 宝贵的应届生身份被轻而易举的消耗掉.
三.社会行业的坑
传统工科对应的工作行业, 除了人们公认的环境差,人员素质低,工作时间长危险性高等等, 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有需求但无利润,
这也就导致社会要千方百计地让从业人员必须做这个工作, 但还不能多给他们钱. 也真是因为这个原因, 导致了前两个坑的出现, 可以把很多学生, 牢牢的按在坑里.
至于把传统工科从业人员按在坑里的方法, 那简直太多了:
骗人入坑的方式: 增加招生数量, 起个好听的威武雄壮的专业名, 故意模糊混淆专业的概念, 宣传穷人家孩子就应该学工科
给坑里人麻醉神经的方法: 各种纪录片对宏大叙事的宣传, 越宏大越好, 制造各种无实质性意义的概念给人们洗脑,例如"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
而且你们不要觉得这些宣传洗脑的东西似乎看起来很低调, 因为这些和诈骗短信一样, 就是要故意显得很低端,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筛选容易上当的人群.
把人往坑里赶的方法:校招时制造就业恐慌, 把学生推向制造业公司
防止人脱坑的方法: 考公严格限制专业, 断了宫酱离厂的后路打击教培行业, 这行曾经是工厂人跑路的一个主要出路(因为也实在不会别的了)
保证充足入坑人数的方法: 招更多的人, 你爱干不干,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至于人文社科专业, 我曾经兼任过公司内部报纸编辑, 也算是做过文科类的工作. 所以对于这些专业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那些考编制职位数量也不多的人文社科专业, 也没什么好的就业出路, 但绝对没有传统工科那么多让人防不胜防的坑,社会不需要他们去奉献, 他们也没有多少价值可以被压榨.
当然. 很多文科类的工作, 工科人真的还做不了, 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经完全被改造成了工厂的那种思维模式了.
所以说人文社科专业没怎么好, 但也不会像传统工科那么差. 我从未见过哪个文科毕业生饿死或者流落街头,但是我见过多个传统工科人, 因为工作行业的原因, 付出了健康, 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
终极结论:工科是以培养工具人为导向,课程难度极高,课程极为枯燥乏味,工科院普遍活动非常少,大家都是埋在地狱般的工科课程和做不完的实验里,生活枯燥无味,毫无乐趣可言,培养的是牛马,是燃料,是工具,而不是一个具有情感,需求的"人"。
师范专业:以培养高贵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为导向,培养的是高贵的统治阶级,高贵的人上人阶级,高贵的奴隶主。同时大部分理科生在高中时是被高中语文老师忽悠的,语文老师各种洗脑言论,墨子号上九天揽月,蛟龙号下五洋捉鳖。大国工匠,工匠精神,华为5G异军突起,中国高铁世界领先,为国家奉献自己等等。潜移默化向理科生灌输,奉献,爱国,要学工科为国家做贡献,好骗学生进入工科专业做燃料。所以,我愿意称语文老师为恶魔,他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政府的喉舌,洗脑者,吃人血馒头的人。同时,我还有一个观点。教师的一个大任务就是给学生洗脑,要给学生灌输正能量的东西,所以自己一定不能有负面情绪,要不然会影响学生,无法完美的洗脑,而人生活过的不好就会有负面情绪,那么国家一定会给教师最好的待遇,这样就保证了教师不会有负面情绪。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教师是高贵的统治阶级。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高中老师一直在给我们灌输,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为了高考不惜一切拼搏奋斗,我的语文老师,对,就是那个政府喉舌,在我有一次迟到后,在教室外面对我说,你以后上大学读出来了,你看看那些有钱人吃的是什么,都是有机食物啊!你想不想像他们一样?还对我说可以光宗耀祖。这样会造成一种什么后果?就是学生看不清现实,现实是,大多数理科生进入了传统工科专业,那是地狱,他们的前景黑暗。他们却说你的前途光明,你被这么一灌输,就想出去,去其他专业闯一闯,见见不同的世面,觉得师范专业太安逸了,你这么一闯,就掉坑了。但是这些老师,他知道他在骗你吗?他大概率不知道,因为我上面说的,国家不能让老师有负面情绪要给他们好待遇,导致老师活了一辈子,但是一辈子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其他的行业多悲惨,他们还以为他们说的是对的。但是学生就惨了。教师则是,秦始皇摸电线——赢麻了。
我还有一个结论:直接给人提供服务的的工作永远比与工具打交道的工作好的多。比如说,教师给学生服务,学生因为教师教东西,会感激他们,尽管国家给他们发工资这是他们应该做的。还比如说医生,医生为人的健康服务,得到尊重,外卖小哥给人提供服务,虽然说他们学历可能不高,但是辛苦大家都看得见,也比较尊重他们。而且给人服务的还可以捞外快,因为大家想被服务的更好,比如请老师吃饭,送礼品,想请医生多多关注病人,请医生吃饭送钱,甚至包括水浒传,董超薛霸两个公人,押送犯人的,可以认为是给犯人服务,林冲刺配沧州时,老丈人给两个公人钱还请吃饭,然后陆虞侯要请他们杀林冲,一个人给五两黄金,事成之后又是一个人五两,肯定还会得到高太尉提拔,但是被鲁智深破坏了,在柴进庄上,林冲被洪教头挑衅,柴进怂恿两个人比试,然后林冲因为身上有枷锁,施展不开,柴进给了两个公人一个人五两银子,请他们解了枷锁,这些钱可都不是小数。反观手艺人,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那一回,直接骂郑屠"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郑屠还不算工匠啊,做生意还算一定程度上与人打交道,都这样了。生意人的地位只能算中等。说个政治不正确的话,事实上教师这个职业我认为不应该得到尊重,因为他们工作轻松,体面,稳定,碾压了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打工仔,并且他们工资来源是土地财政,高房价其实一部分在供养他们,也就是那些打工仔几十年房贷一部分在供养他们。那么一个工作轻松稳定地位高收入不低的工作,这最起码是中产阶级了,我们尊重军人,为什么要尊重军人?因为他们工作非常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保家卫国。核心在于,辛苦。根据这个理论我认为应该尊重的职业是工匠,化工厂吸毒气的工人等等。因为他们工作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机械厂有压断手指的。这个社会上有一些危险的工作,大家不愿意做,那么总要有人做。那么做这些危险工作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更多尊重和待遇吗?
可是现实就是反过来了,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容易得到尊重,比如说老师,他就站在你面前,他的工作你看得见,你觉得他比较辛苦,所以你尊重他。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比如说工匠,你再苦再累没有人看见,他们不会尊重你。这就是我上面说的,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永远是好的。事实上,要不是官媒大力宣传尊重军人,宣扬军人的事迹,那么军人也可能不会得到多少尊重,因为别人看不见他们的辛苦。
以此告诫大家,选工作应该怎么选。
评论区有人说,销售不受人尊重,销售是推销东西的,不是给人提供服务的,原来我没有想到人们尊重的是"给人提供服务的",原来写的是"与人打交道的",所以不准确。但是我还是要说,销售也比工匠强,因为销售再怎么样,不会去化工厂吸毒气,不会在实验室被炸死,不会在机械厂削断手,不会在矿洞里吸灰尘得尘肺。这里有一个工厂,你是愿意当工厂行政,还是愿意下车间上一线两班倒呢?
至于计算机,计算机就业确实有路子,但是他课程难度第一档,大部分人也是,天天埋在做不完的实验和各种难度变态的课里。他们大部分也没有青春,师范生由于专业简单,他们可以加社团培养兴趣爱好,计算机就很难,答主就是网络工程,快被折磨死了。如果我是师范的话,我要每天沉浸在黄梅戏爱情故事里:我与你海誓山盟情谊在,我心中只有你祝英台。你爹爹做主许马家,你就该快把亲事退。我也曾千方百计把亲退,拒绝马家亲和媒………(一段极好听的伴奏~~~)送子观音堂中坐,金童玉女列两旁。(极好听的伴奏~~~)他二人分明~~夫妻样,谁来撮合~一~~炉~香~~~
一半一半,主要是看你怎么理解上大学和怎么理解工科。
工科其实是理科的应用,也就是看重实践的东西。
如果你只是混工科的文凭,但是你文凭再高,你这来不了事儿,等于白瞎。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对于做题家来说,工科的就业前景是真的差。因为你卷出来的文凭,不起多大鸟用。
人文社科吧,这个东西,就是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怎么说都有道理。它不向工科,工科要求的是你有没有本事解决现在这个问题。人文社科嘛,章口就来的东西。其实人文社科也有讲严谨的时候,而且很多时候也讲严谨,但是无奈,如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还真的短期内不好验证。所以相比工科,这些专业卷文凭更有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