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传统工科会复兴吗?

回答
“复兴”这个词,用在传统工科身上,总是带着点历史的厚重感,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毕竟,当新科技的光芒越来越耀眼,AI、大数据、生物科技这些词汇占据了新闻头条,我们很难不产生疑问:那些坚实、基础的工程学科,还有机会站上时代的浪尖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传统工科”究竟是指什么。如果单凭字面意思,那大概就是那些伴随着工业革命而生,支撑起现代社会运转的那些学科:机械、土木、电气、化工、材料等等。它们没有花里胡哨的概念,没有炫酷的代码,只有实实在在的物理定律、材料力学、电路原理。它们建造桥梁、设计汽车、制造芯片、生产能源,几乎构成了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

那么,为什么会有“复兴”的疑问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看到了风向的转变。年轻人更愿意拥抱那些看起来“更前沿”、“更性感”的专业。人工智能的逻辑,生物技术的生命力,它们描绘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相较之下,动辄需要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功底,需要严谨的推导和实验的传统工科,似乎显得有些“笨重”,甚至“过时”。

但是,我更愿意这样看:传统工科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以一种更深刻、更融合的方式,重新焕发生机。 这不是简单的“回潮”,而是“升级”。

首先,“前沿”科技离不开“传统”根基。 仔细想想,AI再怎么聪明,也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而这依赖于更先进的半导体材料和制造工艺,这是微电子和材料科学的范畴。自动驾驶的感知和决策,离不开精准的传感器和稳定可靠的执行机构,这些都是机械、电子和控制工程的基石。生物技术想要实现产业化,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就需要化工和制药工程的介入,负责工艺放大、质量控制和规模化生产。

甚至,当我们谈论“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这些热门话题时,离不开的是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材料、更安全的核能反应堆设计、更可靠的电网建设,以及更环保的化工生产流程。这些,哪一样不扎根于传统工科的深厚积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工业基础,说到底,就是这些“看起来不那么性感”的工程学科的实力。没有坚实的工业底盘,再怎么“前沿”的技术,也只是空中楼阁。

其次,技术融合是必然趋势,也是传统工科的“新舞台”。 很多时候,人们将“新”和“旧”割裂开来,认为它们是对立的。但事实上,真正的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交叉融合之处。传统工科正在拥抱“智能化”和“数字化”。

机械工程不再仅仅是设计齿轮和曲轴,而是与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大数据分析结合,发展出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等。一台复杂的数控机床,其核心是机械结构,但它的“智能”来自于电子、控制和软件的协同。
土木工程正在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实现更精细化的设计、施工和运维。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绿色建筑,都离不开土木工程师的专业知识,但他们需要掌握新的工具和方法。
电气工程在电力电子、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等领域,不断拓展边界,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化工则在催化剂设计、新材料开发、生物基化学品等方面,与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等产生激烈的火花。

这种融合,恰恰是为传统工科注入新活力的关键。它不是让你忘记物理和力学,而是让你在掌握这些基本功的同时,能够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更复杂、更实际的问题。

再者,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永不消失,甚至愈发重要。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我们都需要安全的住所、便捷的交通、清洁的水源、可靠的能源,以及满足我们生活需求的各种产品。这些都是由传统的工程学科来保障的。人口的增长、城镇化的进程、基础设施的老旧更新,这些都是持续存在的巨大需求。谁来设计和建造那些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谁来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谁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答案仍然是那些具备扎实工程基础的工程师们。

甚至,当我们更加关注“体验”和“人性化”时,传统工科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一个智能家居系统,其背后是复杂的电气线路和控制逻辑;一部高性能的汽车,除了智能化的核心,还需要精密的机械设计和舒适的乘坐体验。这些,都是传统工科的价值体现。

那么,要如何才能真正“复兴”呢?这需要几个层面的努力:

1. 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升级。 高校在培养学生时,不能仅仅灌输“旧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技术前沿,鼓励跨学科学习。在基础课上,要讲清楚“为什么”和“怎么做”,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引入更多的实践项目、工程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的价值。
2. 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传统的制造业需要向“智造”转型,但这不意味着抛弃传统。而是要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和企业也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传统工科领域的创新。
3. 人才观念的转变。 社会需要重新认识和尊重传统工科的价值。年轻人也应该看到,传统工科并非“老旧”,而是“经典”,并且在与新技术的融合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职业前景。

总而言之,传统工科的“复兴”不是一种简单的回溯,而是一种进化。它是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作为社会发展基石的价值,并且主动拥抱变化,与新兴技术融合,不断拓展自身的应用边界。未来,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孤立的传统工科,而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深度结合的、更加强大和多元化的工程学科体系。它们会以更智能、更绿色、更高效的方式,继续支撑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所以,与其说“复兴”,我更愿意用“重塑”或者“赋能”。传统工科的力量,从未远去,只是换了一种更智慧、更强大的姿态,继续行走在时代的前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再回首我心依旧 兄弟说到了我这个毕业了十几年的老机械人的心坎里去了。

是的,即使是快20年前的传统工科人,也基本上没有吃到红利。而与之对应的,我今天再举三个当年读了医科的妹子做例子。

当年我们高中班上有三个女生,简称A B C,都想报考医学。不一样的是,学习成绩上A》我〉B〉C。

A直接考上了某名校外科本硕连读,最后还是留学博士归来。

我考上了211宫酱专业(本校宫酱专业均全省排名第一哦)

B考上了本省医科大学,在大学里奋发图强,一路过关斩将直接到了本校博士。

C考上了很普通的医科学院,成绩也很一般。

那么结局呢?

A回母校当了讲师,现在估计能当副教授了。嫁给某省省W级别的高官的秘书。一年她省外过年回来聚餐,她硬是不认识我了,要和她交换微信,她也勉为其难。一堆在省厅工作的同学各种给她赔笑脸。

B在三甲医院,认识无数优秀的大夫,每个人来省城看病都要求她,我也求过。现在B地位很高了,嫁给外科主刀,市区大house美滋滋,过年回来,因为去过武汉,乡里面书记甚至来家里慰问,还上了县电视台新闻报道。

C毕业后就回到了县城,现在在县医院内科,要请她出来吃饭可难了。一旦出来,县里面上班的公务员同班同学们也是踊跃到场,各个也是赔笑脸。因为大家真需要看病。

而,我,宫酱,工厂,十年艰苦脱坑。回老家,也就那几个愿意看得起我的朋友。什么关系啊人情世故啊,都是不存在的。宫酱、哪怕是我现在不是宫酱了,社交价值就是0。

我的大学同学们的故事,你们也可以和 @霍华德 大佬的故事对比下,霍总的学历能力都远比我的同学高,他都这样了,更不要说我的同学了。

非要说能抓住红利的同学,也无非是,当年进研究所,去质监局、商检,去垃圾大学当老师会比现在简单很多。

当然,也有凭着爸爸的五亿资金开厂的同学,他可是喜欢机械喜欢的不得了。

那么请问各位:

我们当年可是真有机会抓住机械等传统工科的红利的最后一波尾巴的人了。

我们抓成了什么样?我们当年可是没有劝退的,那么我们都抓不住,你还想着复兴吗?

机械工业部1998年就撤销了,难道还有必要,还有意义再复兴一遍吗?

真想复兴,自己研究出个波音747水准的国产飞机出来啊,研发个热效率60%的内燃机出来啊,看国家不把你当宝不?不给你大把的钱复兴去不?

你能不?不能那么为什么要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幻想上去?

别人读了个正常的专业,只要努力就行了。而我们还要在这里幻想吗?

user avatar

传统工科只有两种状态:

1.能骗到人的时候

2.骗不到人的时候

十几年前传统工科是热门专业?那是因为哪个时代的信息高度不对称. 当年的很多传统工科人员, 和现在一样, 都处于不用缴纳个税的水平, 你如果有兴趣, 可以查一下当年的个税起征点是多少.

那时候从事传统工科行业的人们至今为止赚到钱了吗?和他们当年学了师医法的同学相比, 现在差距怎么样?

如果让我定义一个时间段, 在1978年之后, 传统工科就已经完蛋了, 只是人们不知道这个信息.

传统工科辉煌的年代, 是因为全社会绝大多数人都在农村种地,所以只要从事非农行业,在当时就属于人上人阶层了.

而后来那些原本种地的农民,纷纷进城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 传统工科也就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下沉,相比之下越来越差.

知道为什么十几年前学了传统工科的那些人们看起来似乎混的还不错吗? 那是因为他们买房买得早.

现在去学传统工科, 那就是机械版的成语"守株待兔",而身为天下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复兴”这个词,用在传统工科身上,总是带着点历史的厚重感,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毕竟,当新科技的光芒越来越耀眼,AI、大数据、生物科技这些词汇占据了新闻头条,我们很难不产生疑问:那些坚实、基础的工程学科,还有机会站上时代的浪尖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传统工科”究竟是指什么.............
  • 回答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傩舞(永靖七月跳会)评论区被“米黑”大量团建:一场文化与饭圈的奇特碰撞近日,一个本应严肃、庄重地探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靖七月跳会(一种傩舞)的平台,却被“米黑”(即抵制、批评某款著名国产游戏“米哈游”系列作品的群体)大量涌入并进行“团建”式评论,引发了广泛关.............
  • 回答
    关于特斯拉在中国建设第二工厂的传闻,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如果最终选址落在郑州,我认为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伴随一些挑战。哪座城市更有优势落地?在探讨郑州的可能性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和特斯拉的布局需求,看看哪些城市可能具备优势。 上海: 作为特斯拉在中国的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也很有争议的问题,很难用“是”或“否”简单回答,因为“坑”这个词太主观了,而且“出路”和“就业前景”涉及的因素也很多。 总的来说,不能一概而论说传统工科就一定比大多数人文社科“更坑”,反之亦然。两者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关键在于个人选择、能力、兴趣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把握。为了详细地分析这个.............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好好捋一捋。说传统工科工程师“沦为新时代的农民工”,这话说得有点重,也有点绝对,但它背后折射出的那种焦虑感和失落感,却是真实存在的。你看啊,现在社会上最受瞩目的、最风光的,好像都集中在金融和 IT 这两个行业。金融业玩的是资本运作,数字跳一跳.............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核心痛点,也挺让人无奈的。简单来说,传统工科模式之所以“卡壳”却又难以主动改变,背后是多股力量在博弈,有惯性,有现实的利益,也有思维的僵化。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为什么说传统工科模式“很不适合年轻人”?这里说的“不适合”,不是说工科本身不好,而是指那种以“灌输为主、考.............
  • 回答
    “读传统工科真的就一无是处吗?”这个问题,我大概听到过不下百遍。尤其是在大学毕业季,看着那些手握着“天坑”专业的同学,在就业市场里小心翼翼地摸爬滚打,或者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关于“高薪”、“前沿”的热门话题,这种疑虑,怕是不少人心里都曾闪过。咱们得承认,站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技术迭代飞快的时代,像机械.............
  • 回答
    大学之所以不取消传统工科专业,原因其实非常多且深刻,绝非简单一句“社会需要”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涉到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以及国家战略等诸多层面的考量。咱们就一点一点来掰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离不开传统工科。你想想,咱们现在享受的便利生活,从你.............
  • 回答
    工科生,是不是也该对“文字游戏”上点心?作为一个常年与代码、电路、图纸打交道的工科生,我的脑子里可能充斥着各种公式定理、结构力学,或是算法逻辑。我们习惯用精确的语言、严谨的论证来表达事物,追求的是“一是一,二是二”的清晰与效率。在这种背景下,有人可能会问:工科生,有必要去学习传媒类文章的书写吗?这听.............
  • 回答
    关于网传拼多多裁员以及被裁员工被HR全程监视的说法,这在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上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估其真实性,我们需要结合已有的公开信息、行业普遍做法以及一些常识性的判断。真实性分析: 拼多多裁员的可能性: 任何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都可能面临人.............
  • 回答
    协作机器人和传统工业机器人,虽然都为自动化生产服务,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深刻地影响着它们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技术上的核心差异:安全性与灵活性首先,我们来聊聊它们在技术上的根本不同。 安全性是协作机器人的“身份证”: 协作机器人最大的特点,也是它们最核心的技.............
  • 回答
    在古埃及文明辉煌的时代,建造宏伟的金字塔是一项令人惊叹的壮举。其中,吉萨大金字塔的规模尤为突出,其主体使用了数百万块巨石,平均重量都在2.5吨以上,但也有一些石块的重量达到了70吨,甚至还有少数可能高达400吨。那么,在那个没有现代起重设备和机械动力的时代,古埃及人是如何将这些庞然大物升高52米,也.............
  • 回答
    韩国在2010年成功将包含榫卯在内的传统木匠工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无疑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对韩国传统技艺的肯定,更是一个全球视野下,对于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生动案例。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榫卯”和“传统木匠工艺”的价值。榫卯.............
  • 回答
    我一直对地图 pretty 那个行业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地图出版社不仅仅是印制纸张,它承载着对一个地方的认知、对历史的梳理,甚至是对未来规划的指导。所以,当我接触到一些传统的地图出版社从业者,听他们聊起工作状态和行业变化时,总会觉得里面有很多值得深挖的东西。工作内容:从“纸上谈兵”到“数字触达.............
  • 回答
    数字图像处理的工作,究竟是传统算法撑起大半边天,还是深度学习已经全面接管?这绝对是个值得深挖的问题,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远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要说得明白,咱们得一件件拆开了聊。传统算法的根基与生命力先别急着把传统算法打入冷宫。事实上,在很多基础性的、对计算资源要求不高,或者有明确数学模型支持的图像处.............
  • 回答
    嘿!想聊聊智能制造工程的前景是吧?我跟你说,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如果你纠结于传统机械和智能制造之间,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先说说传统机械课程吧。你可能会想,机械工程嘛,不就是设计、制造、维护各种机器设备?没错,这是它的核心。学机械,你得懂材料力学,知道什么金属在什么条件.............
  • 回答
    在古代,确实存在着一种叫做“烤蓝”或者“淬火发蓝”的工艺,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制品,当然也包括一些高品质的古代传统刀剑。这是一种相当精妙的金属热处理技术,用来给刀剑的表面施加一层保护性的氧化膜,同时也能带来一种独特的、深沉的美学效果。这项工艺并非简单的加热,而是需要对金属的材质、温度控制以及操作手.............
  • 回答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农业文明,而现在是工业文明,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其衰落是必然”的论调,我持保留和辩证的态度。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深深植根于农业文明。数千年来,中国社会以农为本,这种经济模式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乃至思维模式。例如: 集体主义与乡土情结: 农.............
  • 回答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关于“新能源车比传统汽车自燃率低”的说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在理解这个观点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关注到可能存在的误解和更细致的层面。首先,从数据和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说法:辛国斌副部长作为政府部门的代表,他的发言通常是基于一定的调研和数据支撑的。如果他.............
  • 回答
    戴姆勒和奥迪的裁员消息,确实让不少车辆工程(特别是机械方向)的学生感到担忧,甚至对未来的职业道路产生了动摇。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看待车辆工程(机械方向)的未来,是否还要坚持传统车辆方向?这个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