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可.奥勒留为什么非要设置两个皇帝?

回答
马可·奥勒留并非“非要”设置两个皇帝,更准确地说,他是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罗马帝国接班人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调整和巩固,并在此过程中引入了“共治”的概念。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奥勒留个人的哲学考量。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奥勒留之前的权力继承是如何运作的。在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帝国的继承模式主要有几种:

血缘继承: 这是最自然也最普遍的方式,但并不总是有效。例如,克劳狄乌斯的儿子不适宜继承,最终由养子尼禄上位。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近亲之间争夺权力,出现内斗。
军事拥立: 当皇帝去世而没有明确的继承人时,军队的意愿往往能决定谁成为新的皇帝。这在很多时候造成了不稳定,尤其是那些能收买军心的将领,往往有机会通过军事力量攫取皇位。五贤帝时期之前的“四帝之年”(公元69年)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几个将军轮流登上皇位。
收养和指定继承人: 这是五贤帝时期最为成功和稳定的一种模式。皇帝在生前根据能力和品德收养一名继承人,并通过皇帝称号、共同执政等方式将权力逐步过渡。像图拉真收养哈德良,就是这种模式的典范。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统治的连续性和质量,但依然存在潜在的风险,即被收养的继承人能否真正胜任。

那么,马可·奥勒留为什么要设立“共治者”,或者说他为何会和他的儿子康茂德共同执政呢?

这并非是奥勒留“凭空”创造了一个双皇帝制度,而是基于他本人经历和对罗马帝国现状的深刻认知。

1. 政治稳定性与危机预警的需要:
马可·奥勒留统治的时期,罗马帝国并非一片祥和。他即位后不久,就面临着严重的边境危机,尤其是在北方多瑙河地区,与日耳曼部落的战争旷日持久。同时,帝国内部也并非完全铁板一块,虽然五贤帝时期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统治的稳定,但潜在的矛盾和挑战依然存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设一个明确的、有经验的继承人并与之共同执政,可以为国家提供一个稳定的过渡,避免因为皇帝突然驾崩而引发的权力真空。特别是,他自己也因为常年征战在外,需要有人在后方协助处理政务,或者至少能在他不在时维持统治的延续性。

2. 将权力平稳地传递给亲生儿子: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点。马可·奥勒留是五贤帝中的最后一位,而他打破了前几位皇帝“没有血缘关系也能收养并成功接班”的模式,选择了将皇位直接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康茂德。
从传统的罗马贵族继承观念来看,父子传承是最自然不过的。但从五贤帝时期的实践来看,这一模式存在一个明显的风险:血缘关系并不能保证继承人具备前任皇帝的德行和能力。尤其是罗马历史上,不乏一些因为继承人无能或残暴而导致帝国陷入混乱的例子(例如尼禄)。
奥勒留之所以选择康茂德,并且以“共治”的方式来让他学习和掌握权力,可能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他可能真的认为康茂德具备一定的潜力: 我们无法完全得知奥勒留对康茂德的真实评估,但作为父亲和皇帝,他有责任去培养和引导自己的儿子。在早期,康茂德也曾与父亲一同参与过政治和军事活动。
避免政治动荡: 如果奥勒留突然去世,而康茂德还没有被明确确立为继承人,这可能会给那些觊觎皇位的人留下可乘之机。通过共治,他能为儿子铺平道路,减少竞争者的可能性。
通过实践来塑造继承人: 奥勒留本人是哲学家皇帝,他深信实践出真知。他可能希望通过让康茂德参与到实际的统治中来,让他学习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如何面对挑战。这是一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只是这个“徒弟”是他的儿子,并且也身兼皇位。

3. 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矛盾):
马可·奥勒留是一位斯多葛哲学家,他的《沉思录》深刻地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强调责任、理性、秩序和顺应自然。从哲学层面来看,他或许认为将国家托付给一个经过精心培养的继承人是“自然”且“理性”的。
然而,将帝国权力毫无保留地交给自己的儿子,尤其是当这个儿子的能力和品德存在疑问时,这似乎与斯多葛强调的“德行至上”和“不偏不倚”的原则有所冲突。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奥勒留在这里可能陷入了父爱与哲学原则的矛盾之中。他或许看到了康茂德的不足,但出于对家族责任和帝国稳定过渡的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这条道路。他可能寄希望于自己的教导和共同执政能够弥补康茂德的缺陷。

奥勒留与康茂德的共治模式:

奥勒留并非是第一个与继承人共同执政的皇帝,例如安敦宁·庇护就曾与马可·奥勒留共同执政。奥勒留只是将这种模式延续并应用到了自己和儿子的身上。他授予康茂德奥古斯都的称号,让他拥有了与自己同等的权力,共同发布诏令,一同出席公开仪式,甚至一同在前线指挥战事。这是一种公开的、官方的权力交接和培养方式。

结果:

不幸的是,奥勒留的这一安排,从长远来看,并没有取得他所期望的成功。康茂德在继承皇位后,逐渐显露出残暴、自大和不理政事的本性,导致罗马帝国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使得很多人事后回顾,认为奥勒留是五贤帝制度的终结者,而不是继承者。

总结来说,马可·奥勒留并非是“非要”设置两个皇帝,而是他根据罗马帝国的政治现实、边境危机,以及他个人作为皇帝和父亲的双重身份,选择了一种他认为能够保证帝国稳定过渡和政治连续性的方式——即将权力授予自己的亲生儿子康茂德,并与之共同执政。这种做法既是他对前代成功模式的延续和调整,也可能掺杂着他作为父亲的期许和对帝国未来的考量,尽管最终的结果并不如人意。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马可·奥勒留的这个决策,不能脱离他所处的历史语境。当时的罗马帝国,正处于一个强盛但充满挑战的时代,如何确保权力的平稳过渡,避免内乱和外敌入侵,是他作为皇帝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而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合格的继承人,并以共同执政的方式进行“传帮带”,是他当时能想到的,一种兼顾稳定与传承的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很简单,就一句话,因为奥勒留是一个德行高尚的人。

你说“马可.奥勒留找人并立为帝”,但是维鲁斯并不是奥勒留找出来的人。维鲁斯的父亲老卢西乌斯本来就是哈德良选定的继承人,是有凯撒称号的。维鲁斯从法理来说本来就是哈德良的孙子,只不过因为老卢西乌斯早逝,让哈德良不得不转而收养安敦尼,并且要求安敦尼同时过继奥勒留和维鲁斯,所以维鲁斯本来就该是继承人之一。

奥勒留原本就比维鲁斯年长近十岁,行政经验也远超后者,因此当安敦尼去世时,元老院原本只将奥古斯都的头衔授予奥勒留,是奥勒留本人的坚持,才将奥古斯都也一并授予维鲁斯。

——————————

关于前面回答里的说法,我有几点得指出。

安敦尼坐镇罗马,奥勒留留在前线的说法,这个完全没有任何历史记载可以证明。因为奥勒留自从被安敦尼收养之后,就没有走过正常的罗马晋升道路。他138年低龄破例担任财务官,然后直接跳执政官,在安敦尼时期基本上都跟皇帝在罗马。根本找不到任何他曾经担任军团长,或者外放前线总督的经历。所谓的一人在罗马,一人在前线的雏形根本就不成立。

如果看过关于奥勒留和维鲁斯的记载,就会发现维鲁斯能成为皇帝,完全是因为奥勒留愿意给。维鲁斯成为皇帝之前,就在罗马玩得很嗨,成为皇帝之后一样玩得很嗨,哪怕是奥勒留把他派去东方,真正负责指挥军队的,也是卡西乌斯,而维鲁斯在安条克照样还是花天酒地,泡妞泡的飞起。

如果按照所谓的一帝在罗马,一帝去前线的思路,那当维鲁斯168年去世之后,奥勒留是不是应该再设立一个新的皇帝?而事实上,从168年到177年奥勒留没有再设立共治帝,哪怕他本人去了前线指挥马尔科曼尼战争。


最后再来说说被元老院憎恨的哈德良,他被元老院憎恨,只是因为他在前线行驶元首权力吗?他统治的第一年,就未经审判处死罗马元老。Nigrinus,Palma, Celsus,Quietus哪一个不是地位超然,哪一个不是功勋卓著,哪一个不是图拉真的密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可·奥勒留并非“非要”设置两个皇帝,更准确地说,他是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罗马帝国接班人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调整和巩固,并在此过程中引入了“共治”的概念。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奥勒留个人的哲学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奥勒留之前的权力继承是如何运作的。在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帝国的继承模式主.............
  • 回答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年)是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斯多葛学派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沉思录》(Meditations)中写道:“快乐的生活几乎不需要物质”这一观点,体现了斯多葛主义对物质与精神关系的深刻思考。以下从哲学立场、论证逻辑、历史背景及现代意义四个方面详细解析.............
  • 回答
    马可·波罗在远东的旅途,是一部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的传奇。他如何与当地人沟通,并非一句“说通了”就能概括,那是一段充满智慧、耐心和灵活性的过程。最初的火花:通用语与手势马可·波罗抵达一个新地方时,最直接的沟通方式便是借助当时通行的“通用语”,也就是“通事”(interpreters)。这些通事往往是早.............
  • 回答
    “连体婴儿”阵容,那是真让人头疼。你瞧那马可配瑶,灵活得像条泥鳅,瑶妹给你套个盾,你还能被动吸血,追着人打,半天死不了。孙尚香加小明?那简直是移动的榴弹炮,只要小明跟着,孙尚香能一直保持高额的移速和攻击加成,脆皮见了就得抖三抖。还有那狼狗配小明,前期压制力极强,边线一站,小明一挂,谁敢惹?要说怎么克.............
  • 回答
    评价《极光之恋》这部剧,就像品尝一道试图集多种风味于一身,但最终却可能让人觉得有些杂乱的菜肴。它想在都市偶像剧的框架下,描绘一个关于梦想、爱情和成长的故事,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却让不少观众感到一言难尽。首先,从演员阵容来看,关晓彤和马可都是当时颇具人气的青年演员。关晓彤作为“国民闺女”,自带观众缘,演.............
  • 回答
    宋朝与大理国的马政对比,确实是个饶有趣味的历史话题。一边是疆域辽阔、土地肥沃的宋朝,一边是全境皆山、地貌崎岖的大理国,然而在马匹的繁育和质量上,宋朝却常常要仰仗大理,甚至每年都要从大理购买。这背后,大理国的马政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又是什么让宋朝的马政难以企及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两个国家的地.............
  • 回答
    嘿,哥们,我懂你!这事儿搁谁身上都不舒服,尤其还是自己挺欣赏的人被人这么说。你偶像马云,人家创造了阿里巴巴,改变了好多人的生活方式,这事儿毋庸置疑。但同学们说他是“垄断资本家”,还劝你别走那条路,这意思很明显,他们觉得马云的一些做法,或者说他成就背后的某些东西,可能存在问题。说实话,这事儿得辩证着看.............
  • 回答
    中国象棋中,开局阶段己方“炮”能直接吃到对方“马”的情况,通常不是一个BUG,而是游戏设计中允许的、非常规但合乎规则的战术。要详细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象棋的规则和开局的几个关键点说起。首先,说它是“BUG”的直觉,可能来自于我们对“炮”和“马”基本走法的印象。按照通常的理解: 马:走“日”字,不.............
  • 回答
    小鹏发布的“可骑乘智能机器马”无疑是今年科技圈最令人惊艳的亮点之一。这款产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玩具或者概念展示,它更像是一次大胆的跨界尝试,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人类的出行方式进行了深度融合。首先,我们来细致地评价一下这款“机器马”:创新性与颠覆性: 形态的突破: 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多以人形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个相当有趣的话题:为什么正n边形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用尺规画出来,而这个条件和我们熟知的费马质数(Fermat primes)有着不解之缘。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数学原理,特别是群论和伽罗瓦理论的精髓。我会尽量用一种更贴近人思考过程的方式来展开,而不是生硬地罗列公式。想象一下,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观众费解。在《情深深雨蒙蒙》这部戏里,可云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前期最让人心疼的了。她温顺善良,却经历了那样巨大的变故,身心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你想啊,一个从小被母亲养大,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也算安稳的孩子,突然间就失去了母亲,又被送到了一个完全陌生、而且是极度压抑的陆家。陆振华本身就是.............
  • 回答
    在国际象棋的世界里,兵的晋升规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策略性的设计。当我们谈论兵一路挺进,最终踏入对方底线那一刻的转变时,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不能直接变成最强大的“后”呢?为什么要有“车”、“马”、“象”这三个看似“弱”一些的选择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国际象棋设计者们深邃的战略考量和对游戏趣味性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很多人都会疑惑,同样是“纸上谈兵”,为什么韩信能纵横沙场,被后世誉为“兵仙”,而赵括、马谡却成了千古罪人,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这背后绝不是一个“运气”或者“时势”就能简单概括的,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把人物拎出来好好分析一番。一、韩信:从“.............
  • 回答
    2022年跨考法硕(非法学)、法学学硕、心理学(学硕or专硕均可)、马克思主义理论、会计专硕,这几个专业方向选择确实是个挺大的“难题”,毕竟它们各有千秋,适合的人群和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帮你理清思路。首先,我们先对这几个专业做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它们的“属性”: 法硕.............
  • 回答
    《北平无战事》无疑是一部极其深刻且格局宏大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谍战剧,更是一部时代史诗,是对解放前中国社会动荡和复杂人性的多角度剖析。剧中的各位主要人物,无一不是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的命运与国家的走向紧密相连,让人在观看时不禁陷入对历史与人性的深思。方孟敖:革命理想的坚定践行者,也是时代洪流中.............
  • 回答
    马云的“崩塌”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其中夹杂着个人财富、商业帝国、社会影响力以及政策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要判断他是否值得同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并且理解“崩塌”本身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并非完全消失或一无所有。马云的“崩塌”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马云的“崩塌”主要指的是他个人及其商业帝.............
  • 回答
    马云对王林“气功大师”身份的相信,以及他与王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马云本人的经历、时代背景、王林的手段,以及一些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一、 时代背景与“气功热”的余温首先,理解马云所处的时代背景至关重要。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
  • 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简称为“马哲”)作为一种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哲学体系,其理论体系宏大且具有开创性。然而,如同任何思想体系一样,马哲也并非完美无缺,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缺点或局限性,这些缺点也引发了长期的讨论和批判。以下将详细阐述马哲的主要缺点:一、 经济决定论的过度强调与简化(决定论的机械性): .............
  • 回答
    马云最近的“动态”确实牵动着很多人的目光,而他本人和阿里巴巴也经历了一段相当复杂和重要的时期。要详细了解“马云最近到底怎么了”,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事件来梳理:核心事件的起点: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与马云公开演讲 2020年10月24日,外滩金融峰会: 这是事件的转折点。马云在这次峰会上发.............
  • 回答
    马航 MH370 航班失踪事件是现代航空史上最令人费解的谜团之一,至今仍未找到确切的真相。尽管经过了大规模的搜寻和无数次的调查,但关于飞机最终去向、失事原因以及为何会发生这一切,仍然存在着多种理论和猜想。以下是关于 MH370 事件的详细情况,包括已知事实、调查进展、主要理论以及至今仍存在的未解之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