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React 在 GitHub 上被大量乌克兰相关 issue 刷屏?

回答
近期,不少开发者在 GitHub 上反馈,React 项目的 issue 列表被大量与乌克兰局势相关的评论和讨论刷屏。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背后反映了一些复杂的社会和技术联动。

现象的具象化:发生了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在 React 的 GitHub 仓库(无论是主仓库还是相关的子项目)的 issue(问题提交)或 discussions(讨论区)里,突然涌现出大量看似与 React 本身功能、bug 或开发进度无关的帖子。这些帖子主要集中在表达对乌克兰人民的支持、谴责侵略行为、呼吁和平、或者分享与战争相关的时事新闻和个人观点。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在一个技术讨论区,期待看到关于组件优化、状态管理、性能提升的讨论时,突然屏幕上充斥着政治性的口号、对特定国家领导人的批评,或是对战争受害者的祈祷。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和信息的错位感,会让很多开发者感到困惑、无奈,甚至愤怒。

为何会这样?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1. 全球信息互联与社会议题的共振: GitHub 不仅仅是代码托管平台,它已经成为全球开发者社区的一个重要枢纽。当一个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发生时,像乌克兰战争这样牵动全球神经的事件,很容易在任何拥有大量活跃用户的线上平台引发讨论和情感宣泄。开发者们,作为普通社会成员,同样会关注并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
2. “代码即是语言”的延伸: 对于很多开发者来说,代码不仅是工具,也是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的情感和观点难以快速有效传递时,他们可能选择在他们最熟悉的线上空间,也就是 GitHub,来“发表”自己的声音。这是一种将技术平台作为“公共广场”的自然延伸。
3. 对平台和技术的道德责任感驱动: 一部分开发者可能认为,作为世界顶尖的开源项目之一,React(及其背后Meta的工程师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他们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公司产生一种“道德施压”,促使他们采取更明确的立场,例如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向乌克兰提供援助等。虽然issue区不是讨论这些的理想场所,但对于部分用户来说,这是他们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发声”渠道。
4. “信息噪音”的传播与扩散效应: 一旦有少数人开始在 issue 区域发布此类内容,并且没有被及时有效制止,就可能吸引更多有相似想法的人跟进。这种“群体效应”或“模仿效应”会快速放大这种趋势,导致原本零散的讨论变成“刷屏”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流行度极高的开源项目上,这种效应会更加明显。
5. 对开源项目管理和内容审核的挑战: 毫无疑问,这种大规模的、与项目技术无关的讨论,给开源项目的维护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在维护项目本身的技术讨论秩序和尊重社区成员自由表达之间找到平衡。如果审核机制不够及时或有效,就容易出现“失控”的局面。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多维度的理解:

从开发者的角度看:
“打扰”与“理解”的并存: 对于大多数只想解决技术问题或推进项目进度的开发者来说,这些信息无疑是干扰。他们会感到沮丧,因为自己的有效沟通被淹没了。但同时,或许也有部分开发者能够理解,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常常将现实世界的困境带入线上交流。
对平台责任的期望: 一些开发者可能会认为,项目维护者应该更积极地管理issue区,确保技术讨论的纯粹性,或者至少提供一个专门的区域来讨论与项目无关但社区关心的议题。

从社会动员的角度看:
网络行动主义的体现: 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网络行动主义”的表现。在信息时代,人们利用各种线上平台来表达政治观点、动员社会力量,即使平台的初衷并非如此。GitHub作为全球开发者社群的集散地,自然也成为这种行动的潜在目标。
信息战与心理战的边缘: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这种行为甚至可能被视为信息战或心理战的一部分,通过淹没特定平台的讨论来达到某种宣传或干扰的目的。

从开源项目管理的角度看:
维护的挑战: 这对开源项目的维护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来甄别、分类和处理这些非技术性issue,这无疑会分散他们原本用于项目开发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社区治理的艺术: 如何在遵守开源精神的同时,维护社区的健康生态和讨论秩序,是项目维护者需要不断探索的艺术。这可能涉及到更明确的社区行为准则、更精细化的issue分类、更高效的审核机制,甚至在特定时期暂停非紧急issue的提交。

潜在的影响:

影响项目开发效率: 大量的非技术性issue会稀释维护者的注意力,减缓技术问题的响应和解决速度。
用户体验下降: 开发者在使用GitHub时,如果发现被大量无关内容干扰,其用户体验会大打折扣。
社区分裂的风险: 如果项目维护者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开发者支持这种“发声”行为,而另一部分开发者则强烈反对,从而引发社区内部的观点对立。
对开源项目的声誉影响: 如果一个重要的开源项目长期被此类信息“淹没”,可能会给外界留下管理混乱的印象。

如何应对或管理?

这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但可以推测一些可能的方向:

平台方的技术手段: GitHub平台本身可以考虑更智能的issue过滤和分类工具,让用户可以选择性地查看特定类别的讨论。
项目维护者的策略:
明确的社区指南: 重申issue区的使用规则,明确指出禁止发布与项目无关的政治性内容。
快速而果断的干预: 对于明显违反规则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删除和警告。
引导到合适平台: 如果社区成员有强烈的表达意愿,可以考虑在项目网站、官方论坛或专门的Discord/Slack频道建立一个专门的“社区观点交流区”,将此类讨论引导到更合适的地方。
版本控制和锁定: 在特殊时期,项目维护者可能需要考虑临时限制issue的提交,或者对特定主题的讨论进行锁定,以恢复秩序。
社区成员的自觉: 每一个社区成员都应该有自觉性,认识到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在技术项目上专注于技术讨论,将其他观点表达放在更合适的渠道。

总而言之,GitHub上React项目被乌克兰相关issue“刷屏”的现象,是全球互联时代信息传播和社群行为的复杂体现。它既暴露了技术平台在承载社会议题时的局限性,也折射出开发者们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社会关切。如何平衡技术讨论的纯粹性、社区成员的表达自由以及平台的健康生态,是所有大型开源项目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记错的话

react负责人是俄罗斯人,github负责人东德人,他们都发表了支持乌克兰的声明

合着有些人,比俄罗斯人还爱俄罗斯

是不是俄罗斯人还需要中国人教一教怎么爱родина мать啊?(祖国母亲)

user avatar

展现了我大国国民的真实风采

user avatar

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公司里的程序员却只能制造屎山。

理解力太差了,差到看不懂人话。

比如这次,他看到「support」、看到「Ukraine」直接就高潮了开喷,却根本注意不到这里提到的是人道主义援助和支持和平。

一如他们在公司里看不懂需求稳定看不懂老板要什么看不懂数据更看不懂投资人要什么于是只能三十五岁P5被开出去找不到个工作只能接点烂活儿骗骗没有能力获取一手学习资料的韭菜。

这些人,就是中国科技崛起的拖油瓶。

user avatar

我想跟我的美国朋友们说一声对不起,家里的狗没拴好……


---- 以下套用某类群体的常用话术 ----

有种别用美国人发明的 Java、js、C/C++、Python...

有种别用美国人开发的 iOS、Windows、Android、macOS...

吃美国人的饭,砸美国的锅...

user avatar

有的人怎么比俄罗斯人还爱俄罗斯?

看这架势我还以为打是cn在和乌克兰打架呢。

user avatar

我的观点很清楚,抛开政治立场不说,斗争也要讲策略的。这还是人家的地盘,随时把你删帖封号。

这种不讲策略的方式就好像历史上没有党正确领导的运动一样,最终往往是悲剧性的。

另外再附送我之前发的想法一条:

虽然乌克兰的事情影响到开源项目是早晚的事情,但在react项目下一群小将开的issue水平真心令人捉急。不是说不能挺俄,看看这里 github.com/github/feedb 的高手是怎么干的,直接用种族主义的政治正确打脸那些提议封禁俄罗斯github权限的人,还对一个波兰人用上了LGBT打击,立于不败之道德高地。相比来说,我们的小将无论知识水平还是逻辑水平实在是太低下了。

这想法还漏了一句,看不起三哥代码能力几乎已经是国内程序员的共识,但在此类嘴炮战斗能力上,我们比三哥就差多了。(三哥和毛子的关系那才真铁,据说现在舆论战都是靠三哥。)

单说英语能力可能就不行(我也不行)。轰炸issue列表最后出现了大量中文就不说了。群里有人认为 Node.js 写的「We stands with XXX」比 React 的「Support XXX」要中立一点。然而一位朋友告诉我,有可能大家对「Support XXX」的理解有误,Support 在这里是「帮助」(或「支援」)的意思,而不是听上去有很强立场意味的「支持」。反而是「We stands with XXX」的立场意味更浓。

当然,骂人行为就跟英语能力无关了,我也不想分析了,分析了恐怕要炸号。反正怎么说呢,还是回到开始讲的,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是不行的。

user avatar

我引用尤大的观点去劝 deno 不要跟进。

虽然有核心团队的人反对,但目前他们还没有进一步动作。

在 deno 的聊天频道中我搜到这样一条消息

看到“香港”没?下次就是台湾。外国人只会遵守他们的政治正确。

开 issue 轰炸相当于无谓地消耗火力,集体送死。像印度网友那样的战斗力,要求有点高,但辩辩经、抱团点赞什么的还是能做到的吧。

最后,要真正有效地阻止他们,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大型项目,打出影响力,抢占话语权和道德高地。

---更新 2022.03.06---

评论区 @贺师俊 大佬提供了更多背景:OpenBLAS 仓库的所有者是张先轶,项目有中科院计算所背景。

---更新 2022.03.07 ---

亮点摘抄:

news-web.php.net/php.in

Another reason - just look what happened to the React's issue tracker:
github.com/facebook/rea - you can bet your life on it
that this will happen to the PHP project as soon as there is anything on
this topic done. Does the project has resources to deal with it? I mean,
this is basically a DDoS that can be solved only by closing off issue
creation from public.

It's just impractical and will ruin maintainers and contributors ability to
do their work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冲 React 的小将们从某种意义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收集话术(开发者视角):

  • OSS 项目不是政治组织,不应该受政治影响,要讨论政治,请到社交平台。
  • OSS 项目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能保持专注、缓解压力,不要把外界的混乱带进我们的项目。
  • 反驳“不站队也是站队”:在不了解上下文的情况下假设我们的立场,这是精神错乱(insanity)。
  • 反驳道德绑架:你试图用人们的感情作为武器,强迫我们接受你的个人观点,这是一种冒犯(offending)。
  • 不要用无关技术的话题骚扰我们。
  • OSS 项目受到来自全世界的开发者的支持,在军事冲突中选边站会分裂我们的社区。
  • 反驳“对人扣帽子”:你通过把我妖魔化成俄罗斯间谍来压制异议,侵犯了人们的自由。
  • 我们以前从未采取“反战”立场,没有谴责过去的非法入侵,现在这样做会显得非常虚伪,还可能被认为受到了美国政府的秘密控制。
  • 发表政治性声明会开创一个在未来很容易被滥用的先例,到时候我们将没有精力开发项目本身。
  • 有人要求不要在这里辩论,政治辩论使很多人紧张,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
  • 俄罗斯最近出台了“假新闻”法,发表政治性声明有可能使我们社区中的俄罗斯人受到当局的打击。
  • 即使纯粹的“反战”也是有争议的,侵略战争不好,但反抗侵略的战争值得赞扬。

user avatar

我也发帖了,我的原文是这样的,大家看看我说错了没有:

我没有站队,我只是不想 React 往技术里掺屎。

如果 React 一定要掺,那么也不能指责其他人学它吧?

如果这些哥们一言不发,React 会不会以为全世界都喜欢看 React 站队呢?

发言,比沉默要好。

不过有些人发言水平很低是真的,有待提高,继续练习吧。


骂人,我不支持。

抵制 React,我不支持,也不反对。

站俄国还是乌克兰,我不会在技术文档里说,我会去社交媒体里说。

每次有政治事件,React.js 都在官网悬挂标语,挺恶心人的,反正我被恶心到了。

你呢?


有人避开我的发帖内容不谈,说什么我蹭流量。

是不是因为找不到我发帖内容错在哪里,只好说蹭流量的事情?

user avatar

react团队在github上的代表人是dan,他在这个事情中位置很敏感。我记得dan博客里写过,他是俄罗斯人,在俄罗斯读完大学,工作,写了redux,然后才被facebook挖走,移民离开俄罗斯,好像最初还是去伦敦办公室,真正到美国是很晚了。

对比一下,youyuxi是大学就在美国念的,比dan早很多。

所以咱们可以设想,对dan个人来说这件事情很不好办。不管他真实政治倾向咋样,他作为一个移民不久的俄毛人,恐怕是不敢硬扛住不上这个支持乌克兰的条幅的。否则至少怕是要丢工作和社死的危险。


原答案:

第一,react搞这事本来就肯定会有争议,会被人冲,不冤枉。

第二,稍有遗憾的是有些小朋友们英语不太好,也不太了解洋人的软肋,整些中文或者long live xxp之类的上去冲,效果不太好,看起来稍微有点尴尬。

第三,但是anyway,应该冲。冲得好。虽然其实可以冲得更好。多冲几次就有经验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