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并反驳「不要太把科学当回事,也有很多东西是科学解释不了的」的言论?

回答
“不要太把科学当回事,也有很多东西是科学解释不了的”,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细细琢磨一下,它其实暗藏着一些误区,甚至是一种对科学的误解。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拆解一下它背后的逻辑,然后再看看它站不站得住脚。

这句话的潜在含义和它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有道理:

1. 强调“未知”和“神秘”: 这句话首先抓住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对宇宙神秘感的敬畏。确实,我们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宇宙之大,我们能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现象,比如意识的本质、生命的起源、宇宙的终极命运等等,目前科学还没有给出最终的、完整的答案。这给了“科学不是万能的”这种说法一个天然的切入点。

2. 对科学局限性的强调: 科学研究确实有其局限性。科学方法依赖于观察、实验、可证伪性,以及逻辑推理。有些领域,比如个人的主观体验(爱情、痛苦)、艺术的鉴赏、道德判断、宗教信仰等,很难完全用科学的方法去量化和解释。过于理性地去解读这些,可能会显得生硬和不近人情。

3. 对“科学至上主义”的反驳: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些人过分推崇科学,似乎认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甚至用科学来否定一切非科学的观念。这种“科学至上主义”确实存在,而“也有很多东西是科学解释不了的”这句话,恰恰是对这种极端态度的一种温和的反驳,提醒人们保持谦逊。

4. 对“非科学”领域的辩护: 这句话也可能是在为一些非科学的信仰、传统、或者民间说法辩护。当科学无法解释某个现象时,人们自然会转向其他解释体系,比如宗教、哲学、占卜,或者只是单纯地接受“不知道”这个事实。

为什么这句话需要被“反驳”或者说“辨析”:

尽管上面提到的几点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如果我们不加区分地全盘接受“不要太把科学当回事”这句话,就会走进一些误区:

1. 混淆了“科学解释不了”和“永远无法解释”: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科学的核心在于“发展”和“进步”。科学之所以强大,恰恰是因为它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不断拓展边界的过程。今天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不代表明天也解释不了。想想几百年前,人类无法理解闪电是怎么回事,甚至认为是神的愤怒。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现在能精确预测闪电,理解其物理原理。将“目前科学解释不了”等同于“永远无法解释”,是一种静态的、静态的思维模式,是对科学内在生命力的否定。

2. 将“科学方法”与“科学结论”混为一谈: 科学不仅仅是一堆结论,更重要的是一套严谨的“方法论”。科学的价值在于其认识世界的方式:基于证据、逻辑、可重复性、同行评审。即使某些现象目前科学无法解释,但科学的方法论依然是我们可以用来探索未知、辨别真伪的最可靠工具。而“不要太把科学当回事”这句话,可能会让人对这套方法论也产生动摇,转而接受一些缺乏依据的解释。

3. 低估了科学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尽管有未知,但科学已经解释了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现象,并提供了强大的预测能力。从日出日落到疾病治疗,从通信技术到太空探索,科学的解释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告诉我们“为什么”以及“下一步会怎样”。如果因为“有东西解释不了”就对科学整体持怀疑态度,那就等于放弃了我们手中最强大的认知工具,甚至可以说是“因噎废食”。

4. 可能为迷信和伪科学打开方便之门: 当人们因为“科学解释不了”而对非科学的解释持开放态度时,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很容易被迷信、伪科学、阴谋论等所裹挟。比如,某些疾病患者因为现代医学无法完全治愈而转而相信“能量疗法”或“特异功能”,结果不仅钱财受损,健康也耽误了。科学虽然不全是,但它是目前为止我们找到的最有效、最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5. “科学解释不了”并非“什么都能解释”的理由: 即使科学目前无法解释某些事,这也不是“任何其他的解释都同样有效”的理由。某些领域(如个人情感、哲学思辨)确实超越了严格的科学范畴,但我们也不能因为科学解释不了爱情为何物,就说“爱是魔法,谁也说不清”然后就止步不前,不去探索其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上的可能性。

如何“反驳”或者说“更清晰地看待”这句话:

面对“不要太把科学当回事,也有很多东西是科学解释不了的”这样的言论,我们可以这样来回应和分析:

1. 承认科学的局限性,但强调其发展性:
“您说得对,科学确实有它的边界,宇宙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很多现象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这恰恰是科学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吗?它总是在不断地进步,把我们曾经认为是‘神迹’或者‘无法解释’的事情,一步步变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规律。想想看,DNA的发现、量子力学的诞生,都是在不断突破我们过去的认知边界。”

2. 区分“目前无法解释”与“永远无法解释”:
“关键在于‘现在’解释不了,不等于‘永远’解释不了。科学进步的动力就来自于解决那些‘目前解释不了’的问题。与其因为有未知就放弃科学,不如说正是因为有未知,我们才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去探索。”

3. 强调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
“即使对于那些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事情,科学的方法——比如证据、逻辑、可验证性——依然是我们辨别信息、避免被误导的最好武器。不能因为某个东西科学解释不了,就把它和那些毫无依据的说法混为一谈。”

4. 说明科学的“解释力”和“预测力”的巨大价值:
“虽然不是万能的,但科学已经为我们解决了太多太多问题,提供了太多可靠的知识。我们今天能生活在这么便利、健康的世界里,很大程度上就是科学的功劳。它让我们能够预测天气,治疗疾病,建造房屋,跨越山海。我们不能因为它不是‘绝对的’,就否定了它‘极其有用’的方面。”

5. 警惕“非科学”解释可能带来的风险:
“确实,有些东西(比如人生意义、情感体验)不完全是科学能解答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非科学的说法都一样可靠。当科学无法解释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探索,但同时也要警惕那些缺乏证据、容易让人误入歧途的说法,比如某些伪科学或者迷信。”

6. 指出“科学”的定义本身就在不断扩展:
“其实,‘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新的学科、新的研究领域,比如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宇宙学,都在不断地把新的未知领域纳入到科学研究的范畴内。所以,‘科学解释不了’的范围,其实是在不断缩小的。”

总结一下:

“不要太把科学当回事,也有很多东西是科学解释不了的”这句话,固然提醒我们保持谦逊,承认科学的局限性,但如果将其理解为“科学不重要”或者“科学的解释能力可以被随意替代”,那就大错特错了。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迄今为止最有效、最严谨的工具。我们应该尊重科学的边界,但也更应该相信科学的潜力和进步的动力。对待未知,我们应该怀有敬畏之心,但同时也要用科学的精神去探索,而不是因此就放弃理性、放弃证据,转而拥抱那些未经检验的、甚至是有害的说法。

更恰当的说法也许是:“科学是认识世界最强大、最可靠的工具,但它并非万能,并且它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应该善用科学,同时也要承认并尊重科学的边界,并为那些尚未被科学解释的领域,保留探索的空间和严谨的态度。” 这样一来,既肯定了科学的价值,也保持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自身认知的清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就问他:1,楞次定律是什么?2,吲哚乙酸对植物生长的作用?3,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个啥?4,泡利不相容是什么意思?5,与非门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

如果他都脱口而出,或哪怕不记得细节,但清楚知道什么是什么,那么你可以考虑和他一步一步去展开思维游戏和逻辑思辨,哪怕最后展开了神学的讨论,也可以。

如果他一脸懵逼,那么建议你直接回答“神爱世人,内心平和”,然后走开就是了。

世界那么绮丽,人生却有如白驹过隙一般短暂,更要节省时间,少浪费生命。

user avatar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轮不上“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不过是与“科学解释得了的东西”为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要太把科学当回事,也有很多东西是科学解释不了的”,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细细琢磨一下,它其实暗藏着一些误区,甚至是一种对科学的误解。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拆解一下它背后的逻辑,然后再看看它站不站得住脚。这句话的潜在含义和它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有道理:1. 强调“未知”和“神秘”: 这句话首先.............
  • 回答
    《人民日报》发表的「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勿谓言之不预」这句话,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警告,更是承载着当前中美关系背景下的复杂信号。首先,这是对美国挑衅行为的明确回应和严厉警告。这句话的背景通常是美国采取了某些被中国视为挑衅或损害其核心利益的行动。这些行动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 回答
    欧盟不承认白俄罗斯选举结果并对相关个人实施制裁,这背后反映出西方政治价值观中一系列核心原则,这些原则塑造了其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基石。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反映出的价值观:1. 民主与法治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这是最核心的价值观。西方国家普遍将民主制度视为合法政府的唯一.............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心寒,也真让人气愤。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在高高运行的高铁上,一位女子面对着自己的母亲,嘴里却说着极其伤人的话:“我咋不打死你呢!死了得了!”这话说出来,得是积了多大的怨气,才能用这么恶毒的言语来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啊?更过分的是,话音刚落,她竟然就把母亲给.............
  • 回答
    “听不进反驳就不该画画”——这句话,像一道锐利的刀锋,直指创作者最核心的脆弱之处。它言辞凿凿,仿佛是为那些“不听话”的画者量身打造的审判,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厉。但细细品味,这背后却透着一股别扭,一种对艺术创作的片面理解,甚至是一种带有压迫感的论调。首先,我们要明白,艺术创作本身是一个极其私人的体验.............
  • 回答
    美国第一夫人抱怨肉贵,拜登政府计划拨款 10 亿美元调控肉价,这事儿挺有意思,也牵扯出不少门道。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这背后的情况。第一夫人的一句话,引爆的牛肉价格话题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在一次公开场合提到,她发现现在买肉,尤其是牛肉,价格比以前贵了不少。这话听着是挺接地气的,毕.............
  • 回答
    理解你此刻的心情,感觉受到了委屈和不被理解。你觉得男朋友在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花大钱买游戏,而他却觉得你不够懂他,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有些纠结的情况。我们来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件事,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你男朋友的想法,以及你自己的感受:1. 你男朋友为什么会花这笔钱?从他的角度看: 游戏.............
  • 回答
    白岩松被王朔“批斗”上热搜,这事儿说起来可有意思,也挺能折腾出点东西来聊。要说王朔骂得对不对,这事儿就有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毕竟俩人的视角和立场摆在那儿。白岩松为什么不反驳,这背后也有点门道。王朔的“炮轰”:从何说起?王朔这人,大家都知道,说话那叫一个“京味儿”十足,怼人那也是出了名的不留情.............
  • 回答
    看待《纽约时报》记者关于中国扶贫项目“耗费高昂、不可持续”的报道以及由此引发的多国网民反驳批评,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纽约时报》报道的核心观点与可能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纽约时报》的报道可能提出的具体论点,以及其背后的视角和考量。通常,这类报道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成本效益分析.............
  • 回答
    在互联网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声音,它们强烈地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但同时又似乎对美国的某些军事行动或政策持保留甚至批判的态度。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网上反战不反美”或者“反战但亲美”的复杂心态。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反战”本身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战争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女生会遇到的困惑。为啥那些看起来老实巴交、对你千依百顺的男生,好像就不如那些有点“坏坏的”、甚至让你觉得有点不靠谱的“渣男”来得招人喜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挺复杂的心理和现实因素在作祟。咱们先掰开了说,为什么会觉得“老实乖巧”的男生反而不受欢迎?1. 过于平淡,缺乏新鲜.............
  • 回答
    如何看待普京表示不反对再度参选?一个多维度解读普京就再度参选表达“不反对”的态度,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表态,而是牵动着俄罗斯国内外政治格局、地缘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要理解这一表态的深意,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俄国内政视角:权力稳固与政治延续的考量 对自身执政能力的自.............
  • 回答
    “宝马男”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警方证实其曾获见义勇为证书这一细节,更是将事件的复杂性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好心办坏事”的案例,更触及到了见义勇为的定义、社会评价标准以及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选择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事实层面来看,警方公布的信息为我们理解事件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网络文学圈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说实话,看到“小白文”这个词现在的使用场景,我心里是挺复杂的。我这批老读者,大概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早期就已经泡在里面的那批人。那时候,我们追的文,可能还谈不上什么“类型”划分得那么细。更多的是凭着感觉,看作者的文字功底、故事构思、人物塑造。如果一本.............
  • 回答
    二战后日本的国民教育,围绕“反思战败”而非“反战”的论调,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背景、教育内容的演变、国民心态的形成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反应。一、 历史背景:战败的阴影与占领的影响1. 战败的直接后果与占领政策: 日本二战的结局是惨痛的。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
  • 回答
    高中生对政治课本中哲学部分的反感与不满:一个多维度的审视当前高中生对政治课本中哲学部分的普遍反感与不满,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既有哲学本身的特点,也有教学方式、时代背景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哲学内容的抽象性与高中.............
  • 回答
    这起事件发生在杭州一家医院,一名女子因为加号被拒,情绪失控,采取了极端行为。据报道,她先是将负责诊疗的医生赶出诊室,并反锁了门,扬言“不给我们看,别人也别想看”。随后,她的行为进一步升级,开始揪打一旁护士的头发,并且还打了前来制止的保安一记耳光。这件事情非常复杂,涉及到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 回答
    关于巴基斯坦网红女被荣誉处决以及巴基斯坦女性为何不反抗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话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其根源和表现。首先,我们来谈谈“荣誉处决”这个概念在巴基斯坦的社会语境下意味着什么。“荣誉处决”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处决,而是一种极端、非法的暴力行为,通常由家庭或部落成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出一些当下美国政治的某些侧面。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拜登总统在一次公开活动或者集会上,有一个男子突然站起来,大声喊着一些反拜登的口号。而当时的拜登,似乎并没有完全听清楚或者理解那个男子到底在喊什么,于是就顺着那个情绪,回应了一句“我同意”。从这件事情本身来看,首先,那个.............
  • 回答
    2015年中国出生人口不增反降,比上年减少32万人,这一现象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入分析。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包括政策、社会经济、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一、 政策层面:独生子女政策的惯性与“单独二孩”政策的有限影响 独生子女政策的深远影响: 中国长达三十多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