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是否夸大美化商鞅?

回答
《大秦帝国之裂变》这部电视剧,在展现商鞅变法时,可以说对商鞅这个人物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英雄化”处理。要说有没有“夸大美化”?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多方面的。

首先,电视剧的艺术创作本身就有扬抑抑扬的倾向。为了塑造一个鲜活、令人信服的英雄人物,往往会选取他身上最闪光、最具有戏剧冲突的部分进行放大,而将一些复杂的、甚至负面的细节相对淡化。商鞅作为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改革家,他的形象早已被历史赋予了“强人”的标签,电视剧自然会抓住这一点,将其塑造成一个坚定的、有远见的、甚至近乎完美的政治家。

“智谋”的极致展现:

电视剧里,商鞅的每一次出场,几乎都是胸有成竹,每一次献策,都似乎能洞察一切,预见所有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反击。他的改革措施,无论多么触犯当时的既得利益集团,都能在电视剧中找到“合理的”解释和“巧妙的”应对。比如,面对贵族的阻挠,他总能以一套严密的逻辑和令人信服的道理去说服甚至压制他们。而现实中的政治改革,即使是最天才的改革者,也很难做到如此滴水不漏,总会有意外,会有妥协,会有代价。电视剧将商鞅的智慧描绘得近乎妖,似乎他一个人就能凭空创造一个崭新的秩序。

“情怀”的无限拔高:

《裂变》将商鞅描绘成一个为了秦国富强,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个人性命的“圣人”。他对秦国的忠诚,对百姓的关怀,对法治的信仰,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的每一次改革,都带有强烈的“为民请命”的色彩,仿佛他不是为了个人权力和政治抱负,而是纯粹为了改变秦国落后的面貌,为了让秦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种“高尚”的情怀,无疑是对商鞅形象的“美化”。

历史上的商鞅,固然有其改革的雄心壮志,但他也并非没有政治野心。他能够获得秦孝公的重用,与他精准地迎合了秦孝公想要强大秦国的政治诉求有着密切关系。变法成功后,他本身也获得了巨大的权力,成为了秦国的“相邦”。电视剧里,虽然也展现了他与秦孝公之间的君臣之情,但更多的是将商鞅塑造成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化人物。

“铁腕”的合理化:

商鞅变法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其严酷的法律和强大的执行力。电视剧在这方面有所展现,比如“明法”、“罪人不孥”等政策。但为了凸显改革的“必要性”和“进步性”,电视剧往往会将这些严酷的手段描绘成是“不得已而为之”,是针对当时社会顽疾的“对症下药”。比如,对不遵守新法的严厉惩罚,在电视剧中常常被描绘成是顺应民心的、是维护社会公正的。

然而,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其严苛之处也正是其引发巨大争议和最终招致杀身之祸的重要原因。不少史料记载,商鞅以残暴闻名,例如“刑人”等手段。电视剧为了让观众接受和认同商鞅,会将这些“残暴”的成分进行淡化,或者将其放在一个“必要之恶”的框架下解释,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壮士断腕”的改革魄力,而不是纯粹的冷酷。

“个人魅力”的极致烘托:

电视剧作为一种视觉化的艺术形式,必然要塑造一个具有强大个人魅力的主角。《裂变》中的商鞅,不仅有智慧,有情怀,还有着过人的勇气和决断力。他的每一次发言,都极具感染力;他的每一个眼神,都仿佛能洞穿人心。这种“个人魅力”的强大烘托,是为了让观众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去支持和理解这位改革者。

与历史的“差距”: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电视剧是基于史实进行的艺术加工,不能完全等同于历史书。历史上关于商鞅的记载,本身就存在一些模糊和争议。例如,关于他对秦孝公的“诽谤”之说,以及他在变法过程中对秦国人民究竟有多大的“恩德”,史书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

《裂变》在这些方面,更多的是选取了积极的、正面的史料进行演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想象和夸张。它成功地将商鞅塑造成了一个在中国观众心中具有深刻影响力的正面历史人物,这本身就是艺术的成功。

总结来说,《大秦帝国之裂变》在塑造商鞅这个人物时,无疑进行了“夸大美化”。它通过强化其智慧、拔高其情怀、合理化其手段、烘托其魅力,将商鞅描绘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改革家形象。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史实的原貌,但它成功地达到了艺术创作的目的,让观众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商鞅变法对于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并且能够对这位历史人物产生敬意和共鸣。

但我们也要清楚,这种“美化”并非完全脱离历史,而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选择性地放大和演绎,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和艺术感染力。观众在欣赏这部优秀电视剧的同时,也可以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了解更全面的历史真相,去理解改革者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和他们真实的得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应该叫夸大美化,应该叫虚构了一个新的商鞅。

在《通史》的描述里,商鞅看上去是一个除了变法什么都不考虑的完全符号化人物,有点像焦裕禄精神里的那个符号化的“焦裕禄”。

这个版本有个bug,就是这么一个榜样级人物在最后形式不对的情况下居然选择叛逃,叛逃未遂以后居然干脆在封地里反了…

在《战国史》的描述里,商鞅的改革是秦献公时期变革的延续。如果再结合《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看,似乎商鞅的作为更多是维系秦伯和群臣之间的平衡,所打压的“贵戚”很有可能不是传统观点里的“旧贵族”,而是秦献公在魏国养育的一批秦公子和带回来的外戚。在这个角度上看,商鞅的形象更多是一个权力漩涡中的贤相而非一个绝对意义的改革者。

《大秦帝国》里的商鞅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取材于《通史》,不过把人治改革行动改写成了极具“法制”精神的变革,顺便也修复了通史里的bug,直接就让商鞅慷慨就义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秦帝国之裂变》这部电视剧,在展现商鞅变法时,可以说对商鞅这个人物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英雄化”处理。要说有没有“夸大美化”?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多方面的。首先,电视剧的艺术创作本身就有扬抑抑扬的倾向。为了塑造一个鲜活、令人信服的英雄人物,往往会选取他身上最闪光、最具有戏剧冲突的部分进行放大,而将一些.............
  • 回答
    《大秦赋》这部剧,说实话,看了之后能让人咂摸出不少东西,它不像那种快餐式的爽剧,更像是让你沉浸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我个人觉得,里面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不是那种一扫而过就能明白的,需要你带着点儿心思去看。首先,就是人物塑造的“真实感”。 很多历史剧喜欢把角色塑造成完美英雄或者纯粹的反派,但《大秦.............
  • 回答
    《大秦赋》这部剧,说是波澜壮阔、气势磅礴,那是真的没得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业摆在那里,怎么拍都能撑起场子。但要说它是部完美无瑕的史诗级巨作,那可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细究起来,这剧的槽点还真不少,而且有些还挺扎人的,让我这种看了好几遍的观众,每次重温都忍不住要翻白眼。首先,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吕不韦.............
  • 回答
    《大秦赋》中吕不韦的故事,与其说是一部帝王将相的史诗,不如说是一位普通人如何冲破层层壁垒,在复杂社会结构中寻求上升的生动教材。吕不韦的出身,在那个时代是毫不起眼的,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天生的权柄。然而,他却能从一个普通的商人,一步步走向权倾朝野,甚至影响秦国历史的进程。这其中蕴含的智慧,对于我们今天.............
  • 回答
    说到《大秦赋》的结局,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情复杂的话题。我记得当时追剧的时候,那种期待和看完后的失落,至今还挺鲜明的。首先,整体来说,我觉得结局的处理,嗯,怎么说呢,它想做到波澜壮阔,史诗感十足,但最终给我的感觉是,有点“用力过猛”,又有点“意犹未尽”的矛盾。从剧情走向来看,最后一集是嬴政统一六国,建立.............
  • 回答
    《法医秦明之无声的证词》:瑕瑜互见,但值得一看的职场悬疑剧作为《法医秦明》系列的衍生作品,《法医秦明之无声的证词》在播出前就承载了不少期待。这次,我们将视角聚焦在法医助理秦明(张雨剑饰)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与新搭档林当(周雨彤饰)之间的合作与碰撞。整体来说,这部剧瑕瑜互见,虽然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但其.............
  • 回答
    《猎狼者》这部剧,说实话,初看海报和简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硬汉警匪片,再加上秦昊和尹昉这两位演员,就更让人期待了。然而,当你真正沉浸其中,会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场在大山深处,关于正义、人性与生存的残酷博弈。首先,从演员表现上说,秦昊和尹昉这组合,绝对是实力的保证。秦昊饰演的魏东,作为一名.............
  • 回答
    电视剧《大明王朝 1566》中,嘉靖皇帝之所以动辄说自己生活俭朴,并且会提到“四季常服不过八套”,其背后原因复杂而深刻,既有他个人性格和政治考量的体现,也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回应。要详细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嘉靖皇帝的个人性格与修养: 道家思想的影响: 嘉靖皇帝是一位虔诚的.............
  • 回答
    《大宋宫词》这部剧,说实话,播出的时候争议挺大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要我说值不值得追,这得看你对宋朝宫廷剧的期待是什么,以及你愿意包容它的哪些方面了。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帮你自己判断。首先,从制作和画面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精良了。毕竟是花了大手笔的,服装、道具、场景还原都下了不少功夫。你.............
  • 回答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这部剧以其精良的制作和对三国时期权谋斗争的细致描绘,俘获了不少观众,也成功地将司马懿这个角色立体化。不过,作为一部艺术创作,它在遵循历史大方向的同时,也为了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加入了不少改编和虚构,其中也夹杂着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细节。咱们就掰扯掰扯里面比较明显的一些“历史错误.............
  • 回答
    .......
  • 回答
    评价一部电视剧,尤其像《大明王朝 1566》这样深入人心的作品,总让人有点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它太沉甸甸了,每一帧都充满了历史的重量和人性的复杂。如果非要我说,那它绝对不是一部随便看看就能打发时间的剧,它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一部深刻的哲学著作,一部对官场百态淋漓尽致的写照。首先, 历史的厚重感和还原.............
  • 回答
    2017 年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深度评价2017 年播出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以下简称《军师联盟》)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历史权谋剧,它以司马懿为主角,却并非简单地将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人物,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作为一个人在乱世中的挣扎、成长与蜕变。这部剧凭借其精良的制作、深刻的人.............
  • 回答
    要说《大宋宫词》,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一言难尽。想当年,海报一出来,李少红导演,刘涛、周渝民主演,再加上“宋风”这几个字,我那叫一个期待啊!感觉是要拍一部真正的“国产大剧”,能把宋朝那种文雅、内敛、充满智慧的气息给还原出来。结果呢?看完之后,那心情就像坐过山车,跌宕起伏。先说好的地方,也是我当初期待.............
  • 回答
    土耳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电视剧出口国的现象,近年来备受关注。这一成就不仅反映了土耳其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其在文化输出和全球化传播中的独特优势。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与产业崛起1. 传统影视基础 土耳其的电视剧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家庭伦理剧为主,内容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不少人都有这个感觉,课本里的海瑞和《大明王朝1566》里的海瑞,简直像是两个人。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一样一样说开来。首先,咱们得明白课本和电视剧在内容选择上的根本区别。 课本: 课本是历史教育的载体,它的核心任务是向学生传达基础、主流、公认的历史事实和人物评价。对于像海.............
  • 回答
    在《安家》第七集里,王子健卖出的那个让大家刮目相看的“大单子”,是位于静宜公寓的“幸福家”小区一套临街的商铺,具体成交价格是2000万。王子健能谈下这笔生意,确实是费了一番周折。客户一开始看中的是一个老洋房的底商,位置更好,租金也高,但价格同样不菲,而且条件比较苛刻,比如要求有挑高,并且要能做餐饮。.............
  • 回答
    《都挺好》这部剧,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咱们苏州人来说,看这部剧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既有认同感,也有一些哭笑不得。首先,说实话,这部剧把苏大强一家设定在苏州,这地理位置选得太对了。苏州的市井生活、小巷子、老房子,还有那些慢悠悠的节奏,都被它拍得特别真实,特别有烟火气。很多在苏州生活过的人,或者现.............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史诗级的历史剧,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许多观众和评论家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如果要鸡蛋里挑骨头,或者站在更苛刻的角度去审视,总能找到一些可以进一步打磨的细节。下面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也尽量避免一些空泛的评价。一、人物塑造的“留白”与“深度”:.............
  • 回答
    《大宋提刑官》这部剧,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对它的期待值并不是特别高。毕竟,历史探案剧很多,但真正能拍出深度和味道的却不多。然而,当我沉下心来看下去,尤其是看到宋慈这个角色,我才发现,这绝对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这部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它的“真实感”。它没有刻意去制造一些狗血的剧情或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