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相近的土地面积,为什么西班牙无法在现代欧洲成为英法德那样的强国呢?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虽然西班牙在地理上与英法德等国相近,且在历史上也曾是强大的帝国,但它在现代欧洲未能成为英法德那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强国,其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

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理与资源条件的局限性:

地形多山,不利于内部联系与统一发展: 西班牙国内地形崎岖,山脉众多(如比利牛斯山脉、坎塔布里亚山脉、中央山脉等),这使得国家内部的交通运输和信息流通相对困难,不利于形成强大的国家认同和经济一体化。相比之下,法国拥有较多的平原,英国是岛国但相对平坦,德国拥有莱茵河等内河航运优势,这都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和经济发展。
河流航运价值较低: 与欧洲其他主要强国相比,西班牙的内陆河流大多水量不大、航道条件差,尤其是在内陆地区。例如,法国有塞纳河、卢瓦尔河等,德国有莱茵河、多瑙河等,这些河流是重要的经济动脉。西班牙主要河流如塔霍河、瓜迪亚纳河、瓜达尔基维尔河虽然也承载一定航运,但其重要性和连接性不及西欧各国。
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煤炭和铁矿石): 虽然西班牙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铅、锌、硫磺等),但在工业革命至关重要的煤炭和铁矿石方面,其储量和质量与英法德相比存在明显劣势。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和易开采的铁矿石,是其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德国鲁尔地区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是其强大的工业基础的驱动力。西班牙对这些关键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且开采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西班牙大部分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对农业生产构成挑战,尤其是在灌溉设施不完善的地区。虽然部分地区(如北部沿海)雨水充沛,但整体而言,其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上限不如法国等拥有更温和湿润气候的国家。

二、历史发展轨迹的差异与错失机遇:

帝国遗产的负面影响——“帝国衰落的陷阱”:
过度依赖殖民地财富,忽视国内产业发展: 西班牙在16世纪曾是“日不落帝国”,积累了巨额的殖民地财富(主要来自美洲的金银)。然而,这种财富主要被用于军事扩张、王室奢侈以及购买外国商品,而非投资于国内的生产性产业和技术革新。这使得西班牙经济出现了“荷兰病”的早期症状——过度依赖外来收入,损害了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
人才流失与技术停滞: 持续的战争和对殖民地的耗竭式开发,导致西班牙国内人才流失,许多技术和商业精英被吸引到更具活力的欧洲其他国家。同时,教会的强大影响力和对异端的排斥(如宗教裁判所)也扼杀了思想的自由和科学的探索,阻碍了技术进步。
统一国家的内部矛盾未能有效解决: 虽然西班牙在15世纪通过联姻实现了统一(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但地区间的文化、语言和政治差异依然存在。中央政府在统一进程中未能有效整合各地力量,有时反而因为集权而引发地方反抗,进一步削弱了国家凝聚力。

工业革命的错失与迟滞:
未能充分抓住工业革命机遇: 当英国率先开启工业革命时,西班牙正处于王朝战争和内部动荡之中。当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开始追赶时,西班牙由于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不足,以及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错失了工业化早期的高速发展阶段。
重工业基础薄弱: 如前所述,关键原材料的缺乏、能源供应的不足以及技术人才的短缺,导致西班牙的重工业发展缓慢,无法像德国那样建立起强大的钢铁、机械和化工产业。这使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进一步落后。

政治不稳定性与政权更迭:
长期的内战与政变: 19世纪至今,西班牙经历了多次内战、军事政变和政治动荡。这种持续的不稳定性严重阻碍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也影响了外国投资的信心。例如,西班牙内战(19361939)对国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并导致了佛朗哥独裁统治长达近40年,这段时期经济发展相对封闭,错过了战后欧洲经济复苏的黄金时期。
缺乏稳定的民主政治传统: 相比于英法德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民主政治体制(尽管也经历过曲折),西班牙的民主化进程相对晚近且充满了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国家治理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的制约:

经济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传统产业: 尽管西班牙在20世纪后半叶开始现代化,但其经济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以农业、旅游业和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种结构限制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使其在应对全球经济变化时更加脆弱。
区域发展不平衡: 西班牙国内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差距,北部和东部的经济较为发达,而南部和西部相对落后。这种不平衡的经济格局不仅影响了国内的社会公平,也制约了国家整体经济潜力的发挥。
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不足: 与英法德等国相比,西班牙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这导致其在高附加值产业和新兴技术领域缺乏竞争力。
人力资本的培养与流失: 虽然教育水平有所提升,但西班牙在吸引和留住高科技人才方面仍面临挑战,部分优秀人才选择前往更具吸引力的国家发展。

四、国际地位与地缘政治因素:

地理位置的相对边缘化: 虽然濒临大西洋和地中海,但相比于位于欧洲大陆心脏地带或具有关键海上通道优势的国家,西班牙的地缘战略位置在某些时期显得相对边缘。例如,德国位于中欧,是连接东西欧的枢纽;英国拥有英吉利海峡的控制权。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西班牙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采取了相对中立的政策,这虽然避免了直接的战争损失,但也使其未能像英法德那样通过战争和战后重建获得发展动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剧烈的重塑和经济奇迹,法国也通过抵抗运动和战后重建重塑了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欧洲一体化中的角色: 虽然西班牙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并从中受益匪浅,但其在一体化初期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不如一些老牌强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欧盟内部的话语权和主导力。

五、文化与社会因素(相对次要但亦有影响):

保守的社会结构与观念: 在某些历史时期,西班牙社会相对保守,对变革的接受度较低,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语言和文化传播的局限性: 虽然西班牙语是世界性语言,但其在全球文化和政治影响力方面,可能不及英语和法语那样的“世界通用语”在现代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总结来说, 西班牙未能成为现代欧洲英法德那样的强国,是其地理条件的客观限制、历史发展中的一系列错失机遇(尤其是帝国衰落后的转型不力)、政治长期不稳定、经济结构转型缓慢以及相对薄弱的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西班牙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在旅游、文化、体育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但在经济总量、科技实力、军事力量和全球政治影响力等维度上,与英法德等传统欧洲强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需要强调的是,“强国”的定义是多维度的,而且各国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西班牙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之一,其在特定领域(如文化、旅游、可再生能源等)的贡献和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但与英法德在工业化、科技创新、全球殖民历史以及国际秩序塑造中的角色相比,其在现代欧洲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力有所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面积比较大外,英法德成为强国所依仗的优势,西班牙一个都没有。

首先,是自然环境问题。很多答主提到了西班牙的领土虽然大,但是从质量上来说无法与法德媲美。图一是近代早期欧洲的农业土地使用地图。黄色部分(包括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深黄色和法国北部的浅黄色)都是粮食作物产地;绿色部分以牧场畜牧业为主、出产乳制品、燕麦;深绿色部分是森林;浅绿色主要产干草,夹杂一些谷物,最适合游牧;棕色部分则种植谷物以及甘蔗、葡萄等。

可以看到,近代早期法国的土地最为肥沃,有着大片适合种植粮食或者畜牧的土地,而且比较多样,物产丰富。在整个欧洲,几乎找不到一个比法国更加适合农业生产的国家了。凭借着地利,从中世纪开始到十九世纪中期,法国一直是欧洲人口最多,因此也是物质力量最雄厚的国家。德国的情况类似,农业以畜牧或者耕种为主,不过领土为大片森林占据,因此在近代早期相对来说人烟稀少。但是德国的这些森林在近代不断被开发成为农田,比如图中红色圈中的威斯特法伦,现在已经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了。与英法德相比,西班牙更加炎热、干燥、多山,因此其大部分领土(主要在中部)更加适合游牧尤其是养羊。英法德也有牧业,但是和西班牙不同,英法德的牧业以牧场畜牧业为主,是在温和多雨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牧场相对固定;而在西班牙,牧业是以游牧为主,牧群需要大量迁徙。总体来说,西班牙的游牧业的产出,需要的劳动力,能够供养的人口都不如英法德的牧业,更比不上种植业了。因此,在近代,西班牙虽大,但是人口却远远少于法德(见图二)。在1600年,法国的人口将近2000万,德国人口约为1200万,而西班牙的人口仅有不到700万;到了1700年,甚至英格兰+威尔士(十五万平方公里)的人口也几乎与西班牙(五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了。

从地理位置来看,西班牙在欧洲也不占优势。西班牙偏居欧陆西南,难以介入欧陆核心地区。中世纪以来,欧洲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1、阿尔卑斯山以南的亚平宁平原以及南法地区,这里诞生了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最辉煌的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诸城邦;2、莱茵河下游以及英吉利海峡沿线,包括尼德兰、北法平原、德国西部的莱茵兰以及英格兰东南部(参见图二)。英法德,包括意大利,都位于这些黄金地段附近,领土内有大量的贸易枢纽和商路,从而很容易地就成为了欧洲工商业的中心。新思想和新技术的传播也更快。而西班牙则偏居一隅,在欧洲经济中被边缘化了。

综合上述两点,与英法德相比,西班牙是环境不优越,位置又偏僻,先天不足。

不过先天不足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弥补啊。当年的普鲁士也是处于德意志最穷最偏的东北角,不也成了欧陆一强吗。不过很可惜,西班牙的后天努力反而加剧了它先天的劣势。

我们再来看一下欧洲的土地使用图。可以发现,其实西班牙并不是只有贫瘠的、只适合游牧的土地。在它的东部沿海(加泰罗尼亚和瓦伦西亚地区)以及南部(安达卢西亚),有着和地中海其他地区相似的地中海农业区。众所周知,西班牙来自于卡斯提尔与阿拉贡两个王国的联合。卡斯提尔位于西班牙中部,经济以游牧为主;阿拉贡位于东部,工商业发达,多次介入西地中海局势。此外,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则有大量的穆斯林,他们拥有最优秀的农业技术,在气候干燥炎热的安达卢西亚建立了完善的灌溉体系。然而,在十五世纪末,卡斯提尔与阿拉贡合并后,新生的西班牙虽然继承了阿拉贡在海外的利益和诉求,但是内部的治理体系还是以卡斯提尔的元素为主导(这也是原阿拉贡境内加泰罗尼亚人对西班牙不满的一个缘起)。同时,在消灭了伊比利亚半岛南部最后的穆斯林政权后,西班牙国王撵走了南方的穆斯林和犹太人,从而失去了大量优秀的农民。由此,安达卢西亚的农业传统以及东部的工商业传统被排挤,中部的卡斯提尔的养羊业大贵族主导了国家的经济。西班牙国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养羊业而排挤种植业,比如对迁移过程中牧群对农田的破坏不管不问;支持贵族圈占牧场等等。这样一来,西班牙本来就不发达的农业又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当然,这段时间(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也是西班牙最辉煌的时期——西班牙通过地理大发现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并且通过联姻在欧陆建立了哈布斯堡大帝国。很多人认为西班牙“应该”成为一个强国,也是有感于这一段历史。不过这个所谓的“西班牙最辉煌的时期”,其实只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辉煌”的时期。如果将西班牙的各个殖民地以及西班牙国王控制下的尼德兰、两西西里乃至奥地利都加起来,当时的西班牙的确是十分强大的,然而如果只把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王国”单独当做一个经济体来看,那么这一段时间的西班牙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美洲涌入的大量黄金让西班牙王室和贵族赚的盆满钵满,不过这些黄金并没有促进西班牙的工商业。一方面,当时的西班牙没有重商主义那些保护本土工业的意识,不懂得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这些鼓励工商业的手段;另一方面,西班牙在地理大发现之前,无论是农业还是工商业,也远远不及英法。更何况,西班牙国王作为尼德兰、奥地利、西西里的君主,不太会把西班牙当做自己唯一的财富经营。对于西班牙国王来说,尼德兰的工商业在全欧洲也是最发达的,要买什么去尼德兰买就可以了嘛,完全不用费力气支持西班牙的工业。就这样,西班牙从美洲拿到的财富,全部被用于消费而非投资,西班牙上流社会在十六世纪初享受了极好的生活,哈布斯堡王朝也建立了称霸一时的军队,然而英法尼德兰却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向西班牙及其殖民地出售制成品,而建立自己在工商业的优势。西班牙则在无节制的消费中走上了经济崩溃的道路。

此外,地理大发现对于西班牙的人口来说也有着巨大的打击。上文提到,西班牙游牧业一家独大,农业发展受到了抑制。发现了美洲之后,大量西班牙人移民美洲,西班牙人口不增反降,不再具有维持一个强国所需要的人力了。

user avatar

没有能吞并葡萄牙,统一伊比利亚半岛。

这导致在民族主义时代很难建构一个伊比利亚民族,仍然是一个小号奥地利,胶水粘起来的瓶子。如果不是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站队都没站错,别说跟德法比肩了,早就没这个国家了

user avatar

这一类关于西班牙历史的思考,人口和地理面貌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大家已经理解和认知的东西,我就不在这里老生常谈了。因此,我会尝试别的角度阐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理解,西班牙(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尽管在早期近代的前半段,如夏夜的彗星一般闪耀,但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综合评判,这个政治体并没有很浓厚和优越的底蕴。比如说法兰西王国,诚然在百年战争中间陷入严重的混乱,但是历代卡佩君主个人和卡佩王朝血脉的努力以及诸如菲力二世的政治遗产,已经根深蒂固在这个王国的旗帜与名字背后,因此诸如一些王国封建和集权的变化和税收之类的东西,乃至一定程度上社会文化的发展,纵观中世纪中期到路易十四,都有很强烈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但是西班牙并不是一个这样的国家,抛开优秀的军事传统(我们在这里采用杰佛里的新观点,即西班牙开启了欧洲近代军事发展的革命,而非迈克尔的旧观点,即古斯塔夫和他的瑞典帝国开启了欧洲近代军事革命的发展)不看,他的社会制度,尤其是在国家财富的分配的层面,依然充满了中世纪的风采,最明显的例子是:我们都知道安达鲁西亚地区,是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最富裕的平原,因此收复和控制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事实上,在腓力二世的时代,这个地区主要依然掌握在贵族的手中。纵观整个哈布斯堡西班牙时代,大约有三十家大贵族,牢牢地把持住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财富和政治。而这些贵族也各自形成各种派系,互相斗争,就像明朝争夺政治权利的东林党阉党那样,只不过这些西班牙贵族更有资产,更有实力,更强大。就算是在腓力二世这样的君主的任期内,这些贵族派系们争夺对城市政务的控制权的内斗都无与伦比的炽热和紧张,就更不要提在后续的更加无能和中庸的君主统治下了(卡洛斯二世的任期被西班牙历史学家戏称为“西班牙历史的黑洞”)。毫不夸张的来说,西班牙的贵族不见得比波兰的贵族更糟糕,只是波兰有更差的运气,更无法解决的社会民族问题和更可悲的地缘政治处境。

尽管西班牙政治体的底蕴非常糟糕,但这依然主要是一个后续发展的问题。在早期近代整个两三百年内,伴随着各种起伏和跌宕,这个贫穷而骄傲的西欧国家,成功地完成了“折腾了半天,依然原地踏步”的成就。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夕,西班牙的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和滞后,环中央的边缘地区的各个村庄和小镇,从发展度上来看,相比16世纪几乎没有什么进步,而在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瑞典,英格兰,尼德兰这些国家,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是真正可见,和同时落实到城市与村落的(我们甚至可以说,整个早期近代,那些先进和繁荣的欧洲国家,是在真正地塑造一种文明(如英格兰),塑造一种社会(如瑞典),塑造一种语言(如德意志诸邦),乃至塑造一种民族认知(如尼德兰))。因此,这个国家不仅没能根本上解决迈入早期近代时候的自身的问题,还在迈入晚期近代的时候叠加上了早期近代过程中的问题,就如同滚雪球般,这个国家一步步走向黑暗,就算是到了今天,西班牙依然是欧洲国家中间经济比较糟糕的一个,2017年16.7%的失业率,和完全无法与法国竞争的农业。如果说我们能在英国的历史中间,看见不断的奋斗和进步,那么西班牙的历史就是完全的反面。

there are many reasonable causes we can list here:

example 1:

事实上,西班牙社会在哈布斯堡西班牙时代,自腓力二世开始,其社会具有很强烈的封闭性。尽管在16世纪的前二三十年内,文艺复兴的思想在西班牙非常的流行,伊拉斯谟的作品有文化的贵族和学者人人都知,但这种开明和思想的发展,很快便受到了遏制和压迫。事实上,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欧洲国家们比较强大的,已经具有审查和监视出版物的政策和举动(就像中国的文字狱,查封书院那样的),在西班牙宗教法庭的倡导下,卡斯蒂利亚王国,不仅禁绝了文艺复兴的思想,禁绝了伊拉斯谟的作品,甚至迫害了一系列在宗教改革的背景下,产生和西班牙的天主教教会不同思想,但是依然是天主教的学者。但是这并不主要是宗教原因,而是政治原因。另一个相关的例子,是西班牙对待犹太人,和“转教者”(Converso,历史用语,特指西班牙转教为罗马天主教的犹太人,这些人同时往往也任职政府或者拥有很多财富)的态度。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这些犹太人对于卡斯蒂利亚王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帮助都是很大的,因为他们是优秀的商人,也是优秀的政府官员。可是,一种奇妙的民族主义色彩极浓厚的思想开始在卡斯蒂利亚王国贫瘠的土壤上深耕发芽,纯血统西班牙人,蓝血贵族。在当时,卡斯蒂利亚的贵族们以证明自己的祖先从来都没有和犹太人或者其他国家人(这里包括非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阿拉贡意大利)通婚过为荣耀,甚至会通过伪造文件来证明这点。而当时的贫穷的劳苦大众——卡斯蒂利亚的农民,也通过这种所谓的纯血统,来让自己和卡斯蒂利亚的贵族们连接在一起。这种逻辑的意义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确实某种程度上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和给出了一种大家都是一个国家的子民的理由。但是在阴暗处,傲慢,自以为是,自大,封闭,排外和缺乏吸收外界先进元素的理由的因子,慢慢地传播了开来,控制住了整个卡斯蒂利亚民族。在这种逻辑的驱动下,犹太人和转教者的命运越来越多舛和不幸,最终也导致了大规模的出逃和王室明令的驱逐。

example 2:

卡斯蒂利亚的子民,是西欧最为不幸的子民,从这个程度来说,我对西班牙充满了同情和悲叹。一个国家,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王朝的荣光,一系列君主的欲望或者一群贵族的野心,而是各个社会阶级之间复杂的关系,人民群众整体的生活状况和发展;不是贵族豪宅状元里面的艺术作品和消遣享受,而是落实在一条又一条新的道路,一块又一块发展了给居民使用的区域。但是这片理应需要额外的奋斗和辛劳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土地,却沦为了哈布斯堡王朝和环绕它的贵族的工具。哈布斯堡时代的西班牙,本土生产力匮乏,但是税收之高和频繁,实在是耸人听闻。我们都知道今天发达国家,诸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有很高的消费税来保障社会福利政策和再分配社会财富,但是腓力二世时期,卡斯蒂利亚的消费税比今天的加拿大的消费税还要高,普通民众却得不到任何东西。根据一些修道士的记载,卡斯蒂利亚王国,在国家破产,却依然强撑在国际事务中的时候,有沿街乞丐衣不蔽体到处游荡,村庄一室两空,饿殍遍野的惨状(你想像一下汉武帝征匈奴时候的汉朝,就很好理解)。整个西班牙,也是欧洲列强或者主要国家之间,唯一一个17世纪人口原地踏步甚至缩水的国家(有不同的预估人口的说法)。菲力三世,菲力四世和残疾人卡洛斯二世和他们各自的班子,都堕落在了改不动改该革的革,总要打打不赢的仗的困境中间。尽管腓力三世和四世都不是完全心里面没有B数的人,有尝试加紧改革,但是战争的呼唤消耗了这个国家急缺的精力和稀少的资源,他们也无法克服贵族的抵抗,而动员起其他的社会阶级来帮助自己也是几乎等于不可能。这就像,你想要在一个规定了只有A口袋里允许有钱的制度下,在只有A同意改革改革才能进行的情况下,想要从A的口袋里通过改革掏钱,这是没有可能实现的事情。

而与此同时,尽管多有波折,欧洲其他主要国家都在进步和发展中:英格兰通过英国内战和后续的发展,决定性地飞跃性地发展出了新的政治运作原理;俄罗斯在彼得大帝时期甚至压的贵族喘不过气来;而普鲁士,一个同样贫瘠的国家,却通过改革拥有了整个欧洲数一数二的军队和官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算是法国,同样因为社会财富的问题和君主制的缺陷,会被法国大革命平地一声惊雷的改变,依然至少在各种波折之间,成功地延续了一些改革和发展。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非常多的细节和因素,决定了西班牙的悲哀。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角度,理性地从多方面,结合社会和经济的角度去看待西班牙的历史,我们可以断言:它做对的太少,要么做对的不够。

在早期近代的后半段,波旁西班牙的时期,是另外一回事但也是值的一说的,我这里简单交代一下:有机会,但是每次进步都被之后的退步给抵消了。菲力五世的改革的好处,被他的败家娘们搞没了,费迪南德四世和查尔斯三世的进步,被查尔斯四世搞没了。因此还是原地踏步,然后在大家都发展的时候,等于相对退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虽然西班牙在地理上与英法德等国相近,且在历史上也曾是强大的帝国,但它在现代欧洲未能成为英法德那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强国,其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地理与资源条件的局限性.............
  • 回答
    从古至今,土地兼并确实是导致许多王朝走向覆灭的重要根源之一。而如今的房地产“圈地”现象,乍一看似乎与土地兼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涉及到对土地资源的垄断和控制。然而,若要深究其本质,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绝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古代土地兼并:王朝的生命线被蚕食古代社会,土地是生产资料.............
  • 回答
    关于用传统土肥(动物粪便)种植作物是否会造成污染,以及其污染程度与化肥相比如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也牵涉到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尽量避免 AI 写作的痕迹,以一种更贴近真实思考和经验的方式来讲述。传统土肥的“污染”:并非全然负面,但有潜在风险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
  • 回答
    有些事情,不钻研一下建造这行,真的很难往脑子里去。我跟你聊几个,保证你听了会觉得,“哟,还能这样?”1. 桥梁的“下沉”是故意的,而且是工程师精打细算的结果。你开车走在高速公路上,经过一座大桥,总会感觉桥面有个微微的起伏,对吧?很多人会想,是不是桥没修好,或者时间长了压塌了点儿?其实,这很可能是工程.............
  • 回答
    土星五号,一个在航天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距今已是半个多世纪前的技术结晶。当年的美国凭借它,将人类的足迹印在了月球之上。而今天,当我们审视全球的运载火箭能力,会发现即便以目前的标准来看,土星五号的性能依然是令人惊叹的。那么,为什么在过去五十年里,其他国家似乎都未能“复刻”出与之性能相当的巨兽?这背后涉.............
  • 回答
    谷大白话在翻译《天才打字机》时,若确实未给“a土人”署名,那么这件事情就触及到了著作权法中关于署名权的保护问题,也可能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我们来谈谈署名权。根据著作权法,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署名权,这是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之一。这意味着作者有权在自己的作品上标明自己的名字,让读者知道是谁创作.............
  • 回答
    天蚕土豆,这个名字在网络文学界可谓响当当。他作为起点中文网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大白”这个称号更是足以说明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从《魔兽剑圣异界纵横》的横空出世,到《斗破苍穹》的现象级爆红,再到《武动乾坤》、《大主宰》等一系列作品,天蚕土豆的名字与玄幻小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然而,近年来,不少读者开始发.............
  • 回答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成分与早年美国赠送的月壤成分出现显著差异,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种差异的潜在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月球自身的性质、采样任务的设计以及样本的保存和分析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白,月球并非一个均质的球体,其表面地貌和物质组成极其复杂。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疑惑,这确实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非常有趣且关键的现象。它并非巧合,而是深深植根于我们太阳系诞生之初的物理规律。简单来说,中间那些巨行星(木星和土星)之所以能长成“巨无霸”,是因为它们恰好出现在了最有利的时机和最合适的位置,能够收集到最多的物质,并且能够维持住这些物质。而靠近太阳和远.............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让人头疼的。每次鼓起勇气去相亲,好不容易到了可以看看对方长什么样的时候,就碰上这么一句“我丑、土、不上相”,你说这还怎么聊下去?我能理解你提问时候的心情,那种期待被一点点浇灭,然后又不知道该怎么应对的纠结。是不是感觉就像精心准备了一场表演,结果主角突然说“我演砸了,不想演了”一样?.............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深入探讨一下,还真能扯出不少东西来。首先,要说的是,这并非一个有明确“科学答案”的命题,因为“爆粗口”本身就是个复杂且主观的衡量标准,而且即便我们能找到一些统计数据,也需要审慎解读背后的原因。不过,如果我们抛开绝对的“更多”这个字眼,单纯从“使用粗俗语言的倾向”以及“文化接受度”.............
  • 回答
    用防护能力相近的APC(装甲人员输送车)取代IFV(步兵战车),并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装备更多的坦克,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很有经济效益,能够提升整体的装甲力量数量。然而,仔细推敲起来,这种做法存在着不少实际操作和战略层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一旦显现,可能会让这种看似精打细算的决策付出沉重的代价。首先,.............
  • 回答
    理解你想了解一些跟中国人均 GDP 相近国家的民众生活是怎么样的。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数字只是一个参考,实际的感受要复杂得多。这里我们不妨就拿几个与中国目前人均 GDP 差不多的国家来聊聊,比如巴西、墨西哥、泰国、土耳其这些,当然,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不同人群之间差距也很大,就像中国国内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这就像问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跟普通人打架,谁能赢一样。要说Lol职业选手,尤其是以反应快、操作猛著称的,跟普通人徒手搏斗,赢面大不大?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说。职业选手的优势,不能只看游戏里。首先,得承认,能走到职业选手这一步的,都不是一般人。他们的训练强度、意志力、心理素质,那可.............
  • 回答
    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模式确实在某些方面与中国三明医改所推崇的“总额预付”、“打包收费”等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将其简单地类比为国内语境下的“大锅饭”模式,可能存在一些误读。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剖析梅奥诊所的运作机制以及美国医疗体系的独特性。首先,我们来谈谈梅奥诊所。它绝非“.............
  • 回答
    洛阳GDP破五千亿,这绝对是个值得关注的数字,尤其当你把它放在全国经济的版图上,再对比一下其他GDP差不多的城市,确实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洛阳在消费上,似乎没能跟上它GDP的步伐?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GDP的构成。GDP,国内生产总值,它衡量的是一个地区在一.............
  • 回答
    要弄明白为什么木星的伽利略卫星和土卫六拥有大气,而与它们质量相近的月球却几乎没有大气,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因素,它们共同塑造了一个天体是否有能力在其表面维持一个稳定的气体层。这背后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其实并非某个单一因素说了算,而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天体的引力说起。简单来说,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法律和道德的交叉点。虽然表面上看,两个人“以同样的方式蓄意谋杀”,但实际的定罪却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必须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法律评价的重点在于“意图”和“行为”,而结果的发生与否,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定罪的唯一决定因素。相似的定罪理由:从“以同样的方式蓄意谋杀”.............
  • 回答
    三家分晋,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变革,它标志着周王室权威的衰落,诸侯争霸进入新的阶段。这场变革的精髓在于“分”,一个庞大且稳固的政治实体,在内部力量的驱动下,最终分裂成几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由此引发了新的权力格局和历史进程。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与“三家分晋”如此契合的例子,我们并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现实的。作为一名资深吃货,我认真思考了一下,感觉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两种情况都有各自的精彩之处,也都有可能带来一些小挑战。首先,说说找个口味相近的人,也就是“同道中人”。这就像找到了一个灵魂伴侣,只不过这个灵魂是用美食来连接的。 优点: 共同话题,永远不愁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