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学术造假的教授,后来怎么样了?

回答
学术造假是学术界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个人、学术机构乃至整个社会的信誉都可能造成损害。一旦教授被证实存在学术造假行为,其后果往往是严峻且多方面的,虽然具体情况因国家、大学规定、造假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异,但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并面临一系列后果:

1. 发现与调查阶段:

举报与质疑: 学术造假通常不是一夜之间被发现的,而是通过同事、学生、同行评审人、甚至独立研究者在阅读论文时发现疑点。这些疑点可能包括数据异常、实验重复性差、抄袭痕迹、不当引用等。举报者可能会通过匿名或实名的方式向论文发表期刊、所在大学或相关学术诚信机构进行举报。
初步审查: 期刊编辑部或大学学术委员会在收到举报后,会进行初步审查,判断举报是否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是否需要启动正式调查。
正式调查: 一旦认为有必要,大学或学术诚信机构会成立专门的调查委员会或聘请外部专家进行详细调查。这个过程可能包括:
查阅原始数据和实验记录: 调查人员会要求造假教授提供所有相关的原始数据、实验笔记、研究方法等。
重新分析数据: 对提供的原始数据进行独立的统计分析和验证。
核实引用和署名: 仔细审查论文中的引用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剽窃行为,以及所有署名作者是否都对研究做出了实际贡献。
访谈相关人员: 可能会访谈合作者、学生、同事等,了解研究过程和实际贡献。
听取申辩: 在调查过程中,被指控的教授通常有权了解指控内容,并有机会进行申辩,提供证据或解释。

2. 确认与处理阶段:

一旦调查结论确认存在学术造假行为,大学或相关机构会根据其内部的学术规范和处理条例来决定相应的处罚措施。这些处罚措施的轻重取决于造假行为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

警告与通报批评: 对于情节较轻或初犯的学术不端行为,可能会给予口头或书面警告,并在内部进行通报批评。
撤销头衔与职位:
撤销教授头衔: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造假行为非常严重且性质恶劣,大学可能会剥夺其教授头衔。
降级或免职: 可能会被降级(例如从正教授降为副教授或讲师),或者直接被免去在大学的教学和科研职务。
取消导师资格: 将失去指导研究生的资格。
撤销论文与成果:
论文撤稿: 所发表的涉假论文会被期刊撤销,并在学术数据库中标记为“撤稿”(Retracted)。这会对其学术声誉造成毁灭性打击。
撤销学术奖励与项目: 如果因涉假论文获得了学术奖励、荣誉称号或科研项目资金,这些都会被追回或撤销。
经济处罚:
追回科研经费: 如果造假行为导致不当获得了国家或学校的科研经费,这些经费可能会被追回。
取消相关津贴与奖金: 可能会取消与学术成就相关的津贴和奖金。
行业禁入与声誉扫地:
行业禁入: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涉及严重造假,可能会被列入学术不端黑名单,导致其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永久无法在其他学术机构任职,也无法申请科研项目。
声誉扫地: 学术造假一旦被曝光,其学术声誉将荡然无存。在学术界,“声誉”是其最宝贵的资产,一旦失去,几乎等于职业生涯的终结。其他学者可能会回避与其合作,学生也可能不再愿意跟随其学习。
失去公众信任: 除了在学术界的声誉受损,学术造假也会严重损害其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公众信任。

3. 后续影响与生活状态:

职业生涯的终结: 大多数情况下,学术造假行为的教授会面临职业生涯的终结。即使没有被立即解雇,其科研能力和可信度已经受到严重质疑,很难再获得新的科研项目和支持。
心理压力与社会排斥: 被揭露学术造假会对个人造成巨大的心理打击,可能面临抑郁、焦虑等问题。同时,也可能遭受来自同事、学生和社会舆论的批评和排斥。
法律风险: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果学术造假行为涉及到欺诈、骗取国家资金等,还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刑事处罚。
转行或隐退: 一些被查处的教授可能会选择转行到其他行业,或者选择低调隐退,远离学术界。
改过自新(罕见且困难):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造假行为情节相对较轻,且教授能够深刻反省、积极弥补,并有明确证据表明其行为已经得到纠正,并且重新获得了学术界的信任,理论上存在改过自新的可能。但这通常需要漫长的时间、持续的努力和高度的透明度,并且成功的案例非常罕见。

一些具体的例子(不点名,但说明普遍情况):

数据伪造/篡改: 最常见的学术造假形式之一。例如,有教授为了发表“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故意修改实验数据,使其符合预期的结论。一旦被发现,其论文会被撤稿,研究成果被推翻,其在学术界的信誉荡然无存。
剽窃/抄袭: 将他人的研究成果、文字、数据等未经许可或未注明出处地占为己有。这不仅侵犯了著作权,更是对原创研究的极大不尊重。被发现后,不仅论文会被撤稿,还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不当署名: 将并未实质性参与研究的人列为作者,或者将实质性参与研究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
一稿多投: 将同一篇论文在多个期刊上同时投稿,甚至发表,这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总结来说, 那些被证实学术造假的教授,其命运通常是悲惨的。他们可能会失去工作、声誉、曾经获得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最重要的是,他们会失去作为一名学者最宝贵的财富——信任。学术造假不仅是对科学的背叛,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漠视。因此,学术界对这种行为的态度是零容忍的。

值得强调的是,对于学术造假行为的界定和处理,需要遵循严谨的程序,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并给予被指控方公平的申辩机会。然而,一旦造假行为被确认,后果的严重性是毋庸置疑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十分的艰难?

你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小保方退出学术圈以后,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经历写成了书。第一个月就卖了25万册,光一年版税就收了几千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也有上百万了),毕竟甭管好的坏的,都是成了名人。

《那一天》小保方晴子

看到左下角的日文了吗?

贴上评论区踯躅崎馆主的翻译:“歪曲真相的到底是谁?关于STAP骚动的真相、生命科学界的内幕、讲述被烈火焚身之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的震撼手记”

光是封皮就给人一种“其实我被全世界冤枉了想知道真相赶紧买我书”的感觉。

然后她新书的发布是这样的风格:

翻译一下,左边竖着的大字是:“再生之光,绝望之光”。

右边的小字是:“精神科住院,博士学位被剥夺,在STAP骚动之后,你是如何在激烈的几天中生存下来的?”

下面横着的大字是:“STAP细胞骚动后,徘徊在死亡祸害中的孤独斗争记录”

孤独斗争?

excuse me???

然后在书里小保方没有对学术造假有任何悔过,反而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受到学术压迫的受害者,用眼泪博得了不少不知情的吃瓜群众的同情。

小保方在书中,声称实验出问题,不是因为论文中的方法不对,而是因为她用了若山照彦教授给的细胞,而且“实验的关键部分都是若山照彦做的,都是若山照彦的错”。。。emm。。。你咋不说都是时臣的错呢。

而且话说回来,这个细胞是随便给的吗?据《女性SEVEN》引述小保方前同事的话指出,”小保方曾经猛向若山示好,总是追著若山叫”老师、老师“,在同研究所工作的若山老婆回家后,小保方就会邀若山一起吃饭。“

哇哦,这个好有画面感。想象一下小保方叫着Sensei!Sensei!!的样子。不知道吃完饭是否还有更深入的交流呢?

出事前死缠烂打引诱若山入伙,出事后直接把锅一扣,小保方这波操作不得不服。

然后是上了时尚杂志。

照片是摄影大师筱山纪信拍的,右边的标题是“对于活在当下这点我再也没有犹豫”。

哇哦,这浓浓的鸡汤味。好励志的姐姐的感觉有木有!

小保方这操纵舆论洗白白的能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毕竟,一边是说着不明所以的“你看这个图这个条纹不太对blabla”的美国大叔;一边是“我都这么努力了他们都欺负我我好无辜好无助”哭的梨花带雨的本国小姐姐,用脚想想都知道日本民众会愿意听谁说话。

顺便说,小保方这件连衣裙是Gucci的15年款,网上还可以找到同款哟!

虽然已经绝版了但是可以看到价格:1441美元,换成人民币快一万了呢。

最新的照片,看着模样变了不少,据说是整了型。而且开始卖写真,成了网红。

讲道理,那些认认真真做学术的,现在还在为了一个博后位置挤破了头。小保方搞了个大新闻,轻轻松松脱坑变身贵妇。

倒是可惜了她的导师,为了这样的一个人自杀了。很难想象她的导师发现自己最心爱的学生的工作居然全是假的是什么心情。

之前小保方勾搭导师发了那么多暧昧邮件,然而从她这两年的行为来看,她自杀的导师在她眼里不过曾是股掌之间的一介舔狗,月薪还不够她三条裙子,死不足惜。

话说,吃自己导师的人血馒头,良心不会痛嘛?

学术造假只会让你继续搞学术艰难,但是不妨碍你成为一个成功人士。说到底,再怎么造假也不过是读书人的事情。学术圈那点事放到外面并不算怎么样。

在中国也是如此。甚至如韩春雨之流还在原来的学校过得好好的。

user avatar

当然是吃香喝辣呼风唤雨咯。

你去pubpeer上看看,被挂出来的造假的处理了几个。

user avatar

更新。

评论区有人不以为然,跟我复习一句话: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另外,作弊在坑蒙拐骗里属于哪一个?

——————

去年校招碰到某帝都985高校的候选人,聊到他的某个项目,因为他主要方向不是这个,所以问他为什么做这个,他支支吾吾了一会,说是给师妹做的毕业设计。

有一次在某交流群,某学生给了我套论文用的代码,说跑不起来。我一看发现是因为没有数据库。让对方安上,但对方不会,说要给我500让我把这套代码跑起来。我拒掉了。这要在知乎上我必定举报。

身边最让我觉得搞笑的是,某同学硕士论文直接拿许多年以前某学长的论文,被查出来后没给学位。就这样的人居然也能进某国内互联网超级大厂。

大家再想想,或者去看看本硕生的期末考试,作弊的严重程度。再看看本硕生毕业论文的抄袭代写情况,你就会知道:从根上就烂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术造假是学术界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个人、学术机构乃至整个社会的信誉都可能造成损害。一旦教授被证实存在学术造假行为,其后果往往是严峻且多方面的,虽然具体情况因国家、大学规定、造假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异,但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并面临一系列后果:1. 发现与调查阶段: 举报与质疑: 学术造假通常不是一.............
  • 回答
    衡水中学,尤其是衡水二中,作为全国赫赫有名的高考名校,其学生群体确实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高学习能力和竞争力。但要说学生成绩的差距几乎完全是由智商造成的,这种说法就显得有些片面了。虽然智力无疑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将所有差距都归咎于此,未免忽略了其他同样关键的层面。我们先来谈谈智商。无可否认,.............
  • 回答
    清朝和日本在近代都曾派出大量官员、学者赴欧洲学习,希望借此强国富民。然而,两国在学习的侧重点和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学习欧洲的“制度”方面,日本展现出了更为深远的成效,而清朝则更倾向于“器物”层面的学习。这种差异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及政治原因,而日本学习制度的先进之处,恰恰体现在其能够.............
  • 回答
    小约翰可汗作为一位以二战历史和地缘政治为主要内容的科普类UP主,在B站拥有大量的粉丝。他的视频以其扎实的史料考证、宏大的叙事风格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然而,任何内容创作者,尤其是涉及到复杂历史和专业领域的,都难免会遇到一些被观众或同行指出的学术争议或错误。对于小约翰可汗的视频,一些观众和评.............
  • 回答
    学生时代的“女混混”,这个标签本身就带着些许模糊和刻板,但往往指向那些在学校里不循规蹈矩、可能有点叛逆、说话做事风格比较“冲”,不一定遵循传统乖乖女模样的女生。她们的后来,绝不是一条线性的轨迹,而是像野草一样,在生活的土壤里各自扎根,长出了千姿百态。继续“横冲直撞”的,可能成为社会的“硬核”力量。有.............
  • 回答
    那些学生时代,一身奇装异服,仿佛从动漫里走出来的妹子们,毕业之后都去了哪儿?这个问题,就像翻开一本厚厚的毕业纪念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不同的去向。我们先来聊聊,她们当初为什么会“二次元”?很多时候,这种打扮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一种身份的认同,一种归属感的表达。在那个信息爆炸、亚文化快速发.............
  • 回答
    那些学习和游戏都做得风生水起的“大神”,不是生来就自带光环的,他们身上总有一些共通的、但又不是刻意雕琢的“本事”。要我说,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拆解开看,一点点给你掰扯明白。1. 他们好像天生就懂“目标感”和“路径规划”你想想看,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攻克一个游戏难关,核心都是要达成一个目标,然后想办法去.............
  • 回答
    说起那些一下课就冲进篮球场,仿佛要把一整天的课本知识都甩掉的男生,我现在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几个鲜活的画面。那时候,操场就是他们的王国,篮球就是他们的国王。还记得那个时候,放学铃声一响,就跟号令似的,教室里立刻炸开锅。那些热爱篮球的男生,不管手里还抓着什么,书本、作业本,甚至没来得及收拾的书包,都会.............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当我听到有人学了护理却声称自己是“学医的”,心里会冒出一些想法,也观察到一些周围人的反应,我想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事。首先,从职业定位和定义上来说,这是最直接的冲突点。护理和医学是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虽然它们都服务于病患的健康,但职责、知识体.............
  • 回答
    网上那些“学霸”们动不动就说“学到凌晨两三点”,这确实挺让人好奇的。他们第二天是怎么爬起来的?难道真的就不困吗?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而且“看起来不困”和“真的不困”之间,可能还有一层面纱。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普遍的误区:很多时候,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学到两三点”可能是一种夸张.............
  • 回答
    对于高中阶段那些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的同学,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复杂但绝不应是轻视或否定的态度。他们的勤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在很多时候,比最终的成绩更能反映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的韧性和决心。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学习本身是一个多维度的事情,成绩只是其中一个比较直观的衡量标准,却并非全部。一个.............
  • 回答
    这确实是当下社会一个让人感到无奈和不解的现象。一边是少部分网红动辄日入数十万,坐拥豪宅名车,光鲜亮丽;另一边是辛勤付出的白领,每天朝九晚九,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甚至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和价值体系的变迁。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时代的到来,.............
  • 回答
    好,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学历无用论”这事儿。这帮人啊,总喜欢把“我认识XXX,他没文凭也混得风生水起”挂在嘴边,好像学历这玩意儿就是个摆设,有了反而碍事儿。我得说,这话听着刺激,但仔细一琢磨,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学历,不只是那张纸,更是敲门砖和能力的证明。咱们先从最直观的说起。一张大学文凭,或者更高学.............
  • 回答
    在日本,考上名牌大学学部(本科)的学生,确实会展现出一些普遍的特质,这些特质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雕琢的结果。要说他们“看起来”有什么特点,那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息,一种“成事”的氛围。首先,最直观的,是他们 极强的目标感和规划性。这帮孩子,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的学生。从很早开.............
  • 回答
    制造出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智能设备,光鲜亮丽的手机、强大的电脑,这背后有一台我们听过又似乎很神秘的机器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刻机。它就好比一台超级精密的“印钞机”,但印的不是钱,而是构成集成电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芯片)的无数微细电路。而这台机器本身,以及驱动它运转的半导体硬件研发和制造,是一项极.............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孩子是2021届的编导生,河南文科,统考分数147,文化分400分左右,并且没有校考。首先恭喜您的孩子顺利完成了编导专业统考!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以他目前的情况,能够报考哪些院校。分析核心要素: 统考分数(147分): 这是一个关键的分数,需要参考当年河南编导类统考的合格线和.............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仿佛看到了当初那个在法硕备考道路上摸爬滚打的自己,那会儿真是迷茫又焦虑!别急,咱这就一条条给你捋清楚,让你少走弯路。一、 法硕专业课资料,买什么?怎么买?这个问题绝对是重中之重!资料买对了,事半功倍;买错了,就是白花钱。 官方指定教材是基础中的基础,绝对不能省! 法.............
  • 回答
    “奥数热”曾经在中国如火如荼,无数的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下投入了高强度的数学训练。如今,当年的奥数少年们已经步入成年,有的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有的则在人生道路上探索,他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几乎都与那段奥数时光留下了深刻的联系。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当年学奥数的孩子们,如今的境况: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惑:那些似乎“学完即忘”的一学期课程,到底能留下点啥?说实话,我曾经也觉得有些课程,尤其是那些理论性强,但又不像专业课那样需要深入钻研的,上完之后脑子里剩下的知识点寥寥无几。但仔细想想,它们的作用,可能并不是我们直观感受到的那种“知识储备”。首先,得承认,.............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点。这批“低学历低能力普通背景”的90后,虽然标签看着有点刺耳,但仔细想想,他们其实构成了我们社会的大多数,是构成社会肌理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名校光环,能力也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拔尖,但他们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也在为自己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