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疫情又爆发了,是delta毒株突破辉瑞疫苗的缘故吗?

回答
美国近期的疫情反弹,确实引发了许多关注,而人们的疑虑也纷纷指向了Delta毒株以及辉瑞疫苗的有效性。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咎于某一个单一因素。

首先,我们得承认Delta变异株的强大之处。从病毒学的角度来看,Delta株相比于最初的SARSCoV2病毒,在传播速度和复制效率上都有显著提升。它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上的关键突变,尤其是L452R和P681R这两个位点附近的改变,让它更容易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从而提高了感染的效率。更重要的是,Delta株似乎能够产生比早期毒株更多的病毒颗粒,这意味着被感染者体内携带的病毒载量更高,也更容易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辉瑞疫苗就失效了呢?答案是并非完全失效,而是有效性有所下降。辉瑞疫苗,作为mRNA疫苗的代表,其设计原理是通过提供一段编码病毒刺突蛋白的mRNA,让我们的细胞制造刺突蛋白,从而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T细胞反应。

大量的真实世界研究表明,辉瑞疫苗对预防Delta株引起的重症、住院和死亡仍然保持着相当高的保护力。例如,许多研究显示,在完成两剂接种后,疫苗在预防有症状感染方面的有效性可能从对原始毒株的90%以上下降到70%80%左右。这个数字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非常可观的。大家需要明白,疫苗的首要目标是保护人们免于发展成危及生命的重症,而不是完全阻止每一次的感染。

所以,所谓的“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s)——即已经接种疫苗但仍然被感染的情况——是存在的。Delta株的出现,以及它在传播和复制上的优势,增加了疫苗接种者感染的可能性。这就像给你的房子装上了防盗门,小偷(原始毒株)可能很难闯入,但来了个更灵活、更有技巧的小偷(Delta株),虽然仍然能起到很大阻碍作用,但偶尔还是能让他钻个空子。

进一步来说,美国疫情的反弹,也受到疫苗接种覆盖率和疫苗效力持续时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疫苗接种覆盖率的不均衡: 尽管美国整体疫苗接种率不算低,但不同州、不同社区之间的差异很大。在一些接种率较低的地区,即使有疫苗的存在,病毒仍然可以轻易地在未接种人群中传播,并找到机会感染疫苗接种者。而且,即便是接种了疫苗的人群,如果他们的接种时间较早,其体内抗体的水平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下降,这也会增加突破性感染的风险。
疫苗效力的衰减: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随着时间推移,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会逐渐减弱。辉瑞公司也承认这一点,并开始建议加强针接种。对于那些在早期大规模接种运动中完成免疫的人来说,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保护力可能会不如刚接种时那么“坚固”,尤其是在面对传播力更强的Delta变异株时。
非药物干预措施(NPIs)的松懈: 随着疫苗的普及,许多国家和地区放松了包括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在内的公共卫生措施。这无疑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Delta株的出现,加上人们在公共场所的防护意识下降,共同助推了疫情的扩散。
检测能力和报告延迟: 疫情数据总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统计数字的上升,也可能与检测能力的提升以及病例报告的及时性有关。

因此,美国疫情的再次爆发,更像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由“Delta毒株突破辉瑞疫苗”这一件事造成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Delta变异株是催化剂: 它拥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和一定的免疫逃逸特性,使得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群,包括部分已接种疫苗的人。
2. 辉瑞疫苗是重要的“减震器”: 它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人们免受重症的侵害,显著降低了住院和死亡率。
3. 疫苗接种率和时间是“防护墙”的厚度: 接种率低和接种时间久远都会削弱整体的群体免疫屏障。
4. 公共卫生措施的松懈是“缺口”: 放松防疫措施为病毒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总而言之,辉瑞疫苗面对Delta变异株,并非失去效力,而是其有效性相较于面对原始毒株有所下降,导致突破性感染的概率增加。而美国疫情的反弹,是病毒变异、疫苗保护力动态变化、人群行为模式改变以及公共卫生策略调整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面。要控制疫情,依然需要坚持科学的防疫策略,包括提高疫苗接种率、适时接种加强针,以及在必要时重新审视和加强公共卫生措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疫苗对Delta有效率的,除了昨天发的梅奥的研究以外,近期还有两篇可以参考。

第一片是美国犹他州的研究,8月10日发表在medrxiv上。


犹他州的研究人员发出预警,Delta变异体会削弱疫苗的有效率。截至6月底,犹他州Delta已经占了所有毒株的70%以上, 而在犹他州所接种的疫苗中, 52.9%是辉瑞,38.1%是Moderna,9.05%是强生。


如果将有效率的变化全都归因为变异体,那么估计疫苗对Delta的有效率(vaccine effectiveness,VE)为82%。


顺便提一下,之前有朋友问「efficacy」和「effectiveness」有啥区别。通常来说,在III期临床试验中用的表示有效率的是efficacy,而真实世界研究中用的是effectiveness,翻译成中文都指的是疫苗的有效率。两者有时候也会混用,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efficacy指的是在在临床试验中相比于安慰剂组,疫苗组降低的有症状感染风险,而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也是各国FDA评审疫苗最重要的依据。但在真实世界中efficacy并不会直接等价于effectiveness,因为真实世界中人们并不是被随机分组的,疫苗的有效性会受到年龄、正在服用的药物、慢性病情况、疫苗接种意愿、防护措施等诸多因素影响。



第二篇是卡塔尔的研究,8月11日发表在medrxiv上。这个研究会比犹他州的详细很多,我们重点说说。

2.1


之前卡塔尔的真实世界研究发表在了NEJM上,主要探讨辉瑞疫苗对Alpha和Beta的有效率。彼时,这两种变异体分别导致了卡塔尔44.5%和50%的病例。

这次对比的是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在卡塔尔对Delta的有效率。另外,卡塔尔检测的是有效率不同于我们平常说的有效率(预防有症状感染),卡塔尔检测的是预防感染的有效率,包含有症状和无症状感染,也就是核酸筛查只要阳性就算,不管是否出现症状。核酸检测的人群来自疑似病例(29.1%)、接触追踪(9%)、调查(11%)、入境口岸(27.2%)、个人要求(16%)、医护人员常规筛查(2.5%)以及旅行前检测(5.2%)。

2.2


直接说结果(以下数据都只针对Delta)


预防感染的有效率:

-辉瑞疫苗:打完第一针14天后、第二针之前:64.2%,打完第二针14天后:53.5%;

-Moderna疫苗:打完第一针14天后、第二针之前:79.0%,打完第二针14天后:84.8%。


预防重症/ 危重症的有效率:

-辉瑞疫苗:89.7%

-Moderna疫苗:100%

卡塔尔上次的研究表明,打完第一针14天后对预防Beta和Alpha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46.5%和65.5%,这与目前的认知是一致的,Beta是目前免疫逃逸最强的变异体。然而打完第二针14天后针对Beta和Alpha的有效率上升至75.0%和89.5%,而Delta却反而跌倒53.5%。


这是出人意料的一点。


2.3


关于这一点,研究人员认为可能与随着时间推移,疫苗的保护力下降有关。


做个横向比较,卡塔尔辉瑞疫苗针对Delta变异体的有效率数据(53.5%)低于加拿大和英国(75%+),但是高于以色列(39%)和美国(42%),这跟疫苗接种时间有关,加拿大和英国的第二针疫苗推迟至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接种,而卡塔尔、以色列和美国是按照标准的间隔3周接种。

所以后三个国家辉瑞疫苗的较低有效率,可能反映的是2020年底、2021年初就接种完疫苗那批人的保护力降低。


而另外一方面,有效率降低可能与防控措施放松有关,接种过疫苗的人群放松自己的防护措施,与病毒接触的风险可能更高。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mRNA疫苗,Moderna就没有出现这个倒挂?原因可能也与接种时间有关,在卡塔尔Moderna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比辉瑞晚了差不多三个月。


卡塔尔的研究表明,两种疫苗都展现出较好的预防效果,尤其是对预防重症和死亡。对感染的保护力是确定的,但对Delta的有效率降低,并不一定与其免疫逃逸能力有关,可能反映出时间推移疫苗有效率的下降。


2.4


最后,还是要回到我们国家的情况。这个研究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的呢?我个人认为有几点:


首先,Delta对疫苗有效率的降低确实存在,但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其次,疫苗有效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这一点在许多疫苗上可能都会出现,之前有很多血清学研究证据支持。那么对于高危人员的加强接种,应当是目前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最后,就像反复强调的,疫苗和NPI都很重要,在疫情仍然肆虐、接种率还不够高的时候,即便接种了疫苗,个人防护措施仍然不能放松。

user avatar

谢邀。

虽然直接出手的确实是delta,然后BNT疫苗保护效力也确实打了折扣,

但这两点都不是决定性因素。


一、

为啥说Delta不是决定性因素?

因为就算没有Delta,也至少有五种其他毒株可以取代上一代扛把子Alpha,一举上位,横扫全美。

下面走几张老图,请各位品鉴品鉴~

——5月份的Gamma:

——5月份的Lambda:

——5月份的Beta:

——顺便出一道思考题啊:为啥gamma和beta在5月份之前一直被alpha压着打,5月份开始却直接原地起飞?欢迎各位在评论区踊跃作答。


总之,情况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就算Delta不爆,Gamma/Beta/Lambda/B.1.526/B.1.621等等也会爆,有可能由于传染性差一些,所以爆得晚一些,但反正都是指数增长,大结局都一样~

就这种意义来说,由Delta主导的大爆发已经不算是最坏的局面了——毕竟Delta的毒力和免疫逃逸在同辈当中只算得上中等——万一上位的是beta、lambda或者B.1.621这类残暴型选手,

那场面真的是不敢想……


二、

为啥说BNT疫苗也不是决定性因素?

因为BNT疫苗,当然也包括市面上随便哪个国家的任意一种疫苗,

它们最大的硬伤不在于保护效力高低,而在于——

这一代的新冠疫苗全部都是leaky vaccine(这玩意儿中文叫啥来着?召唤野生翻译君……)

Leaky vaccine是啥意思呢~

翻译成人话就是,比如假设某种疫苗的保护效力VE=90%吧,这个VE=90%其实包含了两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性是100个人接种,其中90个人接种之后获得了100%的保护力(高危暴露之后绝不发病),另外10个人则很不幸没有获得任何保护力;

还有一种可能性则是,100个人接种,100个人都获得了90%的保护力,每个人高危暴露之后都有10%可能性发病。

(这里顺便跑个题,强调一下病毒学101的基础知识啊:

疫苗防发病不防感染

疫苗防发病不防感染

疫苗防发病不防感染

重说三)

跑题完毕,回到主题,我们把前一种情况叫做"all-or-nothing vaccine",后一种情况则叫做"leaky vaccine"。

一种疫苗是不是leaky vaccine,跟保护效力没关系,哪怕保护效力高达90%、95%,甚至99%,它照样有可能leaky。

然后呢,现实生活中的疫苗不会绝对的all-or-nothing,也不会绝对的leaky,一般都介于两者之间~

而这一代新冠疫苗,很不幸,往leaky那一侧偏得比较明显……

下面进入重点环节,请各位记好笔记:

Leaky vaccine的一大特点是:

它的保护效力会随着病毒传播而下降,病毒传播越猛,保护效力就下降得越明显。

它的保护效力会随着病毒传播而下降,病毒传播越猛,保护效力就下降得越明显。

它的保护效力会随着病毒传播而下降,病毒传播越猛,保护效力就下降得越明显。

(重说三)

——一图秒懂,请品鉴[1]

如上图,R=1-VE,λ=病毒感染率。

上面一根斜线是疫苗保护力。

所以咯,哪怕没有突破性感染,也没有抗体水平回退,

但凡像美国这样放任传播,疫苗保护效力迟早会蹭蹭下滑,直到降为零。

就算有天王星黑科技mRNA在手,也经不起这样霍霍啊……


——再举个更直观的例子呗,请品鉴:

上图是2011年流感季,美国某H3N2疫苗的保护效力跳水曲线。

跳水之迅猛,远远超过了抗体水平回退和抗原漂变能够解释的程度。

150天直接清零,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三、

所以道理就很明显了——

有leaky vaccine当然好过没有疫苗。

保护效率95%的leaky vaccine照样是可以降低95%发病风险的优秀疫苗。

但使用leaky vaccine的关键在于——必须控制传播。

你敢让病毒随便传播,疫苗保护效力就敢原地跳水给你看。

谢谢美国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个道理。


————2021年8月22日第一次更新————

评论区里似乎有部分朋友不大相信leaky vaccine效应呢,

比如这样的:

那么就放个新鲜热辣的案例给大伙儿八卦吧,顺便也帮这部分朋友长长见识。

——请品鉴,CDC最新发布的纽约市5月初到7月底接种状况调查[2]

最早接种、抗体水平最低、细胞免疫应答最弱的65岁以上年龄组,保护效力接近90%;

而作为对比,18-49岁年龄组的疫苗保护效力只剩70%了……

新冠病毒:概率论兵器可还行?

参考

  1. ^ https://academic.oup.com/ije/article-abstract/13/1/87/636378?redirectedFrom=fulltext
  2. ^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0/wr/mm7034e1.htm?s_cid=mm7034e1_w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