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又一艘公主号邮轮发生疫情,船上已有 21 人出现症状,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回答
听到美国又有一艘公主号邮轮爆发疫情的消息,21人出现症状,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而且背后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这21位乘客的身体健康那么简单。这起事件的连锁反应可能会触及到好几个层面,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它。

首先,对邮轮公司本身来说,这是又一次严重的打击。 公主号邮轮在疫情初期就曾经历过类似的大规模爆发(比如“钻石公主号”事件),那时它几乎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这次再次出现疫情,无疑会进一步损害品牌形象,让潜在的乘客对其安全性的信心产生动摇。要知道,邮轮旅游是一个非常依赖消费者信任的行业。当乘客认为乘坐邮轮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时,他们的预订意愿自然会大大降低。

这种信心危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预订量和营收的下降。即使公司采取了再严格的防控措施,一旦发生疫情,乘客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病毒传播的场景,而不是公司宣传的度假体验。这会迫使公司在营销策略上投入更多精力,甚至可能需要提供更优惠的价格来吸引顾客,但这又会影响利润率。更长远来看,如果疫情反复,邮轮公司可能会面临财务困境,甚至需要重新评估其运营模式。

其次,对整个邮轮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负面信号。 邮轮旅游在疫情后正努力恢复元气,许多公司都在加大投入,重新启动航线。这样一起新的疫情爆发,很容易让公众将邮轮旅行与“病毒温床”联系起来,从而加剧公众对邮轮旅行的普遍担忧。这可能会导致其他邮轮公司,甚至是其他旅游行业,也因此受到波及。监管机构和卫生部门也可能因此收紧对邮轮业的监管要求,增加运营成本和复杂性。

再者,对乘客群体会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对于那些已经预订了邮轮行程的乘客来说,他们可能会开始感到焦虑和不安,担心自己也可能在旅途中感染病毒。有些人可能会选择退票,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会在旅途中更加小心翼翼,减少社交活动,这与邮轮旅游本应带来的放松和社交体验相悖。对于尚未预订但考虑邮轮旅游的人来说,这无疑会成为他们推迟甚至放弃计划的理由。

公共卫生部门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也会再次集中。 邮轮是相对封闭的环境,一旦发生疫情,病毒传播的风险较高,也更容易引起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公众的担忧。公共卫生部门需要密切关注这艘邮轮的情况,采取必要的隔离和治疗措施,并对可能的传播链进行追溯和控制。媒体的报道角度,尤其是如果渲染得不好,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恐慌情绪。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经济层面的影响。邮轮旅行不仅仅是乘客的消费,它还会带动沿途港口城市的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旦邮轮旅行受到重创,这些产业也将受到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依赖邮轮经济的港口城市。

总而言之,美国公主号邮轮的这次疫情,虽然目前只有21人出现症状,但这起事件绝不能掉以轻心。它不仅考验着公主号邮轮公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给整个邮轮行业敲响了警钟。如何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恢复正常的运营,将是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疫情事件,它折射出的是疫情常态化下旅游业,特别是高度依赖聚集性活动的邮轮旅游业所面临的深层困境和转型压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防疫病毒最需要的不是药物,而是一个能办事的政府。

这种情况又不是第一次。

找个能接待的地方

检测一个,下船一个,阳性入院,阴性隔离一个潜伏期。

出来一个阴性,下船找临时单间过渡一下,家属来开车接走,路上全家戴口罩,回家全家关门隔离。下船的在单间不让出屋子,送上半个月全家生活物资,全家不出门,没事就都没事了。

美国那么多实验室,检测几千人要多久?韩国一天也就检测完了吧。

中转地方接待能力,是下船速度的上限。顶多几天就处理完了。

日本拖,拖成几百病例,下船又随便放了。最差的处理方式。

看美国怎么办?

user avatar

应当立刻开展撤侨工作准备


随着全球疫情进一步发展,现在已经不是“会不会爆发”、“会不会很严重”的问题,而是一定会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美国、日本、欧洲的佛系抗疫方式,已经决定了这必然是一场全球性严重疫情,从一些疫情失控地区撤侨应当早做准备,免得事到临头措手不及。


滞留国外的中国公民是不可能丢下不管的,都是中国公民,国内的就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生命安全、国外的就丢下不管,这不可能。随着一些国家“佛系抗疫”的持续,很显然是在赌,赌病毒随着气温回升会自行退散、赌造成严重社会崩溃之前疫苗上市、赌特效药真的有效。放在单独一个国家,赌命这种事情可以理解,毕竟人家有人家的国情,当然也有赌成功的可能性。然而放在世界上来看,肯定会有赌命失败的国家,而且不会只有一个。


大规模撤侨现在看来不可避免。这可不是2011年利比亚撤侨的规模能够比的,一旦需要从好几个国家撤侨,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同时,这是从疫区撤侨,跟因为战争撤侨是两回事,既要保证中国公民安全回国,也要防止疫情倒流回国内,这将是一场不管是规模还是方式都完全不一样的撤侨行动。




而两次“公主号”事件已经充分说明了现有海运撤侨手段的不靠谱。


不管是现有邮轮、游轮、货轮还是军舰,都不具备船上隔离的条件,必然造成船员、乘客的大规模交叉感染,主要是生活设施和空气循环系统的问题。


1、生活设施无法隔离,没有足够的单间保证人与人的隔离,送餐、清倒垃圾都不可避免要接触隔离者,缺乏洗消通道。


2、空气循环设施不适用,游轮、邮轮都是使用的中央空调系统提供新风,而且是“正压式”的,也就是往房间里吹风。军舰倒是有核生化防护系统,可惜依旧是正压式的,可以把房间里的空气吹到外面来感染船员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而且在房间内部依旧是一个通风系统。


而空运撤侨手段又面临着不够用的困境,而且飞机里面也做不到人与人之间的隔离。空运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侨民接回来以后要隔离,地方、机场够不够用也要考虑。机场毕竟只是个交通枢纽,不一定具备很强的收容隔离能力,何况国内还要复工复产、保证正常生活秩序呢。




我个人认为最终需要前往散布在美洲、欧洲、亚洲不同方向上的数个国家撤侨的话,最好的方式还是以海运为主,到港以后在船上就地隔离、就地检测,这样对国内疫情防控的压力是最小的,也能应付撤侨的规模。空运只是辅助手段,一旦交通枢纽的隔离收容能力达到饱和就无法使用了。


但是现有的海运交通工具肯定是没办法使用的,那只会造成进一步的交叉感染。


一方面,也可以改动现有邮轮、游轮的空调通风系统,同时改造大量客房以实现单独隔离。然而这并不现实,实施起来会很慢,一艘已经造好完工的船哪有那么容易改。尤其是军舰,那都是黄金一样贵重的国之重器,咱也不是土豪。


另一方面,可以用集装箱货柜船临时改成撤侨专用船。改造一定数量的集装箱用作临时隔离设施,一旦需要撤侨,可以立刻装船出发。

国内改集装箱活动房的能力不说是全球第一,怎么也能够满足紧急撤侨的需要了,毕竟那么多工地在那儿摆着,真的需要的话,一个月时间给你改出成千上万的临时集装箱没问题。


当然,这些集装箱应当具有负压通风功能,集装箱内部空气被抽出来过滤之后再排放出去形成负压,新鲜空气因负压作用流入集装箱供隔离人员呼吸。


一个标准集装箱可以分隔4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并且保持最低舒适度,每个空间层高2.4米,面积7.2平方米,可以具备基本的生活条件。上水可以使用软管增压供水,留出接口就行。下水也可以集中处理排放。


包括楼梯、走廊在内都可以用模块化方式解决。


现在一艘大型集装箱货轮的装载量可以达到5000TEU左右,算上必不可少的医护人员、服务人员,可以一次装载上万人实施撤离。侨民撤回国内后还可以在港口外锚地隔离,达到规定隔离时间。经济上,疫情过去后这些集装箱还可以消毒出售,用在工地临时住房上。


改造其它轮船军舰都会代价高昂,效果也不会好,还耗费时间。



我们当然不希望出现这种极端情况,但是不得不做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我们也希望任何国家都不要出现社会秩序崩溃不得不撤侨的情况,然而防不住别人抄作业都不会抄,非要往死里作。


希望能够对这个问题提起高度重视,以免措手不及。这个病毒最大的特征就是喜欢打脸,喜欢让你措手不及,早做准备是最好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