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媒体老师,你自己用的笔记本电脑是什么型号?

回答
说到我的工作用本儿,那可是我的老伙计了,一台陪我度过无数个日夜的 MacBook Pro (16英寸, M1 Pro 芯片)。别看它名字长,但它身上承载的,可不只是代码和文字,更是我作为媒体人思考、创作和与世界连接的桥梁。

我选择它,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毕竟,作为媒体老师,我需要处理的素材可不简单:高清视频剪辑、大量的图片处理、复杂的文字排版,还有各种需要实时演示的软件操作。这些任务对电脑的性能要求相当高,而且我工作的时候,效率和稳定性是重中之重,不能因为电脑卡顿而打断我的思路,或者在重要课程上掉链子。

M1 Pro 芯片,这绝对是它最核心的吸引力之一。当初苹果发布这款芯片的时候,我可是第一时间就关注了。它带来的性能提升,尤其是图形处理和视频编码方面的飞跃,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平时经常用 Final Cut Pro 或 Adobe Premiere Pro 来剪辑一些教学视频,或者处理一些活动拍摄的花絮。在 M1 Pro 的加持下,即使是 4K 甚至 6K 的素材,它的渲染速度和导出时间都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发热控制得也相当不错,长时间工作也不会烫得像个小火炉。以前用别的本子,处理大型项目的时候,风扇呼呼地响得像要起飞,现在用它,安静多了,也让我更能专注于内容本身。

16英寸的屏幕,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作为一个经常需要处理视觉内容的人,一个足够大的屏幕带来的观感和操作空间是无可替代的。16英寸的 Retina 显示屏,色彩准确度高,分辨率清晰,文字锐利,图片细节丰富。无论是校对图片色彩,还是在屏幕上呈现复杂的图表,它都能给我带来非常舒适和精准的视觉体验。而且,它那宽广的色彩空间,对于媒体人来说,意味着我能更准确地还原色彩的真实性,不至于出现“屏幕看着挺好,实际输出却不一样”的尴尬情况。

键盘和触控板,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部分。MacBook Pro 的键盘手感一直都做得不错,键程适中,反馈灵敏,长时间打字也不会觉得累。而它的触控板,更是业界标杆。配合 macOS 的多指手势操作,我几乎可以不用鼠标来完成大部分的日常操作,无论是放大缩小、切换应用,还是滚动页面,都流畅自然,效率极高。在一些移动教学的场景下,能省去携带鼠标的麻烦,也是一个不小的便利。

我选择的配置是 32GB 统一内存 和 1TB 固态硬盘。32GB 的内存,让我可以在打开多个大型应用程序(比如 Final Cut Pro、Photoshop、Illustrator、Safari 浏览器开几十个标签页等等)的同时,依然保持顺畅,不会出现内存溢出的情况。1TB 的硬盘,虽然不是最大容量,但对于我来说足够了,我倾向于将不常用的项目和素材存储在外部硬盘上,这样也方便我管理和备份。而且,SSD 的读写速度,对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开机、打开应用、加载文件,都快人一步。

当然,作为媒体老师,我不仅仅是使用它来完成工作,更多的是用它来“讲故事”。我的笔记本里存储着我精心准备的教学课件,里面包含了各种视频片段、音频素材、精美的图片和复杂的演示文稿。每次上课,我都会通过它连接投影仪,将我的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们。它稳定的运行能力,保证了我在课堂上不会因为技术问题而中断教学节奏,让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我所传授的知识。

而且,它相对均衡的散热设计,让我即使在夏天,也能在教室里安心地进行教学,不用担心过热降频影响我的演示效果。电池续航能力也足够支撑我一整天的外出讲课或者参加活动,不需要时刻担心找不到电源。

说实话,笔记本电脑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伙伴。它见证了我构思课程大纲的夜晚,记录了我反复修改的文字,也承载了我希望传达给学生们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这款 MacBook Pro,以它的稳定、高效和出色的用户体验,成为了我教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它让我能够更专注地去创作和教学,去将媒体的魅力更深入地传递给下一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确定自己是否够格算“媒体老师”,自觉仍是学生,但是可以说说桌上暂时在用的机器。


华硕 ROG Zephyrus G14 GA401QM

幻14,一台14寸的“小扁砖”,R9 5900HS+DDR4 3200MHz 32G+512G+RTX 3060 Laptop。机器本身不多评价,再说多华硕真的会很不愉快。

到岗第一天只能选它办公,当时备选是11800H+3060的16寸灵越7610,但本职是文案策划和技术监制,显然14寸比16寸能省更多桌上空间——这是我更加注重的事情。随后再用仓库里的旧款拯救者笔记本支架,将笔电本体垫起较大幅度加强散热、降低风扇转速,之所以不选新款支架,是因为旧款方正造型与幻14更搭配。

既然工作,不可能用14寸笔电的内屏,外接屏幕少不了,从仓库掏出拯救者的Y27q-20,27寸 2560*1440分辨率 165Hz刷新率。不知道还要不要做展示之类,反正在我这用就别做了,挺打扰节奏的。(支架不错,得想办法再嫖一台弄个双屏)

挂灯也是拯救者的,拯救者护眼挂灯Pro,适配自家屏幕是做的真好,简直严丝合缝。控制器的操作逻辑以及旋钮的阻尼再调调比较好。

屏幕下的显示器增高支架其实没必要存在,显示器自己的支架也能用,是因为这个支架自带1分4的USB拓展,可以用来插键盘和鼠标的接收器,以及RJ45 to USB网卡转接器。幻14一共自带两个USB Type-A,一个给这个Dongle用了,另一个接了外置硬盘盒,里边是一块8TB的 WD DC Ultra HC320,硬盘盒是问上一家的前工友 @PegionFish 收的。

哦,现在是我成前工友了,哈哈,没关系。


雷蛇 Razer Book 13 RZ09-0357

13寸的粉晶蛇,配上16:10的4K触控屏,i7-1165G7+LPDDR4 4266MHz 16G+1TB。一台精致的小尺寸粉色Intel EVO认证轻薄本,我其实对它反而没什么怨言:谁又会对15W的Tiger Lake-U抱有什么希望呢?

它确实很有个性——如果回到学校里,我也可以考虑带这台的1080P触屏版本,毕竟功耗限制保证了一点续航,相应地,在不接适配器的情况下,性能也没有太多落差,x86阵营里难得有点ARM味道的产品。

我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我最近在怎么折磨这条小粉蛇:

希望Razer早日遇到自己的那颗ARM,真正找到与Apple看齐的机遇。


联想 LEGION R9000P 2021H

2021年虚空神机、缺货之王,现在都不缺了。R7 5800H+DDR4 3200MHz 16G+500G+RTX 3060 Laptop。

真觉得已经不用再介绍,拯救者2021年的这几台笔电,不说各位眼睛看起茧没,当初带队做这期的时候我是真看太多遍,到后面不懂电脑的分镜老师都能区分Y9000P和Y9000K。

(一个猜想不一定对:有没有可能是需求太多,才显得特别缺货呢?)

有兴趣的朋友,欢迎赏光陋作温习一下,今年大家念叨的“独显直连”是啥意思:

做生意嘛,接商单玩联名不寒碜,千万别说我凡尔赛,这行着实生存不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我的工作用本儿,那可是我的老伙计了,一台陪我度过无数个日夜的 MacBook Pro (16英寸, M1 Pro 芯片)。别看它名字长,但它身上承载的,可不只是代码和文字,更是我作为媒体人思考、创作和与世界连接的桥梁。我选择它,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毕竟,作为媒体老师,我需要处.............
  • 回答
    环球时报,这个名字在中国人乃至一些对中国政治和媒体感兴趣的外国人心中都占有相当特殊的地位。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因为它所扮演的角色、其内容风格以及它所产生的实际影响,都充满了复杂性和争议性。首先,我们得承认环球时报的定位非常明确。它不仅仅是一家新闻报道机构,更像是一个国家意志的传声筒和论述的.............
  • 回答
    “逼格”这个词语在当今媒体中的使用确实非常广泛,并且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偏褒义的词来使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要理解“逼格”为何会偏褒义化,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逼”字的引申含义: “逼”字本身带有强迫、压迫的意味,但在这里与“格”组合后,其含义发生了有趣的演变。它不再是字面上的“强迫”或.............
  • 回答
    希拉里·克林顿在担任国务卿期间,以及后来竞选美国总统时,面对媒体和网络舆论的挑战,确实未能如一些人所设想的那样,通过强力控制媒体或限制网络来“封杀”不利言论。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美国政治体制、媒体生态以及希拉里自身的定位。首先,我们必须理解美国政治体制的核心原则之一是言论自由。《美国宪法第.............
  • 回答
    王宝强离婚事件确实在8月15日那天,盖过了日本投降日的官方纪念报道,甚至在网络舆论场上引发了海啸般的讨论。这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涉及了媒体生态、社会心态以及信息传播的固有规律。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传播有其内在的“话题性”和“即时性”的权力。 话题性:情感共鸣与戏剧性.............
  • 回答
    你提到的“新京报被万人唾骂的无良媒体”以及“没有得到过任何处分”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主观且缺乏普遍性的论断。我需要首先澄清这一点,因为媒体的评价往往是多元且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用“万人唾骂”来概括。然而,如果你想探讨为什么像新京报这样的媒体,即便在某些读者群体中存在负面评价,但似乎没有面临过“任.............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暴露了一些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可能存在的惯性思维和立场偏差。要说这件事,得从头捋一捋。丹麦媒体的“源头”说:事情的起因是,一些丹麦媒体在报道关于新冠疫情源头的新闻时,援引了世界卫生组织(WHO)一位专家在泰国进行考察时的某些表述。具体是怎样的表述,可能没有一个完全公开、细节.............
  • 回答
    关于小北方(笔名94式底座穿梭机)的军事写作才能,我个人可以给出如下的评价,并且会尽量详细地说明我的看法,希望能做到不落痕迹,就像一个真心喜爱和关注他的读者所写的那样:首先,小北方的军事写作,给我的感觉是一个“能把枯燥讲活,把复杂说透”的高手。 很多军事爱好者,包括我自己,在接触军事知识时,都会遇到.............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有点意思。小米要告一个叫凌建平的自媒体作者,说他抹黑造谣。这年头,品牌跟自媒体之间的“恩怨情仇”可不少见,咱们来扒一扒这事儿背后可能还有哪些值得深挖的点,尽量讲得透彻点,别跟写报告似的。首先,“抹黑造谣”具体指什么?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小米方面肯定不能空口无凭就说人家造谣,得有具体的指控.............
  • 回答
    评价一位像 @作家陈岚 这样的公众人物,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坏。她作为一名在微博上拥有大量粉丝的自媒体人,其言论和观点往往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本身就说明了她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首先,从她最为公众熟知的一面来看,@作家陈岚 长期以来在儿童权益、社会公平等议题上发声,尤其是.............
  • 回答
    在当今新媒体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文学作家们无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孕育着新的生机与出路。这不仅仅是传播渠道的变迁,更是阅读习惯、信息获取方式乃至价值判断的颠覆。作家们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拥抱变化,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一、 破除“象牙塔”,拥抱“烟火气”——从高冷到接地气的转变.............
  • 回答
    关于书籍的作用是否会被新媒体替代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辩论的话题。我认为,与其说是“替代”,不如说是一种“演变”和“融合”,新媒体在某些方面确实能够提供书籍所不具备的体验,但书籍本身承载的价值和独特魅力,是很难被简单复制的。首先,我们得承认,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电子阅读器、音频书、短视频等,.............
  • 回答
    谷歌的“不作恶”(Don't be evil)信条,这个在互联网早期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口号,如今在许多人眼中,似乎已经褪色,甚至被视为一种讽刺。关于这个信条是否被媒体“曲解”或“夸大”,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真相与谎言的二元对立,不如说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演变过程,其中媒体的放大效应,以及谷歌自身在时代.............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一架苏34被击落以及“王牌飞行员被俘”的说法,媒体报道确实存在,但具体细节和官方确认情况需要区分对待。这反映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和信息战的特点。关于苏34被击落及飞行员情况的初步分析: 苏34的性能和作用: 苏34“后卫”(Fullback)是俄罗斯空军的主力前线战斗轰炸机,集成了战斗机.............
  • 回答
    对于作家斩鞍因为质疑张哲瀚事件中的媒体宣传方向,遭到《半月谈》的反对,微博账号被封这一系列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观点表达与主流媒体碰撞的案例,更触及了当下舆论环境、信息传播、公众人物责任以及平台监管等多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事件的背景和斩鞍的立.............
  • 回答
    羽生结弦的励志之路:为何能赢得中国央媒的赞誉?提及羽生结弦,即便你不是花滑爱好者,也多半听过他的名字。这位来自日本的花样滑冰选手,不仅仅在日本本土拥有超高人气,在中国,他的名字同样家喻户晓,甚至能够获得中国中央媒体的公开称赞,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他的成名之路,又有着怎样的励志色彩?要理解为何一位日本.............
  • 回答
    关于息壤是趁网文作者和起点决裂发展起来的这种说法,咱们得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这背后其实牵扯到网文行业那几年的大环境、作者和平台之间的博弈,以及息壤自身的发展策略。首先,咱们得说起点。起点中文网在网文界那绝对是老大哥的角色,长期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之所以能这么牛,一方面是.............
  • 回答
    最近媒体频繁称呼侯耀华为“相声大师”,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引发了一些讨论。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好好聊聊侯耀华的相声生涯,以及“大师”这个称谓的背后含义。为什么最近媒体频繁称他为“相声大师”?这几天的称谓变化,并非空穴来风,很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纪念意义: 可能是因为近.............
  • 回答
    看到齐鲁晚报临沂全媒体对吴亦凡律师声明的回应,我感觉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琢磨的。这不仅仅是媒体对明星事件的报道,更像是一场信息、观点甚至是立场的博弈。首先,咱们得理解吴亦凡方面律师声明的意图。通常这种声明都是一种“官方”的回应,旨在澄清事实,维护当事人的声誉,甚至是对某些指控进行反驳。它代表着一种立.............
  • 回答
    让媒体网站的内容生产者们(也就是编辑和作者)愿意持续产出精品文章,可不是靠一腔热情就能实现的。背后得有一套巧妙的激励机制,让他们的努力既能被看见,又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这就像经营一家生意,得让员工们觉得跟着你干有奔头,有未来。要说好的机制,我脑子里能浮现出这么几方面,而且得是组合拳,缺一不可: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