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蘑菇叔说,张卫健是一个童星。很多人以为是开玩笑,其实不是。
仔细看张卫健的经典角色,就会发现他一直演的是长不大的孩子。《日月神剑》《机灵小不懂》《少年英雄方世玉》,角色就是顽童。孙悟空本身就是取经四人组里最不成熟最像孩子的。《方谬神探》里的方谬是个弱智儿童。就连《天下第一》里客串一把,客串的都是不败“顽童”。
所以张卫健的角色里,他做的最多的是小不懂里的闹学堂,是日月神剑里的恶作剧,是方世玉里的中二装逼。他讲的道理简单明了,对人对事也立场鲜明。他也会谈恋爱,但是他的恋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好玩,没有负担,没有牵绊,没有成年人的勾心斗角。即使有分离,也只是少年们的小脾气。最关键的是,最后他总能逢凶化吉,打败恶魔。
了解了这一点,你就知道张卫健为什么在我们的童年时代这么受欢迎。因为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童年和中二时代最想看到,最想得到的。那个时候我们幻想自己是个少年英雄,虽然爱嬉戏玩闹,但凭着一腔正义,一腔热血,也能闯出一片天。
所以,与其说张卫健是一个喜剧演员,不如说是一个儿童剧演员。搞清楚了这一点,你才能真正理解张卫健在影视剧中的地位。他是一个优秀的儿童剧演员。因为有动画片的存在,成年人饰演的儿童剧往往只能在剧场里看到,并且很多还扮成了卡通玩偶。而电视屏幕上,只有张卫健。这导致我们只能把张卫健往喜剧演员里归类。这其中的差别,也许连张卫健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相反,周星驰讲的却一直是成年人无法摆脱的沉重。他讲市井小人的卑微,讲龙套废柴的奋斗,讲豪门阔少的悔悟,讲情痴缘孽的纠缠。这些对于小孩子来讲都太沉重了。所以周星驰的电影你小时候爱看,你看的是夸张的肢体,恶搞的情节。是看着至尊宝丁丁被烧而捧腹大笑。长大了你依然爱看,你看的是被无厘头消解的严肃,是小人物在命运中的无力,是那些看似不经意却戳人心的台词,是唱着一生所爱,怅然若失。
而这也是为什么,张卫健只能占据你的童年,周星驰却可以伴随你的一生。
所以张卫健不是接不了周星驰的班,而是从来都没有走在接周星驰班的路上。
也所以,张卫健的电视剧你已经看不下去,而他也再演不了当年的那些角色了。
你们都已不是少年。
曾经以为人生是“大雨淅沥沥,淋得我心轻松,喝杯酒,唱首歌。”
其实人生是“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来。”
感谢所有邀请我的知友,现在才来回答这问题。
我最近看了王晶和张卫健合作的《A计划》,产生了新的观点,从大众的角度而言,的确没有人可以做周星驰接班人。但是从王晶的角度而言,张卫健确确实实就是周星驰的替代品之一。王晶执导周星驰电影总共8次,两人有一部分成重叠,但周星驰拥有太多想法,王晶身为导演根本没法驾驭这么一个演员,最后就变成了导演周星驰和导演王晶的局面。
王晶发现周星驰不受控制后,推过葛民辉和吴孟达搭档,张卫健期间也跟王晶合作过三部特色喜剧,也曾与吴孟达搭档,都是有意制衡周星驰的市场,只是以失败告终。
随着张卫健到大陆发展,与王晶再度重逢,又展开了新的合作。王晶似乎意识到张卫健拍电影的市场不足,坚决只跟张卫健合作电视剧,又因为张卫健多次选题材与周星驰拍过的作品相似,于是剧版周星驰的名气就传开了,这其中少不了王晶的推波助澜,张卫健不过是王晶的工具人。
把周星驰剩余价值压榨殆尽也不只是利用张卫健,《功夫》一火,王晶就经常找元华、元秋、林子聪等人合作,虽然周星驰电影很多配角也算是王晶捧红的,不过王晶拿着周氏的元素来搞笑也很明显。当然,很多手法都是共同的,的确说不上谁抄谁,都是靠缝合老梗玩出点新意。许冠文、黄百鸣等老一代喜剧对周星驰肯定有影响,周星驰是把老梗玩出的花样。
张卫健是个非常勤奋努力的演员,只要有戏拍,他很少计较剧本对自己是否有突破作用,所以就算是被片方找去拍千篇一律的剧,他也心甘情愿,刘德华期间也利用张卫健拍了《方谬神探》。
张卫健仅仅只是王晶找来替代他“片中周星驰”类型角色其中一个演员。正如周星驰曾直言罗志祥是用来代替自己的,罗志祥的角色本原定由周星驰自己演。
王晶备选“周星驰”还有郭晋安、渣渣辉、杜汶泽以及近年的陈浩民,这些喜剧演员的好处是野心不大,方便王晶主控剧情,起码要将自己的喜剧维持在《鹿鼎记》、《整蛊专家》的水平。其中杜汶泽扑街了,渣渣辉晋升为影帝兼导演,同样不受掌控。再随着张卫健淡出,王晶找到了张卫健的接班人陈浩民。刘镇伟和李力持倒是更离谱,找韩庚、黄晓明来做周星驰替代品。
至于陈百祥,我认为陈百祥和周星驰属于各显神通一类,他喜剧成就不如周星驰,但他有自己特色,那属于祝枝山与唐伯虎的关系,永远不会是周星驰的替代品。就好像张学友永远是咖喱,周星驰永远是辣椒。
“学友,我爱你。”
王晶终究没有培养出另一个周星驰,这跟王晶本身水准有一定关系,他就算是找回周润发、刘德华、张学友、渣渣辉一众强者连拍三部《澳门风云》也没能提升口碑,不过这时期周星驰的口碑也在下滑,《澳门风云》大约5.5分,《新喜剧之王》5.7分,可以说回到了势均力敌局面。李力持在失去周星驰后,导演的电影评分多很低,我倒是觉得李力持那时期的喜剧电影比王晶导的好看,他至少不会密集的翻炒陈年老梗。谷德昭也属于没有一味玩周星驰老梗,拥有自己风格的类型,《玻璃樽》里周华健那角色的搞笑手法才是谷德昭的特色。
等等,李力持和谷德昭不是周星驰电影里跑龙套的吗?
值得一提的是陈浩民是双重周星驰替代品,他不仅被王晶利用,同时还被他的好友林子聪利用。林子聪是编剧出身,而且曾经是周星驰的智囊,《少林足球》、《功夫》里不少点子是林子聪出的,可惜林子聪不肯虚心跟着周星驰慢慢熬,独立出去挣快钱,再找到陈浩民做周星驰的替代品,为陈浩民出谋划策,可陈浩民不是真正的周星驰,没能把林子聪的点子进一步精炼完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大堆陈浩民和林子聪出品的烂片。
陈浩民为了养家糊口,比张卫健还不挑,他近年高产神话喜剧,一年拍个三四部,顶上了周星驰巅峰时期的产量,但质量惨不忍睹,平均高达2.8分,发挥相当之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陈浩民甚至还再接再厉一年一部孙悟空,今年那部是跟王晶合作的《孙悟空大战盘丝洞》。相较之下六小龄童经常今年下半年,可电影就是不出,至少不愿把烂片拿出来糊弄大众。等等,直说烂片太没礼貌,更正为拍的不是很精彩的电影。
罗志祥是综艺大咖,很懂得制造气氛,可以看出原本由周星驰出演的肾虚公子,让罗志祥也抓住了周星驰几分神髓。罗志祥跑到成龙剧组后仍是搞笑担当,他在那几年的确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如果周星驰持续培养罗志祥,说不定会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接班人。卢小鱼继承的是周星驰的点子,堪称周氏喜剧点子王,但造成影响不算大,侧面说明周星驰喜剧正在衰落,晚一辈的小朋友已经有不少开始对周星驰陌生了。这也是为何周星驰需要借助吴亦凡号召票房的原因,难不成周星驰是看上吴亦凡的演技吗?可惜罗志祥太空虚,太喜欢乱搞,把自己玩出局了。他只是犯了天下 男人都会犯的错,成龙、周星驰、陈浩民不也被抓过出轨吗?
最后我想说,整天说张卫健模仿周星驰真的很冤枉,因为他不仅模仿周星驰吧。梁朝伟拍《绝代双骄》和《鹿鼎记》,张卫健也跟着拍。成龙拍《A计划》,张卫健也拍《A计划》演成龙那角色。李连杰拍《太极张三丰》和《黄飞鸿》、《方世玉》,张卫健也拍《少年张三丰》、《仁者黄飞鸿》、《少年英雄方世玉》,毕竟还是牙擦苏适合张卫健。
所以你们怎么可以错怪张卫健经常模仿周星驰?他明明扩展戏路去模仿成龙、李连杰、梁朝伟,这也是他不会成为周星驰接班人的原因。
周星驰喜剧辉煌一时,不过后继者也应该从中创新吧,如果只是一味模仿周星驰,终究没法成为周星驰。你以为想接班周星驰的人少吗?正如成龙、徐峥、小罗伯特唐尼等一大堆人都曾模仿卓别林,可谁也没有成为另一个卓别林。想接班周星驰的人们只是办不到,比如郑中基就想从周氏喜剧里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他的喜剧其实也挺不错的,距离周星驰还有距离。
以下是我个人对周星驰替代品排名:
1、罗志祥
2、郭晋安
3、杜汶泽
4、葛民辉
5、张卫健
6、黄晓明
7、韩庚
接班人这种做法其实很不靠谱,李小龙去世后,那么多功夫演员去模仿但是没有成功,成龙是靠杂耍式功夫喜剧重新打造了个人风格。赵文卓也曾经当做李连杰的接班人,但是拍的电影反倒影响不大。周星驰更是如此,人家的演技在那里,风格在那里。张卫健演什么都是那一个样子,还都是电视剧,没有几部电影。
齐白石当年告诉自己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那么是谁创造了周星驰的风格?
表演作为艺术的一种,一个最显著的特性,模仿者以及跟风者,在名气上永远不会超越前者。
周星驰在成长的路上,是自己开始一点点摸索,逐渐成长为自己的无厘头风格,这期间是周星驰通过一部部作品,去试探观众反应,然后一点点改进自己的表演风格。
同时也是和资本与导演的磨合,以及共同成长过程,这个过程了面,只有周星驰自己最懂电影里的无厘头风格和商业的契合点。
周星驰人生第一部扛大梁的戏1988年的《霹雳先锋》担任男二,并获得人生第一个奖杯。
在这之前周星驰出演了一些单元剧,表演风格逐渐成熟。等到霹雳先锋时,已经打磨成熟,但这时周星驰无厘头风格并没有显现。
周星驰真正喜剧风格露头的是和张学友、莫少聪的《最佳女婿》,这部电影里周星驰的表演中稍微带了一点无厘头风格,但是没有大放光彩。
紧接着TVB让周星驰挑大梁的《盖世豪侠》里,周星驰开始把自己的想法融到剧里,导演李力持同时也支持周星驰的想法,在这部三十集的电视剧里,周星驰第一次可以把自己想法大胆放到电视剧里。
这部电视剧里,其他人的表演风格均四平八稳,唯独周星驰与吴孟达二人表演开始无厘头化。
然后从1989年到1990年之间,周星驰和李连杰主演了《龙在天涯》,客串《义胆群英》,主演了《流氓差婆》,《望夫成龙》《一本漫画闯天涯》《龙凤茶楼》《风雨同路》这几部电影没有一部是以无厘头风格演出的,只是偶尔部分桥段有无厘头演出。
直到遇到柯受良,特技演员出身的柯受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带着台湾资金入港。周星驰在这部《咖喱辣椒》里开始展现无厘头风头,并且受到市场认可,票房表现稳定。
周星驰受到鼓舞,同时片商与导演们也开始认可周星驰这种表演风格。
《咖喱辣椒》里面周星驰不是全程无厘头,而是根据部分清节,在部分桥段开展自己的无厘头风格,这时候周星驰还是要对片商以及市场试探,从票房来看,结果还是不错的。
1990年是周星驰表演风格快速成型,也是市场对于周星驰慢慢的认可。
紧接着楚原导演的《小偷阿星》一部传统喜剧,反而约束了周星驰的发挥。
接下来的《师兄撞鬼》周星驰无厘头风格也没有太大突破,直到遇到刘镇伟,刘镇伟在之前已经拍过大量无厘头搞笑风格电影。
尤其1988年执导《金装大酒店》里,穿插了,很多无厘头桥段,但是那时候没有人认可这种风格,只是把他当成一种穿插花絮。
两人在《流氓差婆》里有个一次合作,那一次合作并没有火花,但是两人之间对于喜剧的探讨,让刘镇伟记住了周星驰,刘镇伟同时拒绝了制片方一开始的提议梁朝伟。
两个人一起打造出了香港影坛的新开端。《赌圣》票房大爆,成了香港票房第一个破四千万的电影。周星驰被市场认可,无厘头彻底成了香港电影的新爆点。
电影公司和导演迅速跟进,紧接着就是王晶执导的《赌侠》《整蛊专家》,市场被引爆,电影公司专门开始专门去写无厘头剧本,周星驰电影开始一部又一部引爆市场。
周星驰成了票房保障,片商们拿着钱排队,等周星驰空档,可是周星驰只有一个,而且分身乏术。
于是大家想到了接班人,那时候一大堆演员被捧出来,一起来分无厘头这块蛋糕。
张卫健成名比周星驰早,但是因为个性,反而找到封杀,1992年张卫健出演了台湾烂片之王朱延平的《逃学外传》,这部电影就是周星驰电影《逃学威龙》的跟风之作。
但是张卫健饰演的反派,因为喜剧部分出彩,开始被观众认可。
1993年张卫健出演《一本漫画闯天涯2》,这部电影是周星驰未成名时的电影,当年票房尚可,其实是烧周星驰热灶。
接下来的《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饰演牙擦苏,在这部正剧里面,担当了喜剧部分大梁,这部电影当年也是大卖,张卫健喜剧风格开始受到大家关注。
同年《一九四九劫后英雄传》里继续饰演男二,但是没有亮眼表现。
同年的《武侠七公主》张卫健开始尽情模仿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但这和《逃学外传》里的喜剧风格却相差太远,而且没有突破。
但是片商需要这种风格,紧接着无厘头跟风之作《韦小宝奉旨沟女》,张卫健和梁朝伟尽情模仿周星驰,这也是片方和导演的要求,大家都想跟着无厘头大潮赚钱,可是这部电影里大家没有周星驰之前表演路程,没有周星驰对于电影观众试探后的经验。
没有人能明白周星驰对于清洁中无厘头部分的把握,梁朝伟和张卫健都是优秀演员,但是对于这种表演风格的把握是没有经验的。
无厘头和喜剧表演的关系,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张弛有度,时而过火,时而平缓。这是个节奏,这个表演节奏需要表演者根据电影与观众反应去调整,周星驰用了十多部作品才摸索出来。
而张卫健和梁朝伟没有相关经验,于是《韦小宝奉旨沟女》票房一般。
但是王晶看到了张卫健的喜剧表演潜力,和市场的潜力。于是准备打造周星驰第二。这也是给以后周星驰给王晶电影开出高价的起因,王晶捧人去砸周星驰。
可惜王晶用自己号召力叫来刘德华、张学友、任达华等人来捧张卫健的《超级学校霸王》,全片每个人表现都十分亮眼,把张卫健的完全掩盖,电影票房表现一般。
商人王晶快速放手,张卫健只能去接《咖喱辣椒3之芝士火腿》,还是周星驰电影续集,还是柯受良导演,但是票房一般。
之后的《黑豹天下》《欲霸天下》票房一般,时间来到1994年,张卫健最后的挣扎《论文叙老点柳先开》,和郭富城搭档,但是无奈票房还是一般。
香港市场彻底放弃张卫健,他回头去接朱延平的《笑林小子2之新乌龙院》后开始沉寂。
张卫健从一开始的喜剧风格和中期的无厘头喜剧风格是有巨大反差的,他没有延续自己喜剧风格,反而却跟风了无厘头风格,导致自己对于观众与市场没有自己的思考,跟着导演与片商要求去跑,最后因为在喜剧上没有自己的创新,被观众抛弃。
直到1996年,张卫健接拍台湾电视剧《江湖小子》才开始把自己喜剧风格沉淀下来。
然后张卫健利用自己的电影经验,降维到台湾电视剧,并且沉淀这三年,不知道张卫健经历了什么,喜剧表演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受到电视剧观众的喜欢。
尤其是同年《西游记》更是让观众喜欢不已。但是这一切都离电影很远了,因为1997年之后台湾李登辉开始有意破掉香港电影在台湾的影响力,破坏了香港电影在台湾的市场。香港电影开始衰落,电影产量急剧下降,给张卫健去拍电影的机会变少了,反而电视剧却越来越多。
那时候开始,香港电影演员非一线的演员,能有戏拍就是难得好事了。而且专攻内地张卫健没有票房号召力,但是收视率尚可。而且2000年到2012年12年里,内地电影市场还在低潮期,张卫健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的喜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