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产品外观,只说品牌的logo设计。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让你觉得索尼的logo有一种「土气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字体的「衬线」装饰。
先来简单的说说什么是「衬线」。
西方国家字母体系分为两类:「sans serif(无衬线字体)」以及「serif(衬线字体)」。
「无衬线体」没有这些额外的装饰,而且笔画的粗细差不多。
「衬线字体」是在字的笔画开始和结束的地方,有额外的装饰,而且笔画的粗细会有所不同。
因为文字起笔和落笔的地方,都有额外的装饰,所以「衬线字体」有更高的识别度。
而这种更高的识别度,也使得「衬线字体」常被用在各类出版物的标题处。
同样,在中文字体里,也有「衬线字体」。
「宋体」就是最典型的衬线字体。
和英文的衬线字体一样,带衬线的宋体也常被用在出版物的标题处。
人类对于某件事物的个人主观感受,普遍来自于后天经验的总结。
你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为是一种刻板印象。
不管怎么说,这种印象的形成,是有它存在原因的。
所以各位,如果你与题主感受不同,大可不必言语偏激冷嘲热讽。
现在把话说回到「衬线」字体。
就任何图形与字体来说,本身是不会自带情绪的。
但由于长久以来固化的应用方式,会使得我们对这些图形和字体,产生了一种刻板印象。
比如问问题的这位朋友所提到的,带衬线的字体让他感觉到有种「土气感」。
由于衬线字体独有的「强调作用」和「装饰性」,让它们普遍被用在出版物的标题处。
因为长期固化的使用方式,让带有「衬线」装饰的字体,有了更多严谨,慎重,甚至是「官方发布」的情绪。
我们可以来看这样一个对比案例。
下图里的「通知」二字,一个用到了带衬线的宋体,而另一个则是没有衬线的微软雅黑。
就第一眼印象来说,很明显就是带衬线的宋体给人感觉更慎重严谨。
这种慎重与严谨的情绪,经常会在标志设计中被应用。
比如不少高端品牌的标志,字体就会用到带「衬线」的。
在我国,很多带有政府背景的企业logo中,为了给人一种信任感,也会大范围的采用带「衬线」的字体。
所以,也使得有些人把这种「庄重」、「沉稳」与「严谨」,理解成了「土气」。
我们在评价一个logo的时候,一定不能抛开它背后的品牌和产品。
sony的标志也一样。
首先,我们要知道,sony背后最具代表性的是电子类产品。
而汽车、房产以及大部分的电器,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放心」,「信赖」,「高档」的感觉,通常logo中的英文都会采用大写。
比如前面提到的奔驰,还有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
sony的标志设计也一样,采用的是全大写。
这种全大写的设计细节,虽然加深了品牌的质量感,但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会给人一种「老气」感。
做了一组对比图给大家看看。
下图左:年轻,但缺乏信赖感和品质感;
下图右:沉稳有品质,但会给人老气感。
对于sony来说,目前的设计是最优的选择。
作为电器品牌来说,要让消费者觉得靠谱,质量有保证,这才是最关键的。
下图是SONY标识的演变过程。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最新的设计是最能给人以信赖感的。
电器类的品牌,标志采用全大写的,非常多。
这里就不举更多例子了。
说到这里,再说一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logo小写变大写的品牌,那就是GAP。
GAP本来是一家夫妻店,1969年开设在旧金山。
这个品牌当初创立时,希望自己能够起到桥梁的作用,来缓解当时叛逆的年轻人和父母之间的「代沟」,产品的定位是全家人都能穿的休闲服饰。
所以直到今天,你依然可以看到gap的广告,都是在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微阿伐木类的氛围感。
美国是一个商业化程度很高的社会,但美国人对于时尚的品味,可以说是公认的全球最差。
大家可以好好回忆一下,美国对外输出的都是些啥?除了T恤牛仔裤汉堡可乐还有啥?
早期的gap,严格意义上来说,算是一家买手店,店里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从黑胶唱片甚至到Levi‘s的牛仔裤都有。
一开始,gap凭借大而全的确收获到了一波好感度。但是,到了1976年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因为产品线扩充的太厉害了,而且这俩夫妻选款的品味也确实就那样。
就在这时候,一个重要的人出现了,他的名字叫「米拉德·德莱克斯勒(Millard Drexler)」。
喜欢苹果的人应该都知道他。
1999年,乔布斯把德莱克斯勒从gap挖了过来,并让他加盟苹果董事会,并对苹果的零售战略提供建议。
德莱克斯勒曾先后在美国的几家大百货商场工作过,这使他对服装有着独到的「理念」和「想法」,起码比那俩夫妻更有经验。
各位请注意,这里我用到的词是「理念」和「想法」,而不是「品味」。
1983年,德莱克斯勒入主GAP之后,做了3件非常重要的事。
其中就包括了gap的新logo改版。
由原来的全小写改成后来的全大写,就是为了营造出有别于其它休闲服饰的品质感。
sony的标志,在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加粗了字体的笔画,缩小了横竖笔画间的比例关系。
这也就使得现在的sony标志,比之前的看起来更厚重。
凡事有利即有弊。
由于横竖笔画之间没有明显的粗细对比,这也就让sony的标志不可避免的给人一种沉闷感。
效果类似我们中文字体里的「幼圆」。
这也是有人会觉得sony标志有点土气的原因之一。
在任何设计中,要想给人一种「时尚感」与「个性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尽可能的使之形成强烈的「差异对比」。
我们来举一个生活化的例子。
都说「圆寸」或者「光头」,是最考验颜值,而且也是最难驾驭的发型。
因为,无论谁顶着这款发型,都会给人一种「老实人」的「憨男感」。
那是因为,圆寸是一款没有「长短差异对比」的发型。
还有陈冠希,也是圆寸发型比其他发型更显憨。
当陈冠希把头顶的头发留长,形成「长短差异对比」之后,时尚感与个性感明显有所提升。
当这种「长」与「短」的差异进一步拉开,整体造型的「时尚感」与「个性感」也会跟着进一步提升。
再来看一些头发长短没有差异对比,所以会显得老气的例子。
下图是之前我办Live时,向听众征集的照片。
原图里,小伙子因为头发长度没有差异对比,所以显得老气。
这种差异,可以是「长度」上的,也可以是「颜色」上的。
比如迪斯尼的电影《库伊拉》。
这个角色是根据动画衍生出来的。
当初在塑造时,为了体现出那种跋扈的个性感,迪斯尼的动画师特意给她弄了个黑白配的发型。
还可以是「风格」上的。
比如西装里内搭圆领T恤,会比内搭衬衣更显年轻。
除了因为西装这件单品本身的「正统规则」被打破之外。
还因为「西装」和」圆领T恤」在风格上也形成了差异对比。
一个「正统」一个「休闲」。
同理的还有,西装搭配白色帆布鞋。
也是通过两种不同风格的差异对比,来显年轻和时尚的。
现在把话继续说回到sony的标志设计。
如果sony的标志,在字体的笔画上尽可能的拉开粗细对比,的确看起来会更年轻。
但还是我们前面说到的。
对于sony来说,目前的设计是最优的选择。
因为标志的设计,不能脱离品牌的特点。
不能一味且盲目的追求年轻化与时尚感。
作为电器品牌来说,要让消费者觉得靠谱,质量有保证,这才是最关键的。
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logo设计中,英文使用的「潜规则」,可以看这篇回答。
02. 【单品|牛仔】3个步骤,选到适合自己腿型与身材的牛仔裤
03. 【单品|T恤】如何挑选一件好看、耐穿且性价比高的T恤?
05. 【服饰|趣闻】为什么有的衣服会显得廉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