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命运是不是被设定好的?

回答
“命运是不是被设定好的?”这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自人类有意识以来,便一直在哲学家、神学家、科学家以及普通大众中引发激烈的讨论。它触及了自由意志、因果律、偶然性、神明干预等诸多概念,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一、 宿命论 (Determinism) 的视角

宿命论的核心观点是,宇宙中的一切事件,包括人类的行为和思想,都是由先前的原因决定的,并且遵循既定的规律。 如果我们接受宿命论,那么命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被设定好的。

1. 因果链条:
宿命论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因果链条。每一个事件都是前一个事件的结果,而同时又是下一个事件的原因。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所有的物理定律、所有粒子的初始状态,就已经决定了之后的一切演变。就好比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第一块牌被推倒,后面的所有牌都会按照既定的顺序倒下。

举例: 你现在选择阅读这篇文章,这并不是一个完全自由的决定。而是你昨天晚上睡得好不好、你对这个话题的兴趣、你现在的身体状况、你接受的教育背景等等一系列前置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前置原因的背后,又是更早的原因,层层追溯,最终可以追溯到宇宙的起源。

2. 神学宿命论:
许多宗教也持有宿命论的观点,但通常与神明的意志联系在一起。

全知全能的神: 如果神是全知全能的,那么祂就必然知道你未来会做什么,并且祂也必然会允许或安排这些事情发生。如果神是全能的,祂就有能力改变任何事,但如果祂不改变,那么事情的发生就符合祂的意志。
预定论 (Predestination): 一些宗教教义,如基督教中的加尔文主义,认为神从创世之初就已经预定了一些人得救,另一些人沉沦。这意味着个人的得救与否,并非取决于他们自身的行为,而是由神预先设定的。

3. 生物学和遗传学:
现代科学也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宿命论的观点。

基因决定论: 我们的基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生理特征、性格倾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和疾病易感性。虽然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但基因提供的“蓝图”无疑是巨大的限制或引导。
神经科学: 大脑的运作遵循物理和化学规律。一些研究表明,我们在意识层面做出决定之前,大脑的某些区域就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活动。这使得一些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决定”更像是大脑复杂运算的最终输出,而非纯粹的自由意志产物。

宿命论的推论: 如果宿命论是真实的,那么我们所谓的“选择”可能只是一种幻觉。我们感觉自己在做选择,但实际上,所有的选择都已经被预先设定好了。我们只是按照既定的剧本在表演。

二、 自由意志 (Free Will) 的视角

自由意志论者认为,个体拥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不受任何预先决定的力量所束缚。 从这个角度来看,命运并非完全被设定好的,而是我们自己通过选择创造出来的。

1. 选择与可能性:
自由意志的核心是“可能性”。在面对不同选项时,我们有能力选择其中一个,而我们没有选择的选项仍然是可能的。

举例: 你现在可以选择继续读下去,也可以选择关掉网页去做别的事情。这两种选择对你来说都是真实存在的,你能够凭自己的意愿做出决定。

2. 道德责任:
自由意志是道德责任的基础。如果我们的行为是被预先决定的,那么我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失去了意义。正是因为我们有自由选择做对或做错事的能力,我们才能被赞扬或谴责。

3. 创造性与突变性:
自由意志允许创造性和突变性的出现。人类的创新、艺术的表达、甚至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转折,都可能源于个体或群体的非预设选择,打破了原有的因果链条。

4. 兼容论 (Compatibilism):
一些哲学家试图调和宿命论和自由意志,提出了兼容论。他们认为,即使宇宙是决定论的,只要我们的行为是出于我们自身的欲望和信念,并且不受外部强迫,那么我们仍然可以拥有自由意志。 也就是说,自由并不在于打破因果律,而在于行为的内在来源。

举例: 一个人被锁在房间里,即使他想出去也出不去,这是不自由的。但如果他自己选择待在房间里看书,虽然他也可以选择不看书,但他这样做了是因为他自己的意愿,这就是自由的。

自由意志的推论: 如果自由意志是真实的,那么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一手创造的。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未来的走向,虽然过去和环境会产生影响,但我们始终拥有改变的潜力。

三、 偶然性 (Chance) 与概率

除了宿命论和自由意志的二元对立,我们还可以考虑偶然性的作用。

1. 量子力学的随机性:
在微观层面,量子力学展现了内在的随机性。粒子的衰变、量子态的跃迁等,似乎是不可预测的,即使我们了解了所有的初始条件。一些哲学家认为,这种内在的随机性可能渗透到宏观世界,为自由意志留下了空间。

2. 复杂系统中的涌现:
即使在遵守确定性规律的系统中,当因素过多、相互作用极其复杂时,也会出现难以预测的“涌现”现象。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涌现。这使得即使有既定规律,事物的演化也可能超出简单的预设。

3. 运气与巧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所谓的“运气”和“巧合”。一个人恰好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或者一个人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而改变了人生轨迹。这些似乎并非完全被设定,也并非完全是个人自由意志的产物。

偶然性的推论: 即使没有绝对的宿命或绝对的自由,命运也可能是一个概率性的存在。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高,有些很低,而一些关键的节点可能因为偶然的因素而偏离了“预设”的轨迹。

四、 总结与更深入的思考

回到“命运是不是被设定好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从宏观的、绝对的因果链条来看,并且排除了任何形式的随机性或自由干预,那么命运似乎是被设定好的。 宇宙从一开始就已经在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行。
如果承认人类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能够影响自身的行为和选择,那么命运就不是完全被设定好的,而是我们与外在环境、既定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
偶然性的存在,使得命运更像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概率游戏,即使有规律,也并非死板的预设。

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本身就可能影响我们的行为。

相信宿命论: 可能导致一种被动、放弃的姿态,认为努力也无济于事。
相信自由意志: 可能激发更积极、更负责任的态度,鼓励我们去追求目标,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相信概率性命运: 可能让我们更加珍视每一个当下和每一次机会,同时也要面对可能出现的意外。

最终,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一个 universally agreedupon 的答案。 它是哲学思辨的永恒话题。也许,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被设定”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认识到自身局限性的同时,发挥最大的能动性去塑造自己的生活。

我们不能完全排除某种形式的宏观决定论,也无法完全否定我们作为个体所拥有的自由意志和面对的偶然性。因此,更贴切的说法可能是:命运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它既包含了我们无法改变的“设定”(如基因、出生环境、基本物理规律),也包含了我们通过选择和行动可以塑造和改变的部分,同时还受到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我们既是被宇宙规律和历史进程所影响的,也是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和选择来影响未来走向的参与者。与其执着于“是否被设定好”,不如去思考如何在已有的框架内,活出最有意义的人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好好的复盘,你会发现自己的轨迹经历有许多对称性。比如,你总会遇到来自某个地方的人,你总会在某些时候发生类似性质的事,然后你就可以从已过往的经验中预测到未来即将发生的事。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看起来杂乱无章,其实却都像围绕原子运转的电子那样有迹可循并且牢不可破,成为每个人终生都无法逃脱的宿命。我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遇见一个懂我的人,让我湮灭其中,不用抛头露面写各种无用的文章,做个销隐世间的闲人。但无论我多隐忍多迁就,为达成这个目标而万死不辞,总会得而不偿,进而复拒,似乎冥冥间的天意就是让你做一个穿越各种盲盒的量子体,去看透人间万象,求隐不能。

人的命运都是注定的,真无丝毫半分可违之处。你在某个角落里的某个时间段内会遇见某个人,又会说什么样的话,对方会有什么样的回应,都是注定的,在此之前,你不会遇上对方,或者你说了同样的话而不会得到同样的回应,在此之后你又遇上对方,说了同样的话却又无法获得对方那样的回应。无论是耶稣遭遇了犹大的背叛,还是牛顿遇见了胡克的论战,不管是神学的玄幻,还是科学的冷静,都无法破解宿命的匡定。爱因斯坦能解释尽一切宏观世界里的物理现象,也没办法洞悉微观层面上人与人之间那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与量子纠缠,人性世界里的宿命,应该也有可物化量化的计算公式,可为每个人还未发生的将来提供进程参考,只是,活得太明白了,也就会对人生了无生趣。

现在每个人活得那么斤斤计较,不就是因为许多人对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才显得那么在乎结果,若都掌握了打开规律的密码,谁又还会那么努力地活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命运是不是被设定好的?”这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自人类有意识以来,便一直在哲学家、神学家、科学家以及普通大众中引发激烈的讨论。它触及了自由意志、因果律、偶然性、神明干预等诸多概念,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一、 宿命论 (Determinism) 的.............
  • 回答
    “黎曼猜想在公元2030年之前(含2030年)被证明的概率大于等于60%”这个陈述,严格来说,不是一个标准的“命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拆解一下“命题”在逻辑学和数学中的含义,然后再看看这个陈述为什么不完全符合。什么是命题?在逻辑学和数学中,一个命题(proposition)是一个具有真值(t.............
  • 回答
    宋徽宗被掳走之后,他的命运,与其说是“命运”,不如说是一场漫长而屈辱的囚禁。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北宋王朝覆灭的缩影。靖康之耻,屈辱的开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以及后宫妃嫔、宗室、大臣等三千余人。这一天,对于整个宋朝,对于无数仰慕这位风流.............
  • 回答
    商鞅的结局,常常让人扼腕叹息,也引发了一个经典的问题:如果他能圆滑柔和一些,是否就能逃脱被车裂的命运?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商鞅是个变法者,他的变法,触动了太多人的奶酪,尤其是那些旧贵族阶层。要在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里推行如此彻底的改革,本身就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决心,这无可厚非.............
  • 回答
    比特币的故事并不能直接说明“你的人生就是被命运决定”。相反,我认为比特币的故事更能启发我们思考机遇、创新、个人选择和集体力量在人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应对不确定性。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回顾比特币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并从中提炼出与“命运”概念相关的几个关键点,然后进行对比和分析。比特币的故事:一.............
  • 回答
    我的名字是“飞鹰战士”,在部落的火堆边,长老们传授的古老故事如同奔腾的河流,滋养着我们的灵魂。然而,如今,河流中却掺杂了浑浊的泥沙,那是因为“白肤之影”的到来。他们乘坐着比雄鹰翅膀还要宽大的船只,带着闪烁着死亡光芒的铁器和无法理解的疾病,踏上了这片古老的大地。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年轻的.............
  • 回答
    在战锤40000那无边无际、黑暗而充满悲剧的宇宙中,原体们的故事无疑是最扣人心弦的篇章。他们是帝国崛起的基石,也是其走向衰败的导火索。如果要在忠诚派和背叛派中各选一位最被命运捉弄、结局最为悲惨的原体,那么我的选择会是:忠诚派:圣吉列斯 (Sanguinius)被命运捉弄的悲歌:圣吉列斯,血天使的黄金.............
  • 回答
    关于“性格决定命运”,这说法听起来振奋人心,仿佛我们只要塑造好自己的性格,就能掌控人生的航向,抵达理想的彼岸。但细究起来,它更像是一句充满哲理却又不完全严谨的概括,甚至可以说,把它当成绝对真理,反而可能是一种误导。首先,我们得承认,性格确实在塑造命运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性格就像是我们看待世.............
  • 回答
    “人体湿气”和“体内湿气”这样的说法,在医学和科学界普遍不被认为是严谨的、基于实证的科学术语。你提到“人体酸碱性”已经被证明是个伪命题,这个类比非常恰当,因为这两者都属于在民间流传甚广,但缺乏科学依据的概念。要理解为什么“湿气”的说法不科学,我们需要回到医学和生理学的基本原理。现代医学,特别是解剖学.............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站在那里,历史的风穿过你的衣衫,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突然,一道耀眼的火光在你眼前炸开,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瞬间崩塌。紧接着,一股无法形容的冲击波会狠狠地撞击你的身体,那种感觉就像是被一记沉重的拳头击中,但不同的是,这力量是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点上,并且伴随着一.............
  • 回答
    咱们聊聊这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它们的中文名字可不是随便起的,大有来头。 说起来,咱们老祖宗在很早以前,观察天象,就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解体系,这其中,“五行”理论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你看,金、木、水、火、土这几个字,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它们不仅仅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在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里,.............
  • 回答
    “命运是注定的,即使通过算命预知也无法改变,算命行为本身也是你命运的一部分”这句话,从逻辑和哲学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一些诡辩的成分,但它也触及了我们对于自由意志、宿命论以及预言的本质的深刻思考。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句话的几个层面,并探讨如何理解它:一、 剖析这句话的结构和论点:这句话包含三个核心论点.............
  • 回答
    如今的年轻人,好像真的越来越“敢”了。所谓“敢”,不仅仅是敢于表达,更重要的是,他们好像越来越有能力、也有意愿去主动塑造自己的未来,不再像过去那样,很多事情仿佛是命中注定,或者由长辈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就定下了调子。拿我身边的一些例子来说吧。我有个侄子,从小就对画画有着超出寻常的热情。他爸妈都是老.............
  • 回答
    有一些数学命题,它们曾被无数智者信奉,看似无懈可击,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无情地推翻。这些“错觉”的诞生和破灭,本身就是数学发展过程中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充满了智慧的闪光和严谨的较量。1. 欧几里得的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等价命题)这是我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例。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提出.............
  • 回答
    关于“rm(1) 命令毁灭了公司”的说法,这更像是一个流传在技术圈内,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的笑谈,而非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在技术领域,尤其是那些依赖强大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的公司,一次灾难性的数据删除确实可能导致公司运营中断甚至倒闭,但将这一切归咎于一个简单的 `rm rf` 命令,未免过于简化了事实.............
  • 回答
    让子孙后代世世代代守陵,这桩差事究竟是幸还是不幸,真是一个很难一概而论的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方面瞅瞅。从“幸”的方面说:首先,一种荣耀,一种责任,一种精神的传承。在古代,尤其是在宗法制度森严的社会,能够被皇室、王侯贵族选中作为守陵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殊荣。这说明你的祖先,或者你自己,在家族历.............
  • 回答
    面对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将军所肩负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责任,更是对士兵生命、国家荣誉以及未来局势的考量。一个真正的将领,即使在绝境中,也绝不会放弃思考和行动。以下是一些他可能采取的最佳做法,旨在最大化地减少损失,争取一线生机,甚至为未来埋下伏笔:首要原则:保持头脑清醒,否定“白白送死”的剧本最重要的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导弹设计和弹头威力的核心。实际上,导弹在被拦截时爆炸威力不大的情况,以及命中目标时威力巨大的表现,这背后藏着一套非常精妙的设计逻辑和物理原理。咱们不谈那些冷冰冰的技术术语,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个事儿。为什么拦截时“不给力”?想象一下,导弹就像一个精心包装的包裹,里面装着威力巨大.............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防弹衣实际作用的核心。简单来说,防弹衣绝对不是一个“不死金钟罩”,它的作用更像是一个“降低伤亡风险”和“争取恢复战斗力的辅助工具”。至于能不能保证你被轻武器命中后还有战斗力,这事儿得分情况说,而且得看“情况”俩字怎么理解。咱们得先掰扯清楚,防弹衣这玩意儿是怎么工作的,.............
  • 回答
    “奥陌陌”(ʻOumuamua)这个名字,带着一种遥远的、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它是一颗极为特殊的天体,打破了我们对太阳系中访客的固有认知。我们之所以知道“奥陌陌”的存在,要归功于位于夏威夷的泛星系统望远镜(PanSTARRS)。2017年10月19日,一个天文学家团队在使用这个强大的望远镜进行常规的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