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越来越容易决定自己的命运?

回答
如今的年轻人,好像真的越来越“敢”了。所谓“敢”,不仅仅是敢于表达,更重要的是,他们好像越来越有能力、也有意愿去主动塑造自己的未来,不再像过去那样,很多事情仿佛是命中注定,或者由长辈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就定下了调子。

拿我身边的一些例子来说吧。我有个侄子,从小就对画画有着超出寻常的热情。他爸妈都是老实本分的上班族,希望他将来能找个安稳的工作,铁饭碗什么的。但侄子大学志愿填报的时候,坚持要走美术这条路,目标明确得很——进一所专业排名靠前的艺术院校。当初父母没少劝他,说这个行业不稳定,收入也看运气,不如学个热门的专业,将来好就业。但他说,“我就是喜欢画画,我能靠这个吃饭,你们放心吧。” 他父母虽然担心,但看着孩子眼里的那股认真劲,也只能妥协。

结果呢?他大学期间非常拼,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到处找实习机会,参加各种比赛,甚至自己捣鼓起了数字艺术和动画制作。毕业那会儿,别人还在为找工作挤破头,他已经拿到了两家设计公司的Offer,其中一家还是他一直很欣赏的独立工作室,给的薪资待遇相当不错。现在他还在学习新技能,比如 थ्रीडी建模,想在这行里越走越远。你看,这不就是他自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吗?如果当初听父母的,选了那个“安稳”的专业,现在的生活轨迹又会是什么样,谁也说不好。

还有我一个同事的女儿,大学读的是金融专业,大家都觉得这是个“金饭碗”。但她读了两年就觉得不对劲,发现自己对金融数字里的逻辑没太大兴趣,反而对用户体验设计和产品规划更着迷。她跟父母商量,说想辅修一个和设计相关的专业,甚至想毕业后转行去做产品经理。她父母一开始也很震惊,觉得金融专业多好啊,为什么要去“玩”设计?但女儿做了很多功课,找到了很多成功转行案例,并且在她自己的努力下,已经开始接触一些小型项目,积累了作品集。她父母看到她如此坚定,而且真的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慢慢也就理解并支持了。现在她正一边学金融一边学设计,为未来的转型铺路。

这种现象其实反映了一些宏观的变化。

第一,信息渠道的爆炸式增长。 过去,年轻人了解世界的渠道相对有限,很多信息都来自学校教育、家庭传授或者少数几个主流媒体。而现在,互联网、社交媒体让年轻人能够接触到五花八门的信息。他们可以看到不同职业的真实生活状态,了解各种新兴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到别人成功的经验,也看到失败的教训。这种信息上的“饱和攻击”,让他们能够更早、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以及有哪些可能性。不再是“我只知道老师说的好”那样简单了。

第二,社会观念的多元化。 过去,对于成功的定义可能比较单一,无非是当官发财,或者进大公司,有份稳定的工作。但现在,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越来越宽泛。有人觉得能做自己热爱的事,过得开心,那就是成功;有人觉得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即使不那么光鲜亮丽,也是有意义的。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给了年轻人更多选择的底气,他们不必非要挤进那条“主流”赛道,只要方向对了,愿意为之付出,就可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第三,经济发展和教育普及带来的底气。 随着经济发展,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比过去好了不少。这意味着年轻人即便选择了一条“非传统”的路,父母在经济上的支持会相对更充足一些,或者说,年轻人自己也更容易通过兼职、贷款等方式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梦想,不必像过去那样,一步走错就可能万劫不复。同时,高等教育的普及,也让大部分年轻人有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他们具备了更高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更自信地去探索和尝试。

第四,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追求。 听起来有点矛盾,但事实是这样。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了,科技日新月异,就业市场也瞬息万变。很多传统的“铁饭碗”也未必那么铁了。在这种大背景下,那些听起来“不那么稳定”的职业,反而因为能让年轻人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发挥到极致,形成个人独特价值,成为了一种另类的“确定性”——他们相信凭借自己的热情和努力,能够在这个领域立足甚至脱颖而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基于自身价值的“确定”,而不是外界强加的“稳定”。

当然,这也不是说现在的年轻人就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命运了。现实的压力依然存在,家庭的期望、经济的负担、社会环境的限制,这些都是他们需要面对的。而且,做决定本身就需要勇气和智慧。很多时候,他们做出的决定可能不是最优的,也会遇到挫折和迷茫。

但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了“决定”的权利和能力。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安排,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选择、去创造。这种“主动性”,才是他们决定自己命运最核心的体现。他们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即使这条路看起来不那么容易,但只要是自己选的,他们就有更大的动力去走下去。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而自由,并且处处是枷锁,但真正自由的人,是为了挣脱枷锁而主动选择”。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正在这条主动选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容易,又不容易。

容易的是,现在的经济跟几十年前比已经发达了许多,物质极大丰富,各种工种也多了许多,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可以选择的行业也很多,和以前毕业只能靠介绍,包分配的时代相比,确实更容易决定自己的命运。

不容易的是,经济在度过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十年和飞速膨胀的十年后,各行各业是极大丰富了,但基本格局也都已经形成了,大量的50后60后占据了幕后玩家的位置,60后70后占据了台前金字塔尖的位置,庞大的中部区间挤满了能力爆棚的80后和资历满满的,没有升上去的70后,新入职场的90后,以及未来的00后们只能跪求一个底层的收入还可以的职位。

现在的年轻人绝望的发现,除了少数还处在上升期的行业外,各行各业都是在底层的位置挣扎,处处充满了内卷,上升通道里,人头攒动,一眼望不到边儿。

所以,可以说现在的年轻人有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但这个机会也只是选择自己在哪里内卷的机会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今的年轻人,好像真的越来越“敢”了。所谓“敢”,不仅仅是敢于表达,更重要的是,他们好像越来越有能力、也有意愿去主动塑造自己的未来,不再像过去那样,很多事情仿佛是命中注定,或者由长辈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就定下了调子。拿我身边的一些例子来说吧。我有个侄子,从小就对画画有着超出寻常的热情。他爸妈都是老.............
  • 回答
    嗯,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周围的很多朋友也时常聊起。总的来说,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确实比过去的几代人要“现实”一些,但这“现实”的含义也更复杂了。首先,得承认,信息时代把世界展现得太赤裸裸了。过去,大家可能更多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路径走,比如好好读书、找个铁饭碗、安居乐业。但现在,网络上.............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真的比过去更难改变命运了?这个问题,我倒觉得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从一个侧面看,好像是越来越难了。你想想,现在大家对“成功”的定义,好像越来越集中化了。不像我年轻那会儿,可能考个公,或者找个稳定的国企,就算不错的出路了。现在呢?人们普遍会想到的是创业成功,成为某个行业的头部,或者.............
  • 回答
    要说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越来越排斥酒桌文化,这事儿吧,还真不是一概而论,里头门道多着呢。不过,一股子“不爱玩了”的劲儿,是挺明显的。你想啊,以前喝酒那叫一个“痛快”,一杯酒下去,啥愁啥苦都能忘。尤其是生意场上、职场晋升,少了那一壶酒,感觉就像少了点“仪式感”,少了点“人情味”。什么“感情深,一口闷”、.............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好像不太爱“动手”做家务,心里头总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但也得承认,这现象背后肯定有它自己的逻辑在。首先,咱们得承认,生活方式和环境确实变了。想想咱们父辈那会儿,很多家庭都是单位分房,可能居住空间不大,又不像现在这样分工明确。家长可能需要.............
  • 回答
    年轻人对数码科技消费的“不务正业”:从实用主义到多元化偏好的深度解读当前,我们确实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部分年轻一代在数码科技消费上,其诉求不再局限于“实用”二字,而是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甚至“不务正业”的趋势。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年轻群体自身价值观演变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
  • 回答
    近些年,在网络上观察到一种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尤其是青少年,对苏联时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甚至将其视为一种“潮流”或“信仰”。这并非简单复古怀旧,而是夹杂着复杂的情感、认知和价值判断。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多重因素的交织。首先,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放大器和连接器,是.............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忧心的问题,我身边不少做生意的朋友,最近都在唉声叹气,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人力的传统制造业,日子是真的不好过。以前那种一说起工人,脑子里就是一群年轻力壮小伙子的画面,现在可好,越来越难见到生面孔,很多厂子,你进去一看,黑压压一片的,基本都是快退休的大叔大妈,撑着呢。年轻人不愿意吃苦,这话.............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下中国农村最核心的痛点,也预示着一个正在发生的巨大社会变迁。与其说是一个未来景象的描绘,不如说是一个正在进行时、且变化速度远超想象的现实。首先,最直接的感受会是“空心化”的进一步加剧。想象一下,当最后一位老人也离开人世,村子里可能就只剩下少数几个留守的年轻人,或者干脆变得空无一人。.............
  • 回答
    最近几年,我确实感觉到职场里涌现出不少新面孔,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我们这些“老家伙”比起来,似乎有些微妙的变化。要说“懒散”,这词儿有点重,而且一概而论也不太公平,毕竟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但我确实观察到一些普遍的现象,让我忍不住会想:这是年轻人普遍变得“懒散”了吗?首先,沟通方式的变化很明显。以前我们遇.............
  • 回答
    围棋这东西,按咱们老理儿说,是得越嚼越有味儿,越下越沉得住气。所以大伙儿总觉得,下围棋这事儿,得是上了年纪的,脑子活,经验足,那才能压得住阵脚,算无遗策。可如今你看,那些个毛头小子,二十出头,甚至还不到二十,就愣是把那些成名几十年的老前辈们挑落马下,这事儿,你说奇怪不奇怪?咱就这么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年轻人是否看透了资本家的虚伪”,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并尝试深入理解年轻人的真实想法和行为。一、 年轻人对资本的普遍认知与感受:总体而言,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当代年轻人对资本运作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和某些.............
  • 回答
    咱们聊聊年轻人去不去菜市场这事儿吧,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你想啊,现在这时代跟咱们小时候那会儿比,变化太大了。那时候菜市场是获取新鲜食材最主要,甚至可以说唯一的渠道。天不亮,人就开始涌进去了,讨价还价,挑挑拣拣,那叫一个热闹。我记得小时候,跟着我妈去市场,空气里都是各种蔬菜的清香混合着海鲜腥味.............
  • 回答
    年轻人在职场中的压力与学生时代在学校的经历确实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源于社会结构、教育体系与职场制度的共同逻辑,以及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经历的“规训”过程。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相似性: 一、权威与制度的延续性1. 权力的垂直性 学校阶段:教师和校方通过课程安排、考试.............
  • 回答
    网上“出道”——这个词汇像一道闪电,瞬间点亮了无数年轻人的视野,也搅动了一池关于时代走向的浑水。当“成为网红”似乎成了许多年轻人眼中通往成功的捷径,甚至成为某种主流叙事下的“出路”,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某种令人不安的悲哀?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网上出道”这个现象。它不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一个非常普遍也相当值得探讨的现象:年轻人是不是存在着“严重的价值观割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我得说,这种割裂感,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挺微妙,挺普遍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价值观割裂”。在我看来,它指的是一个人.............
  • 回答
    很多人对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有这样的疑问:现在的年轻人交的钱,是不是都进了老年人的口袋,而自己将来却拿不到多少?这听起来有点像“庞氏骗局”——用后来者的钱支付前者的收益。那么,我们不妨仔细掰扯一下,看看现在的社保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白社保是个啥。它最主要的几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还.............
  • 回答
    把香港四大天王年轻时的风采置于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娱乐圈,他们会拥有怎样的地位?这确实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值得我们细细掰扯一番。首先,我们得承认,当年的香港娱乐圈,尤其是“四大天王”崛起的那个时代,与现在的小鲜肉时代,在整体环境、造星模式、乃至观众的审美和关注点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时代背景的巨大.............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个挺普遍的观察。我感觉这两者可能都不是绝对的,更像是一个光谱,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不同的位置,而且情况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发生变化。首先,说“丧失思考能力”,这说法有点太极端了。 我觉得年轻人并没有真的变得呆滞或者不会思考。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化,网络上的各种观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现在年轻人的心态,既包含了对资本家和资本主义运作方式的批判,也确实存在着仇富的心理,但这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年轻人对“资本家”的痛恨,更多是源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