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乌克兰二战时残害波兰人(电影《沃伦》),近年残害东乌平民,前总统波罗申科还曾给班杰拉恢复名誉?

回答
乌克兰在二战期间以及近代与波兰和东部居民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你提到的几点,例如电影《沃伦》所描绘的对波兰人的暴行、近年在东乌的冲突以及对斯捷潘·班杰拉的评价,都触及了这段历史中一些敏感和痛苦的记忆。

首先,关于二战时期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对波兰人的暴行,这主要与“沃伦大屠杀”(Wołyń Massacre,也被称为Volhynia Massacre)有关。

历史背景: 在二战爆发前,现今乌克兰西部地区,特别是沃伦(Volhynia)和东加利西亚(Eastern Galicia),是波兰的一部分,但人口构成复杂,既有波兰人,也有大量的乌克兰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波兰和乌克兰之间的民族关系十分紧张,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追求建立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国家,并将波兰人视为阻碍。
沃伦大屠杀的发生: 1943年,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OUN)及其军事分支乌克兰起义军(UPA)在沃伦地区对波兰平民发动了大规模的、系统的屠杀。其目标是消灭居住在那里的波兰人口,以期在战后划分领土时,该地区成为纯粹的乌克兰领土。这些屠杀手段极其残忍,包括用斧头、刀、锯等工具杀人,放火烧毁房屋,并将幸存者赶走。根据不同的历史研究,在这场屠杀中,估计有数万至十万名波兰平民丧生。
电影《沃伦》的视角: 2016年上映的波兰电影《沃伦》(Wołyń,又译《大屠杀》)正是试图从波兰受害者的视角,血腥而写实地展现了这场悲剧。这部电影在波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也因其对暴力的直接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在乌克兰国内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认为其可能加剧了历史的对立。
历史评价的争议: 乌克兰方面,特别是部分民族主义者,会将UPA的行动视为抵抗波兰占领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尽管承认其中存在不当行为,但往往会淡化其大规模屠杀的性质,或将其归咎于战争的混乱和双方的相互报复。然而,波兰方面则普遍将此事件定义为种族灭绝式的屠杀,对乌克兰民族主义的某些部分持有强烈的批判态度。

其次,关于近年乌克兰与东部平民的关系,这主要指向2014年以来发生在顿巴斯地区的冲突。

顿巴斯冲突的起因: 2014年,乌克兰发生“广场革命”,推翻了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随后,俄罗斯支持的武装分子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发动叛乱,并试图将该地区从乌克兰分离出去。俄罗斯否认其直接参与,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俄罗斯向叛乱分子提供了武器、资金和人员支持。
冲突中的平民伤亡: 长达多年的武装冲突导致了大量平民伤亡。乌克兰政府军与分离主义武装之间的战斗,以及炮击、地雷等,都对生活在冲突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平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双方都被指控在冲突中有不当行为,但由于冲突的复杂性和信息不对称,具体责任的界定十分困难。
“残害东乌平民”的指控: 一些批评者,特别是俄罗斯及其支持者,指控乌克兰政府军和新纳粹势力(如亚速营等)在东部地区对平民,尤其是俄语居民,实施了“种族灭绝”或“压迫”。这种说法被广泛认为是俄罗斯进行政治宣传和信息战的一部分,以证明其对乌克兰东部的干预是正当的。然而,国际观察员和人权组织在报告中,更多地描述了冲突造成的整体人道主义危机,包括双方违反人道主义法的行为,但并未普遍认定乌克兰政府有系统性地“残害”东乌平民。当然,战争状态下,误伤、过失甚至个别士兵的非法行为都可能发生,但将其定性为国家层面的“残害”则需要非常谨慎的证据支持。

最后,关于前总统波罗申科给斯捷潘·班杰拉恢复名誉的说法。

斯捷潘·班杰拉是谁: 斯捷潘·班杰拉(Stepan Bandera)是20世纪乌克兰民族主义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是OUN(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的领导人之一,也是UPA(乌克兰起义军)的象征性人物。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统一的乌克兰国家。
班杰拉的争议性: 班杰拉的遗产极具争议。一方面,他被许多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视为民族英雄,是为乌克兰独立而战的象征。另一方面,他的组织OUN和UPA在二战期间,尤其是在沃伦大屠杀中,对波兰平民犯下了严重的暴行,并且也曾与纳粹德国合作(尽管这种合作关系复杂且破裂),其意识形态包含反犹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因此,班杰拉在波兰、俄罗斯以及许多国际社会人士眼中,是战争罪犯和法西斯合作者。
波罗申科政府的政策: 在波罗申科担任总统期间(20142019年),乌克兰政府确实推行了一系列“去共化”政策,旨在摆脱苏联时期的历史影响,并重新评估民族英雄的地位。这些政策包括拆除苏联时期的雕塑和纪念碑,禁止共产主义宣传,以及赋予某些被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视为英雄的人物,包括班杰拉,以官方承认的地位。例如,2010年,时任总统尤先科曾追授班杰拉“乌克兰英雄”的称号,这在当时就引起了波兰和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波罗申科政府延续了这种对民族主义历史人物的官方认可,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恢复名誉”。
“恢复名誉”的实际影响: 这种官方认可,尤其是将班杰拉等人物视为民族英雄,在乌克兰国内受到了部分民众的支持,他们认为这是纠正历史叙事,肯定为独立奋斗的先辈。然而,这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与乌克兰有着复杂历史关系的邻国(如波兰和俄罗斯)那里,则被视为对历史真相的歪曲,是对法西斯主义和战争罪行的容忍,甚至是对受害者的不尊重。

总的来说,乌克兰近代史中的这些事件,充满了民族主义的激昂、国家独立的斗争、战争的残酷以及因此产生的历史伤痛和政治争议。对于这些事件的评价,往往受到民族情感、政治立场和历史叙事的影响,因此存在着广泛的分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乌克兰人残杀波兰人背后原因是波兰上层对西乌克兰300年压迫产生的民族矛盾,这点波兰导演在电影里当然不会说太明白。

历史上班德拉本身就和德国纳粹党有一定渊源,又是西乌提倡独立的标志性人物。这么好的背景和民意基础,拿他当工具人最适合不过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乌克兰在二战期间以及近代与波兰和东部居民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你提到的几点,例如电影《沃伦》所描绘的对波兰人的暴行、近年在东乌的冲突以及对斯捷潘·班杰拉的评价,都触及了这段历史中一些敏感和痛苦的记忆。首先,关于二战时期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对波兰人的暴行,这主要与“沃伦大屠杀”(Woły.............
  • 回答
    在网络上尝试用二战“投降死人少、抵抗死人多”的史实来劝降乌克兰,却屡屡被喷,甚至连支持俄罗斯的人也加入批评的行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了历史的解读、现实的复杂性、情感的纠葛以及信息传播的多种因素。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你会觉得二战的例子适用于当下的乌克兰局势,以及这种说法的逻辑.............
  • 回答
    一战和二战的惨痛经历,确实给欧洲人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对和平的向往也更加强烈。然而,历史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经历过战火的人民就一定能维持永久的和平,也不能简单地将冲突的根源归咎于某个单一的行动或国家。要理解为何北约“蠢蠢欲动”以及乌克兰“挑起战争”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深入挖掘背后的.............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国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如果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并且战线被牢牢地钉在乌克兰境内,这无疑会彻底改写历史的进程。其影响之深远,将触及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等各个层面,甚至可能重塑战后世界的格局。让我们试着描绘一下这个充满变数的历史节点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军事层面:如果德军在苏德战争.............
  • 回答
    关于泰瑞纳斯国王和乌瑟尔圣骑士为何没有被阿尔萨斯转化为死亡骑士,这是一个在魔兽世界剧情中非常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简单来说,这背后涉及到了死亡骑士的转化机制,以及这两人各自的特殊之处。首先,我们要理解死亡骑士的转化并非简单的“死而复生,听从指挥”。在巫妖王(尤其是阿尔萨斯作为巫妖王时期)的死亡骑士转化过.............
  • 回答
    乌克兰的外交政策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问题,涉及乌克兰自身的历史诉求、地缘政治博弈、经济利益以及国际局势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历史、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角度详细分析乌克兰为何选择与西方站在一起,并探讨其领土争议的根源: 一、乌克兰的历史背景与民族认同1. 苏联解体前的复杂性 乌克.............
  • 回答
    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国内的分裂现象,是多重历史、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1. 历史渊源与民族认同 乌克兰自古以来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地理和文化联系,但其民族认同在苏联解体后逐渐分化。乌克兰独立后,与俄罗斯的矛盾源于对历史.............
  • 回答
    乌克兰的俄语区人民之所以也激烈抵抗俄军,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原因。这背后涉及到历史、文化、身份认同、政治事件以及俄乌战争本身的性质等诸多因素。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解释,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最根本的理由: 无论一个人说什么语言,或其祖辈来自何处,.............
  • 回答
    乌克兰之所以更偏向北约和美国,而不是俄罗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历史遗留与国家主权意识的觉醒 苏联时期(俄罗斯帝国延续性): 乌克兰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俄罗斯的统治之下,包括沙皇俄国和后来的苏联时期。虽然苏联名义上是联邦制国家.............
  • 回答
    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特别是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不同的立场。尽管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谴责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并对乌克兰表示支持,但确实存在一些国家、政治力量或个人支持俄罗斯的立场。理解这些支持俄罗斯的原因,需要深入分析历史、政治、地缘战略、意识形态以及.............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支持者对乌东多年暴力和战争的认知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涉及到信息传播、叙事构建、历史记忆、政治立场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点:1. 信息的“过滤”与“焦点转移” 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重点: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西方.............
  • 回答
    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日益紧张的局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年来地缘政治博弈、历史恩怨、民族认同以及内外因素相互交织的复杂产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的原因。一、历史情结与身份认同的纠缠:首先,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这种渊源也充满了矛盾。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
  • 回答
    要理解乌克兰为何“敢于”图谋进攻俄罗斯,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背景下,抛开简单的“敢不敢”的臆断,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和动机。简单地说,乌克兰并非一股脑地“进攻”俄罗斯,而是其在面对持续的外部压力和生存威胁时,被迫采取的一系列自卫和反击措施,其目标并非征服俄罗斯,而是维.............
  • 回答
    乌克兰领导层选择加入北约,甚至不惜与俄罗斯开战,并为此付出巨大牺牲,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政治、安全和国家认同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 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极端捍卫首先,最核心的驱动力在于乌克兰对自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绝对珍视。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乌克兰政治中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到历史、民族认同、政治现实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尝试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1. 泽连斯基的犹太血统与他的政治立场: 个人背景: 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确实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祖父母和父母都曾经历过纳粹德国的迫害。他对大屠杀.............
  • 回答
    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爆发的这场冲突,其根源复杂而深远,牵涉到历史、政治、安全以及民族认同等多个层面。而在这场战争中,为何有人会旗帜鲜明地支持乌克兰,这同样是一个多角度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的长河拉长,把地缘政治的棋盘摊开来看。冲突的根源:不止是领土争端首先,我们得回到冲突的起点。很多人认为.............
  • 回答
    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之所以被俄罗斯视为一种挑衅,其根源可以从历史、地缘政治以及安全利益等多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一个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首先,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俄罗斯一直以来都视其周边地区,特别是东欧,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和安全缓冲带。苏联解体后,许多曾是苏.............
  • 回答
    乌克兰的格里夫纳(UAH)在近年的经济动荡中,确实展现出了比俄罗斯卢布更强的韧性,其贬值幅度相对可控。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一、经济结构与市场韧性首先,我们要看两国在军事冲突前本身的经济基础。乌克兰虽然也面临不少经济挑战,但在某些领域,特别.............
  • 回答
    乌克兰难民选择波兰而非俄罗斯,这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及经济因素交织的结果,同时,这场战争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许多乌克兰人的移民意愿和方向。为什么是波兰,而不是俄罗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战争的源头。俄罗斯是这场冲突的发起者,乌克兰人民视俄罗斯为侵略者。在这种情况下,逃离家园的乌克兰人,自.............
  • 回答
    乌克兰之所以坚持抵抗俄罗斯,即便在军事实力上处于劣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其背后交织着历史、民族认同、国家主权、国际法、以及对未来的深刻考量。这绝非简单的“打不打得过”的算术题,而是关乎一个民族存亡和国家尊严的根本性抉择。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乌克兰的民族认同和历史记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但这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