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发现7岁的孩子偷东西后,你会怎么做?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心疼又棘手的问题。发现自己七岁的孩子偷东西,那股子又惊又怒夹杂着一丝丝的失望和担忧,估计我得先深吸几口气,努力把那些情绪压下去,不然接下来的谈话估计会演变成一场哭闹加说教的灾难。

首先,我肯定不会当着别人,比如商店店员的面去处理这件事。这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羞耻感,而且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会尽量不动声色地把孩子带离那个场合,回到一个私密、安全的环境,比如家里。

回到家后,我不会立刻指责或者大声呵斥。七岁的孩子,虽然懂得对错,但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还在发展中,偷窃行为可能源于很多原因,不一定就是纯粹的坏。我可能会先找个舒服的方式坐下来,比如在沙发上,让孩子也坐到我旁边,或者我蹲下来,目光与他齐平,尽量让气氛显得平和一些。

然后,我会非常平静地陈述我观察到的事实。比如:“宝贝,我刚才在商店看到你把那个XX放进了你的口袋里,没有付钱。” 我会用一种询问的语气,而不是直接定罪。我希望听到他自己的解释,即使他一开始否认,我也不会立刻拆穿,而是继续温和地引导:“你愿意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做吗?那是什么东西?你很喜欢它,对不对?”

如果孩子承认了,我就会接着问原因。是出于好奇?是想要某个东西而没有钱?是被别人怂恿了?还是看到别人也这么做?我需要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会让他明白,无论是什么原因,偷窃都是不对的。我会解释“偷窃”意味着什么——就是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且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这会让别人伤心、生气,也会让他们对你失去信任。我会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他心爱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他是什么感觉,这样更容易让他代入。

接着,就是纠正错误的关键一步。既然孩子偷了东西,最直接也最负责任的做法就是归还。我会告诉他:“我们不能就这样把东西留下,我们必须把它还回去,并且诚恳地道歉。” 这对他来说会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我会陪伴他一起去,在他身边支持他,但让他自己去说“对不起”。我需要看到他真的去面对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

当然,除了直接纠正,我还会深入谈谈“为什么不可以偷东西”。我会解释信任的重要性,告诉他“诚实和信守承诺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我会让他明白,即使是小小的偷窃行为,也会慢慢侵蚀掉别人对他的信任,一旦信任失去,想要重新赢回来会非常困难。我会鼓励他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通过努力表现好来获得奖励,或者通过攒钱来购买。

这个过程中,我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太忙,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是不是他想要的东西我没有给他足够的关注?是不是在金钱观方面我没有给他足够的引导?有些时候,孩子的行为也可能是对父母某种缺失的一种反应。

之后,我不会反复提起这件事来惩罚他,但会在他未来的行为中留意,并且适时地肯定他的进步。比如,如果他有机会获得一样心仪的东西,而他选择了通过正常途径获得,我会大方地表扬他:“宝贝,我看到你这次很棒,没有冲动去做不该做的事,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你想要的,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总的来说,我的目标不是惩罚,而是教育。是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并且知道如何改正错误,如何成为一个值得信任、诚实的人。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理解,以及坚定而温和的引导。这不仅仅是处理一个错误行为,更是塑造他未来人格的关键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个发小,身高185的壮汉,一次喝多了,哭诉他小时候父母的刻薄。

他家条件不差,父母都有公职,父亲还是某单位纪检部门处级干部。但是家教非常严格,除了生活和学习所需外,对他的每一分开销都严格控制,不给零花钱,理由是“整天想着花钱影响学习”。

90年代中期,他在上小学的时候,父母会给他5块钱,但是这是应急的钱,俗称压兜钱,不准零用,父母会不定时抽查这5块钱有没有少。有一次他实在禁不起诱惑,在学校门口花2块钱买了一把小水枪,被发现了后被父母一顿痛骂。

(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特么的钓鱼执法)

还有一次,实在想买海湾战争的卡片儿(80后小时候特别流行的一种卡牌),又不敢动压兜钱,就向同桌女生借了5毛钱。回家之后,掏储蓄罐未果,第二天没还上。正在想其他办法的时候,东窗事发:他放学后在操场踢球,同桌女生在校门口遇见了他爸爸,并向他爸索要5毛欠款。不用说,这次事件更严重,回家以后挨了他爸一顿暴锤。

(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孩子的智慧是不可限量的。遭受了几次打击后,他开始学会了拿回扣。每学期的开学要收学杂费和班费,他就在实收款上加10块钱报给父母。然后细水长流的花了将近一个月,美滋滋。但是他并不知道,每学期期中的家长会,老师都将跟父母对账,核实学期初缴纳的费用,以便补充班费和活动费用。结果可想而知,前面说了,他爹是纪检干部,对贪污非常敏感,所以这次是混合双打。

(说到这儿,他委屈得眼圈都红了)

他有个舅舅,平时挺疼他。发现了他的窘迫后,经常会塞几块钱给他。那段时光是他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他终于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有零用钱花啦。不但可以买小玩具、小零食,攒几次还能买一本七龙珠漫画书。眼看着都要买到未来少年了,千万般小心万般谨慎,还是被父母发现了。逼供下,只能哭唧唧的把舅舅卖了,父亲非常生气,觉得舅舅干扰了他的家务事、干扰了他对孩子的教育,还跟舅舅吵了一架。然后他的财路就又断了。

(他也不是没想过偷,但是真不敢)

从小到大都没有压岁钱,父母告诉他压岁钱是长辈之间的互换人情,跟他没关系。渐渐的他长大了,上初中了。有一年悄悄算了一下,发现自己收到的红包总额远大于父母支出的红包总额,于是鼓起勇气跟父母进行了一次正面交涉。父母回顾了一下,觉得是应该培养一下他的理财观念了,于是给了他一张银行卡,里面存了500元,并告诉他可以花,但是必须向家里报备用途。他头一次拥有自己可以支配的钱,并且是一笔巨款哪!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好。后面就是:他想买双旱冰鞋,父母说不行,还是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想买个GameBoy游戏机,父母说不行,还是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想买个超薄随身听,父母说厚的不是还能用吗,别买了,还是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终于他等来了机会,月考砸了,父母循循善诱的让他把这笔钱变成了摞起来半人高的习题册。

(不知道怎么形容了,简直惨无人道)

后来他明白了,只有什么时候自己赚了钱,才能自己支配。中考之后,他跑到展览馆门口摆摊卖初中的参考书和习题册,一个夏天晒得煤球一样,终于赚了180元。听他讲到这里,我觉得心惊胆战,别又出什么意外。但意外无处不在。开学前,父母问他赚了多少钱,他十分得意的报了实数。妈妈非常激动,说孩子终于长大了,知道勤工俭学了,你准备怎么花?他说,还没想好,先留着。他妈说,月底就是你姥爷的生日,给他买个生日蛋糕吧,也就算不白疼你了。晴天霹雳。姥爷很疼他,这没错,但他真的舍不得。犹豫之间感受到了父亲犀利的眼神,最终还是违心的同意了。

(......)

这是个悲痛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吧。他父母对他并不吝啬,从小学的奥数、英语,到高中的名师一对一私教、雅思班,花的钱够买一辆富康车。甚至想本科就送他出国去读,结果911事件导致他的签证没办下来,无奈作罢。但是整个童年、少年时期,他从没有一点点可以自由支配的零用钱。现在的他,收入可以达到车厘子自由、电子设备自由的等级,但内心深处仍然羡慕着当年那些汽水糖自由的同学。

扣回问题吧。孩子偷东西,为什么偷,你真的了解吗?理解吗?

user avatar

我的儿子快五岁的时候,偷偷从乐高兴趣班里拿回来一个小零件。这是他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符合社会学意义的偷窃行为。我问他为什么拿回家,他说他喜欢这上面的两只小眼睛。

因为这个事情,我查了不少资料,最后决定如此解决:

第一,定性。这是幼儿在发育过程中的本能。是出于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一种占有欲,而不是蓄意的偷窃,蓄意地破坏社会规则。

第二,自省。孩子是一面窗户,透过窗户看到的屋子,也就是父母,才是本质。如果一个儿童犯了错误,那么一定是父母做法有欠缺。自省之后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教给他的社会规则太少。他本质上,并不明白,这种行为是在破坏社会规则。

第三,如何做。跟他妈妈商量后,我决定陪他一起去给老师承认错误。这一做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陪他一起去,让他不会觉得孤单无助,无论什么错误,爸爸陪他一起承担。第二是也给自己一个教训。孩子的错,父母也有责任。那阵子我工作特别忙,孩子他妈说要不你别去了,我陪他去。我说这样不合适,男孩子,由爸爸陪着更好一些。

最后决定我们俩一起去给老师认错并归还玩具。一路上我除了跟他强调“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之外,还反复跟他说:男孩子犯错以后,要做到三点,第一坦诚。这是男孩子的担当。自己错了就是错了,不可逃避,不可说谎,不可诬陷他人。第二认错。这是男孩子的勇气。只有勇敢的人才会正视自己的错误。懦弱的人是没有勇气直视错误的。第三改正。这代表了男孩子的智慧。有智慧的人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再次犯错。

从我们家到培训班的距离并不近。但我们坚持步行。一路上我让他把我说过的三点不断重复并背诵。细节他或许记不清了,但是关于坦诚和担当,认错和勇气,改正和智慧,大致是明白了。

到了培训班门口我站住,让孩子自己进门去给老师认错。孩子害怕,不敢进去,我说你勇敢进去,爸爸在后面陪着你。孩子进去跟老师道歉,认错,还东西之后,我再进去,跟老师说不好意思老师,我们教育有疏忽,让您费心了。这句话不是说给老师听的,是说给孩子听的。让他明白他犯了错,不但他有错,父母也有错。

这么折腾了一次,这孩子再也没偷偷拿过别人的东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