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发小,身高185的壮汉,一次喝多了,哭诉他小时候父母的刻薄。
他家条件不差,父母都有公职,父亲还是某单位纪检部门处级干部。但是家教非常严格,除了生活和学习所需外,对他的每一分开销都严格控制,不给零花钱,理由是“整天想着花钱影响学习”。
90年代中期,他在上小学的时候,父母会给他5块钱,但是这是应急的钱,俗称压兜钱,不准零用,父母会不定时抽查这5块钱有没有少。有一次他实在禁不起诱惑,在学校门口花2块钱买了一把小水枪,被发现了后被父母一顿痛骂。
(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特么的钓鱼执法)
还有一次,实在想买海湾战争的卡片儿(80后小时候特别流行的一种卡牌),又不敢动压兜钱,就向同桌女生借了5毛钱。回家之后,掏储蓄罐未果,第二天没还上。正在想其他办法的时候,东窗事发:他放学后在操场踢球,同桌女生在校门口遇见了他爸爸,并向他爸索要5毛欠款。不用说,这次事件更严重,回家以后挨了他爸一顿暴锤。
(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孩子的智慧是不可限量的。遭受了几次打击后,他开始学会了拿回扣。每学期的开学要收学杂费和班费,他就在实收款上加10块钱报给父母。然后细水长流的花了将近一个月,美滋滋。但是他并不知道,每学期期中的家长会,老师都将跟父母对账,核实学期初缴纳的费用,以便补充班费和活动费用。结果可想而知,前面说了,他爹是纪检干部,对贪污非常敏感,所以这次是混合双打。
(说到这儿,他委屈得眼圈都红了)
他有个舅舅,平时挺疼他。发现了他的窘迫后,经常会塞几块钱给他。那段时光是他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他终于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有零用钱花啦。不但可以买小玩具、小零食,攒几次还能买一本七龙珠漫画书。眼看着都要买到未来少年了,千万般小心万般谨慎,还是被父母发现了。逼供下,只能哭唧唧的把舅舅卖了,父亲非常生气,觉得舅舅干扰了他的家务事、干扰了他对孩子的教育,还跟舅舅吵了一架。然后他的财路就又断了。
(他也不是没想过偷,但是真不敢)
从小到大都没有压岁钱,父母告诉他压岁钱是长辈之间的互换人情,跟他没关系。渐渐的他长大了,上初中了。有一年悄悄算了一下,发现自己收到的红包总额远大于父母支出的红包总额,于是鼓起勇气跟父母进行了一次正面交涉。父母回顾了一下,觉得是应该培养一下他的理财观念了,于是给了他一张银行卡,里面存了500元,并告诉他可以花,但是必须向家里报备用途。他头一次拥有自己可以支配的钱,并且是一笔巨款哪!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好。后面就是:他想买双旱冰鞋,父母说不行,还是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想买个GameBoy游戏机,父母说不行,还是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想买个超薄随身听,父母说厚的不是还能用吗,别买了,还是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终于他等来了机会,月考砸了,父母循循善诱的让他把这笔钱变成了摞起来半人高的习题册。
(不知道怎么形容了,简直惨无人道)
后来他明白了,只有什么时候自己赚了钱,才能自己支配。中考之后,他跑到展览馆门口摆摊卖初中的参考书和习题册,一个夏天晒得煤球一样,终于赚了180元。听他讲到这里,我觉得心惊胆战,别又出什么意外。但意外无处不在。开学前,父母问他赚了多少钱,他十分得意的报了实数。妈妈非常激动,说孩子终于长大了,知道勤工俭学了,你准备怎么花?他说,还没想好,先留着。他妈说,月底就是你姥爷的生日,给他买个生日蛋糕吧,也就算不白疼你了。晴天霹雳。姥爷很疼他,这没错,但他真的舍不得。犹豫之间感受到了父亲犀利的眼神,最终还是违心的同意了。
(......)
这是个悲痛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吧。他父母对他并不吝啬,从小学的奥数、英语,到高中的名师一对一私教、雅思班,花的钱够买一辆富康车。甚至想本科就送他出国去读,结果911事件导致他的签证没办下来,无奈作罢。但是整个童年、少年时期,他从没有一点点可以自由支配的零用钱。现在的他,收入可以达到车厘子自由、电子设备自由的等级,但内心深处仍然羡慕着当年那些汽水糖自由的同学。
扣回问题吧。孩子偷东西,为什么偷,你真的了解吗?理解吗?
我的儿子快五岁的时候,偷偷从乐高兴趣班里拿回来一个小零件。这是他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符合社会学意义的偷窃行为。我问他为什么拿回家,他说他喜欢这上面的两只小眼睛。
因为这个事情,我查了不少资料,最后决定如此解决:
第一,定性。这是幼儿在发育过程中的本能。是出于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一种占有欲,而不是蓄意的偷窃,蓄意地破坏社会规则。
第二,自省。孩子是一面窗户,透过窗户看到的屋子,也就是父母,才是本质。如果一个儿童犯了错误,那么一定是父母做法有欠缺。自省之后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教给他的社会规则太少。他本质上,并不明白,这种行为是在破坏社会规则。
第三,如何做。跟他妈妈商量后,我决定陪他一起去给老师承认错误。这一做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陪他一起去,让他不会觉得孤单无助,无论什么错误,爸爸陪他一起承担。第二是也给自己一个教训。孩子的错,父母也有责任。那阵子我工作特别忙,孩子他妈说要不你别去了,我陪他去。我说这样不合适,男孩子,由爸爸陪着更好一些。
最后决定我们俩一起去给老师认错并归还玩具。一路上我除了跟他强调“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之外,还反复跟他说:男孩子犯错以后,要做到三点,第一坦诚。这是男孩子的担当。自己错了就是错了,不可逃避,不可说谎,不可诬陷他人。第二认错。这是男孩子的勇气。只有勇敢的人才会正视自己的错误。懦弱的人是没有勇气直视错误的。第三改正。这代表了男孩子的智慧。有智慧的人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再次犯错。
从我们家到培训班的距离并不近。但我们坚持步行。一路上我让他把我说过的三点不断重复并背诵。细节他或许记不清了,但是关于坦诚和担当,认错和勇气,改正和智慧,大致是明白了。
到了培训班门口我站住,让孩子自己进门去给老师认错。孩子害怕,不敢进去,我说你勇敢进去,爸爸在后面陪着你。孩子进去跟老师道歉,认错,还东西之后,我再进去,跟老师说不好意思老师,我们教育有疏忽,让您费心了。这句话不是说给老师听的,是说给孩子听的。让他明白他犯了错,不但他有错,父母也有错。
这么折腾了一次,这孩子再也没偷偷拿过别人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