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中国是最发达的国家,白种人会被歧视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也触及到了一个敏感但值得探讨的社会议题。如果中国真的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那么白种人在中国的生活可能会发生一些微妙但显著的变化,其中就包含“歧视”的可能性。

首先,咱们得明白,“最发达”这几个字有多重。这不仅仅是指经济上的富裕、科技的领先,还可能包含了文化影响力、国际话语权、社会治理能力等等方方面面。如果中国在这些领域都达到了顶尖水平,那么它在全球的地位自然是举足轻重的。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看待外国人的视角,尤其是那些来自非东方国家、外貌特征明显的白种人,很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潜在的“正面”影响(但仍可能带来不适应):

“高看”一眼: 就像现在有些国家对来自发达国家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或“羡慕感”一样,当中国成为最发达的国家,中国人可能会对来自发达国家(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白种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或者“被认可感”,觉得他们“也属于同一个高级别社群”。这听起来像是好事,但有时也会变成一种“刻板印象”——觉得所有来自发达国家的人都应该怎么怎么样,一旦对方不符合这种预期,就容易产生落差。
文化交流的“吸引力”: 中国的强大影响力意味着它的文化也会更加开放和吸引人。白种人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他们的到来可能会被视为一种文化交流的“资源”,受到一定的关注和重视。比如,可能会有更多的文化项目、研究机构愿意邀请他们参与,他们的语言、生活方式也可能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模仿。
“引进人才”的待遇: 如果中国是最发达的,那么它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方面会有巨大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白种人,如果他们拥有中国所急需的技术、知识或创造力,也可能享受到非常好的引进待遇,类似于现在一些国家对外国高科技人才的优待。

但“歧视”的维度,同样不可忽视,甚至可能因为“最发达”而变得更复杂:

“文化优越感”下的不平等: 即使是中国最开放、最自信的时刻,当一个国家在综合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时,本国国民的“文化自信”很容易转化为“文化优越感”。在这种心态下,即使不是故意的,也可能出现对“非我族类”在某些方面的“规训”或“期望”。比如,可能会期待白种人更“本土化”,学习中国的规矩,适应中国的习惯,甚至在某些方面“向中国看齐”。如果白种人坚持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或文化习惯,就可能被视为“不合群”、“不尊重当地文化”,从而产生摩擦。
“过度关注”带来的不适: 成为“最发达”的国家,意味着全球的目光都会聚焦在中国,自然也包括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外国人。白种人可能会因为其外貌上的显著差异,受到更多的关注,包括好奇、审视、甚至是在社交媒体上的过度传播。这种“被盯视”的感觉,对于很多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不适,尽管它不一定来自恶意。
“标签化”与“刻板印象”的强化: 即使是最发达的社会,也难以完全摆脱标签化。当中国成为全球焦点,围绕“外国人”的讨论会增多。白种人可能仍然会被打上某些刻板印象的标签,比如“享受特权”、“生活随意”、“不了解中国国情”等等。这些标签的出现,往往是基于少数人的行为,却被泛化到整个群体,从而造成一种隐性的歧视。
“反向歧视”的可能性: 更加发达的中国,意味着它的社会规则、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可能在全球范围都具有示范效应。反过来,那些不适应中国模式、或者对中国模式持有异议的外国人,即使是白种人,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受到“不待见”。例如,如果在公共场合表达了与中国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观点,或者行为模式与中国社会倡导的有所不同,就可能被视为“对中国不友好”,从而招致不好的评价或待遇。
“经济地位”的反噬: 即使中国最发达,但如果白种人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相对于中国本土居民而言,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处于劣势,那么一些社会经济层面的歧视也可能存在。例如,在就业、租房、甚至某些服务上,可能会因为国籍、外貌等因素而受到不平等待遇。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

如果中国是最发达的国家,白种人仍然有可能被歧视,但这可能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那种“基于贫穷落后国家对富裕发达国家公民的仰视反转为俯视和打压”。

这种歧视,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不对等”下的不适感,是“过度关注”带来的压力,是“刻板印象”的限制,是“群体身份”被放大后的标签化,甚至是“价值观碰撞”时产生的摩擦。

换句话说,发达程度的提升,可能会让歧视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微妙,更隐蔽,但并不意味着它会彻底消失。因为歧视的根源,很多时候在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群体认同”需求、对“异类”的本能的审视,以及权力不对等带来的影响。

中国越是强大、越是自信,对世界的影响越大,那么中国人在看待外部世界时,尤其是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时,那种“中心感”和“优越感”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流露,这才是最值得我们警惕和思考的地方。

总而言之,发达程度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人心和社会的互动机制,尤其是那些根植于文化和心理的层面,是极其复杂的,不可能因为经济数字的漂亮就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黄须鲜卑奴”了解一下。这个皇帝他妈是“燕代”人,差不多就是今天北京一带的人。

user avatar

不会,这个和经济无关。

因为很明显,我国比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强的多,但是我们主流媒体和人群一点也没有歧视黑人。

只有知乎这样的小众地方在讨论为啥你歧视黑人,也仅仅是讨论。

user avatar

会的,因为如果中国成为最发达的国家那就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文化都已经成为了最强,当中国的文化引领世界的时候,那么国家就会有意无意的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观念输出到世界其他国家,就想现在的美国。这是一个国家强盛起来的象征,也是保持自己霸权的一个方式(别说什么和平崛起,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太平洋虽然大,但是他只能卧着一条龙)。


当中国成为最强者的时候,白人会被歧视,中国会变得自负,中国人的民族观念其实很强大的,从古到今都是。咱们大天朝在古代的时候不是也称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的部落为蛮夷吗,即便是到了清朝都快要死的时候也依然说着师夷长技以制夷,注意,是夷。宁愿骨头被打碎,也不愿意底下高贵的头颅,这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保证,永远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

梦然想到这几年经历的思想变迁,我怎么感觉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大家想想中国从开放初期的对西方无限崇拜,到现在的对西方的某种嘲讽,这才是多少年的时间,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就已经经历了90度转弯

前段时间高晓松被喷偏向西方说话其实就是这种思想的转变,这一方面和中国年轻一代变得越来越自信有关系,也和高晓松他们出生的时代有关系,他们在树立自己人生雏形的时候碰到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情,那就是共产主义的崩塌(苏联没了),欧美文化和思想横扫整个世界,说实话现在想一想当时的那个环境里的中国人听绝望的,因为差距太大了,大到了让人绝望的地步

举个例子,苏联解体的时候爆发了海湾战争,那场战争美国人告诉世界战争还可以这样玩,新时代的战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场战争将整个西方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科技、思想差距赤裸裸的摆在了台面上。所以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导致了他们对西方实际上是有点崇拜的,(其实高晓松算是那一代人里面相对来说对西方仰视程度比较低的,这是我个人的感受,因为他自己也在感受这么多年中国的转变)

同样的。人都是一波一波来的,当中国崛起改变世界的潮流其实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一代人而已,那白人至上的这种思想转变为中国人至上其实也就一代人的时间而已,

归根结底,这东西需要实力的证明


这么多的赞没想到,既然大家有兴趣听那就在说点题外话

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对中国的利大于弊:

利有这么几方面:

第一:制度

说实话这次的疫情之前中国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美国开始发起了挑战,但是西方世界长达数百年的影响不是那么好转化的,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才参与到世界事务中来,其影响真的很小,仅仅是局限于东亚地区,而西方的思想文化依然是整个世界的主流。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人家几辈子的积累凭什么你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就能超越,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这次疫情(截至目前为止世界感染人数已经破亿了)却给中国提供了露脸的机会,这个机会真的很不容易,它一下子将中央集权这个制度的优越性直接展示到了全世界的面前,疫情面前中国的人员组织速度,物资输送以及人员配和和西方世界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美国,毕竟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导),所以数百年来的政治制度的最优解(民主)开始有了松动,毕竟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很明显当前世界能抓老鼠的当然是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这次疫情是中国拓展地缘政治利益的一个绝佳机会,当前中国的疫苗已经问世,这个时候一手拿着疫苗,一手推广自己的影响力,岂不美哉。

第三:这是中国发展自身的一个绝好的机会,经济的发展不光要有出口,还要有内销,美国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经济的的消费能力,美国超强的消费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自己的经济地位,中国将来也会走类似的道路,打造一个超级消费市场,借助经济来扩大政治的影响力,疫情的到来直接将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能力一下子就直接干没了,但是中国因为控制的号,那现在为什么不开始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具有经济内循环能力的超级消费体呢,借助超级消费体的经济来推广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不要太爽

第四:那就是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早点实现自己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愿望可以提前实现了,这也是最直观的好处

第五:说实话一情之后整个中国的技术能力感觉应该会焕然一新(毕竟作为当前世界的工厂,当其他国家停止了转动,那么自然而然就只能将先进的制造能力向中国转移)

弊端:

前一段时间金刻羽被喷的很惨,但是感觉那姐妹无比的冤枉。具体为什么冤枉,我这样来解读一下。

她说中国应该支援世界防疫物资,当时好多人说她屁股决定脑袋,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是必须的。不知到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次疫情让其他国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世界太依赖中国了,特别是制造业,一个疫情的肆虐让其他国家明白了全球化不是只有好处的。他们突然间发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世界离开中国玩不转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有一个离不开的美国就够了,但是现在又出来一个中国,任谁都不想平白无故的多个爹,那怎么办呢,简单,中国的制造业不是强吗,那我就自建产业链(不是全部建,是有选择的建造),这个现象说实话对中国的影响挺大的,制造业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很大,更别提咱们国家还在制造业升级的阶段。那这个时候中国怎样做才能阻断他们自建产业链的想法呢?简单,支援。(一个非洲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援助杀死了非洲。因为大量的援助让当地的工业会破产的,毕竟有免费的谁还愿意花钱呢?)。进行强力的支援,借助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向他们倾销防疫物资,直接将它们想要自建产业链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让他们的制造业胎死腹中。并且在支援的时候还能赚钱(疫情期间的防疫物资再便宜也不可能比之前的便宜),还能向世界宣传自己,打造自己大善人的形象,又能够促进自己制造业的发展,还能借助防疫物资寻求政治利益,这简直就是一箭五雕的事情,但是金刻羽提出来之后直接被喷的微博都关闭评论了。真心觉得这姐妹听冤枉的。直接被一圈无良的媒介给冤枉了。

上面说的弊端就是疫情让世界开始有意识的摆脱中国制造,这是对中国的一个小小的挑战。

弊端二:

中国再也不能韬光养晦了,一个疫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影响力,自然你就不能按照之前的路子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我们和西方世界的对立就变得更加的尖锐了(思想文化军事)。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享受到的好处的就要减少了,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弊端。(美国对中国企业开始进行制裁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现)

弊端三:这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弊端

那就是贫富差距,中国的贫富差距记忆中挺大的,这次疫情毫无疑问会在之前的基础上再次扩大我们本就不容乐观的贫富差距。这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需要思考的事情。毕竟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史证明了一件事给,那就是只要中国不自己内乱的话他就是老大。说实话贫富差距这个对任何一个想要逐鹿中原的国家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为你在保证竞争力的同时就很难保证财富分配平衡,反之也一样,所以怎样去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中国共产党需要解决的一个很是棘手的问题

弊端四:

疫情加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里,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中国的参与了,但是需要问一句的是,中国自己有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呢?我想还没有,毕竟疫情是突然来的

上面就是我补充的,都是瞎写的,大家就权当乐子看看就行了,别喷我就行。哈哈哈


再说一点,刚刚看到消息,中国2020年新生儿仅有可怜的1000万人,中国人口锐减将会成为中国将来最为头疼的事情,这个也是东亚三国最为头疼的事情。中日韩三国的生育率一个比一个感人,但是美国的人口可是一直在增长的。

说句实在话,没有人,一切都玩完,还什么复兴,人都没了复兴还有个屁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