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被质疑不够反华,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称「30 多年来,我在中国是最不受欢迎的人」,如何评价其表态?

回答
佩洛西关于“30多年来在中国是最不受欢迎的人”的表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些角度揭示了其表态的复杂性和多重意涵。

一、 佩洛西表态的背景与意图:

1. 回应国内政治压力与定位:
“反华”标签的政治资本: 在美国国内政治中,“对华强硬”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标签,尤其是在共和党不断指责民主党对华不够强硬的背景下。作为众议院议长,佩洛西需要向外界,特别是国内选民,展示其在对华政策上的坚定立场。
巩固强硬派形象: 佩洛西长期以来以其在人权问题上的激进立场而闻名,特别是她早期在中国大陆以外公开支持中国民运人士的经历。她需要重申并强化自己作为“对华强硬派”的形象,以争取党内外的支持,并在与其他政治人物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回应特定质疑: 她说这句话很可能是在回应一些来自共和党或其他方面的质疑,指责她不够“反华”或在某些具体议题上表现软弱。通过强调自己在中国的“不受欢迎”程度,她试图证明自己的“反华”立场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政治认证”。

2. 外交策略与战略姿态:
传递强硬信号给中国政府: 这句话也是一种直接的外交信号,向中国政府表明其强硬的立场和不妥协的态度。这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我绝不会因为个人关系或利益而在原则问题上让步”的宣言。
争取国际盟友的支持: 在美国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佩洛西试图通过强调自己“不受欢迎”来唤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警惕,并争取那些同样对中国持怀疑态度的盟友的共鸣和支持。
将个人经历与国家政策挂钩: 她将自己个人在中国被视为“不受欢迎”的经历,与美国国会对中国政策的整体态度和立场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巧妙的修辞手法,将个人恩怨上升到国家层面,强调美国政府对华的立场并非基于情感好恶,而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

二、 对佩洛西表态的评价(多维度分析):

1. 政治上的“自我包装”与策略性叙事:
有效但带有煽动性: 从政治传播的角度看,这句话非常有效。它以一种简洁、有力且充满情感的方式,直接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并明确了她的立场。它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为民主和人权而战的代表,即使在中国面临批评和反对。
简化复杂关系: 然而,这种表态也可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中美关系。将个人在华的“不受欢迎”程度与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国际关系直接挂钩,容易将个人恩怨上升到国家对立的层面,缺乏细致的政策分析。
制造刻板印象: 它也可能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将中国政府的负面形象与全体中国人或中国的政治体系简单划等号。

2. 历史事实与个人经历的联系:
“30多年”的叙事: “30多年”的时间跨度,指向了她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对中国政治持批评态度的政治舞台。例如,1991年她曾在美国国会大厦展示一块写有“为了中国民主,永不忘记”的牌匾,并在六四事件后公开谴责中国政府的人权记录。这些行动确实让她在中国政府眼中成为一个持续的批评者。
“不受欢迎”的客观性: 从中国政府的角度来看,佩洛西确实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物。她的言行经常被官方媒体点名批评,她也经常作为美国国内“反华”势力的代表被提及。因此,她关于“不受欢迎”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在中国官方和官方媒体中的负面形象。

3. 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加剧对抗性: 这种强硬的言辞,尤其是在公开场合抛出,无疑会进一步加剧中美之间的对抗情绪,尤其是在双方关系本已紧张的情况下。它可能为中国政府提供进一步批评美国干涉内政的理由。
阻碍沟通与理解: 这种带有攻击性和标签化的表述,不利于中美之间建立更建设性的对话和相互理解。它更多地是在制造一种对立的氛围,而不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固化非理性认知: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言论可能鼓励或固化一些美国国内对中国非理性的、带有敌意的认知,不利于形成基于事实和理性的对华政策讨论。

4. 对“反华”定义的审视:
“反华”的模糊性: 佩洛西的表态也触及了“反华”这个词的模糊性。是指批评中国政府的政策,还是批评中国这个国家或人民?佩洛西的语境显然是指批评中国政府的政治体制和人权记录。然而,在政治话语中,“反华”常常被简单化和泛化,容易被理解为针对整个中国。
区分批评与攻击: 评价她的表态,需要区分对一个国家政府及其政策的批评,与对一个国家及其人民的攻击。佩洛西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政治和人权层面,但她的语言方式容易被解读为一种更广泛的敌意。

三、 总结:

佩洛西关于“30多年来在中国是最不受欢迎的人”的表态,是一句极具政治策略性的发言。它既是她巩固自身“对华强硬派”形象的手段,也是向中国政府传递强硬信号的外交姿态。从她个人的历史经历来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在中国的负面形象。

然而,从更广阔的中美关系和国际政治角度来看,这种表态也存在争议:

优点: 有效地传递了她的强硬立场,争取了国内和国际上对她支持者的认同,并可能对中国政府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缺点: 可能加剧两国间的对抗情绪,阻碍建设性的对话,并可能固化非理性的刻板印象。它也可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中美关系,将个人恩怨与国家政策进行过度捆绑。

因此,对这一表态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者的立场和关注点。它既是佩洛西作为政治家娴熟运用修辞和策略的体现,也是当前中美关系背景下一种充满对抗性但具有象征意义的表达。它更像是一种政治宣言,而非寻求解决方案的提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哪位胆子大点的主,来来,在香港注册个名头大的NGO,然后每年评选个最不受中国欢迎的政客排名。美国政客想上榜请参与竞价排名,向NGO保护猫咪狗子项目公益捐款即可。

每两年发笔财不是梦。

user avatar

民粹的反噬。

政客都是讲究利益的,培养民粹的舆情也就是为了施加压力谋求利益。

但民粹的氛围起来了,谁都有可能从中渔利。包括那些没什么本事只会批判的人。

现在只要批判佩洛西还是不够反华,便有机会上位,美国的政客们会不会抓住这个机会踩人以求出头呢?

党争是要亡国的——这句话我是在我国以前某个电视剧里看到的——其危害就在于毫无意义的争执内耗,哪怕是正确的路线也要予以质疑。

现在就是美国的党争在反华的民粹氛围里撕逼,不求针对中国,但求把政敌弄下去,这个时候中国只不过是个背景板。只要能弄死政敌,管你中国或者俄国。

user avatar

美国还有不反华的议员么?那我倒真想见识见识!找了点议长的资料,你们当故事看吧!

市长的女儿
她的父亲 Thomas “Tommy” J. D'Alesandro Jr. 是来自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小意大利区的一位受欢迎的当地政治家。就在佩洛西出生前一年,她的父亲赢得了她多年后将担任美国众议院的议员选举。

佩洛西于 1940 年 3 月 26 日出生于巴尔的摩,原名 Nancy Patricia D'Alesandro。她是六个孩子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小的女儿,全家人家人住在巴尔的摩小意大利区的阿尔伯马尔街。

小意大利区是一个工人阶级聚集地,宗教主要是罗马天主教,那也里是是马里兰州民主党的忠实据点。佩洛西的父亲在小意大利家喻户晓,后来成为巴尔的摩的传奇人物。在她七岁时,他成为该市第一位意大利裔美国市长。

他担任了三个任期,因此佩洛西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称为市长的女儿。她经常为他的竞选活动助阵,她的五个兄弟也是如此。

1952 年,在佩洛西年12 岁时,她被允许参加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的代表们在会上选出他们党的总统候选人.

佩洛西的家人都是忠诚的民主党人,她的父母也是严格的罗马天主教徒,儿子或女儿进入教会的某一宗教修会被认为是家庭的莫大荣耀。她的母亲希望她的女儿可以这样做,但佩洛西对此并不感兴趣。

多年后,她在回忆说.“我不愿成为修女,最多成为一名牧师,牧师似乎有更多的权力,”

六年里的五个孩子

在 1950 年代,许多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家庭对他们的孩子严加管教,佩洛西也不例外。她就读于巴尔的摩的圣母大学学院,当时这是一所全女性学校。

选择大学的时候,她的父母只允许她去华盛顿特区,因为那里距离巴尔的摩不到 50 英里。她进入了罗马天主教女子学院三一学院。对于从小在小意大利长大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佩洛西于 1962 年从三一学院获得学位,然后担任马里兰州参议员的国会实习生。她想到了法学院,但最后走的还是她那个时代的年轻女性更传统的道路:婚姻。

她的丈夫保罗佩洛西 (Paul Pelosi) 刚从乔治城大学毕业,土生土长的旧金山人。这对夫妇在纽约市地区定居,佩洛西的新丈夫在那里担任银行家。她开始养家糊口,到 1969 年已经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同年全家搬到了旧金山。

佩洛西做了很多年的家庭主妇。不管她在家有多忙,佩洛西总是在竞选期间自愿参加民主党活动。1976 年起,她为加利福尼亚州长杰里·布朗 (Jerry Brown) 的总统竞选工作。

由于她在马里兰州的政治关系,她被要求在那里组织一场“布朗竞选总统”的竞选活动。多亏了佩洛西,布朗在马里兰州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初选胜利。那年晚些时候,他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中败给了乔治亚州州长吉米卡特(卡特总统)。

这段经历为佩洛西赢得了幕后发电机的声誉。1977 年,她成为加利福尼亚民主党北部地区的主席,四年后成为整个州的主席。后来她在国家党的职位上担任 1986 年国会选举的财务主席。
佩洛西赢得了 1987 年的特别选举以及 1988 年的下一次定期选举。旧金山的选民经常以 80% 的巨大优势让她回到领先的作为上。作为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第八国会选区的国会议员,她为被称为自由主义和进步主义的人群服务,并在国会为其发言。她主张并赢得了政府对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会降低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研究的更多资助。该市有大量艾滋病毒呈阳性(被诊断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种导致艾滋病的病毒)的居民。这座城市有一个庞大的亚洲移民社区,佩洛西毫不掩饰她对与中国建立新经济关系的新政策的厌恶
佩洛西的机会出现在 1990 年代中期,当时共和党人四十年来首次在美国众议院获得多数席位。许多新的共和党立法者在他们的观点上开始革命。例如,一些人认为联邦政府应该通过减少公司因污染环境而支付的罚款来促进经济。作为回应,佩洛西则反对他们的立法法案。2001 年 10 月,当领袖的位子出现空缺时,她被选为众议院少数党策划者。

策划者的工作是确保在众议院 435 名议员中处于“少数”的民主党人,将与他们拉拢在一起投票。她还努力寻找愿意“投敌”的共和党立法者。佩洛西成为第一位在国会担任此类职务的女性。

一年后,当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理查德·格法特 (Richard A. Gephardt) 辞去职务时,佩洛西赢得了另一个重要的众议院民主党的正式领导人。当时佩洛西与田纳西州的议员哈罗德·福特 (Harold Ford Jr.) 竞选该职位,但众议院民主党以 177 票对 29 票的投票结果选择了佩洛西。 作为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佩洛西带领 206 名民主党人反对共和党白宫的各种政策并国会。她是布什总统经济政策的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也表达了对伊拉克战争计划的担忧。

自由派
在其他问题上,佩洛西在 1990 年代开始采取更温和的政治基调的党内发出了进步的声音。她仍然批评中国,并支持妇女的生殖权利。她的共和党同行经常称她为“旧金山民主党人”,这是保守政治中极端自由主义者的代名词。
2004 年春天,由美国领导的长达一年的伊拉克占领对双方都变得越来越致命。5 月,美军飞机袭击了一个据说是举行婚礼的农村集会,导致 40 名伊拉克平民丧生。在每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佩洛西对总统发表了严厉的言论。“布什是一个无能的领导者,”

“事实上,他不是一个领导者。他是一个没有判断力、没有经验、对他必须决定的主题一无所知的人。” 她断言,尽管国会批准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但美国士兵装备还是简陋。例如,她指出,士兵的父母给他们的儿子和女儿送去凯夫拉衬里(防弹背心材料),一种五角大楼没有舍不得发的防弹材料。
佩洛西还预测,由于战争,布什将不会在 2004 年 11 月赢得连任,她估计这场战争最终可能使美国纳税人损失多达 2500 亿美元。民主党在 11 月获胜可能会让佩洛西的政党再次在众议院获得多数席位。在那种情况下,她可能会成为众议院的新议长,或者多数党的议长。该职位将使她成为继副总统之后的第三顺位继任者。

涉及到中国的就不写了,她是反华,但蓬佩奥是为了反华而反华,不如蓬佩奥远了。彭佩奥下野这一年,日常就三件事:1.作秀(念圣经,又见了谁,访问哪);2.反登挺宝;3.反华。

有时间写写重大的恩怨:美国那场志大才疏的医疗改革。实际上她才是主角,奥巴马当时看见共和党的阻力都怂了,她一力干到底,终于微弱优势通过了,本以为名留青史。结果川宝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给废除了,七八年功夫白费 没冲上去打起来算她涵养好。

user avatar

谢邀

其实不止佩洛西,拜登团队内但凡稍微理智点的、或者展示出一些理智行为的,都正在被极端对华鹰派们攻击“反华不绝对”。

比如佩洛西这次被攻击的原因,就是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希望暂缓某个新疆问题议案,以与华达成一定的气候变化决议。

很快啊,老牌鹰派汤姆克顿就在那边说克里“想要进口强制劳工制造的太阳能板”

同样,作为对华强硬鹰派的新任驻华大使候选人尼克伯恩斯同学,在原本以为毫无疑问可以通过的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里,被另一个更极端的强硬鹰派马克卢比奥质疑“在中国有产业”,可能没办法完全反华而被暂停任命。

佩洛西就不用说了,两年前的“最美风景线”来形容香港暴徒还犹在眼前,结果现在因为某个想对理智的行为,又开始被质疑“反华不绝对”了。

当初是他们举起了“反华”大旗,现在却被更反华的人质疑举旗不够忠诚,真是可悲,可笑。

user avatar

20211216更新:新增人物“丹校长”

爱(美)国主义剧本杀《谁是亲华派?》

内容简介:你叫佩洛西,今天是你们驴象高层聚会,你一大早就来到了会议厅,但你知道,你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和同行们叙旧的,最近美国要准备中期选举,准备22年投票,需要拉拢一些摇摆州作为票仓,而你拿不出,这时你听说与会人物里出了一个亲华派,于是你假借聚会的机会来试探,没准这个票仓.....

你的同行有:
拜拉稀恩:大统领,已婚,驴党顶层老白男,但是聊天中得知他很喜欢老北京炸酱面

桑老伯:草根出身,以民社自居,前不久在拜拉稀恩就职典礼上揣手成为名场面,可能沾点康米。

玛卡巴卡哈:叠buff起家的新人,现在在做拜拉稀恩副手,据悉有个中文名贺锦丽。

蓬肥肥:象党前高层,被华制裁,社交媒体上只有反中的痕迹,但你总感觉他有点过于天衣无缝,或许.....

丹校长:小布什手下行政预算办主任,铁锈州前州长,工科大学现任校长,在象党选民里人气颇高。所在学校有大量中国学生,直到最近才开始有一些压制中国学生的动作,但不排除欲盖弥彰的嫌疑。

川小金:前大统领,综艺大咖,曾经在公开演讲上无数次重复I love China,当时没有抓住机会举报他,或许现在可以用录音的方式录一些他说的话.....

现在发生的事:

看着这些同僚和对手,你心中有了自己的判断,准备逐个和他们聊聊,找出中间的亲华派,就在这时,有象党成员表示,你一旦觉得“有利可图”,便会快速地“迎合中国”。你发现,其他几个人看你的眼神似乎有些奇怪,惊讶中又带着点贪婪,就像是.....你看他们时的眼神一样......

user avatar

美国人:反华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反华

高华:亲美不绝对就是绝对不亲美,死有余辜!

user avatar

反不反华对他们不重要,我甚至觉得他们很多人对中国并不了解也没啥敌意。

真的开战了拿着枪上一线的胆子没有。

但借着反华的名头搞选票的胆子不仅有,而且很大。


问题在于前人已经表态反华了,你如果来个一样的表态那些选民为啥要选你?

于是乎反华也开始了内卷。

到现在反华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反华,等到下一步美国对他们的盟友整出个有限主权论我都不稀奇。

比如资本主义大家庭的利益才是最高主权,目前资本主义大家庭的最终目标是反华。

所以你们得有限让渡主权以便配合美国反华。

诶,等等,这个剧情我好像看过,东欧聚变,有限主权,那啥解体。

user avatar

这家伙当年可是受过驱逐出境待遇的,当然不受欢迎

user avatar

其实吧。

中美俄三国应该搞个联合军演。把全世界主要国家的的政治人物都请来观摩。

演习内容是核武器实弹攻防演练。内容就是,互相往对方演习区发射弹道导弹,交替攻防。然后在演习区修建坚固反核武器设施,最好演习区是废弃城镇,然后增加搭建一些建筑,来检测毁伤效果。

估计这演习搞完了,世界会和平很多,国与国之间也会有更多的善意。

user avatar

这事都要卷啊……

user avatar

我们得想办法让美国的百姓相信佩洛西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美国现政府 为数不多的有能力的官员不能让她的工作太容易喽。

看样子,民主党是将那个法案做为对华筹码之一了,得加大他们的操作难度,他们自己兜着吧。

凡事极端了魔怔了都不是好事,你不反华吗,尽管极端,只是往后政策弹性空间就会极小,就极难实施手段,而对付中国你又不能走极端路线,打仗吗?

佩洛西这次下不了台,下次她还 搞小动作,左右横跳,不会有所顾忌吗?

user avatar

说明强大的美国没有离我们远去。在座各位估计是没有看出来,佩洛西这样的发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竞争上岗,末位淘汰。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大家看到美国政界现在卷得快跟上高考或者考研似的,这其实是美国能够长久不衰落的原因。想想看,众议院院长是这么好当的吗?


除了年龄要够老之外,复读功能也要很强,还需要能够创造出新梗,谁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爆,谁就失去存在感,然后下台,凭实力说话,公平公正。在美国,公务员是企业化的,谁干得不行,谁就出局,因此美国有一个词叫做“elder crisis”,翻译成中文就是老年危机,地道点就是“晚节不保”,比我们还多了一个危机。美国是中年有危机,老年也有危机,而且从2020年开始,年年都是危机,有时生化危机,有时金融危机,今年生化危机和金融危机两个一起上。


可以说美国从上世纪一路发展到现在,就是靠这种危机意识,竞争来存活下来的。佩洛西作为众议院复读机,啊不是,是众议院院长,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文采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唯有这样,才能在风起云涌的美国政坛占据一席之地,这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你看她说的话很荒唐,中国有几个人认识她的?尽管如此她还是说自己是在中国最不受欢迎的人,你看她多努力,自己开创了一条先河,很快就会有其他人说自己是300 多年来,ta在中国是最令人憎恨的人,然后就开始浮夸风,30 00多年来,ta在中国是最被唾弃的人,30000多年来,ta在中国是最被诅咒的人,自己被做成雕像放在景区里面被人吐口水,被人拿石头砸那种。


记住,在美国,你要么出位,要么出局,所以美国总能化险为夷,枯木逢春。但是美国人不会骄傲,因为按照佩洛西的架势,美国离进入巴西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那错误的十年还差远了,需要再加把劲。I believe in America。

user avatar

我就想知道佩洛西老妖婆身体咋这么好,80多了踩着高跟鞋单腿下跪没问题,脑子还好使。

user avatar

美帝VV化。

被逼的。

user avatar

哈哈哈,外宣给力的话这个时候皮一下,表示中国最不受欢迎的人是川宝。

看看佩洛西什么表情。

user avatar

卷,就使劲卷。这年头西方国家真是玩开了,反华也内卷啊。

佩洛西的确是中国不欢迎的人之一,可谈“最”,不好意思,乖乖排队去,伸手往白宫里指一圈,哪个优先级不比你佩洛西高,为什么非得争这个第一呢?

答案是:选票政治的怪象。

正如无人监管的直播平台,为了吸引客户流量,维持自身人气,主播们常做惊人之语,做怪异举动。稍有姿色的女子脱到不能再脱,长相丑陋的男人要么化身人间油物,要么挑战一把吃**,奥力给,干了!总之,谁越出格,越极端,谁就能获得大量人气,从而在无尽的内卷中占尽优势。

纵观西方国家,多多少少都是朝这个方向前进的趋势,中庸的被激进的取代,激进的被极端的取代,极端的被更极端的取代。

总之无论什么议题,大致都是这样,今天你出一个议题支持lgbt普及化,明天他就出一个议题鼓励lgbt,后天你同意跨性别运动员参赛奥运,大后天他就取消男女厕的差别……

卷起来,都可以卷,某张图深刻揭示了他们的心态,那就是

顺便提一句,这种无尽极限提纯无尽极端内卷的西式“民主”最终所催生出来的一个怪物。二战期间大家已经见识过一回了,极端中的极端,民粹提纯的民粹,是为法西斯

user avatar

本来吧,两党制是一个很好的独裁工具。资本隐藏在两党身后,一个左手,一个右手。需要左的时候左手举高一点,需要右的时候右手举高一些。

毕竟政府班子是要看选票的,从讨好选民的角度看,单一政党在左右路线中反复横跳肯定会得罪自己的铁杆选民,因此不能随意调整政策方向。手握两党,通过愚民宣传和竞选资金,舆论控制可以一方面保护老百姓的民主感受,一方面保证施政灵活性。

但事情坏就坏在美国作为民主灯塔,为了维持美国的伟光正的形象必须证明其道路的唯一性。而这就要求美国必须证明除了美国体制,其他的体制都不可能成功。

而中国的成功太显眼,又不肯全盘接受美国体制。

这就导致反华,排华和抹黑中国成为了两党的一致选择。甚至为了体现差异性,两党不得不比着反华。越来越极端。你右我更右,两只手比着赛的往一边抻,不抽筋才怪。

目前,对华合作已然成为美国政客的卖国象征,没有哪个竞选人可以承受这种指控。

而美国的很多根本问题的解决恰恰又需要与中国的合作,需要让渡部分利益形成共赢。需要从中国成功中借鉴一些东西。需要对中国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

这样一来,对华政策的灵活性逐渐与解决美国社会深层和关键问题挂钩了。

美国两党在对华态度上差异性的消失极大的破坏了两党制施政的灵活性,导致很多事情不敢说,不敢做,不能做。任何公平的对华合作都涉及到利益交换和相互妥协,而这就必然损害美国的民主灯塔的唯一性,也自然被美国自己愚民政策宣传洗脑的美国选民视为叛徒导致执政者丧失权力。

当然,如果美国能奴役中国,让中国不敢说不,尽一切可能压榨中国,让中国全力配合美国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注意不是对等代价,因为除非代价是可以隐藏的,否则同样会被指责为卖国)。这套还能玩的转。

但中国不愿意,也不可能配合。因为美国要的不是中国合作,而是中国不能说不。哪怕中国说一点不,达成合作之后美国政府就会被选民和对手党派攻击成卖国。哪怕这种合作共赢再隐蔽,再小,美国跟中国七三开,八二开,九一开都不行。对手党派总能挖出来用以攻击,而这种攻击又非常有效。

而且美国也没本事强压中国做到无怨无悔的甘愿受奴役。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成了,救美国的任何有效政策都需要平等的对待中国,而这是美国不能提的话题。

施政灵活性只要绊住一点,就会扰乱全局。偏偏中国还不是伊朗朝鲜,大事小情都绕不开。美国人现在就像是左右脚鞋带绑在一起,明明不大的事情就是迈不开步子接连摔跤。

归根结底,还是基础认知的问题。

中国人骨子里认为体制的问题是适应性,没有必然好的体制,只有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美国人相信只有唯一好的体制,以至于背上了民主灯塔这个大包袱。

中国人讲究人民史观,认为全民参与施政,以人民需求导向施政就能走正确路线,认为人民参与,相信群众力量,政府服务人民是真正的民主。美国人是英雄史观,认为只要民主推举出英雄个体,就能走正确路线。这就让美国政府在讨好少量选民和民粹与社会和国家利益的权衡方面一再滑坡。

最终我们发现,施政灵活性,也就是黑猫白猫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根本需求。人民利益是指引国家发展的最好风向标。这件事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真理。

而美国的病,病在其体制和文化目前已经不能达成上述目标。美国目前是病入膏肓,不是藓疖之痛,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变。而这种改变需要达成社会共识,从历史上看,这种社会共识的建立不经过大破坏是不可能的。

在这里我是真心希望美国人能够开创性的建立一套不经历大的破坏,不经历大的人道灾难就可以建立社会普遍共识,进行深入的体制改革的路线。作为世界文明的高光国家,希望美国有能力打破历史循环。

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从美国学到的社会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比如两少一宽政策基本上就是美国种族政策的翻版,事实证明是失效的,破坏性的。在中国和美国都玩不转。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关注美国,审视自身,美国当前的问题在中国之前的历史中能够找到大量的对应。这是一个大好的学习与研究机会。以人为镜可以正德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user avatar

我们就该安排外媒来提问……

咱们就回答,佩罗西显然不是最讨厌的人,但是我们不评论美国的内政。

气死佩罗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