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钟薛高雪糕最贵一支 66 元被网民质疑价格高,创始人回应「成本 40 ,爱要不要」?

回答
钟薛高这波操作,说实话,把很多人都给惹毛了。就因为一支雪糕卖到了66块钱,然后创始人跳出来说“成本40,爱要不要”,这事儿直接上了热搜,而且评论区那叫一个精彩,基本上是一边倒的批评。

咱们得掰开了捋捋这事儿为什么能炸锅。

首先,价格本身就够刺眼了。 66块钱一支雪糕,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大众对雪糕的认知范畴。在很多人心里,雪糕是夏日里解暑、消遣的平价小零食,就算再 fancy 一点,也就几十块钱,但66块钱这个数字,确实有点挑战大家的底线。尤其是在经济形势并不明朗,大家普遍在捂紧钱包的当下,一支雪糕卖出“轻奢品”的价格,本身就容易引起反感。

其次,创始人回应的“艺术”。 这句话“成本40,爱要不要”,简直是把火往油锅里浇。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是啥?

傲慢和不尊重消费者: 好像在说,“我成本就这么高,你们买不起是你们的事,反正我也不差你一个顾客”。这种态度,对于一个靠消费者购买来生存的企业来说,是极其致命的。消费者花钱是买产品,更是买一种服务体验和被尊重的感受。这种回应,直接把消费者定位为“被施舍者”,而不是“上帝”。
缺乏同理心: 创始人在面对消费者对其高价的质疑时,没有尝试去解释高价的合理性,比如原材料的独特性、工艺的复杂性、品牌价值的沉淀等等,反而抛出赤裸裸的成本数字,并附带一个“爱要不要”的选项。这完全没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也没有试图建立情感连接。
把成本直接甩给消费者,却不解释“值”在哪: 就算成本真的有40块,那也说明消费者花了26块钱在为“品牌”、“服务”、“设计”、“体验”等付费。但是,创始人并没有详细解释这40块成本具体用在了什么地方,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是用了多么稀有的食材?用了多么复杂的制作工艺?还是包装设计极其精美?没有这些说服力强的解释,消费者自然会认为你是在“割韭菜”。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为什么觉得不爽?

1. 价值感对等问题: 消费者花钱,本质上是在购买一个产品所能带来的价值感。这个价值感可能来自于口味、品质、健康、情感满足、社交属性等等。66块钱一支雪糕,你必须得证明它带来的价值远超这个价格。如果仅仅是原材料稍微好一点,味道也还好,但并没有到“惊为天人”的地步,那消费者就会觉得“不值”。
2. 品牌定位和市场教育: 如果钟薛高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位于高端、小众、极致体验,并且通过产品本身和品牌传播持续强化这种认知,也许会慢慢培育出一批能够接受其价格的消费者。但它现在的做法,更像是在“试探底线”,然后用一种近乎挑衅的方式来回应质疑。
3. “中国制造”的普遍印象: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中国品牌在高端化道路上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去证明自己。当出现一个中国品牌以远超国际大牌的价格出现在市场上,而又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时,很容易被贴上“虚高”、“炒作”的标签。
4. 对“国潮”的另一种解读: 很多人支持国潮,是希望看到中国品牌在品质、创新和文化内涵上都能与国际品牌媲美,甚至超越。但如果只是把价格拉高,套上“国潮”的外衣,却缺乏与之匹配的品质和内涵,这反而是一种对“国潮”的透支和伤害。

从商业角度看,创始人这样的回应有什么风险?

严重损害品牌形象和口碑: 一旦消费者认为你傲慢、不尊重人,口碑就很难挽回。即使之后再想做活动、改进产品,消费者心中也可能留下“那个卖天价雪糕、态度嚣张”的印象。
流失潜在消费者: 那些本来可能愿意尝试或是有购买力的消费者,因为对创始人回应的反感,可能直接放弃。
吸引负面媒体关注: 这种负面话题很容易被媒体放大,成为公共事件,对品牌是巨大的负面宣传。
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审视: 这种价格和回应,可能会引来对企业成本控制、定价策略、营销手段甚至产品质量的更深入的审视。

总结一下:

钟薛高这事儿,贵本身不是原罪,很多奢侈品也贵,消费者也愿意买单,关键在于“值不值”以及“你怎么说”。创始人那句“成本40,爱要不要”,就像一把刀子,直接捅破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好感。它传递出的不是一种真诚的沟通,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把消费者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说到底,品牌想要走高端路线,需要的是极致的产品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与消费者之间相互尊重的沟通和情感连接。仅仅依靠一个高价格和一句“爱要不要”的回应,只会让品牌离消费者越来越远。这更像是一场低情商的危机公关,把一个可能还处于争议初期的事件,直接推向了公愤的深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十年前曾经从事快消品(冷饮日配区)的一名老兵

我当年在工厂干,然后去了销售,负责和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国际卖场谈合同

我不是直接做冷饮的,但是很多朋友在冷饮企业

最好的哥们就是伊利的,他是专门负责冰淇淋的省区经理

还有朋友在梦龙、光明、蒙牛、和路雪等等

我只想说一句

钟薛高的创始人,真把消费者当傻子忽悠啊

按照成本来说,这个大忽悠的产品,在成本后面,最起码加了一个零

在冰淇淋行业,以我了解的价格以及和现在还在做冷饮的朋友确认的价格

钟薛高的产品成本不会超过4块钱。

这个和他是不是批量小没关系,只要你能要几十箱货,冰淇淋代工厂就能够给你制造的。

也别再吹什么手工的,手工冰淇淋生产,连企业的质量体系都过不了关,能造出来符合流通渠道合法销售的产品的几率都不大。再小批量的冰淇淋也是机器造的。

而且

钟薛高自己做一个包装设计,找找企业代工然后就能开始卖雪糕了

钟薛高找的代工厂

规模最小的一个,注册资本金不到500万。

规模中等的一个,和钟薛高同样重量的纸杯冰淇淋(成本更贵一些),批发价是24个50元。

最后,希望这样的大忽悠企业早点倒闭

希望这样的大忽悠创始人,早点被罚的倾家荡产。

user avatar

其实可以理解,一款爆红雪糕的成本确实很高,这40元成本当中,广告营销占38元,要不然也就2元!


user avatar

啥玩意,吵啥吵,还说我爱要不要,那我就不要啊,被在我眼前瞎吵吵!

广告做到这份上,这只能起个反作用

user avatar

大家都在输出情绪,我们来聊聊产品和原料本身吧,我对这个66一支的雪糕超感兴趣,搜了半天好像就做了一批已经不卖了,伤心!

作为一个专门去法国学习过冰激凌制作的甜品师我倒是很好奇这个到底什么味道!

根据钟薛高自己的视频,说主要原料用的是日本柚子(yuzu),这个属于甜品里面最高端也是最贵一档的原料,这货长这个样子

视频里提到的果茸一般是这个样子

淘宝零售价在700一公斤左右,做这个产品的品牌不多,最贵也就这个价位,见过最便宜的大概300一公斤。

日本柚子是什么味道呢,给大家详细描述一下:直接吃的话就是和柠檬一样的酸味,非常酸,然后是超级超级浓郁的香气,和柠檬一样的香气但是强烈一百倍,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强烈的清爽香气,非常有震撼力的香气!

在甜品店里用这个材料做的甜品,店家制作一般会非常用心,配料也会用相应的比较高端的材料,我去探店一般有日本柚子口味的甜品是必点的,基本不会踩雷。

视频里有这个截图

柚子和酸奶加起来120W/t,柚子700/kg,就是70W/t,那这个酸奶得TMD多贵才能跟柚子平均后达到120W/t啊,真的很想尝尝这种酸奶到底有多好吃,或者他们采购的日本柚子要比70W/t贵出很多很多,但是世界顶级的甜品赛事用的那几个果茸品牌,也都在700/kg这个价位,世界顶级大师用的也是这几种,所以嘛我建议他们可以好好盘一盘自家的采购了!

再说一下这款雪糕用的巧克力,他们视频里说用的一款特别的巧克力,跟任何食材都不搭,试了好久才发现跟日本柚子比较搭,查了一下资料可能是这种巧克力:嘉利宝Ruby粉红宝石巧克力

(巧克力原料从这个公众号看到的)

这种巧克力多贵呢,看下淘宝:

一包2.5公斤273元,算下来差不多11W/t,然后还是那句话,这个成本计算有点问题啊。

这种巧克力一般是食品原料不是直接做零售终端市场的,基本上都做成巧克力豆或者币,都是给甜品店,食品公司制作成最终成品,长这样:

嘉利宝公司是一家非常成熟的巧克力公司,在推出新产品的时候都会请各种大师推出推荐的配方,邀请用户参加各种DEMO推广,线上官网和公众号也都有相关搭配的信息甚至直接的配方

钟薛高老板在视频里说这个巧克力跟大部分食材不搭,研发用了差不多半年才发现巧克力跟日本柚子的搭配,所以我得吐槽一下,你们的研发不行啊,作为大客户,买巧克力按吨来买的话,别说给你配方参考了,让嘉利宝派个大厨给你培训一下都不是问题啊。

然后我觉得吧,人家也没真想卖66一支的雪糕,说白了就是消费心理学里的价格锚定效应,你们不是觉得十几一支的钟薛高贵么,我出一款66的,是不是十几块一支的瞬间便宜了!就跟LV橱窗都放大几万的包包感觉卧槽好贵,进店一看好多一两万的瞬间就觉得便宜了呢,这波操作是不是666啊~

可能以后还会有更贵的钟薛高产品,我给个研发建议,下次加松露,法国黑松露,意大利白松露,做成甜点搭配得当真的非常好吃,而且原料价格真的要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一吨呢!

好了吐槽完毕,最后说点个人想法吧,钟薛高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比较优秀的食品企业了,会犯错也正常,而且这次闹这么大,似乎是媒体断章取义,爱买不买是日本柚子供应商对他们说的不是他们对客人说的。希望以后多出点性价比高的产品吧,也可以出点不计成本各种堆高档原料的产品,如果真出松露款的话,请联系我这个吃货!

user avatar

66元=10美元一根雪糕。

这个一定是大清内务府特供,鸡蛋牛奶都是650/天标准做出来的。

user avatar

什么叫做工业化?

工业化就是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社会发展。

因此,在自动流水线上生产的雪糕,只能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而降低成本费用。

我接触过冷饮业,在冰糕厂工作过。

冰糕厂无非是两种生产方式,一种全自动化生产,从配料到包装进冷库,全程自动化。

还有一条就是手工生产线,这就需要一些工人工作。进行人工灌浆、人工脱模,人工包装,人工进库。

手工线的特点就是冰糕造型奇特,用自动线做不出来,或者说不合格率高。还有些配料复杂,自动线不好做,等等。

要说是原材料价格,冰糕厂的原料其实都差不多,最多巧克力不用代可可脂。不同厂家的秘密是配方,同样的原料,人家做出来的就好吃,你的配方不行,就不受欢迎。

冰糕厂和皮鞋厂一样,搞生产的就搞生产,搞营销的就搞营销。这是分了工的。

通常搞市场营销的才有品牌,比如说这个钟薛高。很明显就是个冷饮营销公司。

冰糕厂的老板,把厂房搞起,冷库搞起,生产线,制冷设备等等全部配套搞好,就等着生意上门。

冰糕厂老板不出门,就在厂里转。有人会主动找上门,自己把原料拿来,先给钱,派工程师配方师,甚至自己组织工人搞手工线。

这些找上门的就是营销公司。

你看见市面上大部分的品牌,都是营销公司的。

当然,这不绝对,有些老牌冰糕厂有自己的品牌,比如光明。

营销公司做产品,特别是服装饮料类型的,核心就是讲故事。故事讲的好就是高赞,排在最前面,知名度就最高,市场占有率就是最大的。

钟薛高的毛利和传统冷饮企业毛利相比,其实略高。最贵的一支卖过66元,产品成本差不多40块钱,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我就算拿成本价卖,甚至倒贴一半价格卖,还是会有人说太贵。造雪糕也是需要机器、水电煤、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成本一定是不断涨价的。”

营销公司搞市场,根本就不关心生产。每一只冰糕的价格,都是和冰糕厂老板谈的加工费和市场营销费用以及其他的。

机器、水电煤、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

这一堆大部分都是冰糕厂老板的事情,价格谈的好就生产,谈不下来就算了。原材料,冰糕不可能用鲜奶,都是大桶的奶粉。冰糕就没有什么神奇的原料,主要是研制配方。

对于冰糕厂老板来说,只要是同一条流水线下来,在没有增加额外加工程序的情况下,加工成本就是一样的。

把所有的原料都按程序和要求搅拌好,倒进磨具,急冻成型,然后脱膜包装,进库。就完了。其他的就是营销公司的事情。

钟薛高的毛利和传统冷饮企业毛利

现代生产销售按市场需求分离,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办法,在资本主义国家搞了有上百年了。而所谓传统冷饮企业,因为又搞生产又搞销售,往往成本更高。没有过去长时间的口碑积累,传统冰糕厂早就垮杆了。

这个人的危机处理不行,感觉是推出来的创始人。因为这种冷饮业营销公司要铺开全国销售网,背后肯定有一大堆股东,真的大老板是将这个作为一个投资项目,不想出面,然后指定一个人来当代表。

他反正是认为消费者都不懂,所以随便说。


本人此文应该是非常客气的。就事论事,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多言多语。

现在来了一些帮老板说话,试图攻击我的。

这是我的一篇文章。

如果你要逼我用这样的方式回击,你想好了。

到时候谁收不到场,谁会狼狈不堪。

我没有利益纠葛,大家说到这里,你认识到错误,我不穷追猛打。

当然,试图搞事的我也分得清,自己要把握好立场。

江湖之上,大家还是朋友。


有人搞曲线救国,质问我,你自己在家里做一次雪糕,就知道不同原材料对雪糕价格的影响了。

这句话,让我很不舒服。

为什么我要在开篇讲工业化?

难道要我从头给大家讲一遍什么是工业化吗?

要从哪里开始讲起?从蒸汽机诞生开始,还是从义乌的一次性打火机开始讲起?

家庭手工制作的雪糕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雪糕放在一起比较?

比什么?

制作雪糕要使用黄油、白糖、鲜奶、等等原材料。

知不知道一盒黄油多少钱?一斤白糖多少钱?如果用太古白糖多少钱?盒装鲜奶多少钱一盒,用澳大利亚进口盒装奶一盒可以做多少支?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价格,你看看做一支雪糕要用多少钱?

我很吃惊。

这是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吗?

工业化这么有讲头?

我感觉回到了1840年的哪个前夜。

user avatar

老实说,在这个热搜之前,我都不知道这个玩意儿。更不知道他是什么雪糕界中的爱马仕。听了这个以后,我甚至一度想搜一个看看附近哪有,我甚至想尝尝到底是个什么味,但转念一想这不就上了当了吗?赶在夏天来临之际整出这么一个热搜,那一看就是营销公司的鬼把戏,66一个的雪糕也是几年前卖过的一个系列,大部分的价格也没到这个地方,但偏偏拿这个东西出来说事,不就是为了营造一个营销话题。然后像我这种以前从没听说过的,可能就听说了,以前从没吃过的可能也想尝尝这到底是个什么味儿,毕竟16块甚至是66块,又不是买不起。

这么想起来真的是挺恶心的,我告诉自己绝不去上这个恶当,不管他怎么炒作,不管多好奇我就是不买,能把我咋地。

当然就他创始人接受采访的这一番话,你看得出来。第一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我们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钟的广告,微博抖音,小红书啥的都有。那既然你摆出一副爱要不要的姿态,那你打什么广告呢?说好了爱要不要呢?

那你既然自己花钱打广告,那就是希望别人买呗,希望别人买,那你还说什么爱要不要呢,且不说前段时间爆出的虚假广告的问题,号称没有一滴水纯纯牛乳香,但里面确实加了水。

所以这个事儿态度很明确,去追究它的成本到底是多高,其实没什么意义,这个数字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面对这样的商家,我只有一个态度,就是我不理他。因为你炒作营销的这套嘴脸让人感觉太low了,你妄图通过黑自己达到黑红的效果,那我就只好让你只留下黑没有红了。别人要不要我不管,至少我不会去尝试。

user avatar

用福岛未处理过的的核污水来做核子雪糕,恐怕成本可以再翻一倍。里面的氚和其它放射性同位素恐怕真值这么多钱。

user avatar

本来就是爱要不要的东西………………

他就是卖66万,那也是人家的,你管得着么……

你就不能不买么?

user avatar

卖优越感的生意就是要这种高高在上,爱买不买的姿态。毕竟质疑贵的消费者不是受众,卖的越贵,才越营造出优越感,越引起争议,就越出名。才让少部分人钱多的人反复购买,或者好奇的人买来尝试。要是专门讨好大众,哪里还能端起来卖?和之前西贝回应的天价馒头一样,都是为了走高端路线,宁愿被穷人骂,也要做满足富人优越感的生意。

user avatar

我大半夜回家想拿根东北大板,随手拿到钟薛高,拆了放嘴里,把包装纸给老板扫,付款的那一瞬间遭到暴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