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薛兆丰说资本是是弱者?

回答
评价薛兆丰教授关于“资本是弱者”的说法,需要深入理解他这句话的语境、意图以及可能引发的讨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因为它挑战了许多人对资本的传统认知。

首先,理解薛兆丰的语境和核心论点

薛兆丰教授是知名的经济学家,他倾向于从奥地利学派和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经济现象。在谈到“资本是弱者”时,他很可能是在强调以下几个核心思想:

1. 资本的工具性和服务性: 资本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生产和满足需求的工具。资本的价值在于它能被用来创造更多的价值,满足人的欲望。因此,资本的“强大”是在于其效用,而其存在的前提是服务于更根本的“人”或“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依附于其使用者(企业家、劳动者)的决策和能力,它本身没有自主性。

2. 资本的脆弱性与易损性:
被剥夺的可能性: 在政治和法律体系下,资本随时可能被征收、被管制、被限制,甚至被没收。例如,税收、国家干预、产权不清、法律风险等都会直接损害资本的价值和所有权。
回报的不确定性: 资本的投资回报并非必然,而是充满风险。市场变化、技术革新、消费者偏好转移,甚至宏观经济波动,都可能导致投资血本无归。资本的创造者(企业家)需要承受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决策失误,资本就会化为乌有。
需要劳动来运作: 资本本身是死的,需要劳动(包括人力资本和体力劳动)来驱动和管理才能产生价值。如果缺乏熟练的劳动者、有能力的管理者和创业者,资本就可能闲置或效率低下。从这个角度看,劳动者(特别是具备稀缺技能的劳动者)对资本的供给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依附于消费者和市场: 资本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其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被消费者接受和购买。如果市场不认可,资本的投入就如同覆水难收。消费者拥有最终的“购买权”,也因此拥有对资本方向的“投票权”。

3. 对“资本家”或“资本力量”的批判性反思: 薛兆丰教授可能是在反驳一种将资本视为压迫者或绝对力量的观念。他强调的是,资本的权力并非天然拥有,而是通过市场竞争、创造价值、承担风险等方式获得的,并且这种权力是受到诸多制约的。他可能是在提醒人们,在讨论经济关系时,不要忽视资本的另一面——其内在的脆弱性和对外部条件的依赖性。

二、 评价其说法的角度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价薛兆丰教授的这一说法:

1. 经济学理论视角:
奥地利学派视角: 奥地利学派强调企业家精神、不确定性、过程和主观价值。在这种框架下,资本的创造和增值是一个充满试错和风险的过程,资本的“强大”是建立在企业家成功克服不确定性基础上的,一旦失败,资本就会消失。薛教授的说法与此契合。
新古典经济学视角: 新古典经济学更多关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和供给曲线等。在宏观层面,资本供给的弹性会影响其回报率。微观层面,资本的投入需要与劳动等要素结合。从纯粹的生产函数来看,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弱者”的说法则需要更具体的论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是剥削的工具,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资本)和剩余价值来压迫劳动者。在这种视角下,资本被视为一种具有强大压迫力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强者”。薛教授的说法无疑是在挑战这一传统解读。

2. 现实世界中的体现:
支持论点:
创业公司的普遍失败: 大量初创企业,尤其是科技公司,在早期投入巨额资本,但最终因为产品不被市场接受、技术路线错误、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而失败,其资本化为泡影。这体现了资本的脆弱性。
政策风险: 很多行业因为政府的宏观调控、产业政策调整、环保法规收紧等而遭受重创,相关资本价值大幅缩水甚至归零。例如,在某些国家,房地产行业或特定能源行业的资本就面临着巨大的政策不确定性。
市场波动: 股票市场、商品市场等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导致大量资本在短时间内蒸发。
劳动者议价能力: 在某些高技能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或客户资源的劳动者对资本拥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跳槽来获得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待遇,这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资本的“力量”。
反驳论点或更复杂的解读:
资本的集中与集中效应: 尽管单个资本可能脆弱,但资本在社会中常常是高度集中的。少数大型企业或富有的个人掌握着巨额资本,他们在市场、政策制定(通过游说等)和技术创新方面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这使得他们成为事实上的“强者”。
资本的积累效应: 一旦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它就更容易产生复利效应,并且能够抵御一定的风险,甚至通过投资保险等方式进一步降低风险。这使得资本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
资本在“权力博弈”中的作用: 在很多“权力博弈”中,资本往往是发起者或受益者。例如,企业游说政府制定有利于自身的政策,这使得资本在政治体系中也扮演了积极甚至主导的角色。

3. 概念的模糊性:
“资本”的定义: 薛教授在讨论“资本”时,是指具体的金融资产、生产资料,还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一种力量?不同的定义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指的是所有形式的资本,那么“弱者”的说法可能过于简化。如果指的是需要企业家冒险投入才能产生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新增资本,那么说其“弱者”有一定道理。
“弱者”的标准: 衡量“弱者”的标准是什么?是相对于劳动者?相对于政府?还是相对于其自身的存在状态?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个论断就可能难以被确切地评判。

三、 总结与更细致的评价

薛兆丰教授关于“资本是弱者”的说法,并非是一个否定资本重要性的论断,而是一种从特定经济学视角(如奥地利学派)出发,强调资本内在的脆弱性、风险性和对其他要素及制度的依赖性的一种解读。

优点:
挑战刻板印象: 有助于打破将资本简单视为万能的或纯粹压迫者的简单化认知,引导人们更全面、辩证地看待资本。
强调企业家精神和风险: 突出了资本的创造和增值过程是多么艰难和充满不确定性,对企业家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风险给予了肯定。
提示制度的重要性: 暗示了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稳定政策环境对于资本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为资本在这些方面是“脆弱”的,容易受到损害。

局限性/潜在争议:
过于简化宏观和结构性问题: 在现实世界中,尤其是在缺乏有效市场和制度制约的环境下,大量资本(特别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资本)可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权力”,能够塑造市场和政治格局,这时候说资本是“弱者”似乎难以令人信服。
忽略了资本的集中和议价能力: 当资本高度集中并形成垄断或寡头时,其对劳动者、消费者以及小型企业就可能表现出极强的压迫性,此时资本更像是“强者”。
定义和语境的清晰度: 如前所述,对“资本”和“弱者”的定义需要非常清晰,否则论断的有效性会受影响。

因此,更准确的评价可能是:

薛兆丰教授的说法在强调资本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对人(企业家、劳动者)及制度的依赖性方面具有深刻的见解,有助于我们理解资本创造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在所有情境下都是弱者。在资本高度集中、市场失灵、政治干预不足的情况下,资本及其所有者可能成为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 因此,理解他的论断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社会和经济背景,并认识到资本在不同维度上可能呈现出的复杂且矛盾的“强”与“弱”。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观点,它邀请我们超越表面的理解,去探究经济活动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和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送给为资本说话的你们:

林语堂说:“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阶层,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

到底是皇帝的刀快还是豪强的刀快?到底是谁在普通人身边更近,更容易侵犯自己的利益?这点事都拎不清?看不明白?

汉武帝是杀了郭解,又没杀你们和你们的家人,你们犯得着为这些豪强说话么?

你们是得了郭解的钱我还能理解,可是你们什么都没有,没得到,你们这些辩解到底是为了什么?资本也不会因为你们说好话,可怜你们,给你们钱,反而会利用资金,技术优势不断压榨普通人。

一群人为了压榨自己的资本叫好,你连饭都吃不饱,吃不上还要为他们叫好,我觉得除了精神有问题以外,没有其他可以说的。

故事里,因为郭解被杀的人难道就是该死?那些就是普通人的宿命,这不是反讽,而是自戕了。

以牺牲自己的命来满足资本的饕餮之欲,你们可真的算是伟大,死得其所了。

拿去学习,好好为资本付出自己的狗命。

【我这么努力的工作,可能为了就是让老板过上更好的生活-哔哩哔哩】b23.tv/cfONW3

典故:

元朔二年(前127年),朝廷要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贫,不符合资财三百万的迁转标准,但迁移名单中有郭解的名字,因为官吏害怕,不敢不让郭解迁移。


当时大将军卫青替郭解向汉武帝说:"郭解家贫,不符合迁移的标准。"但是汉武帝说:"一个百姓的权势竟能使将军替他说话,这就可见他家不穷。"于是,郭解被迁徙到茂陵。人们为郭解送行共出钱一千余万。

++++

郭解背景介绍:

郭解,平民出身,却也不同于一般平民。他的外祖母是中国第一女神相许负,师从于黄石公。许负本来是一妇人,因善于相面为刘邦立过大功,19岁被汉高祖封为鸣雌亭候。不仅如此,许负爹许望封为温城侯,三位兄长封为将军,荣耀至极。


郭解父亲也是当地一著名游侠,仗义侠气很有威望,在文帝时期被逮捕处死。

++++

评论:

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的家族。


++++

自我感悟:

明白自己的阶级属性,从自己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利益出发,维护自己和自己的阶级的一切,资本要不是有钱,不会有人跨界,不要脸,睁眼说瞎话的为资本以及资本家背书的,其背后都是利益关系,同盟而已

这些人不当人,是因为无法建立起对于普通民众的收割体系,他不需要看重民众的态度,他不需要为民众发声。

只要他正常,他就会利用自己的诡辩和影响力,在公共平台,为资本背书,为资本行为进行重新定义,为资本发声,最终从资本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切只不过都是生意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位经济学家在资本眼里还有份量,有影响力,这种做法自然会得到资本的热烈回应。


普通人要是拎不清,信这一套,除了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自然只会什么都没有得到。

问问自己,配给资本家,资本提鞋么

不配,那就反对资本壮大和垄断,坚定不移站在资本的另一面,团结一心,通过民心影响,限制,肢解资本!

所以要想说什么话,代表什么,首先看看自己吃什么,用什么,玩什么,钱包里还有多少钱,然后问问自己:


十块钱三把钥匙,你配么?

user avatar

我国台湾地区,有位「企业协会理事长」,曾经在台湾地区一例一休(每周最少修礼拜日,隔周至少周休二日)法条修订时,发表过一番名言。

可以说,这位理事长不经意的发言赤裸裸揭露了台湾地区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丧尽天良。在回覆关于劳工长年加班没有足够休息时间而过劳死的问题时,居然名目张胆的宣称:「台湾没有过劳死,如果有,那他本身有病。」直接将员工过劳而死的责任,扭曲为员工本身的问题。

甚至,在谈论完这番歪曲事实的谣言后,萧明仁进一步宣称:「台湾媒体舆论对资方有很大的恶意,一直妖魔化资方,让资方成为弱势,所以老板们都不敢站出来说话发表意见。」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居然还洋洋得意的说:「台湾公务员的薪水是哪里来的?还不是资方缴纳的税金!」

这番话无疑表明蔡英文当局的反动性,由于政府、政党大量资金都是由资产阶级捐款,以至于政府几乎沦为资产阶级傀儡,少数利益集团甚至将整个机构绑架,命令民意代表通过有利于自身的法案。

对照蔡英文上台前对选民保证的:「台湾劳工是我心里最软的一块肉。」,现在来看,不过是愚弄人民的骗局,一到上台后立刻对劳工阶级换了一副嘴脸,联合资产阶级共同镇压台湾劳动人民的罢工运动。


其政府高官赖清德,在回应记者询问:「劳工低薪该如何处理?」时,更是直接用「当作功德」作为回覆。将劳工阶级的辛苦工作称作「福报」,这等于是把劳工阶级给物化,视作单纯的生产工具而非一个活生生的人。贬低了劳工阶级的劳工成果,妄想用冠冕堂皇的道德规训欺骗人民。

而当人民在绝望之际寻找政府寻求帮助时,蔡英文更是以「你们要自立自强」来回答,推托政府的责任,更是抛弃了自己身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政治责任。

一句「你自己去跟老板谈」,更是完全选择性遗忘台湾工会现况,故意不提台湾工会在台湾地区现行法律下作用有限,几乎被资方把持的事实,更是闭口不谈劳工阶级相对资方的弱势和不平等地位,企图用模糊的话语来缓和双方矛盾顺便将自身义务撇清。

可以说,在台湾人民雪亮的眼睛注视下,蔡英文当局的反动性早已一览无遗,人民随时正跃跃欲试用自身的力量推翻这个背叛劳工阶级的政府。而唯有到那时,蔡英文当局才会明白背叛人民的下场唯有死路一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