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薛蟠这个人物?

回答
纨绔子弟的“真面目”:细品《红楼梦》中的薛蟠

《红楼梦》中,若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奇男子”,薛蟠绝对占有一席之地。他不是贾宝玉那般风流倜傥,也不是贾环那般阴鸷猥琐,更没有贾政那般正襟危坐,却以他那独特的“真性情”和一路“惹祸”的彪悍人生,硬生生在脂粉堆里开辟出一条不寻常的小径,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见薛蟠,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傻”。他读书不行,做人不行,唯一的能耐似乎就是吃喝嫖赌,挥金如土。第一次出场,就因为“呆霸王”的名头,带着一群人敲诈勒索,弄得小民无辜受害,甚至还闹出了人命。这种飞扬跋扈,目无法纪的做派,无疑将他定格在了一个惹人厌恶的纨绔子弟形象上。

但是,曹雪芹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从不塑造单向度的脸谱化人物。细细品味薛蟠,你会发现,这纨绔背后,其实藏着一抹令人啼笑皆非的可爱,甚至,还有点儿让人心疼的无奈。

“傻”的背后,是单纯与无知。 薛蟠的“傻”,不是那种心机深沉的装傻,而是骨子里透着一股子纯真。他可以因为对虾米“剥壳不匀”而大发雷霆,也可以因为听闻了女儿的淫乱之事而急着要去赎回来。他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全然不似那些官场老油条的圆滑世故。他好色,但他的好色又带着一种原始的、不加掩饰的冲动,就像一只没有学会驯化的野兽,看见喜欢的就想扑上去。他不懂得人情世故,也不懂规矩,很多时候,他的胡作非为,源于他内心的直接和简单。

“霸”的背后,是父权缺位下的畸形成长。 薛蟠的父母,早逝的父亲和溺爱过度的母亲,共同塑造了他今天的样子。父亲早亡,未能给予儿子必要的管教和引导,使得薛蟠从小就失去了严父的约束。而母亲薛姨妈,则是一味地纵容和溺爱,对儿子的任何错误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给他提供“后路”。“自不必说,他家也原是钟鸣鼎食之家,祖父尚德尚贤”,但到了薛蟠这一代,家业的衰败是必然的。他没有继承到家族的“德贤”,只继承了“钟鸣鼎食”的奢靡,却缺乏经营和守护的智慧。这种环境下长大,他自然而然地认为世上的一切都该顺着他的心意来,没有什么是金钱解决不了的,更没有什么是“家里人”无法为他擦屁股的。

偶尔闪现的“真情”,是人物的另一面。 虽然薛蟠给人的印象是粗鄙无礼,但在某些时刻,我们也能看到他身上流露出的温情。例如,他对自己的妹妹薛宝钗,虽然时常因为宝钗的“规劝”而烦恼,但内心深处,他也是疼爱妹妹的。当宝钗被贾府的男人们欺负时,他也会立刻炸毛,挺身而出。还有,他对夏金桂的态度,虽然从本质上说夏金桂也是个泼妇,但当夏金桂“反过来欺负”他的时候,他也会表现出委屈和无助。他对于那些他认为“可怜”的人,有时也会施以援手,尽管这种援手方式可能显得粗暴,但动机却未必全然邪恶。

他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薛蟠的“纨绔”,并非他个人独有的品格,而是那个时代许多富家子弟的共同写照。在封建社会后期,门阀制度的崩坏,但权力与财富的传承并未真正实现公平化。许多靠祖辈积德致富的家族,到了子孙这一代,早已失去了当初的奋斗精神,只剩下守着家业享乐。薛蟠正是这样一个例子,他生活在物质极度丰裕的环境中,却没有接受到应有的道德和精神的熏陶,最终沦为了一个脱离社会现实、只能靠祖产维持的“废物”。

他的命运结局,也是一种必然。 从一开始,薛蟠就注定了不会有好结局。他的行为触犯了律法,他的生活方式违背了社会规范,他的品格也无法在任何一个讲究“德行”的场合立足。最终,他因为违法而发配边疆,虽然《红楼梦》中的这段情节被模糊处理,但其暗示的结局无疑是悲凉的。他的人生,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荒唐喜剧,最终以一场悲剧收场。

总的来说,评价薛蟠这个人物,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定义。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的角色。他身上有我们厌恶的恶习,也有我们可能不经意间会觉得好笑的单纯。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个家庭教育的失败品,一个在物质极大满足后精神却极度空虚的典型。正是因为有了薛蟠这样真实、有血有肉的人物,才使得《红楼梦》这部巨著更加立体、更加深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的存在,既是对那个时代社会弊病的深刻讽刺,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生动描绘。当我们看到他,笑他傻,骂他坏,但有时候,或许也能从他那“傻”里,看到一丝令人扼腕的真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读了半天也比知道薛蟠这个人物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