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人口密度和「内卷」、低生育率有关联吗?

回答
高人口密度与“内卷”、低生育率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高人口密度是如何催生“内卷”的?

想象一下,在有限的土地上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这直接导致了资源的稀缺和竞争的加剧。这种稀缺感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教育资源的挤压: 对于家庭而言,子女的教育是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当优质的教育资源(好的学校、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学设施)相对有限,而渴望获得这些资源的学生数量庞大时,家长们就会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而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的“军备竞赛”——早教班、各种兴趣班、课外辅导班。为了让孩子在高考、中考等关键节点脱颖而出,家长和学生们不得不投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所谓的“鸡娃”现象,它本质上是教育领域内卷的缩影。
就业市场的白热化: 当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涌入劳动力市场,而适合他们的、薪酬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数量增长速度却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时,就业竞争就会变得异常激烈。一份看似普通的工作,可能会收到成百上千份简历。为了在众多竞争者中获得优势,人们不得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甚至不惜压低自己的薪资期望。加班加点、牺牲个人生活、不断学习新技能以保持竞争力,这些都是职场内卷的表现。
社会空间的限制与心理压力: 高人口密度也意味着生活空间的局促。无论是居住环境、公共交通还是休闲场所,都可能人满为患。这种物理空间的拥挤感,往往会转化为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感到被压迫,竞争意识会无形中增强,大家都在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关注度。
“机会成本”的放大: 在人口密集的环境下,每一次选择都似乎伴随着巨大的机会成本。放弃一项学习机会,可能意味着错失了通往更高阶层的阶梯;不努力工作,可能意味着被淘汰,失去赖以生存的资本。这种“不进则退”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竞争的敏感和投入。

那么,这种“内卷”又如何影响低生育率呢?

“内卷”并非凭空产生,它与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

养育成本的指数级增长: 在高度内卷的社会中,养育一个孩子不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而是要确保他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落下风。这意味着巨额的教育支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各种技能培训,都是一笔天文数字。此外,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住房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如此高的养育成本,让许多年轻夫妇望而却步,他们会权衡自己目前的经济能力和未来的投入,最终可能选择少生甚至不生。
个体自由和发展空间的压缩: 高度内卷也意味着个人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以维持生存和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生儿育女所带来的时间、精力以及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会显得尤为沉重。一些年轻人会担心,生育会牺牲自己宝贵的青春、事业发展以及社交和娱乐时间,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生育的犹豫。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优先考虑个人的发展和生活品质,而不是承担沉重的家庭责任。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悲观情绪: 在高度竞争且资源分配并不总是公平的社会中,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可能并不乐观。如果看不到通过生育能够获得更好的未来,或者担心下一代会继续承受巨大的压力,那么生育的动力自然会减弱。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传宗接代”或“养儿防老”的传统生育观念受到挑战。
“少即是多”的生育观: 随着社会发展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物质条件充裕但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些家庭会选择少生优育,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一个或两个孩子身上,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相对优质的成长环境。这种生育观的转变,是人口密度和内卷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和更复杂的关联:

并非所有高人口密度地区都存在严重的内卷和低生育率。 政策、文化、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配模式等因素都会对这种联系产生影响。例如,一些高度发达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国家,也可能面临生育率下降的问题,这可能更多地与高福利、高教育、晚婚晚育等因素有关。
低生育率也可能反过来加剧某些领域的内卷。 例如,劳动力供给减少可能导致某些高技能岗位的竞争依然激烈,因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然很高,而合格的求职者数量相对较少。
“内卷”和“低生育率”是相互强化的循环。 高人口密度导致竞争加剧(内卷),内卷导致养育成本和压力增大,从而降低生育意愿(低生育率)。而低生育率又可能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从而影响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可能进一步加剧某些领域的“内卷”。

总而言之,高人口密度为“内卷”提供了温床,而“内卷”的现象又通过增加养育成本、压缩个人空间以及加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显著削弱了人们的生育意愿,最终导致低生育率。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紧密的互动网络,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轨迹。理解这种联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人口问题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赞有个公式说的很好,生育是个经济问题。

不止生的成本,还有养的成本。

成本收益比合适,就多子多福。

成本收益比不合适,就丁克快乐。

所谓生育率不可逆转的地方,制度一变(不可能施行,只是举例)就抢着生了。

1、取消养老金

2、以法律形式规定,父母完全支配子女部分财产。(譬如婚前100%,婚后50%,直接把钱发到父母账户使用。)

3、税收拉平收入差距,只要完成18岁的教育,没有违法犯罪,可以从18岁起低保5000拿到死

任何人收入累加超过15000,超过部分100%缴纳所得税。(按照2020年中国城市物价,以后收入涨了,物价涨了,用购买力平价折算。)

生一个孩子,什么都不干,一个月至少有5000元,婚前,父母享受全额财产支配权。

无论怎么教育培养,孩子以后最多一个月收入15000元,超过部分都是给国家纳税,内卷动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取消养老金,配套生一个孩子父母享受部分财产支配权。生一个孩子,无论培养的如何差,婚前父母可以拿5000元,婚后可以拿2500元。生两个拿5000元,生三个拿7500元。

如果孩子有出息,能挣15000元,那么生三个,每个月可以拿22500元。

如果是丁克,两个人最低收入5000元,一个月是1万。

而两个人生三个孩子,孩子一分钱义务教育之外的钱不花,孩子只能拿最低收入,那么在孩子婚前,这家人的收入是25000元,去掉孩子吃饭生活费用。

生孩子的日子比不生孩子的日子过得舒服,自然就愿意生了。

到了老年,没有退休金。

丁克还是一个月1万

有三个孩子的,即使孩子不争气,只能挣个低保钱,老两口可以拿到自己的1万,孩子的7500元。日子也比丁克过得好。

生育辛苦几年,养育不用花很多钱,终生经济受益,就有动力生了。

现在的问题,是生育养育从经济上看,严重亏损

1、生育动作完成的成本就很高,婚恋本身需要花很多钱。

2、生孩子有痛苦

3、养孩子需要很多精力

4、教育孩子需要很多钱,来应对竞争。

5、孩子教育完成后,可能无收入啃老,可能低收入,高收入的概率有限。贫富差距越大的社会,越是如此。无业福利越低的社会,越是如此。

6、孩子的收入没有法律规定强制回报父母

7、如果孩子有下一代,父母要继续投入精力照顾孩子的下一代,继续花钱花时间。

8、孩子有工作,如果老人需要孩子照顾,孩子除了聘请保姆外,没有其他办法。

9、对于失能老人,有保姆欺负老人的可能,孩子的暴力威胁可以震慑保姆。其他情况下,老人有钱即可雇佣保姆。

10、一个经济稍微好一点的家庭,如果选择不生孩子。把用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金钱用于个人生活享受。那么在老年失能之前,他们的生活享受比有孩子的家庭更好一些。

这种格局建立以后,先是日本人越生越少,然后是韩国、新加坡人,香港人越生越少,现在的北京人,上海人,中国其他大城市,都是这个样子。

穷人去富国愿意生很多,因为富国给的福利多,类似于低保给5000的政策,虽然最高没有15000后100%所得税,但是对穷国人来说,5000相比他们原来的国家生活已经是天堂了,所以移民愿意生。

你在穷国种地摘面包果,家里的唯一电器是手电筒。到了美国当穷人,有食品卡,住房车的日子也是天堂了。多生几个多拿福利,生育完全不是问题。

user avatar

有关,但也无关。

低生育率不一定是由内卷造成的。

内卷也不一定是因为人口密度高。

如果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是倒因为果。

在同等气候条件下,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生育率低于人口密度低的地区。

在同样人口密度的情况下,内卷程度越严重,生育率越低。

而低生育率是以上二者(高人口密度、内卷化)造成的结果。低生育率本身不会造成内卷化,但内卷化会造成低生育率。

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在高人口密度的情况下生育率都低:巴勒斯坦地区的人口密度世界第8名,但生育率超过3.8。

也不是所有低生育率国家的人口密度都高:加拿大生育率不到1.5,但是其人口密度是世界第190名。

内卷化则并不一定人口密度高,也不一定生育率低:孟加拉国就是典型的内卷化国家,其人口密度世界第7名,生育率为2.65(同样内卷的东亚,没一个出生率高于1.6的)。

内卷和生活条件、物资供应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国民心态问题。

相比父辈和祖父辈,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条件显然提高了很多,但是为什么大家依然活的痛苦呢,每个人都觉得活得累。这才是内卷的罪魁祸首。

用人民日报上的话说: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发展过程中的挫折,必须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提升人民幸福感才能解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人口密度与“内卷”、低生育率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高人口密度是如何催生“内卷”的?想象一下,在有限的土地上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这直接导致了资源的稀缺和竞争的加剧。这种稀缺感会渗.............
  • 回答
    在当今全球地理环境和人口经济格局下,寻找尚未开凿且具有高性价比的运河,这绝对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历史上的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的成功范例上,而是要更深入地审视当前世界的脉搏,结合现实的经济驱动力和地理可能性。要找到这样的“潜力股”,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出发:1. 识别未被充分利用的.............
  • 回答
    日本和韩国,这两个东亚国家,尽管人口密度不低,但其森林覆盖率却一直保持着令人瞩目的高水平,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文化、地理、经济以及政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悠久的森林文化与自然崇拜日本和韩国都拥有源远流长的森林文化。自古以来,森林在两国人民的意识中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日本:.............
  • 回答
    .......
  • 回答
    黑河腾冲线,这条虚构的线,却真实地划开了中国人口分布的巨大差异。我们常常惊讶于,为什么在这条线以东的广大区域,尤其是我国东部,人口如此密集,而线以西,广袤的土地却显得人烟稀少?这绝非偶然,而是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这种人口密度差异,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面积与中国相当.............
  • 回答
    台湾的诈骗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而“台湾人素质高”、“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这样的说法,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割裂。要理解这种反差,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并正视台湾诈骗问题的存在。关于年轻人口中涉诈比例的说法,虽然具体的数字可能存在统计上的差异和争议,但.............
  • 回答
    美国的人口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来看确实不算顶尖,但其经济实力却长期位居世界前列。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的。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人口越多经济越强”的简单思维,深入探讨美国经济的独特之处。一、 创新驱动与高附加值产业:经济的“硬核”实力美国经济的强大,很大程度.............
  • 回答
    上海,这座中国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拥有超过两千万的常住人口。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今年的高考生群体时,一个有趣的数字出现了:仅有7万左右的考生踏入了高考的考场。这个数字,与庞大的城市人口基数相比,确实显得有些“袖珍”。那么,这7万高考人数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关于上海这座城市、关于高等教育、以及关于年轻.............
  • 回答
    大都市圈房价高企,这无疑是摆在“未来人口涌入大都市圈”这一命题前的一道巨大鸿沟。如果真的要实现人口持续向大都市圈流动,并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我们必须直面并解决房价这个核心症结。这绝非易事,需要系统性的、多角度的、甚至颠覆性的思维和举措。一、打破“供需失衡”的死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管齐下目前大都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国家治理、人口结构以及民众福祉的核心。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能够适用于所有情况,因为“高效”和“幸福”本身就是动态且多维度的概念,并且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尝试勾勒出一些可能更易.............
  • 回答
    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与生育率之间确实存在复杂而密切的关系,但将中国人口出生率低直接归咎于女性上班,是一种过于简单化且带有偏见的解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女性劳动参与率高对生育率的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高,意味着更多的已婚育龄女性选择外出工作,这对她们的生育决策和行为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对中国饮食产生疑惑的点。中国菜油腻,但人口肥胖率却低于美国,这背后涉及多种复杂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中国菜的“油腻”与烹饪方式的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的中国菜都油腻。 中国菜系丰富多样,不同地区、不同菜系的烹饪方式差异很大。例如,.............
  • 回答
    要给出一个关于蜀汉人口增长率的确切数字,恐怕难度不亚于在三国演义里找出一条真正史无记载的细节。这是因为,尽管我们有《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但对于古代政权的详细人口普查和增长率的精确记录,尤其是像蜀汉这样一个相对短暂且在战乱中起伏的政权,信息是极为有限且模糊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史书的记载、当时的社会经济.............
  • 回答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16至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高达13.6%,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经济和社会指标。要全面评价这一数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数据的解读与初步判断: 高失业率意味着什么? 13.6%的失业率对于一个主要经济体而言,是相当高的。它表明在这个年龄段,有相当比例的年轻人,尽.............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现象。说实话,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的数量,跟咱们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比起来,确实显得比较少。而且,跟印度比,这个差距就更明显了。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很多方面来分析,不能简单地说一句“中国不吸引外国人”就带过了。一、 经济与就业机会:咱们先从最实际的——钱和工作.............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联合国饥饿报道以及中国人口状况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政策等诸多因素。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下:一、 联合国饥饿报道与中国现实的可能解读:首先,我们需要对“联合国饥饿报道”的具体内容进行审慎分析。联合国发布的各类报告,尤其是涉及全球饥.............
  • 回答
    英国卡车司机工资上涨,甚至超越企业高管,这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因素,并非单一原因所致。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深入剖析英国的劳动力市场、人口结构以及相关的经济和政策背景。为何会出现卡车司机工资飙升,甚至超过高管?核心原因在于供需失衡,而且这种失衡在卡车司机这个特定行业尤为突出。1. 严重的司机短缺: 这.............
  • 回答
    首先,理解您老公的顾虑。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他可能觉得时间宝贵,希望女儿将精力集中在“主科”上,对看似“无用”的课外阅读感到不解和担忧。您的任务是温和而有力地阐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将其与您女儿的学习和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以下是一些您可以用来劝说您老公的论点,从不同角度切入,并尽量详细地解释:核心观.............
  • 回答
    高二女生穿汉服到学校被班主任责难,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同学感到困扰和委屈的情况。处理这种情况需要智慧、耐心和策略。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应该如何应对:第一步:保持冷静,理解班主任的立场(即使你不同意)首先,当班主任提出责难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不要立刻顶嘴或争辩: 情绪化的回应只会让事情变.............
  • 回答
    高以翔事件触动了许多人,也让公众开始关注演员这个职业背后不为人知的辛劳。袁弘、张雨绮等明星的表态,无疑是对行业内长期存在的“过劳”现象发出了一个重要的警示。演员这个职业,从台前到幕后,其辛苦程度远超许多人的想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一、超乎寻常的工作强度与不规律性: 日夜颠倒的拍摄周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