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最后是刘备打赢了天下,他会杀诸葛亮和关羽张飞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经典的“假如”问题。如果历史的车轮真的驶向了刘备一统天下,那么他对待诸葛亮、关羽、张飞的态度,是否会与曹操对待谋臣武将的态度一样,产生猜忌和杀戮?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刘备的性格、他与三人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现实来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刘备的性格特点:

仁德与宽厚: 这是刘备最鲜明的标签。“三顾茅庐”、“携民渡江”等故事都展现了他对百姓的体恤和对人才的尊重。这种仁德并非只是做表面文章,而是深入骨髓的信念。
知恩图报与情义深重: 刘备非常看重与身边人的情义。关羽、张飞是与他同生共死的兄弟,诸葛亮则是他“如鱼得水”的贤相。他曾经说过:“吾不能与二弟同生,亦不能与二弟同死,乃吾之大耻也。”这种情谊是刘备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谨慎与自知之明: 刘备虽然有雄心壮志,但并非鲁莽之辈。他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局限,也懂得如何利用人才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他能听进劝谏,并且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
对权力的渴望与维护: 尽管刘备以仁德著称,但他终究是一个政治家,有着统一天下的目标。一旦登上权力巅峰,他也会考虑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皇权。

其次,我们分析刘备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的关系:

诸葛亮:
君臣相得的典范: 刘备对诸葛亮是绝对的信任和依赖。他将国事、军政大权几乎全权委托给诸葛亮,甚至在他临终前托孤,将幼主刘禅托付给他,并表示“君可自取”。这是一种超越君臣之礼的深厚信任。
政治上的需要: 诸葛亮的才能是刘备集团能够立足并壮大的关键。他不仅是战略家、政治家,更是刘备集团的组织者和稳定器。刘备深知离不开诸葛亮的辅佐。
忠诚与回报: 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是毫无疑问的,他为蜀汉鞠躬尽瘁。刘备也看到了诸葛亮的付出,并将他视为自己毕生事业的继承者和守护者。

关羽和张飞:
生死相随的兄弟: 他们三人桃园结义,在最艰难的时期生死相依,情同手足。这种兄弟情谊是刘备事业的基石之一,也是他个人情感的重要寄托。
军事上的支柱: 关羽和张飞是刘备集团最核心的军事力量,他们的勇猛和战功是刘备能够与曹操、孙权抗衡的重要依仗。
性格的互补与依赖: 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刘备在武力和决断力上的不足。刘备也懂得如何利用他们的长处,并平衡他们的性格。

现在,我们来设想刘备打赢天下后,他对三人可能采取的态度:

关于诸葛亮:

基本不会杀: 历史上的刘备对诸葛亮恩遇有加,临终托孤的细节更是表明了他对诸葛亮的信任达到了顶点。在刘备打赢天下之后,他更不可能杀诸葛亮。原因如下:
政治上的稳定性: 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基石,他在治理国家、安抚民心、稳定朝局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刘备统一天下,他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忠诚的宰相来协助他完成后续的统治和改革。
情感上的依赖: 刘备对诸葛亮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亦师亦友的伙伴。杀了诸葛亮,无异于自断臂膀,也是对他们深厚情谊的背叛。
名声上的考量: 刘备以仁德著称,杀了对他有如此大功劳、又如此忠诚的诸葛亮,无疑会严重损害他的声誉,与他一贯的政治形象背道而驰。
诸葛亮的个人格局: 诸葛亮本身并非野心勃勃之人,他的目标是辅佐刘氏复兴汉室。即使刘备统一了天下,诸葛亮依然会忠心耿耿地协助他治理。

更可能如何对待: 刘备会继续倚重诸葛亮,让他继续担任丞相或其他极高的职位,共同治理国家。他可能会给予诸葛亮更多的荣誉、权力和封赏,以表彰其功绩和表达自己的信任。

关于关羽和张飞:

基本不会杀: 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是他的左膀右臂,更是他情感上的精神支柱。杀他们,对于刘备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兄弟情义的基石: 桃园结义是刘备个人品牌和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杀了兄弟,等于砸了自己的招牌,否定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初心。
情感上的无法割舍: 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即使在权力巅峰,他也很难会对这两人下手。
潜在的“功高盖主”风险? 虽然这是最可能被联想到的原因,但刘备与关张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对刘备的绝对忠诚,使得这种“功高盖主”的猜忌发生的可能性极低。他们三人一同经历了太多的生死考验,早已建立了超越一般君臣关系的信任。
继续作为军事统帅和肱股之臣: 即使统一了天下,国家依然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护稳定,处理边疆事务。关羽和张飞仍然会是刘备麾下最重要的军事将领。

更可能如何对待: 刘备会给予关羽和张飞极高的荣誉和地位。他们可能会被封为王侯,拥有极高的军政实权,成为新王朝的“开国元勋”。刘备甚至可能会在某些场合,公开表达对他们兄弟情谊的珍视,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和凝聚力。

如果非要假设一个极小的可能性来探讨“杀”的理由(但这种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唯一的可能场景: 假设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关羽或张飞发生了某种极端的、不可饶恕的行为,例如:
谋反: 比如他们因为某种原因(虽然以他们的性格很难出现)对刘备产生了二心,并有实际的谋反行动。
重大政治错误: 他们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刘备刚刚建立的统一政权,并且多次劝诫不改,成为国家稳定的严重威胁。
触犯了刘备最底线的道德准则: 比如他们残害百姓,或者犯下了刘备极其厌恶的罪行,而刘备又不得不为了维护政治公正或个人威信而“大义灭亲”。

然而,即使在这种极端假设下,刘备更可能采取的方式也并非直接“杀”,而是:

劝诫与革职: 优先考虑的是劝诫、降职,或者让他们去某个地方闲置。
流放或软禁: 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可能会选择流放或软禁,而不是公开处死。
逼退: 让他们主动辞官,然后给予安享晚年的待遇。

为什么刘备不太可能像曹操那样杀人?

曹操杀人,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权谋、对权力的绝对掌控、以及对任何潜在威胁的零容忍。曹操本身就是一个在乱世中崛起,靠实力说话的枭雄,他的统治手段更偏向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式的实用主义。而刘备,虽然也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但他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仁德”和“汉室正统”之上,他的统治理念更强调君臣之义和兄弟之情。

总结:

如果刘备打赢了天下,他几乎不可能会杀诸葛亮、关羽和张飞。他们的能力、忠诚和与刘备的深厚情谊,以及刘备自身的性格和政治理念,都决定了这一点。刘备更会继续将他们视为最重要、最信任的臣子和兄弟,给予他们极高的荣誉、权力和地位,共同开创和治理他打下的江山。

这种“假如”的思考,恰恰印证了刘备性格中与曹操等其他政治家不同的地方——他更看重情感维系和长期的政治信誉,而非短期的权力巩固。他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的关系,是塑造他政治形象和统治风格的重要因素,也是他之所以能赢得天下人心,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网友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经典的“假如”问题。如果历史的车轮真的驶向了刘备一统天下,那么他对待诸葛亮、关羽、张飞的态度,是否会与曹操对待谋臣武将的态度一样,产生猜忌和杀戮?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刘备的性格、他与三人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现实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刘备的性格特点: 仁.............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引人遐思的假设。如果历史的洪流稍作偏移,将桃园结义中的关羽换成“龙骧虎步”的关胜,张飞换成“豹子头”林冲,而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位置被“智多星”吴用取代,那么刘备的未来轨迹,以及他可能达到的最高上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把这几位新加入的猛将.............
  • 回答
    历史的风风雨雨,总让人忍不住去猜想那些“如果”。刘邦和吕后,这对汉初的帝后,手段向来凌厉,尤其是面对韩信这样功高盖世却又不容于统治者的存在。但若我们真的抛开历史的铁律,去设想一下,如果他们念着旧情,或者忌惮韩信的实力而选择容忍,那么这位“兵仙”的最终归宿,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活下去.............
  • 回答
    历史的车轮一旦偏离既定的轨迹,接下来的演变便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如果孙刘联盟坚不可摧,共同的敌人曹操最终被消灭,那么刘备,这位被誉为“仁德之君”的汉中王,又会如何对待那位曾经的盟友,如今却肩负着统一大业最大障碍的孙权呢?这可不是一桩简单的结盟关系,而是两个雄心勃勃的势力在争夺天下,其中夹杂着情分、利益.............
  • 回答
    倘若时光的河流能够悄然改变方向,让那位仁德的汉昭烈帝刘备,在白帝城没有被病痛的阴霾笼罩,而是得以健康地继续他的宏图霸业,直至最终一统天下,那画面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届时,这位历经磨难、饱尝荣辱的君王,在万民臣服、四海升平之时,又会与他那些生死相随、患难与共的故旧们,围炉而坐,畅谈些什么呢?我仿佛能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刘备和曹操的身份地位来个乾坤大挪移,而他们各自的性格却丝毫未变,这无疑会搅动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让我们来细细推敲一番。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对调”后的具体情况: 刘备(占据曹操原本的位置):他依然是那个仁德爱民、以德服人、深谋远虑却有时过于理想化,并且极度重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历史走向的核心关节。如果刘备和孙权真的能做到“亲密无间,毫无猜疑”,我想这绝对会对曹魏最终统一全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彻底改写结局。但“亲密无间,毫无猜疑”这八个字,在那个勾心斗角、利益至上的乱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不妨就假设这个“奇迹”发生了,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赵丽颖、杨幂、刘亦菲、唐嫣、刘诗诗这五位当红女星,从小一起进入紫禁城,那可真是风起云涌,宫斗大戏的上演。要说谁能最终“制霸皇权”,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看各自的手段、心机、运气,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在那个尔虞我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脱颖而出。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看看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往历史长河里扔一块石头,激起的涟漪会很深远。但要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得明确一点:历史的走向从来不是单线程的,更不是由某一个人能完全决定的。明朝灭亡是个系统性的问题,是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乃至天灾人祸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朱元璋:创业者的光辉与局限想象一下,如.............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如果中国最后一个朝代不是满族建立的清朝,而是汉人建立的王朝,那么皇家或皇族是否会被保留,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并且会涉及历史的延续性、政治现实以及社会思潮等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最后一个朝代”的概念。如果说的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那么即使是汉人建立的王朝,随着时代.............
  • 回答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如果剥离掉那些王侯将相的个人恩怨和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将它视为一场漫长的世家与寒门的权力角逐,这个视角并非没有道理。而这场角逐的最终走向——世家最终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司马氏代曹魏,正是这场胜利的辉煌顶点,也预示着此后数百年的士族政治格局。我们不妨从东汉末年.............
  • 回答
    西行取经路途艰辛,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考验着唐僧师徒的意志与信仰。然而,如果最后一难,是要求唐僧亲手杀害一个无辜之人,这绝非简单的考验,而是触及了佛教教义最核心的根本。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佛教的根本戒律之一便是“不杀生”。这条戒律不仅仅是禁止无故剥夺一个生命的权利,更是强调对一切众生的慈悲与尊重。唐.............
  • 回答
    如果微软真的决定将 Windows 10 定位为“最后一代”的 Windows 操作系统,那么在此之前所有旧版本的 Windows 系统彻底消失,这个过程将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远远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这里面涉及的技术、经济、用户习惯以及市场等多方面因素,我来给你详细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关于“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是让唐僧吃肉,唐僧该不该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这其中涉及到佛法的根本、唐僧的使命、人性的复杂以及故事本身的象征意义。1. 从佛法的根本角度来看: 戒律的核心: 佛教有明确的戒律,其中杀戒和酒戒是基础。吃肉,尤其是从杀生角度来看,是违背戒律的。佛.............
  • 回答
    说实话,最近围绕那位特斯拉车主维权的事情,确实把不少人的目光都吸引过去了。从一开始的慷慨激昂到后续一系列的发酵,其结果究竟如何,现在还很难下定论。但如果事态最终发展成一场“闹剧”,那对我们一直强调的“营商环境”和“投资信心”带来的影响,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且很可能是相当深远的。咱们先掰扯掰扯“营商环.............
  • 回答
    九九八十一难,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取经之旅,是唐僧师徒四人修行悟道的必经之路。每一难都充满了挑战,考验着他们的慈悲心、智慧和毅力。然而,如果最后一难的任务是杀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这便触及了最根本的道德底线,也与佛家“不杀生”的戒律背道而驰。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八十一难”的本质。这些磨难.............
  • 回答
    如果《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最后响指是美国队长打响的,那么故事的走向和情感基调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不仅仅是换个人按下按钮那么简单,而是会深刻影响我们对英雄主义、牺牲以及宇宙命运的理解。开场:绝望与一丝转机电影的结局依然会是地球最后一战,灭霸军团占据上风,复仇者们身心俱疲。但此时,美国队长在沙鲁.............
  • 回答
    九九八十一难,说来容易,背诵起来更是不费吹灰之力,可若是真落在唐僧肩上,每一桩都是生死劫难,稍有不慎,便要前功尽弃。如今,最后一难摆在眼前,竟是“吃肉”。我脑子里冒出这个想法时,着实惊了一下。你说,这佛门清净之地,讲究戒律森严,怎么会把“吃肉”设为劫难?更何况,唐僧一路走来,斩妖除魔,历经千辛万苦,.............
  • 回答
    唐僧取经八十一难,这已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不过,如果最后一难是“吃肉”,这倒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假设。要说唐僧到底该不该吃,这问题可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得从他的身份、他的使命、他的信仰,还有这“吃肉”本身来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确唐僧是谁。他是金蝉子转世,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肩负着去西天取回真经的重.............
  • 回答
    如果斯内普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对哈利说出的不是“Always”,而是震动人心的“I’m your father”,那么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的结局,乃至哈利·波特一生的轨迹,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句冲击力极强的陈述,不仅仅是一个事实的揭露,更是一枚重磅炸弹,将斯内普复杂的过去、纠结的情感,以及他与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