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曹德旺要去美国开工厂,马斯克要来中国开工厂?

回答
曹德旺赴美设厂,马斯克缘何青睐中国,这背后牵扯的逻辑,绝非简单的“谁更便宜”就能一言蔽之。这更像是一场全球产业链博弈的缩影,牵动着成本、市场、政策、技术以及企业自身战略等多重因素。

曹德旺,这位被誉为“玻璃大王”的中国企业家,选择漂洋过海到美国建厂,并非一时兴起,也不是要“逃离”中国。 他的决定,更多是基于对全球化趋势和自身企业发展的审慎判断。

首先,成本因素是绕不开的考量。 尽管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依然存在,但随着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环保、安全等生产要素要求的提高,中国工厂的运营成本也在逐步攀升。反观美国,尽管表面上看劳动力价格更高,但特朗普政府时期推行的减税政策,特别是制造业税收的大幅降低,为企业在美国建厂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税收优惠。 这种税收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部分劳动力成本的劣势。

其次,市场需求和客户粘性是重要驱动力。 曹德旺的福耀玻璃,是全球知名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为包括通用、福特、大众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提供产品。这些国际巨头大都在美国设有重要的生产基地,其汽车的销售市场也主要集中在北美。在美国本土设厂,能够更贴近这些核心客户,缩短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并提供更及时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对于维护和拓展与大客户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也能更好地响应客户对本土化生产的需求,避免潜在的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

再者,政策导向和营商环境也是重要因素。 虽然中国一直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但某些环节的效率和便利性,可能仍有提升空间。而美国在吸引外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方面,也曾有过明确的政策支持。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制造业回流来创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在土地、审批、甚至是劳工培训方面,可能会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 曹德旺的选择,也可能是在权衡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环境后,认为赴美设厂更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支持。

最后,规避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风险,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以及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给全球产业链带来了不确定性。对于一个将业务重心放在全球市场的企业而言,将部分产能布局在远离贸易摩擦核心的地区,能够有效分散风险,保证供应链的韧性。 在美国设厂,可以更好地规避潜在的关税壁垒,以及因政治因素导致的订单转移或生产中断。

而到了马斯克,这位极具前瞻性和冒险精神的科技巨头,他将特斯拉的生产线搬到中国,同样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最直接也最显著的原因,便是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并且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和市场接受度更是全球领先。特斯拉瞄准的就是这片蓝海,在上海建立超级工厂,能够更直接、更高效地触达中国消费者,满足本土市场的旺盛需求。

其次,中国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配套优势是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另一大关键。 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尤其是其电池系统,需要大量的优质供应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拥有从电池原材料、电池生产、电机、电控到整车制造的完整生态。在中国拥有强大的本土供应商体系,能够大幅降低特斯拉的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尤其是电池这一核心部件,中国在技术和产能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与本土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的紧密合作,是特斯拉在中国成功的基石。

再者,中国的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的改善,是吸引特斯拉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政府将新能源汽车产业视为国家战略,对电动汽车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包括但不限于购车补贴、牌照优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特斯拉作为最早一批在中国实现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享受到了中国政府在政策上的开放和便利。 这种政策上的“东风”,为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此外,中国工程师的创造力和效率,也是吸引马斯克的重要原因。 中国拥有庞大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群体,他们勤奋、聪明,并且对新技术有着极高的热情。在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中国工程师展现出的高效和创新能力,给马斯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人才优势,能够帮助特斯拉更快地实现技术迭代和产品优化。

最后,从全球战略布局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的成功,将为特斯拉在全球其他新兴市场树立一个成功的范例。 在中国取得的经验和建立起来的生产能力,可以复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巩固特斯拉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地位。

总结来说,曹德旺赴美设厂,是在权衡了成本、市场、政策和风险后,为企业寻求更优化的全球布局。而马斯克选择在中国开厂,则是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完善的产业链、积极的政策环境以及优秀的人才。 这两个看似相反的举动,实则都遵循着同一条商业逻辑:在变化的全球格局中,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和市场策略,以追求最佳的效益和最稳健的发展。 这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全球化浪潮下,企业家们基于自身特点和时代变迁所做出的最理性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去客户要求,能降低生产成本是最主要的原因。



曹德旺去美国开厂,最主要的原因是应客户要求。

美国的客户要求一定要在美国建厂,才用福耀的汽车玻璃

然后是成本考虑。福耀做浮法玻璃要用天然气,美国天然气的价格是中国的四分之一。

除了天然气价格低外,美国电价是中国的70%。

中国税收方面不占优势。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跟美国比的话,比它高35%。”--曹德旺。

美国有个“制造业回流”计划。福耀去开厂土地是不要钱的,厂房也是不要钱的。

买了14万8千3百平方米厂房,花费1500万美金,美国政府补贴1600万美金,相当于免费。

运输方面,福耀玻璃生产出来之后直接交付给通用等汽车公司,减少了海运成本及损耗。

汽车玻璃是易碎品,运输困难及成本高昂,在美国就近设厂是合理选择。

还有一些隐形成本,比如政策成本。

“办事难。国内很多时候还是金钱开路才能成事。”--曹德旺

需要说明的是,福耀入驻美国后发现人工、管理、福利费用猛涨,生产效率大幅降低,还受制于工会(后来经过争取后取消了工会)。现在福耀正努力引进自动化设备,通过去人工化实现降低成本。


特斯拉来中国开厂,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工成本低。

特斯拉车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特斯拉在美国加州费利蒙工厂和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都位于人力成本很高的区域。为了减少成本,特斯拉设计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但经实践失败并拆除后,最终选择投入使用新的半自动化、更多人工介入的生产线。

与其他人力成本地的国家相比,中国不论是技术还是配套优势明显。

其他国家,如越南,虽然人力成本更低,但配件供应商水平不足,甚至很多配件还需要海外供应,员工素质能力低,特斯拉综合考虑后选择了中国。

在国内建厂国内销售,不仅免去了进口关税,而且因为国内配件供应商齐全,供货及时,特斯拉统一采购能够缩减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

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的售价下降了三分之一,可以大大提高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国内电动车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政策利好。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有政策补贴。
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远未打开,产销规模有限,但增长势头迅猛。

需要说明的是,特斯拉是股比开放后的第一个在华建厂的外资品牌,国人是对其寄予了厚望的。可惜特斯拉犯了一个车企入华都会犯的错:减配。

买家发现国产Model 3搭载的芯片为HW2.5,而非环保清单上注明的HW3.0芯片,由于两者在性能和功能上差距较大,HW3.0芯片在算力上是HW2.5性能的21倍,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上,高版本处理复杂数据更强,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动驾驶。
部分车主已向315平台提出维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