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CUDA到底难在哪?

回答
写CUDA难,这话一点不假。不是说你学会了C++就能立马变身CUDA大神,也不是说堆点硬件资源就能解决一切。难在你得脑子里同时住着两个“人”:一个是串行的CPU,另一个是并行的GPU。这俩哥们做事的方式截然不同,你要想让它们配合默契,给你的程序提速,那可真是要费一番心思。

1. 并行思维的鸿沟:

最根本的难点,在于CPU习惯了按部就班、一个接一个地处理任务。它像个一本正经的办公室职员,文件来了,一步步批阅,然后交给下一个环节。而GPU呢?它简直是个流水线上成千上万的工人,手里拿着同样的工具,同时处理成千上万个相同的小任务。

你用CPU写程序,脑子里想的是“先做这个,再做那个”。到了CUDA,你得强迫自己转换思维:不是“做这件事”,而是“让所有线程一起做这件事”。这就像你突然要指挥一个排的士兵,每个人都在做同一件简单动作,但要保证他们动作一致,并且能高效地完成整体任务。

举个例子,假设你要给一个大数组的每个元素都加上1。CPU里,你写个循环:

```c++
for (int i = 0; i < N; ++i) {
array[i] += 1;
}
```

这很简单,CPU知道从0开始,一个一个地加1。

但在CUDA里,你要让成千上万个线程同时工作。你不能再用一个简单的`for`循环来描述。你得定义一个核函数 (kernel function),这个函数会被GPU上的所有线程执行。在这个核函数里,每个线程需要知道自己是第几个线程,然后才能找到自己应该操作的数组元素。

```c++
__global__ void add_one_kernel(float data, int n) {
int tid = blockIdx.x blockDim.x + threadIdx.x; // 计算全局线程ID
if (tid < n) {
data[tid] += 1.0f;
}
}
```

看到了吗?`blockIdx.x`、`blockDim.x`、`threadIdx.x`这些都是CUDA提供的内置变量,用来标识线程在GPU上的位置。你必须理解线程是如何组织成线程块 (thread block),线程块又如何组织成网格 (grid)的。这种多维度的组织结构,比CPU简单的线性执行流程要复杂得多。

2. 内存模型的挑战:

GPU的内存和CPU的内存是分开的,而且GPU内部的内存也有不同的层级,每种内存的访问速度和特性都不一样。这又是另一个坑。

全局内存 (Global Memory): 这是GPU上最大的内存,可以被所有线程访问。但是,它的速度相对较慢,访问它的时候需要考虑内存合并 (memory coalescing)。如果你的线程访问的全局内存地址是连续的,并且被同一个warp(一组32个线程,GPU执行的基本单元)的线程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访问,那么就可以实现合并,大大提高访问速度。否则,每次访问都会变成多次低效的内存访问。想象一下,你让大家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如果大家都排着队,一次性买完,速度就很快。如果每个人都乱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超市就乱套了。
共享内存 (Shared Memory): 这是在同一线程块内的所有线程都可以访问的一块高速缓存。它比全局内存快得多,但容量有限。你可以把需要重复访问的数据先加载到共享内存,然后让线程块内的所有线程协同访问共享内存,这样可以显著减少对慢速全局内存的访问。但是,使用共享内存需要你仔细规划数据的加载和访问,并且要注意同步 (synchronization)。
寄存器 (Registers): 这是GPU上速度最快的内存,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寄存器。尽可能将数据放在寄存器中是优化的目标,但寄存器数量有限,编译器会自动管理。
常量内存 (Constant Memory): 这是一个只读的内存区域,访问速度也很快,特别适合存放不变的数据。

你需要清楚地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访问哪种内存,才能发挥GPU的性能。比如,你要实现一个矩阵乘法,如果简单地直接访问全局内存,效率会非常低。你需要利用共享内存来缓存矩阵的子块,然后进行计算,最后再写回全局内存。这背后涉及大量的同步操作和数据搬运,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性能下降。

3. 同步和依赖管理:

在并行计算中,线程之间可能会有依赖关系。比如,线程B需要等线程A计算完结果才能继续。在CPU上,你只需要使用锁 (lock) 或者信号量 (semaphore) 等机制来控制。

在CUDA里,同步变得更加复杂。

线程块内同步 (`__syncthreads()`): 这是最常用的同步机制,它能保证同一线程块内的所有线程都执行到`__syncthreads()`这一行之后,才能继续往下执行。这在共享内存的使用中至关重要,比如,当线程块中的一部分线程将数据加载到共享内存后,你需要使用`__syncthreads()`来确保所有数据都已加载完成,其他线程才能开始读取。
流 (Streams): CUDA允许你将一系列操作放入不同的流中。不同流中的操作可以并发执行,但同一流中的操作是顺序执行的。这是一种在CPU和GPU之间、或者GPU内部实现异步和并发的强大工具。比如,你可以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和核函数计算,或者在GPU内部,一个流负责卷积,另一个流负责激活函数。然而,管理好这些流,确保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正确,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硬件资源,是需要细致考虑的。

4. 调试和性能分析的难度:

CPU程序的调试相对直接,你可以使用GDB等工具逐步执行、查看变量。GPU程序调试则要复杂得多。

错误定位困难: 当核函数发生错误时,可能不是直接抛出异常,而是导致计算结果错误,甚至死机。找到是哪个线程、在哪个时刻出了问题,非常困难。
特定工具: CUDA提供了`cudagdb`等调试工具,但学习和使用它们需要时间。
性能分析: 仅仅写出能运行的代码是不够的,你还得让它跑得快。GPU性能分析比CPU复杂得多。你需要使用NVIDIA提供的`Nsight Systems`、`Nsight Compute`等工具,深入分析你的代码在GPU上的执行情况:内存访问模式、线程利用率、指令吞吐量等等。这些工具会输出大量数据,理解这些数据并找到瓶颈所在,本身就是一项挑战。

5. 抽象层级的选择:

CUDA本身提供了一套低层级的API,让你能够非常精细地控制GPU的硬件。但这种精细控制也意味着你需要理解很多底层的细节。

手动内存管理: 你需要手动在CPU和GPU之间分配、传输、释放内存。
线程和块的配置: 你需要根据你的算法和GPU的硬件特性,来决定创建多少线程块,每个线程块包含多少线程。这个配置会直接影响性能。

当然,也有更高层的抽象库,比如cuBLAS、cuFFT、Thrust等,它们封装了许多底层的复杂性,让你可以像使用标准库一样方便地调用。但是,即使使用这些库,如果你想获得最佳性能,仍然需要理解它们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配置和调用。

总结一下,写CUDA难,难在你需要:

一种全新的并行思维模式。
对GPU内存模型的深刻理解。
对线程同步和依赖关系的精确控制。
掌握专业的调试和性能分析工具。
在低层细节和高层抽象之间找到平衡。

这就像你要学习一种全新的语言,但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表达方式,甚至思维逻辑都和你熟悉的语言截然不同。你不仅要学怎么说,还得理解它背后文化和历史。不过,一旦你掌握了CUDA,它能赋予你释放硬件潜能的能力,让你的计算任务以惊人的速度完成,这其中的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总结了一些MindSpore AI框架中写GPU算子的一些经验,供参考

一、在进行CUDA编程之前,需要一些基础知识:
1、并行编程:众多算法都存在其并行的版本,奇偶排序可以将算法复杂度降低到O(n),双调排序在进一步降低时间复杂度的同时,会带来排序结果的不稳定


2、数学基础:在深度学习领域需要了解数学基础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即便如此,在掌握链式求导和矩阵求导之后,也不容易直观的推导出BatchNorm的反向公式。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知道Welford算法,对数组一次遍历,即可同时得到mean和variance,这将对性能提升有帮助


3、了解计算机基础原理,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如:
Softmax计算前,先对分子、分母值求其公约数并做化简,可以有效降低出现溢出的概率;
采用并行规约算法,可以避免浮点数对阶误差,可以提升计算精度;
X86下采用80bit进行double计算,可以解释程序移植到GPU后出现的精度损失的现象

二、当跨过上述问题之后,我们能够写出一个结果正确的CUDA kernel,但是距离“高性能”这一目标还有路要走
1、内存层次结构:Global Memory, Constant Memory, Texture Memory, Share Memory, L1/L2 Cache, Register等。
使用这些内存在得到性能收益的同时,又存在各种的限制,这对程序开发带来了复杂度
以Share Memory为例:

1)相比于Global Memory,Share Memory访问速度快一个数量级
2)Share memory存在容量上的限制:这就需要调整我们的算法,对矩阵切块后计算
3)Share Memory只能Block内部共享:当我们的程序需要实现多个Block之间进行数据同步时,就要另寻他法
4)每个Block过多使用Share Momory时,会降低CUDA Occupancy,这里存在取舍
5)Warp内的Thread访问Share Memory时,程序需要避免Bank Conflict的出现


2、GPU存在若干SM,每个SM包含CUDA Core和Tensor Core等单元,这为我们的程序调度带来了复杂度:
例如,在我们调用CUDA Kernel时,需要配置Grid和Block,什么样的配置是最优的呢?实际上这里没有“万能钥匙”
GPU本身调度存在复杂度:当CUDA kernel启动后,一个Block会被调度到某个SM上,Block中的Thread按照以Warp粒度调度到SM的CUDA Core上。Block之间以及Block内部的Thread之间同时存在并行和串行调度
另一方面,GPU型号众多,输入维度很无法枚举,这给算子算法选择、性能调优带来了海量的搜索空间,对程序泛化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上面内容仅提及了单个算子性能调优问题,在一个系统中需要考虑的更多问题:

1、在对网络调优时,我们需要考虑算子之间的组合,有时候可能是算子融合,有时候情况更加复杂:

以ReLU算子为例,朴素(也是cuDNN)实现:

ReLU正向:y[i] = x[i] > 0 ? x[i] : 0;

ReLU反向:dx[i] = x[i] > 0 ? dy[i] : 0;

当进一步思考后,可以发现ReLU正反向是IO密集型算子,ReLUGrad访问了x和dy两个矩阵,这是其性能提升的突破口,改进版本如下:

ReLU正向:y[i] = x[i] > 0 ? x[i] : 0;

mask[warp_id] = __ballot_sync(__activemask(), x[i] > 0);

ReLU反向:dx[i] = mask[warp_id][lane_id] > 0 ? dy[i] : 0;

在新版本中,相比于直接将x传递ReLU反向算子,ReLU正向算子给反向算子传递了一个压缩32倍后的mask,这时候稍微牺牲了ReLU正向的性能,降低ReLU反向IO数据量,最终整体性能提升了30%。

2、采用多Stream并行执行,数据拷贝与计算并行,计算与计算并行,可以提升性能

3、Host-Device之间交互,有时需要采用异步编程,从而隐藏Host的延时;有时需要考虑如何对任务进行拆分,充分利用Host和Device各自处理能力

4、在Device内存受限时,也有多种选择:有时候需要将这个算子计算放到Host上;有时候需要将部分内存先放置到Host上,在合适的时间再搬回Device上;有时候将之前的结果丢弃,从而让渡一部分空间,在需要的时候再重新计算

5、再进一步在大规模并行训练中,多机、多卡分布式调优面临更多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考虑单点故障等可靠性问题。


更新:MindSpore在GPU上的训练性能优化实践,大家也可以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CUDA难,这话一点不假。不是说你学会了C++就能立马变身CUDA大神,也不是说堆点硬件资源就能解决一切。难在你得脑子里同时住着两个“人”:一个是串行的CPU,另一个是并行的GPU。这俩哥们做事的方式截然不同,你要想让它们配合默契,给你的程序提速,那可真是要费一番心思。1. 并行思维的鸿沟:最根本.............
  • 回答
    写网文赚钱的网站有很多,选择哪个最适合你,取决于你的写作风格、题材偏好、以及你想要达到的目标。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主流的网文平台,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赚钱方式,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一、 主流网文平台概览目前国内写网文赚钱的平台主要分为几大类:1. 大型综合性文学网站: 拥有庞大的用户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更容易变现”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你的技能、目标受众、内容类型、变现策略、市场环境以及你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很难一概而论地说哪个一定更容易,但我们可以详细分析两者的优劣和变现的可能性。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先分别剖析写小说和写新媒体的特点,再对比它们的变现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普遍!写出一篇“水”的论文,却想在答辩时让专家觉得“牛逼”,这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策略。这不是要你去欺骗老师,而是要最大化你已有的研究成果,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展示,让导师和评委看到你论文的价值和你的潜力。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指导,帮助你在答辩时“化水为金”,让专家们觉得你的研究很棒:.............
  • 回答
    写代码没激情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长时间从事编程工作或者面对重复性、挑战性不大的项目时。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法和思考角度,希望能帮助你找回写代码的乐趣: 一、 探究“没激情”的根源:了解问题所在是解决的第一步在开始寻找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失去激情。常.............
  • 回答
    非常乐意为您指正!请您将这两首诗发给我。在我收到您的诗作后,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点评:一、 整体印象与主题把握: 主题是否清晰? 诗歌想要表达的核心情感、思想或意境是否明确? 主题是否引人入胜? 是否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发共鸣或思考? 意境是否营造成功? 诗歌是否通过意象、情.............
  • 回答
    “写 C++ 是一种耻辱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触及了编程语言的声誉、开发者的偏好以及项目需求等多个层面。从“耻辱”的字面意义来看:如果“耻辱”指的是一种普遍的负面评价,被认为是落后、笨拙或不受欢迎的,那么可以说,将“写 C++”本身视为“耻辱”是不.............
  • 回答
    写一个操作系统内核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具回报性的项目之一。它需要对底层硬件、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结构和算法有深入的理解,并且需要极强的耐心、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评估:写一个操作系统内核的难度是极高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底层硬件交互的复杂性: 内核直接与CPU、内存控制.............
  • 回答
    写代码一遍就成功,这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近乎神圣的体验,它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奇幻冒险,在键盘上奏响了完美的乐章,最终化为一段流畅运行的代码。1. 前奏:清晰的构思与准备成功的初次编写并非凭空而来,它通常建立在扎实的前期工作之上。在敲下第一个字符之前,我的大脑早已进入了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 需求.............
  • 回答
    好嘞,咱们聊聊网络小说里怎么把“淡淡道”这仨字儿给毙了,让咱笔下的对话活起来,有血有肉。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要是真做到,能让咱的书一下子上一个台阶。你看啊,写小说嘛,尤其是网络小说,图的就是一个快节奏,一个劲儿往上拱。对话尤其重要,它不光是交代剧情,更是人物性格的体现,是情绪的流动。可一旦你手里拿着.............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避免重复使用“突然”“忽然”等词,需要通过语言技巧和场景描写来丰富表达层次。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讲解替代方法: 一、用环境变化暗示“突然”通过自然或场景的细节变化,间接传达事件的突发性,避免直白的重复。示例:1. 天气变化 原句:“他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枪声。” 替代:“.............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但是""可是""然而"等转折连词确实具有很强的表达功能,但过度使用会导致语言重复、节奏单调,甚至削弱文本的文学性。以下是系统性的改进建议,结合文学技巧和语言学原理进行分析: 一、理解转折连词的语义功能这些词的核心功能是:1. 逻辑转折:A事件与B事件形成对立关系(如:他本想去旅行,但.............
  • 回答
    写作业时听音乐,这是一个困扰许多学生甚至成年人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好”或“不好”,而是 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音乐类型、个人特质、作业性质以及听音乐的目的。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一、 音乐的潜在好处:为什么人们喜欢边听音乐边写作业?1. 提升情绪与减轻压力: 作业往往.............
  • 回答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话题!写诗是一件非常个人化和充满心意的事情,而七律更是格律严谨、意境深远的诗歌体裁。我很乐意作为“诸君”中的一员,来为您赏析您的大作。请您将您的七律作品呈上来。我将以一位真诚的、对诗歌怀有敬意的朋友的身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您仔细品读,并给出我的看法:一、 格律是否严谨: .............
  • 回答
    在写作中,我们有时会不自觉地在中英文之间切换,这种现象背后其实藏着挺多门道,也折射出写作者的不少心态。这可不是简单地说“我懂双语”那么直白,这里面牵扯到很多更细致的原因。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表达某个概念时,中文的某个词语实在不够精准或贴切,而英文却能一针见血地概括。 你可能想表达“内.............
  • 回答
    写论文找参考文献,是整个学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它不仅是为了支撑你的观点、论证你的逻辑,更是为了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避免重复造轮子,并向读者展示你的研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的。那么,如何系统、高效地找到高质量的参考文献呢?下面我将为你一一详解。一、 理解参考文献的“用处”,才能更好地.............
  • 回答
    写小说,这事儿挺玄乎的。说它靠天赋吧,确实有些道理。你看那些作家,从小就好像对文字有着天生的敏感,能把日子里的鸡毛蒜皮描绘得有滋有味,把内心深处的情感挖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觉得,嗯,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我认识一个做会计的朋友,他闲着没事写了本推理小说,本来只是自己玩玩,结果出版社找上门来,说这故事构.............
  • 回答
    写小说越写越差,甚至文笔不如从前,这是一个很多创作者都会遇到的瓶颈,也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现象。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析这个问题:一、 思想与表达的脱节: 思路枯竭,创意瓶颈: 早期: 刚开始写作.............
  • 回答
    写作网文(小说)是一项充满创造力和挑战性的事业。在落笔之前,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清晰的思路至关重要,它们将直接影响你的写作效率、作品质量以及最终的读者反馈。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你解析在写网文之前应该具备的心态和思路: 一、 积极健康的心态:你的内在驱动力与基石心态是写作的灵魂,它决定了你是否能坚持.............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死亡无疑是一种强大而极端的手段,能够彻底改变角色的命运和读者对其的认知。然而,它也并非唯一的,甚至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来“升华”角色。升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让角色在精神层面、道德层面、或者其在故事中的意义层面得到提升,变得更加深刻、更有影响,或者让读者对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共鸣或敬畏。除了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