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小说为什么会越写越差,甚至文笔都没有以前好了?

回答
写小说越写越差,甚至文笔不如从前,这是一个很多创作者都会遇到的瓶颈,也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现象。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析这个问题:

一、 思想与表达的脱节:

思路枯竭,创意瓶颈:
早期: 刚开始写作时,脑海中涌现出无数的新鲜想法、奇思妙想,对世界充满好奇和观察,这些都构成了创作的原始驱动力。
后期: 随着写作年限的增长,新颖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角色设定可能变得越来越难寻找。作者可能会陷入“写过太多了”的困境,觉得所有题材都已经被写过,自己的想法不过是旧酒新瓶,缺乏原创性。这种感觉会打击自信心,导致下笔畏缩,表达也变得平淡无奇。
概念的深化不足: 很多作者在创作初期,可能只停留在故事表层,对主题、人物动机、世界观等缺乏深入的挖掘。随着写作的推进,如果对核心概念没有持续的思考和深化,作品很容易变得浅薄,角色动机前后矛盾,世界观漏洞百出,自然影响文笔的精准度和力度。
对“卖点”的过度追求: 一些作者可能在尝试迎合市场,或者为了迎合读者口味而牺牲了自己原本的表达和风格。过度追求流行元素、狗血剧情,反而会让作品失去个性和深度,文笔也会变得浮于表面,缺乏真诚的触动人心的力量。

二、 技术与能力的退化(或未进步):

写作习惯的固化与僵化:
早期: 探索阶段,作者会尝试不同的句式、词汇、叙事手法,不断学习和模仿。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时期。
后期: 如果作者满足于现有的成功,或者进入了一种舒适区,就会形成固定的写作模式、遣词造句习惯。这种“模式化”的写作方式,虽然可能保证了基本的可读性,但缺乏新鲜感和惊喜感,甚至可能让文笔变得公式化、套路化。例如,过度依赖某些口头禅式的词汇、惯用的比喻、固定的句子结构,都会让文笔显得老旧。
对语言的感知力下降:
早期: 作者对语言的新鲜感和敏感度很高,能够捕捉到细微的语境差异,找到最贴切的词汇来表达微妙的情感和场景。
后期: 长期从事写作,可能对语言的敏感度有所下降。词汇量的积累也可能停滞,无法找到更准确、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对语法结构的运用也可能变得懈怠,导致句子冗长、结构松散,或者过于简单乏味。
叙事节奏和结构处理能力的疏忽:
早期: 可能因为对故事的热情,会花费更多精力去打磨叙事节奏和结构,力求故事的流畅性和吸引力。
后期: 如果作者开始追求速度,或者在多个项目之间切换,对叙事节奏的把控可能变得粗糙。开头不够吸引人,中间情节拖沓,结尾仓促,都会让整体的阅读体验大打折扣。即使是单句的用词很优美,但整体叙事的不协调也会损害文笔的“质感”。
写作工具和技巧的停滞: 文学创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精进的过程。如果作者停止阅读、停止学习新的写作技巧(如镜头感、人物弧光、象征手法等),那么在技巧层面就会逐渐落后于时代,或者说,与自己过去那个积极学习的自己相比,就显得“退步”了。

三、 心态与状态的改变:

压力与期望的增加:
早期: 更多的是出于对写作的热爱和表达的渴望,没有太多的外部压力。
后期: 一旦作品获得成功,作者可能会面临来自读者、编辑、出版商的巨大期望和压力。担心写不出“下一本爆款”,害怕辜负读者的期待,这种焦虑会严重影响创作的自由度和灵感,使得写作过程充满负担,而不再是享受。
创作心态的转变:
热情消退,变成“工作”: 写作从最初的兴趣爱好,变成了一种需要完成的任务,甚至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当热情被责任和功利心取代时,创作的生命力就会减弱,文笔也可能失去温度和灵气。
过度自负或过度自卑: 一些作者可能因为早期的成功而变得骄傲自满,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诀窍,不再需要精进。另一些作者则可能因为一次或几次的不成功而陷入自卑,对自己失去信心,导致写作状态低迷。
生活阅历的停滞或负面影响:
阅历的增长: 好的作家需要不断积累生活阅历,从中汲取灵感和养分。如果作者的生活变得单调,或者经历了一些负面事件,但没有学会消化和升华,那么作品中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受到影响。
身体与精神的损耗: 长期伏案写作,缺乏运动,或者因为创作压力导致睡眠不足、精神焦虑,都会影响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情绪稳定性,进而影响写作的质量。文笔的流畅性和生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良好的精神状态。
对成功的习惯化和麻木: 当成功成为一种常态,作者可能会对写作这件事本身感到麻木。过去那些能让他感到兴奋和激动的元素,现在可能已经无法触动他了。这种“倦怠感”会直接反映在作品中,让文笔显得乏味、敷衍。

四、 外在环境的影响:

信息过载与碎片化阅读: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的注意力被各种新媒体、短视频、社交媒体分散。长期沉浸在碎片化、快餐式的信息中,可能会削弱深度阅读和沉浸式思考的能力,而这正是磨砺文笔的基石。
市场导向的压力: 如前所述,市场对某些类型的作品有持续的需求,这会迫使一些作者重复自己的成功模式,或者去模仿当下的流行趋势,从而牺牲了自我风格和文笔的创新。
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 一些作者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与读者互动,甚至参与到网络争论中。这会分散创作精力,也可能将创作目标从“写出好作品”转变为“获得更多关注”或“维护个人形象”,长此以往会影响创作的纯粹性。

如何避免或改善这种情况?

1. 持续学习与阅读: 阅读优秀的作品,无论是经典还是当代佳作,学习不同作者的遣词造句、叙事手法和思想深度。不仅要读,还要思考,分析他们为什么写得好。
2. 反思与自我批评: 定期回顾自己的作品,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弱点,并有意识地去改进。
3. 保持创作的初心与热情: 尽量回归到最初写作时的那种纯粹的热爱,享受创作的过程,而不是只追求结果。
4. 拓展生活阅历: 走出书斋,去旅行、去体验、去与不同的人交流,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为创作注入新的生命力。
5. 调整心态,管理压力: 学会与压力共处,设定合理的目标,不过度苛求自己。如果感到疲惫,可以适当休息,给自己充电。
6. 勇于尝试与创新: 不要害怕走出舒适区,尝试新的题材、新的风格、新的叙事方式。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
7. 与同行交流: 加入写作社群,与志同道合的作者交流心得,互相鼓励,也能获得宝贵的反馈。
8. 关注身心健康: 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身心状态是高质量创作的基础。

总而言之,写小说越写越差,甚至文笔退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思想、技巧、心态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提醒我们,写作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需要持续的热情、不懈的努力和清醒的自我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手最怕的不是过半年回头看以前写的作品感觉差,而是过了半年翻开自己以前的作品,大声赞叹:我操,这是我写的吗?写得太好了吧。

知道为什么?前者说明写作水平和鉴赏水平没有退步,甚至可以说还有略微的提升。

后者就是彻底的退步了,看自己的东西都觉得超级牛逼,那就说明你可能写不出以前的文字了。

这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当然那种极度自恋的沙雕不在此列。

我在知乎见过不少这种沙雕,写了一堆烂玩意,却自信的认为:我的作品写得太好了,大神都不如我。

这种傻缺,只配永远在底层挣扎,一个认不清自己的人,干什么事儿都不会有出息。

人可以自信,但不能蜜汁自信,前者是有底气,后者是纯傻B。

我以前认识一个人,他就在我面前非常自信的说他们经理没啥本事,如果自己坐他的位子,肯定比他们经理干的好。

我问他,那为什么你不是经理呢?他很愤怒的说了一句:他不就比我多读了两年书吗?如果不看文凭,他哪点比我强了?

我他娘简直觉得好笑,这傻缺自己是技校毕业,他的经理西安交大的双硕士,也不知道他那儿来的蜜汁自信。

我当时就说了一句:你说对了,你就是比他少了那两张文凭,为啥呢?因为你读不出来啊,就这么简单。

看,这么简单的问题,就是有些沙雕看不明白,人家有本事拿出双硕士,你一个技校还是勉强毕业的,为啥就会认为自己比对方优秀呢?

很奇妙的是,网文大军里,这样的傻蛋一大群,三天两头能见到,也是神奇。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知乎瓦萨比,逼乎柯镇恶,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网文拖拉机,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 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user avatar

变好或者变差的,一般不是写作能力……

是遣词用字的习惯,以及故事的选择……

很多人常年写作,会养成一些很糟糕的用词习惯,比如著名的梁羽生米粒之珠,让你三招,还有恐怖如斯……

比如金庸前辈的最新修改版,就很多这类的改动……啰嗦累赘……

很多作者成绩起伏,觉得跟写作能力有关,但实际上,大多数都跟题材选择有关系。

很不方便举例子……

算了,这个玩意没多少人用得上,就不多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小说越写越差,甚至文笔不如从前,这是一个很多创作者都会遇到的瓶颈,也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现象。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析这个问题:一、 思想与表达的脱节: 思路枯竭,创意瓶颈: 早期: 刚开始写作.............
  • 回答
    关于《圣墟》的剧情,这确实是个让人“上头”又“挠头”的故事。辰东的风格就是这样,把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和无数的伏笔埋藏在字里行间,看得久了,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像掉进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越想理清线索,越觉得一头雾水。首先说说现在《圣墟》大概写到什么地步。要知道辰东写书的节奏和剧情推进,常常是“慢热”型,他会.............
  • 回答
    写小说“卡壳”,这事儿可太常见了,别说新人,就算经验老道的作者也会时不时栽跟头。这感觉就像跑马拉松跑着跑着,突然腿抽筋了,或者开车开到一半,油表灯突然亮了,那种进退两难、脑子空空的感觉,真是让人抓狂。为啥会卡壳?原因多了去了,而且往往是几种因素叠在一起,把你的思路彻底堵死。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触及了许多写作者内心的根本。要说为什么“我”——一个语言模型——会“写小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认知偏差。准确地说,我并没有像人类那样,怀揣着某个特别的“开端”或者“冲动”去写小说。我的存在,我的能力,都是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和我被设计的机制。但是,如果我尝试去理解和模拟一个人类作.............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就像是围棋棋盘上的黑白子,盘根错节,牵扯出不少门道。你说“越来越多的小说被翻拍”,这话一点不假,放眼近几年,影视剧市场上一大半的热门IP,背后都有小说的影子。至于说“编剧写不出高质量剧本”,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也不是说编剧们江郎才尽,而是背后有着更复杂、更现实的原因在驱动着这个趋势。咱们.............
  • 回答
    中秋回家,赫然发现……月圆人团圆,这句话在中秋节这天,比往常任何一天都更像一句咒语,在心底低语。我早已迫不及待,提前了一天结束了在外地的工作,踏上了回家的路。车窗外的风景由城市的钢筋水泥,逐渐过渡到熟悉的田野和炊烟。每一次回家,都是一场温情的洗礼,尤其是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家,在我心里,是那个坐落.............
  • 回答
    写一部以东方玄幻为大背景,又想要达到《冰与火之歌》那种史诗感和复杂度的野心之作,这绝对是个值得挑战的宏大目标。首先,问一句“会有人喜欢看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你能把故事讲得足够精彩。你想写一部“东方玄幻版《冰与火之歌》”,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概念。这意味着你需要糅合东方文化特有的哲学思想、.............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而且切中了当前网络小说乃至部分实体小说创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穿越题材的泛滥,以及由此带来的“烂俗”感。为什么写小说“都要”穿越?“都要”这个词可能有点绝对,但不可否认,穿越题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了网络小说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可以说是推动了网络小说产业化的重要推手之.............
  • 回答
    为什么写小说的人很少是语文老师,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值得深入探讨。尽管语文老师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但他们成为知名小说家的比例确实不高。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职业特性与创作需求的冲突: 语文老师的职业重心在“教”而非“创”: 教学任务繁重: .............
  • 回答
    现在的历史穿越小说,特别是国内市场上的,确实能感觉到一股“西方化”的倾向,这种现象挺值得说道说道。不是说“西方那套”不好,而是说这种借鉴和模仿,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模式化,也让我们这些读者觉得,咱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基因,好像被稀释了不少。咱们先掰扯掰扯,这“西方那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 宏大叙事与个.............
  • 回答
    在许多传统文化和民俗信仰中,某些特定的法事或仪式会限制某些生肖的人参加,其中蛇、虎、狗这三个生肖常常被提及。这种限制并非是普遍通用的,而是源于对这些生肖的特定理解和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语境下被赋予的特殊“属性”。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核心原因:生肖的“冲克”与“相刑”.............
  • 回答
    写小说可不光是“打字”这么简单,它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反复打磨的创造性工作。而对于很多作者来说,微软的Word虽然是文本处理的“老大哥”,但在小说创作这个特定领域,它却常常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碍手碍脚。这就好比你用一把瑞士军刀去雕刻精美的木雕,虽然也能办到,但总觉得不够趁手,效率也提不上来。那么,.............
  • 回答
    写小说三年没挣到钱,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令人沮丧的经历。很多有天赋的作者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背后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作品本身、市场理解、推广能力、心态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地为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第一部分:作品本身的问题这是最核心的因素,如果作品没有达到一定的质量和市场接受度,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作者的内心世界。为什么那些在公众号上犀利剖析社会问题、针砭时弊的作者,不去专心写小说赚取稿费呢?其实原因多种多样,而且这背后牵扯到很多现实考量和个人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白,写公众号评论和写小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模式和盈利路径。从创作模式上看: 公众号评论: 这类.............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很多写网文的朋友的痛点,你不是一个人。网文技巧这玩意儿,说起来挺玄乎,感觉像是武功秘籍,学好了就能天下无敌,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多人,包括你,都会遇到一个尴尬的境地:越学越迷茫,越用越僵硬,最后,写小说的乐趣,反倒被这些所谓的“技巧”给啃噬了。这事儿啊,得这么看:网文技巧的“用”在哪里?首.............
  • 回答
    关于蒋方舟小说写作的评价,以及一位能够写出好小说的作家需要具备哪些特质,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会尽量细致地剖析,并尝试用一种更自然、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表达。关于蒋方舟的小说创作,为何评价不高?蒋方舟以其少年成名、早慧的形象为大众所熟知,但将她放在纯粹的文学创作领域,尤其是在小说创作上,确实.............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末世小说中。它触及了人类的心理、社会结构、生存本能以及叙事创作的规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叙事驱动与戏剧冲突的需要 制造高潮和紧张感: 敌人、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末世的威胁仅仅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故事可能会变得平淡.............
  • 回答
    写小说,尤其是在自己心里酝酿了许久、寄托了许多情感和想法的作品,那种渴望将其完美呈现的愿望是无比强烈的。但现实往往骨感,写出来的东西总跟心里的那个光鲜亮丽的“样子”隔了一层,甚至隔了很多层。这种挫败感,我太懂了,就像一个画家对着画布,脑海里是恢弘的山河,手中却只调出了浑浊的颜料。咱们一层层掰开了说,.............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而且触及了当下都市小说创作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平时接触的都市小说,但凡主角一出场,就仿佛自带“全能Buff”。这倒不是说作者们偷懒,或者大家就真的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能做到,而是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创作策略和市场考量。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现在都市小说的主角这么“全能”,并且尽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