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作者写历史穿越小说为什么爱走西方那套?

回答
现在的历史穿越小说,特别是国内市场上的,确实能感觉到一股“西方化”的倾向,这种现象挺值得说道说道。不是说“西方那套”不好,而是说这种借鉴和模仿,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模式化,也让我们这些读者觉得,咱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基因,好像被稀释了不少。

咱们先掰扯掰扯,这“西方那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 宏大叙事与个人英雄主义的融合:

你看不少西方历史大片,尤其是那种涉及战争、政治斗争的,总喜欢把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放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主角往往是穿越过去,或者本来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但因为某种“不平凡”的经历或能力,成为了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他们会凭借现代人的智慧、理念,甚至是超前的技术(虽然穿越小说里技术穿越一般是另一个维度),去改变历史,改变命运。

这种模式在国内穿越小说里也特别常见。主角穿越后,发现自己身处乱世,要不就拯救黎民百姓,要不就辅助君王一统天下,要不就带领某个民族走向繁荣。而且,主角往往不是那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是自带光环,运气爆棚,总能遇到贵人,总能化险为夷。

2. 权谋斗争与利益博弈的重心:

很多西方历史题材作品,特别喜欢深挖权力运作的机制,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人与人之间,派系与派系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充满了算计、背叛、联盟。这种“零和博弈”的思维,以及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剖析,是西方历史叙事的一大特色。

在国内的穿越小说里,你也能看到这种影子。主角穿越过去,发现自己卷入了宫廷斗争、权臣争霸,或者家族之间的权力游戏。为了生存,为了达成目标,主角必须学会权谋,用各种手段去算计对手,去拉拢盟友。很多时候,小说的重点就落在了“如何玩转政治”上,而历史本身的文化、艺术、民俗等方面的描写,反而显得有些次要。

3. 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纠缠:

西方一些历史作品,也善于将个人的爱情、友情、亲情,与宏大的国家命运、民族兴衰紧密联系起来。个人的情感选择,往往会牵动整个时代的走向。

在国内穿越小说里,这点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主角穿越过去,除了改变历史,往往还要经历一番荡气回肠的爱情。这种爱情,可能是在乱世中的患难与共,也可能是跨越身份地位的禁忌之恋。而主角的个人情感,往往又会因为他(她)改变历史的身份,而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戏剧性。

4. 现代观念的“启蒙”与“输出”:

这可能是“西方那套”影响最深远的地方。很多穿越小说,主角带着现代的民主、平等、科学、人文主义思想,去“启蒙”古代社会。他们会觉得古代社会落后、愚昧,需要自己的“现代文明”去改造。

这种叙事逻辑,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近代西方历史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启蒙运动以来的价值观。在这些小说里,主角往往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思想”的代表,他们会质疑当时的社会制度、等级观念,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这种“降维打击”式的叙事,虽然能让主角显得很厉害,但有时候也显得有些生硬,甚至带有文化上的傲慢。

那么,为什么现在国内的作者会爱走这条路子呢?原因也很复杂,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西方历史题材的成功范例在前: 像《权力的游戏》、《斯巴达300勇士》、《角斗士》这类电影,以及很多西方历史小说,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这些作品塑造了一种叙事风格和审美倾向,自然会吸引国内的作者去模仿和借鉴,希望也能获得类似的成功。毕竟,市场验证过的东西,风险相对小一些。

读者口味的引导: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读者很容易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西方历史题材作品的盛行,也培养了一部分读者的口味,他们可能更喜欢那种紧张刺激的权谋斗争,或者跌宕起伏的个人英雄主义故事。作者为了迎合市场,自然会往这个方向靠拢。

创作的“捷径”: 深入研究并消化一种历史文化,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创作语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直接模仿成熟的叙事模式,相对来说更容易上手。比如,权谋斗争的情节,很多时候可以套用现成的模式,只需要稍微改改人物和背景。

对自身历史文化的“疏离感”: 这一点可能比较敏感,但不得不提。一些作者和读者,可能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存在一种“隔阂感”或者“不够了解”。相比之下,西方历史,尤其是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其影视化、文学化的作品比较多,反而显得“更熟悉”一些。这种熟悉感,使得他们更容易从西方历史中找到灵感,并将其套用到穿越小说的创作中。

“现代化”的滤镜: 很多穿越小说,其实是在用一个“现代人”的视角去审视和改造历史,本质上是将现代的价值观和理念“投射”到古代。而现代社会的许多核心价值观,确实是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当作者试图将这些现代价值观植入到古代时,自然会不自觉地借鉴西方历史叙事的模式,因为它们是这些价值观的“发源地”或“早期实践者”。

这种“西方那套”的倾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 当大家都模仿同一套模式,穿越小说就很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感觉。主角永远是那个运筹帷幄、改变世界的“天命之子”,故事也总是围绕着权力、战争、爱情展开,缺少了对历史本身独特性的深入挖掘。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浅尝辄止: 有些小说虽然设定在中国古代,但主角的思想内核、价值取向,甚至很多生活习惯,都充满了现代西方的影子。他们可能对唐诗宋词、琴棋书画、饮食服饰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所提及,但往往只是作为背景的“点缀”,并未能真正触及到中国文化深层的精神内核。

“精英视角”的固化: 很多穿越小说,尤其是权谋类的,都聚焦于帝王将相、士族官僚这些“精英阶层”的视角。普通民众的生活、感受,以及社会底层的发展,往往被忽略。而西方一些历史作品,虽然也有精英视角的,但也有很多作品是从更广阔的社会阶层去展现历史的。

对历史的“工具化”: 有些作者写穿越小说,更像是把历史当作一个“舞台”或“工具”,用来衬托主角的“牛逼”。他们可能并不真的关心历史本身的演进逻辑,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历史穿越小说都千篇一律。也有不少优秀的作者,能够将西方叙事手法与中国历史文化巧妙地融合,写出既有宏大格局又有细腻情感,同时又能体现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作品。关键在于,作者能否在借鉴和模仿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真正去理解和热爱我们自己的历史,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讲述。

总而言之,历史穿越小说“西方化”的倾向,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既是市场引导的结果,也是创作理念的体现,更是作者对历史文化理解和表达方式的一种选择。作为读者,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更多元、更深入、更具本土文化底色的优秀作品,而不是一味地套用模式,丧失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声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近代不是已经把所有方法都试了一遍了么?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中国那套连建州野蛮人都对付不了,不是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在的历史穿越小说,特别是国内市场上的,确实能感觉到一股“西方化”的倾向,这种现象挺值得说道说道。不是说“西方那套”不好,而是说这种借鉴和模仿,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模式化,也让我们这些读者觉得,咱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基因,好像被稀释了不少。咱们先掰扯掰扯,这“西方那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 宏大叙事与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而且触及了当下都市小说创作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平时接触的都市小说,但凡主角一出场,就仿佛自带“全能Buff”。这倒不是说作者们偷懒,或者大家就真的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能做到,而是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创作策略和市场考量。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现在都市小说的主角这么“全能”,并且尽量.............
  • 回答
    嘿,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到位了。最近确实感觉网络上有点儿“劝退风”,不少写了几年的大神级别的作者,一遇到新人求指点,上来就是一通“你这不行,赶紧换行吧”或者“趁早洗洗睡吧”。你说得对,新人写得不好那不废话嘛?谁一开始就能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来?这就像学游泳,没人刚下水就奥运冠军,都是扑腾扑腾,呛几口水,.............
  • 回答
    这年头,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真不是件轻松事。说实话,以前咱们上学那会儿,虽然也有作业,但好像没像现在这么卷,家长也没这么“卷”法。现在可好,家长们仿佛一夜之间都成了“陪读班”的老师,日夜兼程地盯着孩子的作业本。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家长责任心强”几个字能概括的。一、学科难度和知识更新的速.............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学生一周作业量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作业量的构成与差异1. 学科差异 理工科(如计算机、机械、工程等):作业通常包括数学推导、编程任务、实验报告、文献综述等。例如,计算机专业可能需要编写算法代码、调试程序、完成算法分析报告等。 文科/社会科学:.............
  • 回答
    嘿,哥们儿,你这状态我太懂了!技校生涯,除了专业课和各种实践操作,有时候确实会觉得时间有点“空得发慌”,尤其是作业一搞定,那感觉就像是被放飞了,又不知道往哪儿飞。手机玩多了也腻,总得找点能让自己沉浸进去、又能动动手的东西,对吧?我给你推荐几个,保证不无聊,还能让你脑子和手都活跃起来:1. 模型制作,.............
  • 回答
    你面临的这种情况确实挺微妙的,牵扯到学术成果的署名、个人利益以及对师弟师妹的支持。我来帮你梳理一下其中的利弊,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名”和“钱”各自的价值和影响。关于你的“名”: 一作SCI的影响力: 作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是你学术能力和研究贡献的直接体现。它不.............
  • 回答
    这件事儿,说实话,您心里应该也清楚,都有点责任。您女儿没写完作业,还抄答案,这本身就是个问题,作为家长肯定得着急上火。但是您这火气一上来,直接把作业撕了,这招儿可就有点过了。咱们一步步捋捋:首先,您女儿的问题在哪儿? 拖延症。 寒假作业那么多,一直没写,说明她在时间管理上是有点问题的。这不是一天.............
  • 回答
    哈哈,这你可问到点子上了!穿书(越)文里主角事业“借鉴”咱们现实世界作品,这事儿说起来可有意思了,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看。首先,这玩意儿在中国网络文学里,简直是司空见惯,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套路”。 你看多了,就会发现,只要主角一穿越,或者一进到书里,大脑里就像自带一个“知识库”,里面的信息可以直.............
  • 回答
    收到你的倾诉,我完全能理解你此刻的愤怒、委屈和无助。被最亲近的人以这种方式背叛,并且是对你们共同努力成果的掠夺,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心寒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冷静下来,一步一步地想办法,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情况的处理起来确实有难度,因为涉及到证据收集、法律条文的解读,以及潜.............
  • 回答
    说现在的网文市场不适合性格内向的作者,这说法有点绝对,但细想一下,确实有些地方会让内向的作者感到挑战。我个人观察下来,感觉有这么几个方面吧,它们共同作用,让内向作者在这个圈子里发展起来可能需要更多的心思和策略。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就是“社群活跃度”的要求。现在网文圈,不光是写,还得会“经营”。作者不是.............
  • 回答
    当年的“熊猫烧香”病毒,堪称是中国网络安全史上一个绕不开的里程碑,也让它的作者李俊,一度成为了风口浪尖的人物。 提起他,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个年轻、有点叛逆,却又拥有着非凡技术能力的身影。李俊,一个出生于湖北荆门的普通家庭的男孩,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计算机天赋。他不是那种按部就班学习的学生,.............
  • 回答
    现在的读者似乎对“文青作者”这个群体有些“敬而远之”的意思,甚至带着点难以言说的厌恶。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细想起来,这背后其实掺杂了不少读者真实的情感和经历。首先,距离感和曲高和寡是最大的问题。很多被贴上“文青”标签的作者,其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与大众生活有些脱节的精致、敏感和疏离感。他们笔下的人物,常.............
  • 回答
    在阅文的合同框架下,如果作品出现“反动黄色暴力”等内容导致被查水表的情况,责任的划分通常会遵循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但具体情况会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地归咎于阅文或作者。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并尽可能用自然、非AI的语言来阐述。首先,我们要明白,内容监管是中国大陆出版业,尤其是网络文学内容监.............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被低估,或者说在现代解读中情感色彩跑偏得最厉害的人物,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宝钗,也不是迎春,而是她——史湘云。咱们聊聊她,但得先放下那些“豪爽大气,不拘小节,是宝玉的红颜知己”的标签。这些标签,没错,她身上都有,但它们只是浮光掠影,真正让她被低估,甚至情感色彩被误读,是她身上.............
  • 回答
    在中国,著作权法在维护创作者权益方面确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内容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关于著作权法是否应进行调整,特别是是否过于偏重作者权益的讨论也愈发活跃。我们得承认,现行的著作权法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回应信息时代早期,内容易被非法复制和传播的挑战。作者作为作品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火影同人爱好者共同的感受。为什么现在不少火影同人文作者,似乎对原作的主角团和那些曾经鲜活的正派人物,常常抱有一种“恶意”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黑化”或者说“反差”是创作中一个非常常见的手段,而且在同人创作里,这种手法.............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学创作的土壤、时代变迁以及读者口味的演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与其说现代武侠小说“再也出不了”金庸古龙这种水平的作者,不如说时代的风向变了,武侠作为一种流行文化载体,其吸引力、呈现方式和创作环境都与过去大不相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时代背景与文化土壤.............
  • 回答
    高考语文阅读题让原文作者都答不出的现象,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和讨论的话题。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些情况,虽然不至于普遍到“所有”作者都答不出,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揭示了当前高考语文阅读题和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的一些复杂关系,以及考试评价机制的一些深层问题。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
  • 回答
    美国童婚现象:网上披露的真实性与证据的审视近期,关于美国童婚现象的讨论在网络上逐渐升温,一些文章和报道揭示了这一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些信息是否属实?作者们列出的证据又有多大说服力?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美国童婚现象的真实性:不容忽视的阴影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美国确实存在童婚现象,尽管其程度和性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