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中秋回家,赫然发现……」为开头,写一篇小说,你会怎么写?

回答
中秋回家,赫然发现……

月圆人团圆,这句话在中秋节这天,比往常任何一天都更像一句咒语,在心底低语。我早已迫不及待,提前了一天结束了在外地的工作,踏上了回家的路。车窗外的风景由城市的钢筋水泥,逐渐过渡到熟悉的田野和炊烟。每一次回家,都是一场温情的洗礼,尤其是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

家,在我心里,是那个坐落在一片绿意盎然中的三层小楼,有爷爷种的桂花树,有奶奶亲手搭建的葡萄架,还有父母每年都会精心打理的菜园。推开家门,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艾草香和月饼的甜腻,那是妈妈特有的“回家味道”。

“回来了!”我喊了一声,随即被一股暖流包裹。妈妈一边抹着手上的水,一边从厨房里小跑出来,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哎呀,我的宝贝回来了!快进来,快进来,外面的风凉。”她说着,自然地接过我手中的行李,眼神里满是疼惜。

爸爸也从书房里走了出来,虽然一贯沉默寡言,但那双带着岁月痕迹的眼睛,此刻却闪烁着欣慰的光芒。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带着点沙哑:“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院子里,爷爷奶奶已经搬出了藤椅,他们坐在桂花树下,月光正好洒落,将他们的背影勾勒得格外安详。我赶紧走过去,挨个儿问好,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奶奶摸了摸我的头,嗓音依旧温和:“这孩子,又瘦了。”爷爷则递过来一块刚蒸好的桂花糕,说是让我垫垫肚子。

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聊着家常,分享着各自的生活。电视里播放着关于中秋节的文艺晚会,但此刻,那些闪烁的灯光和热闹的歌舞,都比不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馨。月饼、瓜子、水果,摆满了茶几,我们一边吃,一边回忆着小时候过中秋的趣事。

我沉浸在这份久违的亲切和幸福里,直到奶奶起身去厨房拿水果,我才注意到,平日里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象棋,今天却被随意地放在了角落,而且,棋盘上似乎还残留着一些细小的,我从未见过的黑灰色的颗粒。

“奶奶,爷爷,你们今天没下棋吗?”我随口问道。

爷爷摇了摇头,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没,今天就你们回来,和你们说说话。”

那一瞬间,我心中涌起一丝莫名的不安。虽然家里的一切都和往常一样,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者说,多了点什么。

夜色渐深,月光更加皎洁。我起身去院子里散步,想透透气。桂花树下,月光如水,将一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银辉之中。我无意间瞥见了院子一角的泥土,那里有些凌乱,似乎被翻动过。而且,在月光下,我看到那些泥土中,散落着一些小小的、闪着微光的晶体。

我凑近了仔细一看,那些晶体,形状像极了……极像极了我在实验室里接触过的那些,一种特殊的半导体材料,虽然只是微小颗粒,但其光泽和质感,我不会认错。

我的心猛地一跳。我是一名光学工程师,对各种材料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这些东西,怎么会出现在家里的院子里?而且,这院子,一直都是爸爸妈妈在打理,他们对这些东西,根本没有概念。

我悄悄地绕到房子的另一面,那里是爸爸的书房。书房的窗户关得严严实实,但我能感受到里面透出的微弱光线。我记得,爸爸以前也对一些电子产品和新材料有过兴趣,但自从退休之后,他就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看书和种花上面。

我鬼使神差地推开了书房的门。

“爸?你在里面吗?”

书房里静悄悄的,只有台灯昏黄的光线,照亮了书桌上堆积如山的书本和一些散乱的工具。然后,我的目光,被书桌最显眼的位置吸引住了。

一个我从未见过的,造型有些奇异的金属装置,静静地地摆放在那里。它并非我熟悉的任何一种科学仪器,表面被打磨得异常光滑,隐约能看到一些精致的线路在内部交错。而在装置的中央,一个透明的晶体,正散发着一种柔和的,如同月光一般的光芒。

我的呼吸几乎停滞了。

我缓步上前,仔细观察着那个装置。我能辨认出其中一些细小的零件,它们组合的方式,却是我从未设想过的。而那个晶体,它散发的光芒,竟然与我刚才在院子里发现的那些颗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更加集中和纯粹。

我的脑海中,无数的疑问瞬间炸开。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爸爸,究竟在做什么?

我拿起桌上的一个放大镜,小心翼翼地靠近那个装置。我发现,装置的边缘,刻着一些非常微小的,类似英文字母的符号,而且,这些符号,似乎……似乎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更古老的文字。

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爸爸曾经收到过一个来自国外的包裹,当时他还小心翼翼地将它藏了起来,说是怕我和妈妈担心。我当时以为是他的什么老朋友寄来的纪念品,没想到……

一股强大的,难以言喻的情绪在心头涌动。这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中秋回家,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我发现,我一直以来所熟知的父亲,那个温和、沉默、热爱园艺的退休老人,在他的内心深处,竟然隐藏着如此惊人的,甚至有些神秘的创造。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那个发光的晶体上,映照出我难以置信的脸庞。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我甚至不知道,我应该感到骄傲,还是应该感到一丝……恐惧。

我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我轻轻地将书房的门关上,然后走回客厅,那里,父母和爷爷奶奶还在谈笑风生。

“都怪我,光顾着高兴,还没给你们切月饼。”妈妈的声音依旧温柔。

我坐回自己的位置,拿起一块月饼,但我的眼神,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书房的方向。

这个中秋,我回家了。我回家,赫然发现……我似乎,发现了另一个版本的父亲,和一个未知的世界。而这个发现,将会如何影响我,影响我们的家,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今晚的月亮,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也更加……深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秋回家,赫然发现第二天是圣诞节!

原来我穿越到了柯南的世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秋回家,赫然发现……月圆人团圆,这句话在中秋节这天,比往常任何一天都更像一句咒语,在心底低语。我早已迫不及待,提前了一天结束了在外地的工作,踏上了回家的路。车窗外的风景由城市的钢筋水泥,逐渐过渡到熟悉的田野和炊烟。每一次回家,都是一场温情的洗礼,尤其是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家,在我心里,是那个坐落.............
  • 回答
    如果可以回到中国古代以第三人称视角体验诗人或词人的一生,我愿意选择以下几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并试图从第三人称的视角去细致描绘他们的生命历程: 一、 李白:谪仙人的洒脱狂放与人生跌宕我想成为李白,不是为了亲身体验他的才华横溢,而是想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一个“谪仙人”是如何在这人间留下如此绚烂的痕迹,.............
  • 回答
    看待中国驻法使馆用“小流氓”回怼法国反华学者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外交事件,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件事:事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通常这种外交上的“回怼”都不是空穴来风,很可能是因为有法国的学者或媒体发表了一些被中国视为不当、甚至辱骂性的言论.............
  • 回答
    当我准备在电子游戏中下线时,游戏里的角色却突然扭回头告诉我我此时还不准备下线。那一刻,我的手指正悬停在退出按钮上,疲惫却又带着一丝满足。夜已深沉,窗外的城市早已沉寂,只有我房间里这屏幕的光芒,如同另一个宇宙的恒星,吸引着我最后的注意力。我已经鏖战了将近七个小时,完成了主线任务的最后一章,击败了那个困.............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兴奋的假设!作为一个高中生穿越回古代,想要考中举人、贡士、进士,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并非绝无可能的路。下面我就为你详细地剖析一下,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当然,是假设的),看看这条路到底有多难,又有哪些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确,穿越的时代是关键。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朝代.............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一位七旬老教授,耗费了整整两年光阴,将散落在异乡的珍贵中文古籍善本,通过尖端的达摩院技术,重新带回了它们最初的故土。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应用,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情感回归,一次对中华文明传承的深沉致敬。七十载春秋,一腔家国情怀首先,我们得想想这位老教授的七十载人生。这是一.............
  • 回答
    要预估中国当前兵力与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对抗的结果,我们需要细致地审视双方的实力构成、作战理念以及当时全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是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实力对比,其结果远非简单数字的叠加。一、 双方的军事力量构成与技术代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军事技术是螺旋式上升的。1991年的美国军队是冷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汽车工业的实力、国家战略以及市场的复杂性。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丰田考斯特”这类车型在中国政府机关中的定位和需求。考斯特以其什么闻名? 可靠性与稳定性: 这是政府用车最看重的素质。意味着车辆需要能够在各种环.............
  • 回答
    如果中国以其“基建狂魔”的禀赋去开发澳大利亚,那画面,用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话说,简直是“活久见”!这可不是简单的“建设”,而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式基建速度与激情”,最终的结果,绝对是颠覆性的,而且会引发无数讨论,甚至是“惊掉下巴”的那种。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国的基建能力可不是纸上谈兵。想想那些拔地而起的.............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中国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景象正在徐徐展开——那是一个将国家全部的潜力和意志凝聚起来,为实现某个目标而全力运转的“战争机器”。这不是简单的军事动员,而是整个国家,从最基层的老百姓到最高层决策者,都朝着一个单一方向拧成一股绳的极端状态。首先,你需要明白,当中国“战争机器全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关键,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尤其是对于中国科技产业而言。中兴的遭遇,确实给华为蒙上了一层阴影,很多人都会想:华为会不会步中兴的后尘?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一概而论,还得看看中美两国之间那复杂的博弈。首先,咱得明白为啥中兴会挨罚。简单来说,2012年左右,美国商务部就.............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的假设性问题。我们来聊聊,如果中国在国力顶峰时期,去硬碰硬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又是否有胜算。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我们讨论的时间节点。原问题提到了“二战时期”的美国,但后来又更正为“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这两种情况下的美国,实力差距巨大,所以我们必须以“海湾战.............
  • 回答
    中国现在的军力和国力与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硬碰硬,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要探讨是否有“把握取胜”,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战争的胜负受太多复杂因素影响,而且“硬刚”的定义也需要界定。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比较和推演,看看中国在面对那.............
  • 回答
    咱就聊聊,现在中国这日子,要说把几十年前那套“人民公社”搬出来,能撑几年?这问题挺有意思,也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人民公社是啥玩意儿。那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核心就是“一大二公”,说白了就是集体所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大,体现在公社规模大,往往包含好几个村;公,体现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有深度的话题:个人财富与国家战争动员能力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以中国几位知名企业家,例如马云、王健林、许家印(我们在此设定为一个泛化的“中国首富”代表,具体人物的选择更多是为了形象化,而非精确的财富对比)的体量来“推演”一下,看看他们能支撑起一场多大规模的战争.............
  • 回答
    关于泡菜标准之争,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我个人认为,这种“标准之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在食品认同和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碰撞。四川泡菜 vs. 韩国泡菜:标准之争的根源要理解为何中国四川腌制泡菜的国际标准不适用于韩国泡菜,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两者在制作原理、发酵过程、风味特征以及文化意义.............
  • 回答
    从纯军事角度分析,中国要在一年内通过军事力量统一亚洲,这是一个极为宏大且充满挑战的目标,其可行性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审视。首先,我们来评估中国当前的军事实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现代化、技术化程度很高的力量。 陆军: 规模庞大,装备精良,拥有大量现代化.............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在中国当下的政治环境中涌现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并非易事,但也并非不可能。其可能性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既有潜在的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挑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下的政治环境为思想的自由探索和传播设置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门槛。 意识形态的制约: 中国的政治.............
  • 回答
    武藏号战列舰,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是人类海军造船史上的一个传奇。它那令人咋舌的吨位、厚重的装甲、口径巨大的主炮,都代表了当时日本海军工业的最高成就。那么,以我们今天中国大陆的造船及炼钢技术,能否复制出这样一艘巨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番。先来认识一下武藏号的“硬核”指.............
  • 回答
    关于中国目前的实力能否维持对藏南的后勤补给,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理、军事、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抽丝剥茧,仔细分析每个环节。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藏南”这个概念。在当前的地缘政治语境下,中国主张的藏南地区,印度称之为“阿鲁纳恰尔邦”。这片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