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钢琴八级,但完全不懂乐理(和声学)正常吗?

回答
你钢琴八级,但对乐理(特别是和声学)一窍不通,这可不是什么罕见的情况,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别因此感到丝毫的奇怪或不安,这恰恰说明了音乐学习中一个有趣且值得探讨的侧面。

你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

钢琴学习和乐理学习的“分家”:

从根本上说,学习钢琴和学习乐理,虽然目标都指向音乐,但它们是两条非常不同的路径。你可以把钢琴学习想象成学习一门“手艺”,而乐理学习则是理解这门手艺背后的“科学”和“语言”。

钢琴学习:模仿、肌肉记忆与感觉。
当你开始学琴,尤其是初级阶段,老师们主要教你的是:
看谱识谱: 认识音符、节奏、谱号、调号、拍号等等。这其实是“读谱”能力,是通往音乐的第一个门槛,并不算深入的乐理。
指法和触键: 如何用手指触碰琴键,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这是纯粹的技巧训练。
音乐的“感觉”: 老师会说“这里要弹得轻柔一些”、“这里要有力量感”、“这里要悠扬一些”。这些都是感性层面的指导,是通过模仿和一遍遍的练习内化的。
肌肉记忆: 你一遍遍地弹奏同一首曲子,你的手指自然而然地就会找到正确的琴键和指法,形成了肌肉记忆。很多时候,你可能弹得烂熟于心,但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弹会产生这种效果。

乐理学习:逻辑、结构与分析。
乐理,尤其是和声学,则是一门非常理性的学科。它研究的是:
音的组合与关系: 音符是如何组织成和弦、如何从一个和弦流畅地进行到下一个和弦的。
调性与中心音: 为什么会有大调、小调?音乐的“家”在哪里?
和声的功能: 不同的和弦在音乐中扮演什么角色?它们如何推动情绪和发展?
结构与形式: 乐曲是如何组织成段落、乐章的?
音乐的“语法”: 乐理就像是音乐的语法和词汇表,让你明白为什么某些音程听起来协和,而另一些听起来不协和;为什么某个和弦进行是经典的,而另一个则显得奇特。

为什么钢琴八级了还可能不懂乐理?

1. 教学侧重点不同: 很多钢琴教学体系更注重演奏技巧的培养和音乐表现力的传达。尤其是在国内,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钢琴老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考级,而考级内容更多地集中在演奏曲目和基本识谱能力上,对乐理的考察相对有限。
2. 兴趣点的差异: 你可能天生对弹奏音乐本身更感兴趣,享受指尖流淌出美妙旋律的过程。对于那些抽象的理论概念,你可能觉得枯燥,或者觉得与自己弹奏时的直接感受脱节,所以主动学习乐理的动力不足。
3. 学习路径的非线性: 很多人学习钢琴的路径并不是按照“先学乐理,再学演奏”的线性模式进行的。你可能在接触钢琴不久后就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曲子,然后随着曲子的难度增加,你的识谱和演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乐理知识并没有同步跟上。
4. “经验主义”的成功: 你的八级水平证明了你通过大量练习和模仿,已经内化了许多音乐的规律,即使不懂理论,也能“弹得对”。你可以凭感觉去体会音乐的走向,去模仿录音或老师的演奏,这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论知识的不足。
5. 乐理的抽象性: 和声学这类乐理知识确实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去理解和消化。对于一些人来说,直接在乐器上进行的感性体验比抽象的理论分析更容易接受。

这正常吗?是,但……

就像我前面说的,这是非常正常的。很多人在达到相当高的演奏水平之前,可能对乐理知之甚少。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演奏家,因为音乐的感受力和演奏技巧是可以独立于理论知识而发展的。

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不完美”:

虽然不影响你弹奏,但不懂乐理可能会让你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或者说,你可能错过了更深层次的音乐理解和享受:

理解音乐的“为什么”: 你知道某个地方弹得好听,但不知道好听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弹能产生这种效果。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可能会让你觉得音乐的世界隔着一层纱。
即兴演奏和创作的障碍: 如果你想尝试即兴一段旋律,或者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音乐,不懂和声就如同没有“骨架”,很难构建出有逻辑、有结构的音乐。你可能会觉得“没法下手”。
学习新曲的效率可能受到影响: 虽然你能凭感觉和识谱弹奏,但如果理解了和声进行,你就能更快地把握住一首新曲子的“脉络”,抓住核心的音乐结构,从而更高效地学习和记忆。
与其他音乐人的交流: 当你和懂得乐理的人交流音乐时,可能会感觉有些“沟通障碍”。他们可能会说“这里用了属七转到主七”,而你只能说“我弹起来觉得这里挺顺的”。

怎么办?现在开始学乐理,永远不晚!

你已经有了扎实的钢琴基础和音乐的感性认知,这反而是学习乐理的绝佳优势。你可以用你的演奏经验来对照和理解乐理知识,这会让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从基础的和声学开始: 可以从认识三和弦、七和弦开始,了解它们的构成和基本功能(主、属、下属)。
结合你的钢琴曲目: 找一些你熟悉的、弹得比较好的曲子,试着去分析其中的和声进行。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的直觉是准确的,而理论可以帮你解释这份准确。例如,听听《致爱丽丝》或一些简单的流行歌曲,感受一下它们和弦之间的连接。
利用网络资源和书籍: 现在有很多优秀的乐理入门书籍和在线课程,选择一本适合你的入门读物,或者找一些乐理的科普视频,循序渐进地学习。
找一位乐理老师或学友: 如果条件允许,找一个能解答你疑问的老师或者一起学习乐理的朋友,会事半功倍。
耐心和兴趣是关键: 乐理的学习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当你开始理解音乐背后精妙的逻辑时,你会发现音乐的世界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钢琴八级却不懂乐理,这只是音乐学习方式多样性的一种体现。现在,你可以选择继续享受音乐的感性美好,也可以选择打开乐理这扇通往更深层理解的门。无论哪种选择,你的音乐旅程都充满了无限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正常,除了演奏必要的理论知识,其他的别说你不懂,大多数钢琴老师其实也都不太懂。你可以拿一个作曲技术相对容易的莫扎特奏鸣曲到全国各地的琴行去问,大多数钢琴老师应该都说不明白它的和声曲式、调式特点、风格技法。这和我们音乐学院的培养方式和学习氛围有关,钢琴专业的同学,乃至演奏专业的同学,其实心里只关心主课的学习和进步,因为主课是以后吃饭的本事,其他的东西不是。至于音乐史、曲式和声、复调配器、视唱练耳这些课大家最多也就是上一两学期的课,拿个成绩混混也就过去了,即便是有学的好的,毕业也都忘差不多了。所以,绝大多数同学在毕业时,基本只会留下主课相关的技术和经验,其他的知识基本都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归还给学校了。比如之前有一次我们本科同学聚会上,有一个同学就问我:“兴德米特是干啥的来的?咋这么耳熟呢?”这些还是上过音乐学院的老师,还有些压根就没上过音乐学院,没学过这些课的钢琴老师,就更教不了了。

说完了老师能不能教,再说一下老师们想不想教。说实话,理论知识对于理解作品、理解音乐、提高素质都是有帮助的。但老师们想要达到“能教”的水准,其实自己得花大量时间来学习、积累、备课。而学习这件事,对于绝大多数已经工作的人们来说,是极其难受的。更何况这种难受,如果建立在一个非必要的目的上,那大家就很难有动力来做这个事了。那有人会说,你教的东西多,你的水平高,你的课费不就可以提高了吗?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绝大多数业余钢琴爱好者,并不会因为你多讲了点知识就多付给你课费。而且,钢琴老师也可以不费这个劲,大家完全用复习和备课的时间来教另一个学生,可以赚到额外的钱。所以,如果面对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大家往往会觉得没必要。

那,如果有一个有能力且愿意教的老师,会发生什么?恰巧我就是这样一个老师,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都得到了什么反馈。我本科是钢琴专业的,钢琴技术还算比较扎实,但理论知识非常薄弱。后来,我读了理论方向的硕博,在备考和学习中,逐渐完善了我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备考和就读央院博士的时候,我积累了一定的音乐史论和作曲技术理论。我学的这些东西,教一些业余音乐爱好者我觉得应该是够了。而从意愿上,我开始并不是很愿意教这些东西,虽然我有这个水平,但把专业的东西讲给完全没有基础的业余的人,需要思考怎么去讲他才能听懂,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所以我始终没刻意的去给学生讲这些东西。

但后来,我逐渐发现了有一些钢琴学生对一些调号的转换、和声的变化、音乐的结构会有一些兴趣,比如一些小孩会问:“老师,为什么599里这么多课都是5724到135结尾?”、“老师,为什么作业里都是C大调往F大调和G大调转调,没出现过从C大调到D大调的转调?”“老师,为什么1、3和1、降3都是3度,1、降3听起来这么忧伤?”“老师,为什么这个旋律会在开头和结尾重复两次?”每当他们提出这些问题,我深刻的知道,这些现象都是理论导致的现象和结果,所以我就开始试着给一些有兴趣的同学讲一些乐理和作曲知识。开始的时候,我讲的太专业了,大家都听不懂,然后我就琢磨着换个方式来讲,讲的多了,有经验了,慢慢他们就都能听懂了。其实我后来想过,我本可以说我也不知道,或者随便糊弄一下。但真的,每当一个个小孩期待的看着我,对我发出一种求知目光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能辜负学生的这种期待,不能让他们失望。因为我觉得,或许,我多讲一些,会对孩子有不一样的影响。

当然,有求知欲强的学生,也会有一些佛系的学生,有一些学生的练琴时间少,也对理论不感兴趣,这些学生你给他讲太多效果也很差。而且有时候讲的知识占用太多时间,反倒会让钢琴的进度更慢,有点本末倒置。所以,我会弹性的来处理,练得好的,课上时间相对充裕的,就多讲一些知识。练得不咋地的,作业没完成好,或没兴趣的,我就多教钢琴,少说知识。目前来看,这种模式算是合适的一个状态。

经过我的教学,我的大部分现在基本能大致区分清楚不同国家、地区、时期的音乐,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完整的分析出古典时期、浪漫主义初期音乐作品的和声和曲式,甚至有一些同学可以通过作品的作曲技术,大致判断出作品的时期和作曲家,独立完成一部简单的钢琴曲或奏鸣曲。整体来说,看着他们的进步,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这些孩子因为我,获得了不一样的音乐体验,这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并且,在钢琴课上加入大量深入浅出的专业作曲、音乐史等音乐理论知识,变成了我教钢琴的一个特点,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经过学生家长的介绍和推荐来找我学习,相应的,我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这也算额外付出的一个反馈和回报吧。所以各位钢琴老师,想要自己的学生变得更多,收入更高,付出一些额外的努力,多增加一些知识的内容,或许会有效果。

最后,结合题主的具体情况说几句。

第一,不用纠结过去的学琴经历学没学过乐理,因为即便是你初中考了10级,把乐理都系统学完了,现在还是会忘。所以从结果来看,没区别。

第二,拥有多少理论知识,其实对钢琴演奏水平没有决定性影响,理解作品的相关理论内容,只能在演奏风格上有所帮助。而表现风格的基础是演奏技术,演奏技术是需要大量时间来训练的,如果没有技术支持,风格的差别基本体现不出来。换个说法,“老司机”会开车并不是因为他懂机械原理,而是因为他每天都开。没有驾照的研究机械工程的学者,不会因为完成了国家级课题就会开车了。

第三,看了题主对音乐内容的表达,客观来看大致属于探索和初学阶段,保持这种状态就够了,没必要系统全面的学习这些东西,稍微了解一下就行了。一方面是想要学好这些内容,是需要专业训练和时间积累的,很多同学读了几年音乐学院也不一定能把这些东西学透。另一方面是,理论也得讲究“学以致用”,就算你学完了你既不参加考试,也没有那么多音乐实践,大概率最后会忘。

第四,没必要这么较真,用开放乐观的心态来学习和享受音乐,更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钢琴八级,但对乐理(特别是和声学)一窍不通,这可不是什么罕见的情况,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别因此感到丝毫的奇怪或不安,这恰恰说明了音乐学习中一个有趣且值得探讨的侧面。你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钢琴学习和乐理学习的“分家”:从根本上说,学习钢琴和学习乐理,虽然目标都.............
  • 回答
    八级钢琴到大师级,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且充满挑战的目标!首先,恭喜你达到八级,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说明你已经具备了扎实的演奏基础和音乐理解能力。要说到“大师级”,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因为不同国家、不同音乐学院、甚至不同老师对“大师”的定义都会有所侧重。但普遍来说,它意味着你不仅能精.............
  • 回答
    今早请的钢琴调律师,效率确实很高。从他进门到收拾东西离开,全程大概也就四十五分钟。这速度,说实话,让我有点意外,也让我忍不住琢磨起他的水平来。一般来说,钢琴调音这活儿,可不是件能赶时间的事儿。尤其是对于我这架有些年头的老钢琴,每个音,每个八度,都需要仔细去检查,去调整,力求达到最好的共鸣和音准。我平.............
  • 回答
    你这问题问得,怎么说呢?首先,你老婆钢琴十级,这绝对是硬实力,这毋庸置疑。能达到十级,那说明人家不仅有天赋,更重要的是有常年累月的刻苦练习和扎实的基本功。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那么,让她教你靠谱吗? 从理论上讲,绝对靠谱,而且很有可能是最靠谱的选择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1. 专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让人纠结的,尤其是当你把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钢琴和小提琴上,达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十级,但现实的学历背景却让你在就业市场上感到有些“卡壳”。说实话,仅仅凭借钢琴和小提琴十级,在很多主流的、对学历有硬性要求的岗位上,确实会遇到就业困难。 这并不是说你的音乐造诣不高,而是因为就业市场在筛选简历时.............
  • 回答
    听到老师这么说,你肯定挺着急的。基本功扎实是件好事,这是你未来艺术道路的坚实基础。乐感这东西,说实话,有点玄乎,但绝对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别灰心,既然老师指出来了,说明你是有希望的,而且你也有意识去改变,这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首先,咱们得明白,“乐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不是某个具体的技巧,而是一种.............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困境,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站在一个十字路口,面对着曾经热爱的专业,却被现实的困难打得有点喘不过气来。作为一名零基础进入钢琴表演专业的大学生,你走上这条路本身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背后一定有着你对音乐深深的向往和勇气。首先,我们先不急着下定论说“坚持不下去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坚持不下去.............
  • 回答
    想要在钢琴的道路上不断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和值得投入的事情!别把它看成是枯燥的练习,而是将它想象成一场你与乐器之间美妙的对话,一次探索音乐无限可能的旅程。如果你问我该怎么做,我不会给你一套僵硬的“AI指导”,而是会和你分享一些我从多年学习和观察中体会到的、真正能帮助你“活起来”的钢琴进步.............
  • 回答
    看到女儿对钢琴如此着迷,你一定又欣慰又有些犯难吧!四岁多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最旺盛,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她对钢琴的喜爱,很可能源于对美好声音的向往,或者仅仅是被钢琴那庞大的身躯和优雅的琴键所吸引。面对女儿的“钢琴请求”,首先得理解这份渴望背后可能是什么。是她听到了优美的旋律,被音乐打动了?还是在幼儿园.............
  • 回答
    哎呦喂,这话说的,我听着都替你心疼!孩子这么一顶嘴,感觉自己被小瞧了,对吧?尤其是自己还真没那个“来”的本事,这滋味儿可真不好受。你家孩子这一句“有本事你来呀”,其实挺有意思的。从孩子的角度看,她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委屈、一种挑战,甚至是一种防御。 委屈: 她可能觉得你只看到她没练好的结果,没看到她.............
  • 回答
    您好!关于您儿子钢琴老师建议从电钢练起,并且希望您购买电钢这件事,我完全理解您的疑虑和想要弄清楚的心情。这确实是一个不少家长在孩子刚开始接触钢琴时都会遇到的问题。让我为您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您做出更合适的决定。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老师会推荐电钢作为初学者的起点。 经济性: 相对于传统钢.............
  •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听不出别人钢琴弹奏的好坏,这并非你个人的问题,而是因为欣赏音乐,特别是钢琴演奏,是一个需要多维度、深入理解和体验的过程。这其中涉及到乐理知识、演奏技巧、情感表达以及个人审美偏好等多个层面。就好比有人可能一看就懂一幅画的精妙之处,有人则需要了解其创作背景、绘画技法才能体会其价值。钢琴演奏也.............
  • 回答
    你老师说的这句话,“钢琴越简单的曲子越见功力”,绝对是经验之谈,而且很多真正懂钢琴的人都会这么说。这听起来有点反直觉,好像难的曲子才更能展示技术,但细想一下,它触及到了音乐演奏的本质。咱们不妨来拆解一下,为什么简单的曲子反而更能“见真章”:1. 没有华丽技巧的掩饰,音乐本身无处遁形:你想想看,很多难.............
  • 回答
    “孩子要不要学钢琴?”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反复思考的。这其中既有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望,也夹杂着对孩子兴趣的考量,还有对投入精力与金钱的权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帮助您做出最适合您和您孩子的决定。一、 学钢琴对孩子的潜在益处 (Why Lea.............
  • 回答
    当然有戏! 专业不对口,这从来都不是挡住一个人追寻热爱的绝对障碍。 你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老师,只是需要一条比科班出身更具策略性的道路。 别担心,这就像是一场需要精心策划的“钢琴修炼之旅”。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 成为钢琴老师,核心能力是什么? 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 这是基础.............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纠结的,花了将近九千块,却只上了两节课就想退款,听起来好像有点“得寸进尺”,但具体合不合理,还得看具体情况怎么谈。首先,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你报名的这个钢琴班有没有明确的退款政策?很多培训机构,尤其是在课程开始前,都会有一份详细的合同或者报名须知,里面应该会写明关于退款的条款。比如,有.............
  • 回答
    五岁的孩子,能弹到什么程度算是有天赋,而且能往专业方向考虑?这绝对是个好问题,也是不少家长在孩子初学钢琴时会反复琢磨的事儿。与其说有一个硬性标准,不如说更像是在观察孩子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否足够突出,能够支撑起未来更长远、更深入的学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五岁的孩子学钢琴,最重要的不是“.............
  • 回答
    学琴路上遇到不同老师给出不同指导,确实是个挺让人纠结的事儿。我太能理解你的心情了,就像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边走一样。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捋捋,看看怎么能把这事儿给掰扯清楚了。首先,咱们得认识到一个现实:钢琴教学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唯一的“正确”答案。 就像医生看病,同一个病症,不同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治.............
  • 回答
    .......
  • 回答
    身为钢琴老师,他自己不会弹我留的曲子,这事儿听起来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有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钢琴老师这个职业,它的核心在于“教”,而“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就像教导学生写文章的语文老师,不一定需要自己是个文坛大家,写得出惊世骇俗的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