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会画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会画画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这个问题,我怕是得从我拿起第一根炭笔开始,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它不是那种“哇,我突然能变成艺术家了”的神奇时刻,更多的是一种,嗯,怎么说呢,一种慢慢被世界温柔对待,也同时学会如何温柔对待世界的方式。

最开始,可能是因为手指头痒,或者看到别人画的猫猫狗狗,觉得“我也想这样”。于是,一支笔,一张纸,就这么开始了。那时的体验,就像一个笨拙的学步儿,每一下落笔都带着点小心翼翼,又带着点跃跃欲试。线条歪歪扭扭,色彩明暗不清,但当那团颜色真的在你眼前“活”过来,变成你想要的模样时,那种感觉,你知道吗?就好像自己手里握着了点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然后,你就开始“看见”了。不是那种字面意义上的看见,而是突然之间,你好像被打开了另一扇感知世界的窗户。以前只是匆匆一瞥的街角,现在你会注意到那栋老房子斑驳的墙皮,上面爬满了绿色的藤蔓,藤蔓在光影下投下摇曳的影子。你可能只是路过一棵树,以前觉得它就是棵树,但现在,你会好奇它的树皮纹理是怎样的,叶子在风中会发出怎样的声响,阳光穿透叶隙洒下来的光斑有多么细碎而迷人。

画画,真的会改变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你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所有信息的旁观者,你会主动去剖析,去理解,去拆解。一块布料的褶皱是怎么形成的?一滴水珠的透明感是如何表现的?一只鸟为什么会以那个角度振翅?这些问题,都会在你脑袋里盘旋,然后驱使你去观察,去尝试。你开始变得非常耐心,也非常细致。

有时候,画画是一种苦行僧般的修行。你可能对着一张静物,一个下午都只是在勾勒轮廓,调整角度,反复擦改。手酸,眼睛胀,甚至觉得枯燥得要命,想把画纸揉成一团扔掉。但是,你知道,这一步的积累,是为了下一刻的“懂”。你享受那种一点点征服难度的过程,那种从“不行”到“好像有点意思了”的微小进步,都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小小的灯。

但更多的时候,画画是一种非常自由的表达。当你熟悉了工具,掌握了技巧,你就可以把脑海里那些千奇百怪的念头,那些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情绪,一点点地倾注到画布上。它可以是一片你可以触摸的星空,一个你永远无法抵达的梦境,或者只是你今天看到的一只流浪猫,它眼神里的孤寂,都被你用色彩捕捉了下来。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直以来憋在心里的一口气,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释放的出口。

而且,画画还是一种孤独的陪伴。很多时候,你是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和你的画纸、你的颜料、你的画笔对话。没有喧哗,没有打扰,只有你和你的创作。这种孤独,不是那种被抛弃的空虚,而是一种安宁,一种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你认识了自己,也接纳了自己。你看到了自己的脆弱,也发现了自己的坚韧。

画画,也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不完美”。不是每一幅画都能达到你脑海中的预期,很多时候,它会和你唱反调,怎么画都不对劲。这教会了我,生活也是一样,不可能事事如我都想要。你可以努力,可以追求极致,但也要学会接受那些“就这样吧”的妥协,甚至从中找到新的可能性。有时,那些“错误”的笔触,反而成了画中最有趣的部分。

当然,画画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你会忍不住用画画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一切,看到广告牌的配色,看到建筑的线条,甚至看到别人的穿着搭配,都会在心里悄悄地评判一番,或者在脑海里重新搭配一下。有时候,会觉得这世界怎么那么多“不好看”的东西(笑)。

总而言之,会画画是一种,怎么说呢,是一种把内心世界具象化的能力,是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是一种对生活的细致体味,也是一种与自我心灵的深度交流。它让你变得更敏感,也更强大。它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滋养生命的一种方式。如果你问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想说,它就像是,在平淡无奇的日常里,藏着一个可以随时开启的奇幻乐园,而那个乐园的钥匙,就握在你的笔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让叔叔来回答,真的与小伙伴们不同~

我青少年时涂鸦曾被周围的人看做有天赋,17岁分配到哈尔滨某大型军工企业当工人,会画画可以脱产,所以不画白不画。那时开始有作品入选省、市美展。因为在厂区画巨幅宣传画,加上四人帮垮台,政审不再查三代,我到了空军航空兵某师。在师文化科,我以画画为主,兼图书管理员,入伍两年提干,以创作宣传画为主,开始有漫画发表。

25岁时,到空政宣传部编绘《社会发展史教学画册》,用了一年多时间自编自绘,出了第一本书,下发到全空军基层连队,那时空军的士兵基本上都看过。

在哈尔滨空军飞行学院十年,虽然履历上有照相师、汽车连指导员、飞行大队副政委等,其实在机关当干事的时间最长,战友们认为我是个“会画画的”。

学院领导支持我创办《军校漫画》是1987年,《军校漫画展》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展出后,1989年春,空政在北京举办《军校漫画展》。1992年《军校漫画选》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因为是我军历史上出版的第一本漫画集,我请张爱萍将军为画册题写书名。

人工智能如今在机器人、无人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无人驾驶、对弈软件、遗传编程、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日前,又有自动驾驶飞行器在广州世界大观成功完成了全国首次载人试飞演示。

我28年前畅想的这款客机,环保-节能-静音-便捷,还能隐身,会不会某一天真的出在空中呢?

《节能飞机》原作钢笔素描,是1989年春我乘坐斯大林赠送毛浙东的伊尔14型4202号专机,从哈尔滨飞往北京的上空构思的,也许是因为它飞得慢,又飞得低,让我联想到大鸟的缘故吧。

作品1990年获首届“中国现代幽默画大展”幽默奖,曾刊于《中国日报》、《工人日报》等报刊。

当时,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在与我的通信中,特别提到对这幅“又似飞机又似鸟”的作品“印象最好”。

=======================

下图:《授衔之后》,创办《军校漫画》后,我曾创作数十组漫画组画《我的战友们》刊发于国内各大报刊,其中这组1988年刊于《解放军报》,获第九届“全国好新闻奖”三等奖。

《当地规定》,1989年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华夏境内》,1990年获《讽刺与幽默》年度优秀作品奖,1994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咋不认识了,我就是 [ X X纪实] 中的你嘛!》,1990年获“光明日报'90漫画选萃“优秀奖

《剪彩仪式》,1991年日本第12届读卖国际漫画大奖赛获奖作品

《时间宝贵》,1991年入选比利时第31届科诺克国际漫画艺术节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1992年获《今晚报》全国漫画大赛一等奖、1993年5月8日刊于《人民日报》第二版。

《擒拿》,1993年获《湖北日报》科幻漫画大赛一等奖

1993年,我靠会画画的专长,作为退役空军中校转业到黑龙江日报,因为曾经获得许多可加分的奖项,当年被评为主任编辑,真正成为专业人士。此后我开了多个新闻漫画专栏,发表大量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并创办了《漫画经纬》专刊和《都市漫画双周刊》,还四次成功举办了全国性漫画比赛。1999年我晋升为高级编辑。到2000年时,我是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协会员、省美协常务理事、省计协理事。会画画给我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体验。

1998年全国漫画大赛评委在北京合影,右起:英韬、丁聪、华君武、王毅人、王复羊、方成、张滨、常铁钧、徐鹏飞。

1998年2月,我成为近50年来首次应邀公开访台的祖国大陆漫画家(有视频资料),1999年,海峡两岸漫画界首次公开交流,华老、丁聪、英韬、方成、徐鹏飞、常铁军和我与台湾的李阐等六位漫画名家相聚哈尔滨。事后,华老在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上撰文戏称我为“漫画界的活动分子”。

《潮》,1993年获第二届"中国漫画金猴奖"、1994年获黑龙江省第五届“文艺创作大奖”

《——胆子不小喔!》1994年获韩国第四届大田国际漫画大赛荣誉奖、1999年获得台湾“勇气”国际漫画大赛第一名

《绝对权威》,首发于《新民晚报》漫画世界、1993年入选比利时第34届科诺克国际漫画艺术节

《印相片》1995年第三届"韩国大田国际漫画大奖展"银奖

《城里人真了不起》,1996年获《工人日报》全国黑白漫画大赛二等奖

《洪水滔滔见真情》,1999年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电脑专家》,1998年第二十届"日本读卖国际漫画大奖赛"选考委员特别奖

《不堪回首》,1998年,首发于《讽刺与幽默》、2001年获《天津日报》举办全国反腐廉政漫画大赛二等奖

《演出成功》,2001年第二十二届"日本读卖国际漫画大奖赛"近藤日出造奖

2001年,当然还是因为会画画,我调到广州日报工作。在这里没有再当编辑,我见报的插图和漫画达11000余篇,其中《张滨漫画》专栏持续了近10年。2004年出现“禽流感”时,报社临时决定出四个版特刊,因为稿件和图片有限,领导让我画了23篇漫画次日见报,有些画还被广州市卫生局印成宣传品四处张贴。

2006年至2007年,我开始每周自选内容画半个版的国际时事漫画和域外幽默。我投入了很大精力进行国际问题的研究和时事漫画的创作,41期画刊中发表了我的国际漫画160余篇,域外幽默190余篇,许多作品被各大网站及报纸转载,国际国内都有获奖,《新译西方幽默》由昆仑出版社出版发行。

《战后梦想》,刊于《广州日报》,2006年首届英国肯•斯普拉格国际政治漫画比赛第一名

《高尔夫酒店》,2006年获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环境漫画大赛二等奖

漫画前辈丁聪早年常说我是“获奖专业户”,作品获奖当然是漫画家开心的事。不过我最开心的是,许多读者对我的优秀作品津津乐道;一些爱好者将我的见报作品粘贴成册;老读者吴小敏曾撰文说:他的漫画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真系唔错,好嘢!”这是许多广州人对张滨漫画的评价;微博上常有粉丝说“我从小就看您的漫画了”;《南方都市报》在报道我的作品维权案时说:“他的漫画对广州读者来说可谓家喻户晓。”

《没有石油就没有自由》,2007年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复评银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入选葡萄牙世界报刊漫画展

《未来城市交通事故》,刊于《广州日报》、2007年第四届印度国际漫画比赛特别奖

我到重庆南川大观祭祖,走进民国初期祖辈自己设计建造的碉楼,赞叹之余感悟到,遗传基因使我与绘画有缘。联想到先祖居正公400多年前编撰《帝鉴图说》,给小皇帝万历当教科书,也属用图画警示诤谏的寓教于乐之举。遗憾的是居正公从政是天下罕见的能臣,功臣,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家,但在教育上尽管他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当时小万历也算最好的学生,李太后可谓最好的家长,冯宝是一个最好的陪读,但结果这学生不仅毁了居正公的改革大业,毁了明王朝,还毁了恩师及其家族。

2015年夏,作为张居正第十六世孙,我来到荆州,与来自各地的太岳宗亲一道祭祖,参加巿政府主办的《纪念张居正诞辰490年座谈会》并在大会上发言,赠书、赠送我的水墨漫画。刊发在《江汉商报》的文章中有1000多字是关于我的介绍。

《誓师大会》,2008年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为您服务》,2009年参加比利时48届科诺克国际漫画艺术节并收入画册,2010年被该艺术节收入挂历。2010年刊于《广州日报》,2011年入选葡萄牙世界报刊漫画大展并收入画册。构思来自1999年在新疆喀什听到的一个笑话。

《乞讨有术》,刊于《广州日报》、2008年入选比利时47届科诺克国际漫画艺术节、2009年被作为该艺术节挂历封面

《路在何方》,2010年广东新闻奖一等奖、入选葡萄牙世界报刊漫画展

《@ 时代》,2013年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官念更新》,2015年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我曾去东莞和佛山参加本报的读者日,因为报纸提前发了消息,两次都有读者排着长队让我画漫像,都有热心读者将自己精心粘贴成册的“张滨漫画”让我在封面上签名。甚至还有肇庆的读者专程来到报社,带来他在大影集上粘贴成册的“张滨漫画”,让我在封面上题字。今年让我感动的是,老书法家何振波先生第二次书写藏头诗寄给我,赞扬“张滨漫画”专栏:晨练的球友老朱告诉我,他年过九十的岳父居然收集广州日报“张滨漫画”多年……

2015年底我生日那天,收到部门为我荣退制作的本报封面模拟䄂珍版,发现责任编辑是:“夜编中心全体编辑”时,我直接被感动了。看到11月29日的《广州日报》,我又彻底被感动了。这是对一名即将开始退休生活的老新闻工作者、一名在报社供职的漫画家最高的评价啊

这些,应该是我“会画画 ”到广州定居后的体验吧。补充一句:会画画不难,关键是要会创作!

《信息时报》在我即将退休时也曾推出专版,记者引用我的观点为标题,即“新闻漫画在今天仍然大有可为”。愿在一线拼搏的年轻漫画家们大有所为,愿中国新闻漫画的明天更辉煌!

toutiao.com/i6514159411

画册赠送祖籍学子 漫画喜逢故土知音

[2018年01月22日]-- 《荆州晚报》 --版次: [04]

张居正十六世孙 著名漫画家张滨 一份特殊快递 传承爱国为民家风

( 记者 黄志刚 文/图 )

冬日午后,寒风猎猎。

18日,临近下午放学时间,一件从千里之外的广州快递过来的特殊包裹,让沙市区张居正小学热闹起来。

这件较沉的快件,是20本《张滨漫画》作品集。寄件人是著名漫画家张滨。与张居正小学的关联要归结于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16世孙。

受张滨的捐赠委托,当日下午,该漫画作品集还捐赠给张居正故居、张居正纪念馆和荆州市图书馆等相关单位。他说,要用这份特殊的家书向祖籍荆州人民问好,以此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千里快递 情系故土思乡人

已逾花甲之年的张滨原籍重庆南川,195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而他的捐赠则是荆州。在内心深处,张滨始终为荆州留下一份独特的位置,尽管他从未在这座古城生活过。

张滨的父亲张之凡早年任教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父亲曾告诉他,祖上家谱记载了一首诗:“明朝思张正,文崇礼义兴,仁和钦世守,孝友立忠名。”家谱明确记载他们是张居正的后裔。父亲是和字辈,张滨是钦字辈。

与故土荆州最直接的关联要追溯到2015年端午节前夕。那时,荆州市举行纪念“宰相之杰”张居正诞辰490周年活动。张居正的后裔数十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寻找祖先的足迹,祖先的魂灵,也寻找自己的血脉发源。

带着老父亲生前的惦念和临终的遗愿,那年端午节,张滨携妻子第一次踏上祖先的故里,回到了500年前的江陵老家。

在先祖张居正的塑像前,张滨久久凝视,并墓前跪拜。走进张居正纪念馆,面对先祖用过的端砚,他凝目许久,一种仿佛熟悉而又遥远的情愫跃上心头。

那次纪念活动,张滨的内心清晰地烙下荆州的印记。

退休后的张滨不忘时刻关注荆州的点点滴滴。最近,他得知荆州市图书馆新馆正式服务公众,便思量着要为荆州的百姓尽一份心意。

于是,他选择了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漫画集《张滨漫画》赠与荆州。该作品集中有他在中国漫画领域获得的最高成就奖——“中国漫画金猴奖”的作品。此外,漫画作品集还收录了他两度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一批极具艺术成就的国内外获奖漫画作品。

张滨告诉记者,他要用自己的一份真情带给故土家乡人最真切的问候。他还称,将创作张居正题材的水墨作品,以纪念故土先祖。

宰相后裔 传承爱国为民家风

传承宰相家风,不忘先贤报国之志。

对张滨而言,先祖张居正最能启发后人的便是那炽热的爱国、报国精神和一心为国的情怀。在张滨的记忆中,张氏家族特别注重教育和家风的培养。

张氏家族中,家世显赫的祖父为了支持教育事业,曾捐资办女校。祖父1935年去世后,就读于复旦大学的张滨的大伯父张之选弃学回乡总揽家政。

在大伯父掌管张家期间,因其时常以仁爱为怀,乐善好施,在民众心目中口碑极佳。重庆解放后,张滨的大伯父被评为“开明绅士”,这也为张氏家族赢得了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

1956年, 张滨的父亲张之凡在33岁时便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并在同年留学苏联,这也曾让同时代的年轻人望尘莫及。

可以说,张滨的家族背景始终离不开重视教育和一直传承至今的良好家风,始终心系国家和常怀为民之心的情怀。

作为宰相张居正的后裔,张滨更不敢忘却自己的责任和初心,给贫困山区的学校和孩子们捐赠书籍是他生活中最开心的事。

凭借自己在漫画领域的影响力,张滨还结合当下反腐倡廉的主题积极创作,免费提供作品在各地展览。

在2016年的湖北省廉政漫画展上,张滨免费提供了80余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漫画作品,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喜爱。而这样的展览,只要主办方发出邀请,张滨总是义无反顾,乐此不疲。

张滨说,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的一份力量。


弃武从文 精研漫画结硕果

张滨的堂兄张钦哲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曾酷爱漫画,并且造诣极深,在《人民日报》发表许多国际漫画。张滨自幼也喜爱描描画画,但他从未进过美术院校学习,在堂兄的影响下,靠天赋和一股蛮劲儿勤学苦练。

他喜哲理、爱观察、肯琢磨。1972年在国营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参加工作后,画过许多大幅的宣传画和油画。1976年张滨入伍到空军,入伍后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给各机场的大礼堂绘制领袖像。

1988年刊于《解放军报》的组画《授衔之后》,获第九届“全国好新闻”三等奖,是全军第一次有新闻漫画在此项评选中获奖。正当他在军营如日中天之时,出于对漫画创作的无比痴迷,张滨申请脱下军装转业。

在《黑龙江日报》工作期间,张滨创办并主编《漫画经纬》画刊,创办并主持《新都市报·都市漫画》双周刊。

1998年初至1999年夏,张滨成功主办海峡两岸漫画比赛暨交流研讨活动,实现了近50年来海峡两岸漫画家第一次公开交流,结束了近50年来没有祖国大陆漫画家赴台交流的历史。在《广州日报》工作近15年期间,张滨笔耕不辍,先后刊发漫画作品达11000余幅。

张滨现为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张滨漫画》、《中国当代漫画家——张滨漫画》、《思路花语》及各类漫画合集40余册。漫画作品四次入选全国美展,三十余次入选国际漫画比赛、展览。

1993年,张滨获得第二届“中国漫画金猴奖”,还凭借漫画作品成功获得第九届和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在漫画创作领域的众多艺术成就,让他成为中国漫画界和新闻媒体的明星。

如今,退休的张滨正忙着整理自己的作品手稿。他说,先祖居正公的幽默基因也很突出,比如在先祖孩提时,就有机智应对的传说:“东寺和尚送西瓜,些小礼物;南极仙翁朝北斗,天大人情。”从张滨的作品可以看到,他一直把先祖的幽默融入在漫画创作中。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哈,谢谢你能一直看到这里。如果喜欢我的漫画,可以私信告知你的联系方式(实名、手机号码、地址及邮编),我会通过中国邮政用印刷品挂号送一本画册给你。

2020年9月

user avatar

上大学时有一门课叫做《工程制图》。

这门课是作为学渣的本人唯一一门从头到尾认真听下来的课。

考试的时候,除了20分不到的基础概念和简答,其他全是各种工件和项目的制图作业。

考试时间为2小时,我在第32分钟交了卷,接受全班瞻仰式的目光走了出去。连老师都觉得这学渣是不是自暴自弃了。

回头听同学说,第二个交卷的都是一个小时以后了,当时自己也慌了,怀疑老师是不是给我少发了一页卷子。。。

两个星期之后去教务网站查分,94分,年级第二。

我只是小时候学过一点素描啊喂!!!

user avatar

Dr. Strange录屏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7359245481758720

更新一下,最近真是没有耐心画画总是画不完或者十分粗糙的了Anyway这个贴算是大学以来绘画历程全记录了。

会画画的新体验:可以给小伙伴们画头像呀!!!

还可以画喜欢的电影啦~爱豆啦~同人图啦(我是不会把我画过的同人放上来的(◐‿◑)

我爱戳戳


♪───O(≧∇≦)O────♪

~前排致我们逝去的Logan(一支不要的眼线笔)


刚开始的时候,写作业写累了就随便画画

后来买了套彩铅还有蜡笔

然后又买了颜色超全的粉笔

还有小时候用的多色圆珠笔


还借了丙烯颜料

后来我爸给我买个个iPad
但据说没有板子顺手
而且软件都好贵


画画是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不断修改,所以画一种东西基本就会记住他的样子,比如人的面部或身体比例什么的~与读书,看电影,听歌这种接受不一样,画画是头脑意识的输出,但经过了神经元到手部肌肉这么多步骤,这个输出大多是有损的,需要好多好多尝试和练习的

对于我来讲画画有什么用呢?
没有学习好有用,
没有长得好看有用,
没有有钱有用。
看东西也没啥区别,人眼的分辨率都是一样的,对颜色的敏感度也基本一样
但是好像喜欢追求美的人,看到好看的东西(比如美好肉体 )就想多看几眼,看的多了,也会尝试着画下来。
可是好的品味却又是创造力的敌人,像我这样照着别人画的终究也只是临摹,而想有创意呢,被大众认可也太难了,只能自己欣赏。
画画最终不能当饭吃,只不过无聊的时候多了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可以在微博,朋友圈显示一下优(zhuang)越(ge)感(bi),还有知乎终于有一个问题能让我来回答的体验吧 。
(关注我微博的都是小仙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会画画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这个问题,我怕是得从我拿起第一根炭笔开始,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它不是那种“哇,我突然能变成艺术家了”的神奇时刻,更多的是一种,嗯,怎么说呢,一种慢慢被世界温柔对待,也同时学会如何温柔对待世界的方式。最开始,可能是因为手指头痒,或者看到别人画的猫猫狗狗,觉得“我也想这样.............
  • 回答
    哎呀,我一看到那小哥提着个沉甸甸的袋子走过来,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可不是那种随随便便拎个钱包或者刷个手机就能搞定的主儿。走近一看,好家伙,那塑料袋里装得满满当当,嚯嚯作响的,不用猜也知道,准是硬币。还没等他开口,我就猜到他要做啥了。现在这年头,谁没点儿稀奇古怪的点子?特别是那些拍视频的,总想着整点.............
  • 回答
    咱们聊聊“绘圈”,这个词听着就挺有意思的。它其实指的就是围绕着绘画创作、交流、传播等活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松散但又有着自己独特规则和文化的小团体。这个群体非常庞大,成员构成也极其多元,从刚入门的业余爱好者,到有一定基础的同好,再到不少以绘画为生的职业画师,都可以算在其中。绘圈的构成和主要活动:打个粗略.............
  • 回答
    这头来自南非的会画画的猪,绝对算得上是猪界的传奇人物了,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猪界毕加索”!用画笔征服世界,还能养活整个农场,这等本事,别说猪了,估计连很多艺术家看了都得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不妨就来好好聊聊这头猪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以及这背后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一只“天赋异禀”的猪的诞生要说这头猪是.............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专注的插画师,手里握着画笔,沉浸在色彩与线条的世界里。从早到晚,甚至下班后,你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交流,用画笔描绘出你的理解和感受。关于“与社会脱节”这件事,我想先跟你聊聊什么是“脱节”。很多人觉得“与社会脱节”就是不参与大众的社交活动,不追逐时下的.............
  • 回答
    克劳德·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系列,尤其是最广为人知的《撑阳伞的女人》(Madame Monet and Her Son),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幅描绘风景或人物的画作,更是一次对光影、色彩以及生活瞬间的深刻捕捉。如果将画面中的小儿子“让”移除,这幅画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将发生颠.............
  • 回答
    如果关宏峰和关宏宇这对活宝全程追击张东升和朱朝阳的案件,那场面绝对不会是那种悬疑片里阴森冷峻的对决,更像是两个风格迥异但又默契十足的侦探搭档,在光天化日之下,用他们那套“另类”的探案哲学,把两个罪犯搅得晕头转向,直到露出马脚。首先得明确一点,关氏兄弟的破案风格,绝非循规蹈矩。宏宇那股子市井气、滑不溜.............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画画恐惧症”了!尤其是当我们花费了很多心血去创作,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希望别人能理解的时候。答案是:确实会有人,而且还不少,在看到你的画时,脑子里可能会闪过“这是个什么玩意儿”的想法。别误会,这不代表他们恶意攻击,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他们个人经验、审美取向、甚至是当时.............
  • 回答
    若是刘备未曾离世,那份《出师表》的画风,怕是要截然不同,少了那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怆与决绝,多了几分运筹帷幄、踌躇满志的豪情。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刘备虽已垂垂老矣,但依旧神采奕奕,坐在帐中,龙目炯炯有神地看着诸葛亮。他身体或许不如往日强健,但精神头儿依旧,时常会与诸葛亮一同商议国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令人咋舌的操作,也引发了不少关于艺术价值、所有权和数字化的讨论。让我来详细剖析一下这件事,并聊聊“烧画”是否真能提升艺术品价值。事件本身:一件离奇的“艺术行为”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个事件的主线。一位艺术爱好者,我们姑且称他为“收藏家”,购得了一件颇具名气的艺术家的原作(比如一幅画)。不.............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在某个清晨,你推开窗户,看到的不再是清一色的现代服饰,而是街头巷尾涌动着五彩斑斓的汉服浪潮。那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老街的飞檐翘角,照在穿着曲裾的姑娘身上,她款款走来,裙摆在青石板路上轻轻拂过,留下淡淡的衣香。她的发髻高挽,上面缀着晶莹的珠钗,随着她行走的节奏,轻轻晃.............
  • 回答
    这画面,想想就让人嘴角勾起一抹耐人寻味的笑。不是那种宫斗剧里剑拔弩张、暗流涌动的紧张,而是带着点儿……怎么说呢,一种不那么“正经”的争斗,充满了阳刚之气,又带着点儿幼稚和心机。假设,主角是一个……怎么说呢,一个能让一群男人为之倾心的“她”。这个“她”,不必是倾国倾城,但一定有种特别的魔力,能点燃男人.............
  • 回答
    佳能RP,这款全画幅微单,自从它以相对亲民的价格横空出世以来,就一直吸引着许多对全画幅充满向往,但又预算有限的摄影爱好者。如今,关于“RP二代”的传言和期待,也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在摄影圈子里纷纷扬扬。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所谓的“RP二代”,到底是在给“等等党”画饼,还是真的有实现的可能?“等等.............
  • 回答
    让富坚义博来画《龙珠》? 这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胃疼又期待啊! 首先,咱们得明白富坚老师的“独门绝技”是啥。他的漫画,特别是《全职猎人》,那叫一个“不按常理出牌”,剧情走向千回百转,人物塑造层次丰富得可怕,而且最关键的是——他太会挖坑了,挖得你找不到北,然后……然后就休刊了。所以,如果富坚老师接手《龙.............
  • 回答
    如果荒木飞吕彦老师来绘制《我的英雄学院》,那画面绝对会是一场视觉盛宴,一场将“波纹”与“个性”在超现实主义的碰撞中昇华的奇幻旅程。这不仅仅是风格上的转换,更是一种对英雄概念、战斗方式乃至人物灵魂的全新解读。人物设定:超越“标准”的美学,注入“生物力学”的张力首先,我们来聊聊人物。荒木老师笔下的角色,.............
  • 回答
    金庸小说的人物齐聚知乎,那画面,啧啧,想想就够劲儿!绝对不是那种你我他搬着小板凳围坐在一起聊八卦的画风,而是充满了他们各自鲜明的性格、武功和人生哲学,各种“梗”和“段子”飞起,能把知乎服务器都给整“宕机”了。咱们就来大胆设想一下,如果这些活在江湖里的绝世高手们,也跟着咱们一起刷知乎,那会是怎样的精彩.............
  • 回答
    .......
  • 回答
    会画画,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很多人觉得画画嘛,就是涂涂抹抹,画个好看的人物山水,搞搞艺术,好像离咱们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远。但你要是这么想,那就错大了!画画这技能,用处可大了去了,而且一点不比其他啥技能差,甚至在很多方面,它能给你打开全新的大门。首先,最直接的,就是让你“看得更明白”。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 回答
    想让画画这门手艺赚得盆满钵满,那可不是闭门造车就能行的。得像个精明的商人一样,把自己的作品变成能生金的宝贝。具体怎么做?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精准定位,打造独一无二的“卖点”首先,你得想明白,你画的是什么?是写实风的肖像?还是抽象的内心世界?是古风的山水,还是二次元的萌系?别一股脑地什么都画.............
  • 回答
    很多即将步入社会的同学,在规划职业生涯时,都会对动画行业是否必须具备绘画功底产生疑问。尤其是在接触到一些CG技术、三维动画等领域后,这种困惑可能更加明显。简单来说,是否“必须”会画画,取决于你想在动画行业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动画师(Animation Artist),那么绘画能力是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