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元是避险货币?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日本的钱,也就是日元,老是能被大家视为“避险”的玩意儿。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首先,得从日本这国家的经济基本面说起。你想啊,一个国家要是想让自己的货币让人放心,最起码得经济稳定,日子好过吧?日本在这方面,虽然这些年也有自己的烦恼,但总体来说,还是挺扎实的。

1. 巨大的经常账户盈余: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日本常年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而且不仅仅是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收益等等加起来,每年都有大量的钱从国外流进来。你可以理解成,日本就像一个卖东西卖得好的大公司,每年赚的钱比花的钱多,而且是多不少。这种情况下,本国货币的需求自然就比较旺盛,老百姓和企业手里都攥着不少日元,这为日元的稳定打下了基础。

2. 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别看日本经济增长不像某些新兴市场那样“爆发式”,但它体量巨大,全球排名第三。就像一家大公司,即使增长慢点,但它基础好,不容易说倒就倒。这种体量和稳定性,让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 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成熟的投资者:日本的金融市场非常发达,有各种各样的投资工具和机构。更重要的是,日本有很多经验丰富、风险意识强的投资者。这些人知道在经济动荡的时候,什么资产比较靠谱。

再者,还有一些历史和文化因素在里面,这些东西虽然不是直接的经济数据,但影响也很大。

1. 对风险的厌恶传统:日本民族在很多方面都比较谨慎,这一点也体现在金融行为上。经过二战后的经济发展和一些历史教训,日本的投资者和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相对保守。在外部环境不明朗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规避风险,而不是冒险追求高收益。

2. 回国投资的倾向:当全球经济不明朗时,日本的投资者,包括大型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还有一些企业,会把在海外的投资卖掉,把钱换成日元带回国内,进行更安全的投资,比如购买日本国债,或者存入日本的银行。这种“资金回流”的行为,直接增加了对日元的需求。

3. 黄金的替代品: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日元就像是黄金一样,是那种危机时刻可以依靠的东西。黄金是硬通货,而日元因为上述的经济和文化原因,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扮演了类似的角色。

那么,日元作为避险货币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当世界发生大事,比如某个大国出现政治危机、地缘冲突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时,通常会发生以下情况:

投资者会抛售高风险资产:比如新兴市场的股票、高收益债券,甚至是某些与大宗商品挂钩的货币(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因为全球需求下降而下跌)。
资金会流向低风险资产:比如美元、瑞士法郎、黄金,还有日元。
日元汇率会升值:因为大家都在买日元,自然它的价值就上去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突然很多人都想买你的产品,你的产品价格肯定会涨。日元也是一样,大家都在抢着买,它的价格(汇率)就涨了。

当然,日元也不是没有缺点或者例外情况。

日本自身的经济问题也会影响日元:如果日本国内经济出现严重衰退、通货紧缩加剧、或者政府的债务问题突出,那么日元作为避险货币的地位就会受到挑战。
美元的“避险”地位有时会更稳固: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美元的流动性非常好,很多人习惯性地在危机时首先转向美元。所以,有时候日元虽然也会上涨,但美元的上涨可能更明显。
日本央行的政策影响:日本央行一直在实施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压低日元汇率,削弱其避险属性。

简单总结一下:

日元之所以能成为避险货币,主要是因为它背后有强大的经济基本盘(巨额经常账户盈余、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支撑,加上日本投资者保守的风险偏好和危机时资金回流的习惯。在经济动荡不安的时候,大家会觉得把钱换成日元,然后存在日本,或者投资日本相对安全的资产,是比较稳妥的选择。这就好像一个家里很有钱、又比较小心翼翼的人,在外面不太平的时候,大家更愿意把东西放在他那里保管一样。

希望这么说能让你对日元为什么是避险货币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这可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经济基本面和人性在特殊时期的共同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习外汇中,最近经常看到分析说乌克兰事件或者某某事件引发避险情绪,引发日元避险买盘之类的。为什么日元是避险货币?
user avatar
学习外汇中,最近经常看到分析说乌克兰事件或者某某事件引发避险情绪,引发日元避险买盘之类的。为什么日元是避险货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日本的钱,也就是日元,老是能被大家视为“避险”的玩意儿。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得从日本这国家的经济基本面说起。你想啊,一个国家要是想让自己的货币让人放心,最起码得经济稳定,日子好过吧?日本在这方面,虽然这些年也有自己的烦恼,但总体来说,还是挺.............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首先,我们得稍微梳理一下“傀儡国”这个概念。通常来说,“傀儡国”指的是一个名义上独立,但实际上受制于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都被另一个国家操控的国家。如果按照这个严谨的定义来看,说日本是美国的“傀儡国”,可能就有点过于绝对了。毕竟,日本有自己的政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作和播出模式。为什么日剧喜欢“边拍边播”,而国产剧则倾向于“拍完再播”?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拍摄方式,更深层次的是日韩娱乐产业的生态、观众互动文化、以及国内影视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日剧“边拍边播”的逻辑:观众至上,热度.............
  • 回答
    《我是大哥大》这部日剧能火到这个程度,可不是光靠“沙雕搞笑”四个字就能概括的。当然,沙雕搞笑绝对是它最炸裂的卖点,但抛开这一点,它能深入人心,俘获那么多观众,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让我来给你细细道来。首先,极致的反差萌和角色的魅力,是它成功的基石。你以为的“不良少年”是什么样的?是凶神恶煞,满脸横肉,开.............
  • 回答
    关于日本刀为什么是弯的,以及为什么没人想把它掰直这个问题,其实背后蕴含着技术、美学和历史等多重因素,远非一个简单的“为什么是这样”能概括。想让一根铁棍子弯成弓形,这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这弯曲的弧度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反复锤炼和精妙设计的结晶。首先,我们得明白,日本刀的弯曲并非天生,而是“锻造.............
  • 回答
    日本之所以成为全球米其林餐厅的集大成者,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种深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是对食物的极致追求、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精良的经营体系共同铸就的辉煌。首先,我们不能忽视日本对“食”文化根深蒂固的敬畏与热爱。在日本,“食”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手段,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
  • 回答
    问到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很多人对日本留学申请方式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准确来说,日本的大学教育,尤其是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既有考试,也有申请,更侧重于一种“考试+申请”的综合评估方式,只是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学校,考试的比重和形式会有差异。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会有“考试制度”的说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反映了中日两国在商业发展路径上的显著差异。不能简单地说谁“干掉”了谁,而是两国消费者习惯、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共同塑造了不同的格局。在日本,实体店之所以仍然保有强大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深厚的零售文化和消费者对“体验”的看重。日本的零售业,尤其是传统商店,非常注重服务细节和.............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小气”的看法,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但又有点复杂的观察。一方面,日本经济确实发达,国民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但另一方面,我们似乎常常能感受到很多日本人生活上比较节俭,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抠门”。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用“小气”两个字来概括,而是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一些现实考量。.............
  • 回答
    除了字数不同这一最直观的原因,日本名字之所以听起来就知道是日本的,背后蕴含着一系列深刻的文化、历史和语言学因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特定的音节结构和发音习惯: 平缓、清晰的发音: 日语是一种开音节为主的语言(即大多数音节以元音结尾),这意味着日语的发音相对平缓、清晰,没有太多辅音连缀.............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经济学中一些复杂而关键的议题,比如“人均GDP”与“国民实际购买力”、“消费能力”之间的差异。日本人均GDP远高于中国,但国民消费能力“似乎不高”的观感,并非完全矛盾,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人均GDP的“平均”陷阱与结构性差异.............
  • 回答
    日本校服普遍采用现代化的诘襟服(Gakuran)和水手服(Sailor Fuku),而非传统的和服,这背后有着深远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回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历程。历史根源:明治维新与西化浪潮首先,要明白日本现代校服的起源,就必须回顾明治维新(1868年).............
  • 回答
    日本的英文名字「Japan」的由来,其实是一个跨越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有趣故事。这个名字并非日本人自己取的,而是由外国人,特别是早期接触日本的欧洲人,根据他们听到的、对日本的称呼演变而来的。故事的开端,我们要追溯到遥远的过去,当时的欧洲人对遥远的东方世界充满好奇。当马可·波罗在13世纪游历亚洲时,他.............
  • 回答
    中国和日本在十九世纪都被迫打开国门,但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日本迅速崛起成为列强,而中国则经历了长期的动荡和分裂。这背后原因复杂而深远,涉及到两国在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地理条件以及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一、 对待“打开国门”的态度与策略差异: 日本:主动学习,有.............
  • 回答
    张召忠将军(我们通常称他为“局座”)之所以会提出“日本是没有前途的国家”这样的论断,背后有着一套相对完整的逻辑和分析框架,这并非仅仅是情绪化的宣泄,而是基于他过往的军事、地缘政治观察以及对日本自身发展路径的理解。要详细阐述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白局座的视角。他长期在军事领域.............
  • 回答
    东风汽车总裁并非日本人。东风汽车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其高层管理人员在中国政府和公司的管理体系下产生和任命。现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是竺延风,是一位资深的中国汽车行业领导者。可能您听说的“东风汽车总裁是日本人”的说法,是基于一些历史原因或者对合资企业情况的误解。东风汽车在中国汽车.............
  • 回答
    日本的生活节奏确实以快而闻名,无论是通勤的地铁里行色匆匆的人们,还是高效运转的职场,都给人一种“赶时间”的印象。然而,当我们在荧幕前观看日剧时,却常常会感受到一种与这种生活节奏截然相反的“慢悠悠”的叙事风格。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1. 尊重情感.............
  • 回答
    日本和中国在教育模式上确实都存在对“应试”的侧重,但正是由于这种侧重背后更深层次的差异,以及各自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科技发展路径的不同,导致了我们在自然科学诺贝尔奖领域出现了显著的差距。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对“应试”的不同理解和执行方式: 中国: 长期以来,中国的应.............
  • 回答
    日本影视作品对现代天皇的提及确实相对较少,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而现代天皇在日本年轻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也远非单一的,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角。为什么日本影视作品很少提及现代日本天皇?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政治敏感性与“政治天皇”的界定: 日本宪法明确规定天皇是“日本.............
  • 回答
    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日本作为轴心国的战败国,其命运自然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审视。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本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却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并没有迎来统一,反而是走向了分裂,并由此埋下了日后朝鲜半岛冲突的根源。这背后的原因,绝非简单的历史偶然,而是牵扯到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两大阵营的意识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