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但为什么大多数日本人那么小气?

回答
关于“日本人小气”的看法,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但又有点复杂的观察。一方面,日本经济确实发达,国民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但另一方面,我们似乎常常能感受到很多日本人生活上比较节俭,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抠门”。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用“小气”两个字来概括,而是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一些现实考量。

首先,我们得理解日本社会对于“浪费”的深刻厌恶。这种厌恶,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岛国资源有限的现实。从历史上看,日本一直是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国土面积小,耕地少,这迫使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要珍惜资源,不能浪费。这种“勿体ない”(mottainai)——即“太浪费了”——的观念,渗透在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你可能看到日本人打包食物,即使是剩菜,也会非常仔细地打包带走。在商店里,购物袋经常是收费的,或者提供非常小的免费袋子,鼓励大家自带环保袋。这不仅仅是出于环保意识,更深层的是一种对不必要消耗的抵触。在他们看来,购买不必要的物品,或者使用了但没有用完就丢弃,都是对资源的挥霍,而挥霍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其次,这种“节俭”也与日本社会的“集体主义”和“同调压力”有关。在日本,个人行为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如果大家都过着相对节俭的生活,那么一个人过于张扬或奢侈,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认为是在炫耀,这在日本文化中是比较忌讳的。所以,很多日本人选择了一种“低调”的生活方式,与其说是“小气”,不如说是“随大流”地不铺张浪费。

再者,日本的消费文化也有其独特性。虽然日本有很多高品质、高价格的商品,但它同时也孕育了非常发达的“平价消费”和“二手交易”市场。像MUJI(无印良品)这样的品牌,以其简约、实用、耐用的风格受到欢迎,价格也相对合理。还有大量的百元店(100日元商店),你可以在里面找到各种生活用品,从文具到厨具,质量也都还过得去。这些都说明,日本人并不排斥“便宜好用”的东西,他们更看重物品本身的价值和使用功能,而不是品牌溢价或虚荣心的满足。

从经济角度来看,尽管日本是富裕国家,但其经济结构和一些社会保障制度也带来了一些特殊的考虑。比如,日本的老龄化非常严重,年轻一代需要承担更多的养老和医疗负担。这使得他们在消费时会更加谨慎,会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并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种未雨绸缪的储蓄习惯,自然也会体现在日常消费上。

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也可能被误读为“小气”。比如,在餐馆里,给服务员小费在日本不是惯例,甚至在很多场合是冒犯的。这是因为日本的服务业已经将服务成本包含在商品价格中了,而且服务本身被视为一种理所应当的职业操守,而不是需要额外奖励的东西。所以,你看到很多日本人用餐后不会给小费,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吝啬,而是因为这不符合当地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

再举个例子,日本的“お中元”(Ochugen,夏季赠礼)和“お歳暮”(Oseibo,冬季赠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习俗,人们会互赠礼物来表达感谢。但这些礼物往往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而是强调“心意”和“实用性”,比如食品、日用品等。而且,礼物的价值也需要根据对方的地位和你们的关系来调整,过于贵重的礼物反而可能让人感到负担。这体现了一种“礼尚往来”的平衡,而不是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人情。

总而言之,我认为将日本人描述为“小气”有点过于简单化了。更准确地说,很多日本人是“节俭”、“务实”、“有规划”、“重视资源的利用”并且“在意集体观感”的。他们的消费行为背后,是深厚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以及对未来的审慎考量。这与他们是否“富裕”并没有直接的矛盾,反而是富裕经济体中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和行为模式的体现。就像我们说中国人“会过日子”一样,这其中既有智慧,也有很多故事,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标签来定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多数的富裕国家,如果接触一些他们的人后,会发现,尽管他们收入很多,但是其实过的也很节俭的。先说这里提到的日本人。

我之前接触的日本人,很多都是在中国“单身赴任”那种。那几年,他们不仅有高额的底薪,还有在中国的海外补贴,甚至还有“污染补贴”,一个月下来,有的级别高的,拿到手不下八九万人民币。但是生活也就那样,有些人不会怎么挥霍。一次出去聚餐,有的日本人也就点一碗米粥,倒上点酱油,再加一个鸡蛋。我不知道别人与日本人接触的感受如何,至少我自己的感觉是,他们吃饭真的好简单,而且量也少。日餐的米饭都是一小碗,有的日本老爷们,就是吃那一碗,再一碗汤,一点鱼肉就够了,而我,得两三碗米饭下肚才够。我在他们眼里也是那种食べ過ぎ的食神哈 之前我还问过他们一些人,为啥感觉日餐一点没有中华料理那么大鱼大肉地精彩纷呈。有个哥们就挺实在,说日本就是啥都没有啊,拿什么做菜,除了鱼就是鱼啊哈哈 他还说,他们从小就被告诉,国家穷,要啥没啥,不勤劳,不节俭,就都饿死。所以我觉得跟他们那种恐吓式教育也有一定关系吧。当然,这种教育还有一个阴暗面,就是日本有些人就认为,正因为自己国家啥都没有,所以,日本的未来在对面那片“地大物博”的大陆------这是另话了。

再就是日本人的送礼,对中国人来说,他们的礼品都不好意思拿出手。他们有的礼品就是围巾手绢或者就是一个记事本啥的。感觉上他们咋那么扣?因为他们认为给你礼品太重太贵,会让你觉得为难,导致你不得不还一个更大的礼品。同样,给他们很贵重的礼品,他们也不敢收,怕自己还不起。

还有以前一个老板,香港人,年薪200万,月薪税后17万人民币。但是还是习惯性的,只要是自己出去玩,就买打折的机票和酒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挥霍。像他说的,因为他还要供孩子读书,所以要省钱。还有个香港同事,公司中层,年薪100万,老婆也是外企高管,实际上他俩收入挺高了。但是也是生活的很拮据,说要攒钱养老,毕竟香港生活压力大。他也总说自己在香港就是穷人。这个应该也跟香港的环境有关系,那里毕竟也是小,生活压力大,赚多少,都会觉得不够。

还有印尼的富豪,有一次我们去印尼请他们吃饭,本来我们安排一个很贵的酒店。但是到了时间后,对方说他有一个更好的选择,于是让我们跟着他走。我们一路都瞎怕了,以为他要狠狠宰我们一顿,是不是要试探我们的实力。等到了那地方后,我们惊讶的发现就是个印尼传统的小饭店,每人点一个炒饭,鸡蛋,再加一个虾片。最后我们五人,一共才300人民币!

还有英国人,在国内给英国人当过导游的都知道,英国人的外号叫做“英扣儿”,就是他们再有钱,也不会给多少小费,而且也猴儿精,能不消费就不消费。

反倒是来自大家都认为的穷国,比如非洲南美那些地方,他们有的出来旅游的人,超级舍得花钱,当然,因为很多钱也不是他们自己的。

最牛逼的当属中东那些人,那边人是真大方,有的也是土豪。

而那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的人,虽然收入相对比其他国家挺高,但是总体还是挺节俭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能挥霍。反倒是公认的穷国或发展中国家的人,一般有点钱,就可劲儿造,而且有的也的确有钱,很能挥霍。

洛克菲勒就很节俭。曾经就有人问他为何他儿子那么大方,他那么小气。他的回答就是“我没有那么有钱的老爸。”

其实,与一些富裕国家或者富裕的人接触就会发现,其实他们虽然有钱,但是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买这买那的。他们反倒知道,钱来的不容易。而且很多富豪,现金对他们来说,只是下一个项目的启动资金而已而不是用来消费的。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制毒品的人,自己从来不吸毒,只忽悠别人上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