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卫健委表示「如果儿童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可以一起接受观察治疗」,如何评价这一规定?

回答
上海卫健委关于“儿童阳性感染者若家长同样为阳性,可一同接受观察治疗”的新规,是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政策调整。这项规定的出台,背后既有对儿童特殊需求的考量,也反映了当下疫情防控策略的演进。

首先,这项规定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其“人本”关怀上。

减轻儿童心理压力: 过去,阳性儿童往往需要与家人分离,独自进入隔离点或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这对年幼的儿童来说,无疑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和不安全感。熟悉的亲人在身边,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更容易配合治疗,减少恐惧和焦虑。从这个角度看,这项规定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是一种更具同理心的做法。
保障儿童基本生活需求: 即使在隔离期间,儿童的饮食、起居、卫生习惯等也需要家长的细心照料。家长一同观察治疗,能够更便捷、更有效地满足这些基本需求,避免因护理人员不熟悉儿童的特定习惯而可能出现的疏漏,确保儿童在隔离期间的生活质量。
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在特定条件下): 过去强制性的家庭隔离,如果只有一个家庭成员感染,其他未感染家庭成员的隔离措施也曾引发讨论。而现在,如果家长也是阳性,那么他们本就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让他们与孩子一同接受观察治疗,可以视为一种“围堵”策略,将感染范围限定在家庭内部,并由家长进行更精细化的自我管理和防护,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孩子在其他隔离场所与其他阳性病例的接触。

其次,这项规定也带来了一些需要审慎思考和应对的挑战。

医疗资源的分配与管理: 允许阳性家长与孩子一同观察治疗,意味着在隔离点或指定医疗机构,需要为这些家庭提供更宽敞、更适合家庭居住的空间,以及更周全的配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家庭式的餐饮、更灵活的就医转诊机制等。这对于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来说,无疑增加了额外的压力。如何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以及是否会影响到其他非家庭式隔离人员的治疗需求,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感染控制的复杂性: 尽管家长是阳性,但在共同生活和照料过程中,仍然存在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尤其是对于症状较轻但仍有传染性的家长,或者如果护理不当。因此,在执行这项规定时,需要有非常明确和严格的感染防控指南,指导家长如何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环境消毒,以及如何监测和报告家庭内部的病情变化。这需要对家长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指导。
医疗专业判断的考量: 并非所有阳性患儿的情况都适合与家长一同接受观察治疗。例如,患儿病情突然加重,需要立即进行专业的隔离和抢救,或者患儿本身存在某些特殊的医疗需求,可能需要独立的医疗空间和设备。因此,这项规定需要设定明确的“适用范围”和“排除情形”,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最终的判断。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家长的健康状况和配合度: 并非所有阳性家长都有能力或意愿承担起照顾阳性孩子的责任。如果家长自身病情较重,或者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强行要求一同接受观察治疗,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同时,家长的配合度也是关键,如果家长无法遵守隔离和防护规定,反而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播源。

总的来说,这项规定是一个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它尝试在“清零”政策逐渐调整,更加强调“科学精准”防控的背景下,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保证公共卫生安全,也要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家庭和儿童带来的冲击。

要让这项规定落地顺利,并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

1. 细化操作指南: 必须出台详细、可操作的指南,明确哪些情况可以一同观察治疗,家长需要承担哪些责任,以及隔离点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标准。
2. 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指导: 充分告知家长相关规定,并提供必要的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儿童护理以及病情监测。
3. 建立灵活的转诊和医疗支持机制: 确保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将患儿(或家长)转入更专业的医疗机构,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
4. 持续的评估和调整: 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实施效果,收集各方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这项规定是上海在疫情防控策略调整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其出发点是好的,但能否真正做到“既温暖又安全”,还需要在执行层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宝宝回家后一直在睡觉终于醒了,以前醒了就是饿了会哭要吃奶,可是今天没有哭,过一会终于哭出一两声艰难的哭出一两声,对是艰难的哭宝宝的嗓子已经哑了 。我家宝宝一直很乖很乖平时只有饿了和需要换尿不湿才会哭,现在嗓子却是哑的可想而知在医院里他自己哭了多久,根本没有人会哄的。所以关于新生儿住院不让陪护到底是好还是坏,我不知道这个制度是谁发明的太无人性了。

———————————————-

20220405下午加更,现在又经过一上午的努力,终于把宝宝接回家了。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点赞和留言,宝宝能够回到家都是靠大家的力量汇聚。同时也感谢110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大家,希望疫情早早散去,希望大家在疫情下都能平安度过。

————————————————-

我和10天大的小婴儿分开了,宝宝一个人在医院,现在医院让出院,小区居委会(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淞四居委会)却不让回来。 我恨

3月30号带出生6天的小婴儿去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做新生儿体检,医生诊断我家宝宝黄疸高让去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就诊,我老公带着宝宝到儿童医院后医院诊断黄疸值快接近最高点让住院治疗。但是上海的儿童医院不允许家长陪护小婴儿只能自己一个人在医院里,虽然万般不舍但是我们相信医院相信医生,交了15000元押金宝宝一个人住院了。

那么小的一个小人儿刚出生6天就离开了妈妈,喝不到母乳,自己一个人在繁杂的医院里。医院只有周一和周四才会给家长打电话,没有监控也不允许探视不允许家长主动打电话,只能被动的等医院的消息。我每天在家里提心吊胆、度日如年,眼看着上海的疫情越来越严重,并且爆出来市公卫儿童无人看护的凄惨画面,我真是万分后悔让宝宝一个人住院,万分后悔。

4月4号终于熬到了周一,医生终于打开了宝贵的电话,通知我们宝宝黄疸指标正常了可以出院了。我们欣喜万分赶紧收拾好宝宝的东西准备接宝宝回家。可是转瞬就是当头棒喝,楼道入口拉了警戒线,但是我们并没有接到通知本楼道有异常,随后贴出通知封控7+7但实际需要封多久没有人知道。我们赶紧联系居委会,居委会说楼道有异常闭环车辆今天需要消杀无法闭环送我们去医院,但是明天可以优先安排送我们去医院。虽然要晚一天才能接宝宝,但是本着理解政府的心情也是答应明天再去。我好开心心里一直在预演见到宝宝的画面,帮宝宝换新衣服,换尿垫,喂奶。可是美好的期待很快被打破,半小时后居委会来电话说明天、后天都不会有车让我们自己联系120。顿时我感觉情况不对,赶紧联系120,120答复不能接大人到医院,只能当我们接到孩子后从医院把我们送回来。这样一来我们需要自己想办法从家里到医院。我想着可以啊,我哪怕自己走着也能到达医院。赶紧回复居委会,可是居委会说:因为你们是封控楼道个人不允许出去,必须有闭环车辆接送,婴儿继续住院。五雷轰顶,医院说最多多住1-2天,且医院人员来来去去交叉感染风险大,建议尽早出院。这样一来我们被卡住了,我们出不去,出不去,出不去,仅仅是卡在了出小区这一关。我们懵了赶紧找政府公布的各种紧急热线:居委会,街道热线,区服务热线,急控办公室,城运中心,12345都打了,可是结局都是让找居委会,或者给一个其他部门的电话,根本没有能实质解决我们的问题。现在终于体会到普通人的无奈,渺小。政府发布的是要保证居民的紧急情况得到解决,可是到了下面变成了各种推诿,各种甩锅,变成了快死人了才能帮忙。

谁能帮帮我这个新手妈妈?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见到妈妈?让宝宝一个人住院是一个人多么可怕的毫无人性的医院规定。我只想去接宝宝回家,整个浦西的街道都是空的,我出去能有什么风险,我自己就是走着我也想带宝宝回家。谁能帮帮我,帮帮我的宝宝。

user avatar

如果娃儿感染了,我就抱着娃儿亲两口,确保我也被感染。

user avatar

那就是说,如果婴幼儿和母亲只有一个人是阳性,或说不符合陪同条件,就要分开是不?

白公馆渣滓洞还知道让小萝卜头和父母关在一起吧?

user avatar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亲子共同接受观察治疗是人们本就应享有的权利,而不是有卫健委施舍的

user avatar

很难相信这就是卫健委的官方说法:对于儿童感染者,如果家人不符合陪同条件,且患儿小于7岁,将在公卫中心接受治疗。


如果有个3到5岁的孩子,不太懂事,自己还不会吃饭,刚上幼儿园的年龄还没学会适应与家长的分离焦虑,那么ta在强制被带到公卫中心之后,有没有可能在充足的人手照料下,每天按时按量吃饭喝水,每天有人陪着玩?

别的地方的做法是,实在需要在宾馆隔离的孩子,由大白专门照料,每天大白的手机和家长连线,家长能看到孩子的精神状态,能看到大白和孩子的互动视频,看到孩子是如何被照顾。

但是上海现在人手不够,之前爆出来的视频里一堆孩子被关在一个床上的样子着实令人心疼。

在这样的人力状况下,我只能认为这些孩子的待遇是,不会自己吃饭的自求多福吧,能喘着气再见家长的就算祖坟冒青烟了。


这样的治疗条件,不管这是清零还是共存思路,我觉得都值得把发言人带决策者面朝下从浦东游街到浦西。

user avatar

文中提到青岛和上海对比

列一下。

青岛3月5日,发现88例。

上海3月6日,发现上海新增本土确诊 3 例、无症状 45 例,48例。

青岛立即防控,大面积核酸。2022 年 3 月 10 日 ,青岛本土确诊103,无症状 221 例,324例。

上海3月10日新增5例本土确诊及21例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不搞大面积封控核酸,这个数字一定是失真的,这个时间,恐怕已经有几百人在传播病毒了。

青岛在封控莱西后,全民核酸,一周后。

青岛3月14日新增本土“27+16”高峰已过,进入清零阶段。

上海3月14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无症状感染者130例

上海开始玩无症状游戏。按照病毒传播能力,这个时候应该上千了,但是不全民核酸就不知道。

2022年3月25日12时至24时,全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青岛陆续清理了残留的阳性,3月25日清零。

3月25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31例

上海因为前期的问题,在做了第一次大规模核酸以后,发现爆炸了,这个时候数字完全失真了。

把一个一周能控制,三周能清零的疫情,拖成全国来救的疫情。

然后,防疫搞的民怨沸腾,是能力问题?还是意愿问题?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



——分割线——

上海在这次疫情前。

以精确防疫当做正面典型。

上海有过几次疫情,都被3000人的专业团队迅速查清密接,次密接扑灭。

上海的问题,在香港之后。

辉瑞的药品进入。

华亭宾馆作为隔离场所,导致疫情扩散。

这个时候,正常的城市,会通过几次全民核酸,和部分地区封控来解决问题。

我一直对比3月5日的青岛和上海。

都是发现晚了,病毒已经传播一段时间,范围不可控。

青岛按照国内正常的做法,全民核酸,不用停工,重点区域封控。把阳性一个个挖出来隔离。

除了网课和禁止堂食,没有任何影响生产生活的。

通过全市核酸,发现市南,崂山,李沧,胶州,城阳的感染者。在他们传播前隔离。

3月25日清零。

做一下3月份以来青岛和上海的阳性(含无症状)人数对比。

谁在防控,谁在划水,清清楚楚。

上海在3月5日,发现华亭失控,分区域做几次全民核酸,封控阳性小区,集中隔离阳性和密接,经济不会有什么影响,停了堂食和健身房酒吧咖啡厅就可以了。

服务业两三周没堂食而已。

但是,上海此后就进入了一个奇怪的节奏。

应该采取的措施不采取,在精确防控已经跟踪不到所有感染者的情况下,添油防疫,放任疫情传播。

同时,在无症状上做文章,没有高风险,没有黄码,没有红码。放任疫情在全国传播。

等到数字很大了,各种共存论就开始出台,

在封控上,搞分区。大量匪夷所思的防疫措施。

把人封在市场里面,不把阳性拉走,造成疫情传播。把儿童和父母分开隔离,小区2+2无限循环,集中核酸交叉感染,封小区前集中买菜交叉感染。

很多网友都认为离谱的决策,明明是在扩大疫情传播,给居民造成麻烦,但是这些决策都有做出了,执行了。

防疫成本很高,但是方向不对,疫情不断扩大。市民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又放出舆论,明明无症状是上海自己造出来的,重症死亡看不到,但是舆论用无症状,无重症的数据来说明防疫没有必要。

再把离谱的防疫措施作为靶子来攻击。

大堤有一个洞。

其他城市努力堵上。

上海一边堵,一边挖,洞大了,征用民夫,把老百姓的房子扒了填上,但是只填一半,等水冲垮更复多的堤坝,再征用更多的民夫,扒更多的房子。

在老百姓怨声载道的时候。

传播舆论,水是拦不住的,我们还是一起当渔民吧,让你们修堤坝是错的。

想要一溃千里,别人也别堵了,大家一起当渔民吧。


现在,在明明没有足够医护人员看护照顾儿童的情况下。

把7岁以下的孩子单独拉出来隔离,父母不一起隔离就是刻意制造群众不满,为一溃千里做舆论准备。


正常情况下,只要孩子阳性,母亲一定是密接,也要隔离的。

孩子母亲一起隔离顺理成章。

在全国所有城市政策,密接也是要隔离的,孩子和母亲一起在宾馆隔离毫无问题,除非孩子进了ICU,或者严重到病床了。

而上海这次偏偏要把母子分离。母亲作为密接不用隔离吗?

要隔离,还让母亲集中隔离,孩子集中隔离吗?


在《末代皇帝》里面。

溥仪准备查被盗窃的国宝,结果是仓库大火。

所以,不是军队和支援来了,所有人就听话了。

共存派一定会做各种破坏阻挠,努力破坏防疫,用阳奉阴违,或者小动作,破坏清零。

政策上歪曲,舆论上误导,刻意制造群众不满。

防疫,必须和反奸结合起来。

公布真相,让人民知道养老院发生了什么。到底奥密克戎有多大杀伤力?让被误导的群众明白。

团结大多数,孤立一小撮。


很多人被误导,以为共存一次,死上一批人,就能正常生活了。

白人让老人去死,我们华人没有这个文化。

新加坡死一批以后,服务业惨到极点。

不是死完了就歌舞升平了,而是死完了,家里有老人的怕老人死,不敢在外消费。

白人可以聚会,把病毒带回家,老人死了就死了,孩子死了就死了,青壮年大概率就是一场感冒。

华人没有这个文化。

user avatar

这个规定不会导致家长黑市求购阳性患者口罩么?

user avatar

懂了,如果我娃阳性,我要去陪着隔离,我一定也会是阳性的。请组织放心,我一定把自己搞成符合标准的阳性。

user avatar
2008年,新西兰政府向中国政府举报了三鹿毒奶粉;
2011年,美国驻华大使馆捅破了PM2.5的窗户纸;
2022年,欧盟从中国人手中拯救了中国儿童!

这些事,以后咱们能不能自己去处理呢?




user avatar

高情商:如果儿童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可以一起接受观察治疗

低情商:如果儿童家长有一方是阳性感染者,就要分开接受观察治疗

没情商:

user avatar

新冠不是第一天出现的,从武汉开始,全国其他地方爆发大规模疫情也不是一两次了,有谁跟上海一样让婴儿被单独隔离吗

user avatar

这个办法是鼓励主动感染么?

父母如果是阴性的怎么可能让儿童一个人?

那办法只有一个,我相信99.9%父母会做出选择。

user avatar

除了你爹妈。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你。没有人为真正为你负责。

user avatar

因为还在不断有知友给我点赞,我补充更新一下现在的情况,

上海已经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在认真防疫的基础上对政策做了微调,开设“亲子方舱”允许核酸阴性家长陪同阳性患儿,4月6日的新闻显示已收治患儿家庭177人。


下面是原回答

这一规定出现之前,我以为网上的照片和视频是疏忽所致,

这一规定出现之后,我只剩下惊叹,因为照片和视频发布之后,理性的、感性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在说这样的作法是不对的,然而没有人听,

为什么不听,请解释

担心阳性数字比例高,请说明七岁以下儿童的感染比例是多少,参与照顾的非阳性家长就算全部转阳,增加的比例是多少?

公卫中心的医生和护士比例是多少?日常的基本需求能否满足,孩子的情绪如何得到安抚?

非阳性父母和阳性患儿共同隔离的难点在哪里?场地需求?成本需求?人员需求?能不能给个说法,让大家一起想办法。

一刀切的政策放在武汉疫情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但是现在有疫苗,重症率低,防护方面大家也都愈加熟练,得到家长悉心照料的孩子可能很快就痊愈了,别的不说,对于抵抗力尚弱的婴儿有什么比母乳更好、更能增强抵抗力的食品。

这个政策能不能有所松动,比如允许共同隔离,哪怕时间长一点,确定转阴以后观察时间长一点,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人民,只要能够满足婴幼儿需要父母的贴身照料这样的基本需求,防疫要求再复杂想必大家都是愿意配合的。

目前的政策实在是在鼓励大家走极端,望卫健委三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