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开怎么办
在除了几个经济发达省份和中心城市
入不敷出的地方财政已经无力维持一套常态化防疫体系了,尤其是基层的防疫体系
我是吉林市人,这里的每一轮疫情我都看在眼里
是官员无能吗?不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城区一些基层社区穷的灯都不开,就几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在忙,网格员月薪3K不交五险一金,又苦又累还肩负重大责任,根本招不到人,我居家14天网格员换了N个,可是这已经是临时工里最高的待遇了....
高赞说得差不多了,无非就是让病毒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性。
不过我还是认为既然要转嫁成本,转嫁给企业比较好。社区很累了,流动的人不好找,让资本家弄更合适。
更有必要的也是我以前说过的,啥时候开始强制疫苗接种,并且固定半年至一年打一轮。
我的理解就是准备放开的前奏了,潜台词就是阳性者自己在家隔离几天,阴性再出门,也是把新冠当成大号流感看待的做法。如果说错,请不要网暴我,实在是怕了把新冠防疫当成政治正确的人。
最新诊疗方案出炉,事实说明一切,天要亮了,轻症不再住院改为集中隔离
———————————————
抗原试剂中国早就能造,甚至于说全世界大部分试剂都是中国制造的。
之前之所以不使用是为了让感染信息全部掌握在疾控部门手中,避免个人瞒报漏报,以便于第一时间追溯和控制,实现动态清零。
现在允许自测,检测出阳性的人出于种种原因很可能不去医院,假阴性则更不会去,漏报和蔓延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实际上就放弃了什么也就不言自明了。
虽然我并不认同,但这就是事实。
—————————————
有朋友说要基层诊疗机构才能用,其实不是的,下面的附件写的很清楚,居民自己就可以购买使用。这个段落里,甚至连瞒报的责任都没提到。事实上,自测结果如果想瞒报,是根本没有办法知道的,完全零成本
———————————————————
还是有朋友执着地认为自测试剂是有利于严控的,那么请看昨日股市(消息其实昨天上午就有了),自测试剂利好中药,无需多言了吧
————————————————
今天下午孙副总理提出“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筛查策略。
已知抗原筛查的阳性阈值高于核酸检测,换句话说抗原阳性几乎必然核酸阳性,核酸阳性不一定抗原阳性
所以如果一个地区推行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话,可以预见的是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将大幅减少。无症状感染者很可能将会成为历史名词
瞎解释放开都是什么居心。
个人猜测唯一原因,经过技术提升,抗原检测可能准确率相对高了,所以国家才把它纳入补充,也仅是补充。以前听说准确率非常低。
但是唯一金标准还是核酸检测。
其实核酸是集中式检测。耗费人力是比较大的。时间也比较慢至少4个小时。
现在如果发现密接,可以先做抗原检测初步排除。胶体金法,20分钟出结果。
也可以用于个人自测。现在已经被国家纳入补充,普通人估计买都买不到。一波抢购潮就可能开始了。最先应用的还是官方。
所以与放开没什么关系。
这个抗原检测试剂在国外的朋友可能会比较熟悉 就是可以自测的Rapid Test Kit 自己在家捅捅鼻孔十几分钟就可以出结果 两条杠就是阳了。
之前国内一直禁卖自测试剂盒 主要是怕阳性患者瞒报漏报 现在放开卖了 看来目前大规模核酸检测压力已经很大了 国内这波疫情趋向严峻…
希望尽快普及。
全世界在用的抗原快速检测(ART)试剂盒里有很多是中国产的,中国自己却不用,这本身也是个奇怪的事情。
ART自测+无症状不上医院,这是很多国家以有限的医疗资源度过这波奥密克戎的方法,也是走向共存的第一步。
之前12月就有各种推测两会后会逐步放开,这好像真是要放开的意思,目前阶段可能是尝试和探路,因为放开的前提就是增加检测的覆盖度,因为PCR检测虽然准确,但是操作性差,出结果时间长,而抗原检测可以居民自己在家操作完成。
两会上有代表提过这个议案。
这一波Omicron在欧美是主要通过抗原检测发现病例的,因为Omicron传染性太强,会造成PCR检测挤兑,如果所有关联人员都被隔离在家里等PCR结果,会短时间内造成整个社会瘫痪。个人体验(一月到现在家里四个已经有三个感染过了)就是如果有症状,基本抗原检测可以在家几分钟能给自己测出来,测出来后就可以自行通知相关的人再去自己检测了,非常方便,整个病程中如果愿意可以天天自己捅鼻子,比PCR要去排队等结果要方便多了。
为什么说是放开的信号,因为如果处在发病前期没症状,这个检测盒会经常测不出来,但这种情况下是可能有传染性的。
这回答简直群魔乱舞。。。
增加抗原检测不仅不是全面躺平的前奏,反而是继续严格执行动态清零的条件之一。现有的PCR检测能力对于之前的变种够用,但对Omicron明显不太行了,那就发动人民战争呗。对于七天健康监测的人员,直接七份抗原试剂发放,每天检测上传,这比现有的方法大大减少人员物料开支。
这不正说明了要继续打持久战么?
说“放弃动态清零”“放开”的“大聪明”们就不要继续看了,这条不是你们爱看的回答。
我这么说是因为,新政没有改变现有对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密接、次密接以及中高风险区返回人员的处置方式,只是对原有处置方式做了补充。这一点在“隔离观察人员抗原检测应用”中已经讲得很清楚——
检测结果的处置。抗原检测阳性的,须立即进行核酸检测予以确认。
注意看,这部分没有“检测结果阴性”的处置方式,这就意味着即使被隔离人员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其管控措施(包括隔离、定期测体温、社区回访等)仍然不会有任何改变。既然不会改变,何来“放开”可言?
既然如此,新规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主要是针对两个痛点:
痛点之一:动不动就要做核酸。在允许抗原检测之前,普通人一点常见的小症状(比如咳嗽、咽痛等)几乎无法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而只能去大医院(或定点)做核酸。这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增加了群众负担。
有了抗原检测,在患者不是密接、次密接且没有到过中高风险区等前提下,不做核酸就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这无疑是合理的。
痛点之二:排查不够及时。确诊患者的密接、次密接以及某个风险区涉及人员的排查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相关部门排查到涉疫人员之前,当事人自己大概是有数的。在没有启用抗原检测之前,这些人只能被动等候排查,身心都可能受影响;如果这些人当中有尚未发现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晚一个小时被排查出来就多一个小时的风险。
而启用抗原检测后,这类当事人可以不再等候、先行自我测试,一旦发现阳性就可以迅速做出处理,及时防范传播风险。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即使这类当事人不做自我测试或者自我测试造假,只要他是涉疫人员最终也肯定会被排查出来并被采取措施,根本不存在“放开”“说是阴性就可以随便跑”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新政是在抗原检测准确率迅速提高的前提下,为方便群众、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及早排查出阳性人员的辅助措施,可谓利国利民。
多说一句,上述信息是我从《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中解读所得,任何一个心态正常、理解能力正常的人都不应该从上述通知中得出“放弃动态清零”的结论,该问题下某些回答只是某些人硬要“解读”出自己想看的东西而已。
这个可以说是进一步精准防控的办法,让防疫不影响或者说最小程度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算是一种放开吧。
把放开等同于不检测不隔离,允许阳性到处乱窜,所有政策向西方看齐的,脑子多少有点毛病。
抗原检测相对来说比较方便,可以自测也可以由基层医院、社区门诊测。这样不是缩小了普筛范围,而是把范围扩大了,把难度也降低了。现行的PCR核酸检测需要专业的采集鼻咽拭子的医务人员,还需要专门的PCR实验室进行检测,现行的方式不利于极早期发现阳性患者。
运用抗原检测可以极大的调动增加基层医疗力量形成更细致的网格化管理系统,所有发热患者在进入基层门诊时就可以被监测是否是感染新冠。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的工作量,原来发热需要去发热门诊,而去发热门诊是非常麻烦的,这导致很多发热患者都是自己偷偷买点降烧药扛过去。
由此我个人猜测未来一段时间疫情防控可能是: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普及抗原检测试剂盒,对所有的发热患者进行初筛,一旦发现阳性检出则立即上报,之后精准的根据区域进行PCR结合抗原试剂盒普筛,进行更精细的区域防控。两种检测复验后可能会大大缩短隔离/封闭管理时间,快速大规模普筛检测———找出阳性病例精准封闭管理(阴性社区开放)———阳性社区在两种方法复验后可以缩短封闭管理时间快速开放。
至于很多答主所说的这提示国家层面有可能采取共存方案,我认为短时间内这个逻辑是荒诞的(现在防疫政策一直在优化,所以我认为的短时间是两三个月内),不符合现实。我有一个类比,这个试剂盒的自测就好像咱们说的温度测量。国家一直允许鼓励大家自测温度,大家参加考试或者居家隔离时或者感冒时都会自测温度,在某些场景(如各种社会的考试)也要求大家自测温度,但是在现场会再次监测且会要求核酸阴性证明。所以我觉得这种试剂盒允许自测是为了更方便咱们自我监控,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的把新冠检测网下沉,有益无害,不仅没必要禁止,而且还应该鼓励!
至于长远看会不会流感化处理?我认为是有可能的,但是那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世界范围内的疫情情况。新冠变异很快早就是常识了,我们还是要能做到不让其大流行就不让其大流行。我们有条件动态清零,精准防控,就要动态清零精准防控。
大家都看到了,其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的新冠防控机制一直在优化,从原来的封城,到后续的普筛加精准封控,现在大多数城市除了西安都没有封城,都是按照级别精准封控小区,大部分区域还是正常运行。
另外补充一点,因为有传染病防治法的存在,私自隐瞒导致大规模传染的可能会违反法律,而不隐瞒可以免费治疗,我觉得这会减少自检隐瞒概率。退一万步讲,就算部分人自检阳性而选择隐瞒,这部分人中的大部分为了防止违法被追责,自检阳性后也会加强自我防护,并不去聚集的地方吧?更何况这个不是金标准,金标准还是核酸检测。
为什么那么多人脑补放开?
敌人来了补充训练民兵(自测),
所以正规军(核酸)就解散了,不管国防了?
国家政策上,放开是不可能放开的,但会大大减少各地的层层加码和土政策。
我认为是国家在探寻改变防控方法,减轻负担的一种尝试。疫情防控这两年,基层医疗机构网络对防控的贡献很小,十大症状不能看,只能推到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做不了,放着越来越完善的基层医疗网络不用,是一种浪费。
而且有的人可能已经被感染,但是发现家门口的小诊所看不了,又不想去发热门诊,干脆自己在家扛着,反而容易造成社区传播。所以有了这个抗原检测,就可以去社区卫生室、小门诊看感冒发烧了,有利于早发现,也能有效缓解发热门诊、基层防控人员工作压力。
所以我认为这个东西,自测其实是顺带,最主要的是解放基层卫生网络,这是以更低成本执行动态清零的一种尝试。
应该只是为了修复扎堆做核酸的bug,至于开放,不可能那么快的,啥时候疫苗超越每年的流感疫苗水准,才有可能考虑。
抗原检测原理的原理是: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编码多个结构蛋白,例如N蛋白、E蛋白和S蛋白等,这些蛋白包括多个抗原表位,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可通过抗体检测抗原的存在,从而直接证明样本中病毒的存在。
核酸检测,本质上是一种基因扩增技术。也就是,将新冠病毒RNA片段逆转录成双链DNA,再通过DNA聚合酶进行扩增,将携带病毒的基因片段不断放大,当扩增后的病毒浓度达到一个临界值时,就意味着样本中存在新冠病毒。
对于检测方式不会有太大改变,试图从这里面解读出所谓“开放”的就算了,等同于糖尿病人居家用血糖试纸测血糖,会有哪个医院去根据病人的血糖自测情况用药么?
根据《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 》已经很清楚了,抗原检测是对现有检测方式的补充,所依据的则是“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措施原则: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接诊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时,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应当首选进行核酸检测;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进行抗原检测。
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在进行核酸检测确认的过程中,如核酸检测阳性,不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如核酸检测阴性但抗原检测阳性,则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
根据抗原自测要求和流程文件也可以得出同样结论:
一)基本原则。新冠病毒抗原(以下简称抗原)自测适用于隔离观察人员和社区居民。其中,居家隔离、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应当在相关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下进行抗原自测。 (二)自测须知。抗原检测一般用于急性感染期,即疑似人群出现症状 7 天之内的样本检测。疑似人群抗原阳性及阴性结果均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可用于对疑似人群的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但不能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选用的抗原检测试剂须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何况现在核酸检测费用是单人单管40元,10人混检10元,价格已经大大降低。
而防疫政策改变,无非就是科学对待,跟国外的政治防疫不一样。普通群众就看一内一外,内看对疫情的最高单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外看世卫组织。目前来看,短期内解除新冠全球大流行的肯定性不大。
任何想要开始解除限制的国家或地区都必须首先满足以下六个条件:
第一,新冠病毒在该国的传播必须已经得到控制;
第二,该国的医疗体系有能力发现、检测、隔离和治疗每一个病例和每一个密切接触者;
第三,在卫生设施和养老院等特殊环境下,该国的疫情暴发风险也降到了最低;第四,该国在工作场所、学校和其他关键场所采取防范性措施;
第五,该国能够控制境外输入风险;
第六,该国民众充分地了解、参与并有能力适应对抗疫情的“新常态”。
第四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四十二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四十三条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区内采取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但是,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封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
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四十四条 发生甲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四十五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还。
大量基层医疗机构能够低成本检测是好的方面,起码哨兵的作用能真正起到,但防护环境条件和传播控制又是一大问题。
自测产生的误差和隐瞒的可能是坏的的方面,即使自我居家隔离,也会因为居住条件、通风、水体、物品污染等产生感染和传播
总体上应该谨慎控制,许可使用
至于那些言之凿凿的、跳脚鼓掌的开放派,劝你们一句,对新冠不停地变异和不断的血清分型来讲,群体免疫屏障大概率不存在,苗也不能全面防止感染,重复感染带来的折寿和后遗症也会伴随终生
就算像欧美一样开放,国内大概率制造业转移,服务业趴窝,经济发展彻底熄火,因为国内资本追求短期利益,更多的依赖于长期稳定的预期,开放派的小布尔乔亚键盘侠们失业和缺少收入的几率要远大于现在的动态清零,因为某些人是真没见过国内资本家变态的嘴脸、扭曲的思维和残暴的手段。开放派,最终也不过是那些代价,还会因为主动性过强,成为最早的一批代价
如果真的开放后,由一次探望、一件礼物、一场聚会导致亲属、老幼离开世界的时候,希望放开派还能坚持自由无罪、开放万岁的理念,西去后理直气壮的去面对逝去的亲人,祝你们长寿
最后,呼吁加紧检测科技的国家级攻关,两年多了也更应该认清,只有快速精准的物理隔绝,才是战胜新冠这样的不断变异病毒的有效手段,其他的生物和医学手段都是次要的,不仅跟不上变异,也会沦为资本吸血的工具
全民战疫,依赖你我
【最近新增的新冠抗原筛查与核酸检测有什么区别,分别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最近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新增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并且可以买来自测。
与核酸检测是查新冠特定的基因片段不同,抗原检测主要是查基因的产物,特定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会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此通常需要针对不同的变体进行重新设计抗原检测试剂。
它采集标本的方法同样是捅鼻子(也就是鼻拭子)
1、它有自己的优点:
操作简单,不需要专业人士参与,非常快就能出结果(一般10来分钟);由于是检测蛋白质,因此也不会受到疫苗接种状态的影响。
蛋白质比核酸稳定,采集样本这一点更不怕失误。
2、它也有自己的缺点:
结果不如核酸检测准确、早期。
核酸检测时会经过专门的仪器对患者的样本进行复制、增多,因此哪怕只有少量的病毒核酸也能被发现,有助于早期发现,可以在刚刚开始感染就检测出来;
但是抗原检测没有这个扩增的步骤,必须要样本里本身就含有大量抗原,所以是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进行检测,这样既保证大量病毒在复制产生蛋白质,也避免了被自身免疫力清除掉了。
假阴性率就比较高了,阴性也不能排除感染;但阳性基本可以确定被感染,再做核酸,一是为了满足金标准,二也是为了确定是否仍在排出病毒。
3、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有力补充
一是核酸检测只能在医院或者专门的核酸点做,还需要等结果;但是抗原检测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做或者自己做,15分钟就能出结果,可以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发现疫情的能力,有助于更早期地发现疫情的苗头。
二是如前面所说蛋白质更稳定,因为有些人可能因为采集样本的时候核酸被分解了出现核酸假阴性,但是抗原可以阳性,对于防控人群来说尤为重要,可以让某些核酸假阴性的患者更早被发现。
以上两点都是抗原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有力补充的点,有助于提高早发现疫情的能力。
抗原检测在国内首批是在2020年11月,不过当时抗原检测准确率很差,大概30%,国内直接没让做,厂家全部转战海外市场了[1],还有通过欧盟认证的。
然后在21年2月,有人提出可以考虑使用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测试[2]。
现在国外也用了很久的抗原检测了,一款在捷克共和国测试的中国抗原检测产品,经过试验发现总体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97.3%;
在抗原检测“漏诊”的 39 名患者中,有 36 名不含活病毒。对此进行调整后,敏感性增至 97.7%。[3]
这个数据就已经非常好了,被采纳也是很正常的事。
我们再看看文件:
适合人群:
(一)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
(二)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
(三)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第一条代表基层医疗可以接发热患者了,并且具有开展检测的能力。这么多次疫情反弹,基层失守不止一次了。增加基层的检疫和发现能力,无疑是对目前疫情形势来说是有利的。
第三条自测也是能让更多人及时被发现。
对于「动态防疫」进入了新阶段。
我们再看处置措施:
1.针对抗原检测阳性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立即向辖区疾控部门报告,由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将抗原阳性人员转运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2.针对抗原检测阴性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予以对症治疗、嘱其居家观察,自就诊当日起连续5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检测,避免社交活动,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抗原结果一直阴性、直至症状消失的,可不采取其他干预措施。
抗原结果一旦阳性,阳性人员需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由社区(村镇)联系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将其转运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一并转运至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废物处置。
其实这一点上和现在并没有什么变化。
好消息,有利动态清零。自行检测,可以更早发现感染,减轻防疫部门的压力。
首先要讲清楚
核酸检测与抗原检测的区别
核酸准确率高、成本高、时间长
抗原准确率低、成本低、时间短
抗原的准确率低是指容易出现伪阴伪阳。伪阴也就是明明有病,但检测出来没病。伪阳是没病,检测出有病。
如果抗原显示阳性,那么必然会进入下一步的核酸检测,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伪阳造成不准确,而要担心伪阴造成的不准确。
然后再讲这个抗原检测适用人群与检测为阴性的情况
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
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应当首选进行核酸检测;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进行抗原检测。
针对抗原检测阴性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予以对症治疗、嘱其居家观察,自就诊当日起连续5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检测,避免社交活动,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抗原结果一直阴性、直至症状消失的,可不采取其他干预措施。抗原结果一旦阳性,阳性人员需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由社区(村镇)联系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将其转运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一并转运至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废物处置。
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
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由相关管理部门(如社区、村镇、隔离点等)做好组织管理。在隔离观察期按照现行的有关防控方案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并在前5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自测。
检测结果的处置。抗原检测阳性的,须立即进行核酸检测予以确认。
检测试剂的配备。由组织隔离观察的管理部门(如社区、村镇、隔离点等)负责抗原检测试剂的采购、发放、管理等相关工作。
现在出现疫情,是搞核酸检测,但容易出现人群聚集交叉感染,以及核酸检测速度慢,等结果出来了,病人已经与更多的人接触过了。
而抗原检测能把时间节省下来,还能减少交叉感染,做到早发现
注意这个早发现,是指病毒量已经大到抗原都能检测出来了,早在检测结果出来的时间上。
与核酸检测高准确性的早发现不同,核酸检测的早发现,是早在病毒量还很小的时候,但慢在要24小时后才能出检测结果。
假设有一个人是无症状感染者,他的病毒量已经大到能让抗原检测出来,那么这15分钟就能查出来,早发现的早,是指早在这一点上。而对这个人采用核酸检测的话,要24小时才能出结果。
这样的检测速度,才能应对当前病毒变异株的发病快、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有人也许会担心,那些抗原检测出阳性的人,他们不上报怎么办?
这种抗原检测本来就是要告诉医护人员、相关管理部门复核是不是阳性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被检测人员检测出阳性,自己不说,医护人员看不见?
那些被隔离的人员,自行检测发现是阳性,他们不说,不想治病,要硬抗?你不说自己是阳性也是隔离,说了自己是阳性,还能更早得到治疗,怎么会发现阳性不主动上报呢?
而且抗原检测并不是做为最终标准,而是要配合核酸检测。
你自行抗原检测结束后,你阳性不报,回头核酸检测不照样能查出来?
增加抗原检测目的,在于减少核酸检测时,人群密集的交叉感染,加快发现时间。而不是用来取代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在进行核酸检测确认的过程中,如核酸检测阳性,不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如核酸检测阴性但抗原检测阳性,则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
还有一类是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这个我为什么不说呢?因为这类人检测出阴性,与那些不自我检测的人有什么分别吗?都一样啊!
你自行用抗原检测出阴性,国家也并不会给你认证什么,国家也没有规定所有人都需要抗原检测阴性才能做什么。
那么这种自行花钱购买抗原检测的人,会无聊到为了一个谁都不认的阴性而花钱吗?他之所以花钱买检测剂,就是要看自己是不是阳性,就是怕自己生病了,所以他自行检测出阳性,会不报吗?就算他不报,他会主动到处跑吗?
还有人担心抗原检测的费用问题
去医院检测的时候,当然会有费用。看病有医保报销,退一步说,有人没医保,但看什么病不花钱?
检测试剂的配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抗原检测试剂纳入集中招标采购,可通过省级集中招采,不断降低检测试剂价格,减轻检测费用负担。
在隔离期检测的时候,这费用不用自己掏钱
检测试剂的配备。由组织隔离观察的管理部门(如社区、村镇、隔离点等)负责抗原检测试剂的采购、发放、管理等相关工作。
至于说
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这个当然是自行购买啊!
___________________
我建议那些主张躺平共存的人看文件,不要凭想像。如果不是为了动态清零,那么就应该是抗原检测取代核酸检测,而不是抗原检测做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在进行核酸检测确认的过程中,如核酸检测阳性,不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如核酸检测阴性但抗原检测阳性,则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
——————————————————————————
有人也会质疑,你说得这么好,为什么之前我国不采用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相配合方式?抗原检测又不是今年才出来,中国不是早就出口到外国了吗?外国不是大量使用吗?
原因在于当前的病毒变异株的特点,呈现发病快、传播快的特性。之前的变异株没有这些特性,所以用核酸检测足够了。
如果应对之前的变异株,也用抗原检测加核酸检测的话,那些变异株还没发展到病毒量大到抗原能检测出来时候,我们的防控溯源工作已经把传染链摸清楚,人员控制住了。那么再增加抗原检测,这不是多花钱吗?
而现在要增加抗原检测做为补充,就在于这支变异株发病快、传播快,所以采用15分钟出结果的抗原检测为补充,有利于我们的防控工作。否则等24小时的核酸检测,那么已经有传染能力的病人,早就不知道传染了多少代了。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是要开放?
明明是多一种清零的工具。
以后每人每天测一次,还怕不能清零?
怎么评论区这么多人还不明白,武汉后的防疫措施可能已经失效了。动态的结果基本就是失控。继续控制住的唯一机会就是全民性的不间断测试监控。实际上,一些地方已经这么做了。抗原检测比核酸的成本低多了。这可能是继续清零的唯一机会了。
这个回答下我有预感会有一大批号召放开的言论。
卫健委强调的很明显: 抗原筛查、核酸诊断。
为什么抗原筛查?因为快,
为什么核酸诊断,因为准。
推广抗原筛查只是为了更大程度发挥哨兵的作用,因为抗原筛查的材料药店可以买到,而核酸检测得去专门的地方,如果有人感染了但不去做核酸,就有传播的风险。
如果有人趁机推广"轻症在家隔离,重症去医院",不是蠢就是坏。
推广抗原筛查应该是为了更好的完善"动态清零",而不是某些人说的"逐步放开"。
别再宣扬什么奥密克戎约等于小感冒了,一旦放开就是大规模感染,挤兑医疗资源,然后死亡数蹭蹭蹭往上涨。奥密克戎现在看起来不厉害,那是因为感染人数还没有超过医疗资源上限。
因为国家防疫还不错,所以奥密克戎看起来像流感。而不是,因为奥密克戎像流感,所以可以逐步放开。
因果关系别搞混了。
杭州萧山产,按西方国家习惯只标注了失效日期。包装全部为英文标识,可能中文版的包装还没有生产出来。
内部的测试盒(使用后的)
还有1个塑料棉签,1小瓶稀释液,未拍照。
1.登记个人信息,领取条码。
2.在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自己捅鼻子,两个鼻孔都要。
3.工作人员将棉签插入稀释液,挤一挤稀释液瓶子,确保棉签和签字充分接触,液体均匀。
4.将稀释液滴入S窗口。
5.等待几分钟,看测试结果。
6.工作人员扫码上传。
工作人员在2分钟左右就扫码上传了,不清楚是否会影响精确度。
什么目的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我也不赘述了。
这东西本来就是国产的,为什么不给国人用,应该是担心国人的诚信问题。
比如我自测了抗原,一看阳性?不不不,看错了一定是看错了,我可不能隔离,得了,当阴性处理……
这样搞的话,抗原自测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它本来的意义是让你自己知道自己是阳性以后自觉不要出去放毒,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等自愈。
不怕喷的说一句,大多数国人并没有这个自觉性。所以一直以来只能被强制性的防控政策绑起来管理。
这样一来,一部分有这种自觉性的国人就被当成了牺牲品。受一视同仁的抗疫政策所累,丧失了创造社会价值的机会,另外动不动全员核酸,也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
现在,浪费不起了,只能相信你们自觉了。
反正如果不自觉,最后承担结果的也是你们自己,社会经济的列车,等了你两年多,不可能一直等下去不开。
四点担忧,希望能看到完善的后续措施跟进
1.观念转变问题,一开始调子起得太高,现在要想办法消除或者减轻大众对新冠的恐惧心理,没有减轻到一定程度,不适宜全部放开。
2.居家自愈要有全面的科普宣传和详细的用药指导,包括家庭用呼吸机的使用规范,不然自测阳性居家期间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常识,瞎吃药吃死在家里,媒体再一渲染立马就是舆论暴风。
3.医院,养老这些还是需要强化管理,都是容易死人的地方,这种情况还是应该尽量在数据上保证清零,严防死守,这也有助于扭转舆论。
4.自测结果最好能纳入监管,我对国人的自觉性是不信任的,建议适当提高售价,并对常年出差与高风险接触人员提供部分减免优惠,这样既能筛掉一部分滥用人群,增加商业炒作成本,也可以把自测盒留给更需要的人群。
防控政策的放松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操之过急,初期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改变,专门根据自测盒的使用情况效果充分调研,查漏补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