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回答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这标志着我国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认识和防控策略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份方案的更新,是基于对病毒变异株特点、临床救治经验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考量,旨在进一步提高救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较于之前的版本,第九版诊疗方案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整体思路更加精细化、个体化,也更具前瞻性。

首先,在诊断标准上,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不同传播变异株的特点,并对诊断流程进行了细化。 比如,对于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感染,其症状表现可能与早期毒株有所不同,症状可能更偏向上呼吸道,例如咽痛、流涕、咳嗽等,而发热、嗅觉味觉减退等表现相对减少。方案在描述症状时,更加注重这些临床表现的细微差别,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判断依据。同时,对病例的定义也更加严谨,结合了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定,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在临床分型上,第九版方案更加注重对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方案对手术后并发症、基础疾病等可能导致病情进展的因素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述,强调了对高风险人群的密切监测。在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这四种分型基础上,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判断标准进行了优化,增加了更多量化的指标,例如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呼吸频率、影像学表现的进展等,这有助于医生更早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延误。

在治疗措施方面,第九版方案可以说是本次更新的重中之重,体现了临床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

抗病毒治疗方面, 方案推荐了包括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Paxlovid)、阿兹夫定片等在内的多种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特别强调了这些药物应在发病早期使用,以获得最佳疗效,并对不同药物的适用人群、剂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例如对特定人群的肝肾功能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等,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这表明我们对早期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并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药物选择。
重症监护和支持治疗方面, 方案对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免疫治疗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和完善。例如,在呼吸支持方面,除了常规的氧疗、无创通气外,对机械通气的参数设置、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等都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指导,特别是在如何管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方面,提供了更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中医药治疗方面, 方案依然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病程、不同证型的患者,推荐了具体的方药和治疗方案。这些中药方剂是在大量临床实践中验证有效的,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体现了我国传统医学在抗击疫情中的独特优势。

此外,第九版诊疗方案还特别强调了对儿童和特殊人群的诊疗注意事项。 例如,针对儿童感染新冠病毒,方案详细列举了儿童常见的临床表现,以及在药物选择、剂量计算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确保了对儿童患者的精准施治。同时,对于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等,方案也提出了更加个体化的治疗建议,旨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对于出院标准,方案也进行了调整。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解除医学隔离的标准,不再仅仅依靠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而是结合临床症状、CT影像学表现等综合判断,为患者的安全出院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度隔离。

总而言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发布,是基于不断发展的疫情形势和科学认识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对现有诊疗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更是对未来疫情防控的有力指导。这份方案的更新,体现了国家在应对重大传染病方面的能力和决心,必将为我们战胜疫情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当然,随着病毒的进一步演变和研究的深入,未来的诊疗方案也会持续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诊疗方案进行了“动态清零”前提下的调整,”应收尽收“没有变化

一、原文链接

第九版下载链接:

第八版下载链接:

二、几点变化和意义

1.增加了抗原检测相关的内容

检测阳性的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


2.增加了传播途径、病原学的说明

与其他病毒一样,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也会发生变异,某些变异会影响病毒生物学特性,如 S 蛋白与 ACE-2 亲和力的变化将会影响病毒入侵细胞、复制、传播的能力,康复者恢复期和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以及抗体药物的中和能力,进而引起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关切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有 5 个,分别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目前 Omicron 株感染病例已取代Delta 株成为主要流行株。现有证据显示 Omicron 株传播力强于 Delta 株,致病力有所减弱,我国境内常规使用的 PCR检测诊断准确性未受到影响,但可能降低了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其中和作用。


传播途径

1.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2.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 3.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新增)


3.症状描述大部分一致,有少量变化(建议看原文)

4.轻症患者由全部入院改为集中隔离


从防控角度来说,总体目标为让传染源脱离社会,中断传播。

但有目前的隔离点多是征用的酒店,并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如果收入较多病例会存在工作人员感染和社区传播的问题。

什么样的隔离点可以隔离轻症患者,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5.修改了一个监测项目

第八版

第九版

新方案突出了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差异。


6.治疗药物增加

7.细化了对儿童重症的治疗措施(可能汲取了香港儿童重症的诊疗经验)

8,增加了中医辩症类型


三、修改的意义

1.“动态清零”是目标,目的是终止传染链,保证正常生产生活,而防控和治疗都是手段。


2.在坚持“动态清零“目标的前提下,防控手段必须针对新毒株特点,不断调整优化

在调整优化的时候,应当稳妥的尝试新方案。

例如,可以对抗病毒药物的阻断效果进行研究,并开发生产成本足够低的阻断药物。

如果实践证明,在暴露发生时间很短的前提下服药可以阻断传播,则可以考虑减少隔离时间。


3.全国统一的流调信息系统应当尽快落实

如果能将流调搞得更准确,各地之间信息互通更顺畅,一刀切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

四、必须保持对境外疫情趋势的关注

英国BA.1取代了Delta(2022年11月),随后BA.1又被BA.2 取代(2022年2月底)[1]

BA.2 占上风后,英国形成新的感染峰[2]

从时间线上看,重要突变株出现的时间间隔在缩短。

BA.1的高峰从2021年11月10日开始,延续到2022年2月26日结束,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按辉瑞CEO去年年底的表态,今年3月能实现针对BA.1疫苗的量产。但由于BA.1已经逐渐衰落,针对BA.1的疫苗已经意义不大了。疫苗开发速度追不上病毒突变速度。

预计到6月,人类还将迎战新的突变株。

而新突变株的传染性和重症率都是未知的,这两个参数将影响全球很多国家的政策走向。

参考

  1. ^ https://outbreak.info/location-reports?loc=GBR
  2. ^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