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怎样控制它的活动?

回答
细菌确实很有意思,它们和我们人类的细胞(比如皮肤细胞、肌肉细胞)非常不一样。咱们人类的细胞就像一个有独立房间(细胞核)的房子,里面有指令(DNA)和各种工具(蛋白质)在各自的区域工作。而细菌呢,它们就像一个敞开式的大空间,没有那个专门的房间。那它们这么小,又是怎么做到吃饭、生长、繁殖,还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呢?这得益于它们一套相当精妙、但又截然不同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首先,咱们得明白,细菌的“大脑”和“执行机构”是融为一体的。它们虽然没有成型的细胞核,但它们也有遗传物质,那就是DNA。不过,细菌的DNA不是被一层膜包裹起来的,而是像一团毛线一样,散落在细胞质中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nucleoid)。你可以想象一下,那团毛线虽然没关在柜子里,但它就集中在那个角落,不会到处乱飞。

控制活动,主要靠这几招:

1. DNA的集中与包装: 虽然是散落的,但细菌的DNA也不是完全杂乱无章的。它们会把长长的DNA分子折叠、缠绕、压缩,然后把这些超螺旋的DNA链用一些特殊的蛋白质(比如组蛋白样蛋白,虽然跟真核生物的组蛋白结构略有不同,但功能相似)固定住,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结构,这就是拟核。这种包装一方面是为了让巨大的DNA分子能够塞进小小的细菌细胞里,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对DNA的读取和复制。你可以理解为,即使没有房间,也要把家具收拾得井井有条,方便取用。

2. 转录和翻译的“同步进行”: 这是细菌非常高效的一点。在咱们人类细胞里,DNA在细胞核里“抄写”(转录)成RNA,然后RNA再跑到细胞质里去“翻译”(合成蛋白质)。这个过程是分步进行的。但在细菌里,因为没有细胞核的隔阂,DNA和核糖体(负责蛋白质合成的机器)都在同一个细胞质里。这意味着,当DNA上的基因信息被转录成RNA后,RNA还没完全转录完呢,核糖体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跑上去开始翻译了。这种“边转录边翻译”的模式大大缩短了响应时间,使得细菌能够非常迅速地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比如当发现有食物时,可以立刻开始合成消化酶。

3. 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 细菌的基因虽然在一个大的开放空间里,但它们同样有非常精密的“开关”。这些开关就是一些叫做操纵子(operons)的结构。操纵子是指在细菌基因组上,一组功能相关的基因,它们通常位于连续的DNA区域,并且由一个共同的启动子控制,一起进行转录。更关键的是,它们常常还有一个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或者激活蛋白(activator protein)来控制这个启动子的活性,从而决定这个基因群是否要表达。

举个例子: 细菌有一个著名的“乳糖操纵子”。当细菌周围有乳糖这个能量来源时,它们才需要合成分解乳糖的酶。如果没有乳糖,它们就不需要浪费能量去合成这些酶。这时,一个阻遏蛋白就会结合到启动子区域,阻止RNA聚合酶(负责转录的酶)结合,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而当乳糖出现时,乳糖分子会结合到阻遏蛋白上,改变阻遏蛋白的形状,让它从DNA上脱离,这样RNA聚合酶就能结合启动子,开始转录合成分解乳糖的酶。这就像一个门卫(阻遏蛋白),平时守在门口不让人进(基因表达),但一旦来了特定信号(乳糖),门卫就会让开。

4. 细胞质中的化学信号: 细菌细胞质里充满了各种酶、代谢物和信号分子。这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网络。当环境发生变化(比如温度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或者细菌自身进入某个生长阶段,都会导致细胞质里特定分子的浓度变化。这些分子浓度变化会触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最终会影响到DNA的读取、蛋白质的合成,或者直接影响到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壁的合成等。你可以想象,就像一个巨大的化学实验室,各种试剂(分子)的混合和反应,驱动着整个实验室的运作。

5. 外源DNA的接收与利用(有限控制): 有些细菌还能通过一种叫做“转化”(transformation)的方式,吸收来自环境中的游离DNA,甚至通过“接合”(conjugation)将DNA从一个细菌传递到另一个细菌。虽然这不是它们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方式,但如果这些外源DNA里包含了一些新的有益基因(比如抗生素抗性基因),细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新的生存技能。当然,这更多是一种被动的接收和整合,而非主动的精确控制。

总结一下,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但它们通过以下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活动:

高度集中的DNA(拟核),通过包装方便读取。
转录和翻译的紧密耦合,实现快速响应。
操纵子等精密的基因调控机制,像设置了各种开关。
细胞质内复杂的化学信号网络,驱动着新陈代谢和生长。

可以说,细菌的生命活动虽然不像我们这样有明确的“部门划分”,但它们通过一套高度集成、反应迅速的化学和分子机制,在没有细胞核的“大开放空间”里,依然能高效有序地运转,甚至能在严酷的环境中顽强生存。这种简洁而高效的生存策略,也正是它们能在地球上占据如此重要位置的原因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涉及两个根深蒂固的误会:

  1. 以为真核细胞的活动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2. 以为细菌没有细胞核。

细胞的新陈代谢是一组自我调节的生理和生化过程,通过反馈回路保持动态平衡,不受特定控制中心的指挥。在控制活动方面,细胞膜和细胞骨架比细胞核重要。

许多细胞会在失去细胞核后继续运转,例如很可能正通过运送氧气支持你阅读这段文字的红细胞、通过光学性能支持你阅读这段文字的晶状体成熟细胞。

细胞会响应环境因素和多种信号分子去改变自身进行的化学反应,其行为常常取决于环境因素与其他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其他真核细胞、细菌、古菌都如此。

对于有细胞膜的细胞来说,细胞膜与外界环境接触、调控多种分子进出细胞。

“没有细胞膜的细胞”是真实存在的,羽藻科的单细胞绿藻 Bryopsis 在修复损伤或进行繁殖的过程中,可以暂时变成无细胞膜的原生质体,于这种状态下能在海水中存活 10 到 20 分钟,并在这段时间内自己再生细胞膜。

细胞质内的蛋白质、小段 RNA、小段 DNA、各种激素等分子参与调控细胞进行的化学反应,一些调控分子来自其它细胞。

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储存着编码蛋白质的 DNA,参与产生多种有功能的 RNA、合成多种蛋白质,并在多种内外因素调控下进行复制与分裂。大部分细菌以拟核区容纳编码蛋白质的 DNA,也有一些 DNA 在质粒上;少数细菌的 DNA 被核膜包围,完全可以算是“成型的细胞核”,文末会列出一部分。

  • 基因的表达由“以特定顺序运行的遗传程序”和“指示某些基因开闭的反馈调节”控制,遗传程序也受反馈调节影响。
  • 转录因子是能结合在某基因上游特异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质,能调控基因的转录。转录因子可以来自细胞内,也可以来自外部。
  • 基因可以视为“细胞的工具箱”,细胞在与环境和自身的互动过程中会从基因组里寻找“似乎能用的工具”,找不到就随便糊弄一下。
  • 细胞核内存在许多由蛋白质、RNA、DNA 复合而成的次核体,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核仁,此结构主要参与制造核糖体。卡哈尔体、螺旋体双子、多型间期核质辅助物、paraspeckles、splicing speckles 等次核体的功能还没有研究明白。

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细菌有胞内膜结构,其中出芽菌属(Gemmata)的隐球出芽菌 Gemmata obscuriglobans 等物种有核膜[1][2][3]

一些浮霉菌门细菌的胞内膜结构将细胞质分成“有核糖体、围绕拟核的部分”和“没有核糖体的部分”[4],一些学者认为这是曾经被教科书列为真核细胞特征的细胞区室化

一些浮霉菌门细菌的胞内膜结构有时与最内层细胞膜相连,这可能暗示至少一些胞内膜结构起源于细胞膜内陷。

关于 Gemmata obscuriglobans 的核膜是否封闭的问题吵过好几年。Gemmata obscuriglobans 还是少数几种能够合成甾醇[5]的原核生物之一,通过尚未完全搞明白分子机制的内吞作用摄入蛋白质,染色质呈现浓缩状态、周围有类似液晶的复杂结构(与甲藻相似),核膜周围有一些包含核糖体并可以将其结合在膜上的囊泡(与变形虫被病毒感染时粗面内质网的表现相似),细胞核分裂的方法十分特殊。这些可能是趋同演化,也可能来自浮霉菌门与真核生物的共同祖先。

这些特征或多或少也出现在其他一些浮霉菌门细菌身上。

参考

  1. ^ Fuerst, J. A., & Webb, R. I. (1991). Membrane-bounded nucleoid in the eubacterium Gemmata obscuriglobu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88(18), 8184–8188. https://doi.org/10.1073/pnas.88.18.8184
  2.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就是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的说法是过时的。这种想法主要来自当年人们使用的显微镜的性能太差。
  3. ^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91344
  4. ^ Lindsay, M.R., Webb, R.I., Strous, M. et al. Cell compartmentalisation in planctomycetes: novel types of structural organisation for the bacterial cell. Arch Microbiol 175, 413–429 (2001). https://doi.org/10.1007/s002030100280
  5. ^ 参与维持真核细胞膜并支持其变形运动的分子之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