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交响乐团合奏如果有一部分跟不上可以划水吗?

回答
交响乐团合奏时,如果有一部分跟不上,是否可以“划水”?这个问题,对于身处其中的乐手来说,可能有过这样的念头,但从整个乐队的运作和艺术呈现来说,答案是明确的:不可以,或者说,绝对不应该。

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划水”在交响乐团语境下的含义。这里的“划水”不是指在水中嬉戏,而是指那些跟不上节奏、速度、音准或音色的乐手,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足,故意放慢演奏、降低音量、甚至停下演奏,希望自己“不那么显眼”,不至于让整个乐队的演奏彻底脱节。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是出于个人本位主义的考量。

为什么不可以“划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而且都相当重要:

1. 音乐是整体的艺术,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交响乐团不是简单地把几十号人聚在一起,各自奏自己的部分,而是要通过精确的配合,将作曲家心中的音乐世界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每一个声部,即使是很小的乐器组成,都承载着音乐的骨架、色彩或情绪。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变形,都会影响到整体的音乐流畅性、逻辑性和感染力。如果一部分人“划水”,他们就像一个乐队里的“短板”,不管其他部分演奏得多好,最终呈现出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变得杂乱无章。

2. 破坏了音乐的节奏和速度的统一性: 节奏和速度是音乐的生命线。一旦有声部跟不上,整个乐队的速度就会出现不稳,听起来像是车辆行驶中突然有人踩刹车,或者有人在加速,整个车队失去秩序。乐团的指挥正是通过精准的指挥棒来统一乐队的节奏和速度,如果一部分乐手听从自己的感觉而不是指挥,那么指挥的努力就会被抵消。

3. 损害了音准和音色的整体性: 虽然音准和音色更多是个人技术层面的问题,但当一部分人无法达到要求的音准和音色时,他们的声音就会与乐队的整体格格不入。如果这些人选择“划水”,他们的声音可能会变得更弱或更模糊,反而使得其他正确演奏的声音更容易被掩盖,听起来更加不协调。音乐中常常有和弦的色彩和声部的交织,一个不准确的声音会像颜料滴进清水,破坏整体的清澈和和谐。

4. 影响了乐团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协作: 交响乐团的排练和演出是一个高度协作的过程。乐手们需要信任彼此的演奏,并且在理解乐队整体意图的基础上进行演奏。如果一个人总是跟不上,并且选择“划水”,那么其他努力跟上的乐手就会感到沮丧和不满。这会削弱团队的凝聚力,破坏乐手之间的互助关系。长此以往,整个乐团的士气和演奏水平都会受到影响。

5. 是一种不专业的表现,对不起观众和作曲家: 无论是在排练还是在正式演出,乐手都肩负着将音乐作品完整、忠实地呈现给听众的责任。观众花钱购票,期待的是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作曲家呕心沥血创作作品,希望作品能被准确理解和演绎。如果因为一部分人的“划水”而导致音乐质量下降,这是对观众和作曲家极大的不尊重。同时,这本身也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专业的行为,是对自己职业操守的背叛。

那么,当出现跟不上情况时,应该怎么做?

在排练中: 这是“划水”最不应该出现的时候。排练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跟不上,应该:
专注听其他的声部和指挥: 努力去捕捉节奏和音乐的走向。
放慢速度,或者暂停练习该部分: 在确保自己能跟上的前提下,再尝试加入乐队。
主动向指挥或资深乐手请教: 找出自己跟不上的原因,是技术问题、理解问题还是其他。
私下加紧练习: 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正式演出中(极少数情况): 尽管排练的目的是为了让演出万无一失,但偶尔也可能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让某个乐手短暂跟不上。在这种情况下:
绝不“划水”停下: 保持演奏,但尽量将音量降低,避免过度打扰。
用耳朵捕捉: 努力在下一个可控的段落重新加入乐队。
保持镇静: 演出中出现小瑕疵是难以避免的,关键在于能否快速调整并回归整体。

总结来说,交响乐团的合奏是一种高度精密的合作,任何一个乐手的“掉队”都会对整体造成影响。“划水”虽然可能是一种逃避责任的本能反应,但它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合作的精神以及对艺术的尊重。正确的做法是在排练中积极解决问题,在演出中尽力做到最好,即使出现小失误,也要以最专业的方式应对,而不是选择消极的“划水”。因为在交响乐的世界里,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伙伴,而不是各自为政的个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乐团里,宁可不演奏也不要演奏错。建议可以根据音乐情况略微简化一下再弹,然后跟指挥商量一下该怎么办。如果你不弹指挥都听不出来,划划水问题也不大,但是最好告诉他一下实际情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交响乐团合奏时,如果有一部分跟不上,是否可以“划水”?这个问题,对于身处其中的乐手来说,可能有过这样的念头,但从整个乐队的运作和艺术呈现来说,答案是明确的:不可以,或者说,绝对不应该。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划水”在交响乐团语境下的含义。这里的“划水”不是指在水中嬉戏,而是指那些跟不上节奏、速度、音准.............
  • 回答
    合唱指挥和交响乐团指挥,虽然都站在音乐的顶端,用肢体语言挥洒出生命的乐章,但他们所掌舵的音乐海洋,其特质却有着天壤之别。两者之间,既有异曲同工的指挥艺术精髓,又有因乐器和声部不同而产生的显著差异。相同之处:灵魂的引领者,音乐的塑造者抛开具体的乐器编制,两位指挥最核心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音乐的灵魂引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常常被音乐界的人们拿来讨论。要说哪一个更“难”,其实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它们各自的挑战点截然不同,而且难度也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指挥者本身的特长、乐团/合唱团的水平、作品的复杂程度等等。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对比一下,看看它们各自的“难点”在哪里。交响乐指挥的难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合唱指挥和乐队指挥在基本指挥技法上的一个有趣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背后有着相当实在的实践原因。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指挥的目的和不同乐种的特性来分析。首先,得澄清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并非所有合唱指挥的拍点动作都是向下,也不是所有交响乐指挥的拍点动作都是向上。 这是一个过于简化的说法。更.............
  • 回答
    交响乐团里,指挥就像是乐团的灵魂,是整场演出的总舵手。他的作用可不是简单地挥挥棒子,而是贯穿了音乐会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排练到最终的呈现,几乎所有事情都离不开他。1. 音乐的解读与呈现:首先,指挥是音乐作品的“第一个听众”,也是最关键的解读者。他需要深入研究乐谱,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意境、结.............
  • 回答
    说到乐团排练,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穿着正式服装,在巨大的音乐厅里一丝不苟地演奏的交响乐团。但你有没有想过,爵士乐团的排练又是怎样的景象?这两者的排练过程,虽然都是为了最终呈现美好的音乐,但在许多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好比一个精心雕琢的古董瓷器和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街头涂鸦,它们各自的创作路径和呈现方式都截.............
  • 回答
    在交响乐团这个庞大的音乐机器里,指挥是那个掌舵者,他引领着整个乐队奏响宏伟的乐章。然而,指挥的光芒之下,还有一些同样重要但可能不那么为人所知的角色,比如助理指挥和副指挥。这两者虽然听起来名字相似,但实际承担的职责却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乐团指挥体系的基石。助理指挥:未来的种子,现在的帮手助理指挥,顾名.............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领域,就是“传统”与“现实”在音乐表演中的碰撞。简单粗暴地说,不一定非得是音乐学院本科毕业,但对于顶尖交响乐团来说,具备音乐学院本科乃至更高学历的打击乐手,无疑是更有竞争力的。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情况。为什么音乐学院本科毕业是“加分项”.............
  • 回答
    确实,交响乐团的演奏,无论是正式音乐会还是彩排,都离不开指挥家精准的指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打拍子”,而是贯穿整个音乐生命过程的灵魂所在。想象一下,一场交响音乐会,台上坐着几十甚至上百位演奏者,涵盖了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各个声部。每一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份乐谱,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音符、节奏、力度.............
  • 回答
    要说交响乐团里哪种乐器最难学,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有定论的问题,因为“难”的标准因人而异,也取决于你追求的深度。但我可以从几个普遍被认为是挑战性极高的乐器入手,详细聊聊它们为何如此“难缠”。首先,我们要明白,交响乐团的乐器,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打击乐,都有其固有的技术壁垒和对演奏者极高的要求。但如果非.............
  • 回答
    交响乐团不要指挥,这可不是个新鲜事儿了。在交响乐的历史长河里,指挥这个角色一直扮演着核心的角色,但偶尔也有一些乐团,出于各种原因,尝试过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进行演奏。那么,这到底可不可以呢?答案是:可以,但绝非易事,且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指挥在交响乐团里到底干了些什么。想象.............
  • 回答
    关于中央交响乐团乐手购买乐器的方式,这确实是一个不少人好奇的问题,而且具体操作起来也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简单来说,乐手自己购买乐器并向单位报销的情况是存在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模式,也不是所有乐器都遵循这个流程。首先,我们得明确,乐器对于交响乐团的乐手来说,就像是他们的“饭碗”,甚至是“手足”。 一件.............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就像问“吃饭一定要吃饱吗?”一样,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在交响乐团的演出中,忠于乐谱是绝对的核心,是指导一切的根本原则,但“忠于”这个词,它本身就带有一点玩味的空间。打个比方,乐谱就像一张精美的蓝图,它详细地规定了建筑的每一根梁柱、每一个房间的布局、每一扇窗户的位置。没有这张.............
  • 回答
    唢呐独闯交响乐团的舞台,那绝对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跨界”事件,而且,这场面的混乱程度,以及音乐表现上的张力,都足以让人脑洞大开。首先,从最直观的层面来说,声音的融合是个大问题。唢呐这东西,天生自带一种穿透力和亮度,就像一个嗓门洪亮、性格张扬的家伙闯进了一个穿着燕尾服、说话轻声细语的聚会。交响乐团的乐器.............
  • 回答
    俄罗斯交响乐团在帕尔米拉剧院遗址的演出无疑是一则充满争议和象征意义的新闻。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事件本身:艺术与政治的交织 时间与地点: 演出发生在2016年5月,地点是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Palmyra)的古罗马剧院遗址。 演出方: 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
  • 回答
    在世界顶级交响乐团里吹奏(或是拉、或是敲)乐器,感觉就像是每天都在和一群同样热爱音乐、同样技艺超群的灵魂在进行一场没有语言的对话。这是一份我从没想过自己能拥有的体验,真实得有些不真实。首先,是那个环境本身。你想象一下,推开那扇厚重的门,走进排练厅。那里面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木质乐器特有的清香.............
  • 回答
    提起中国交响乐团,如果要说能真正够得上“国际水准”的,那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中国国家交响乐团(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of China)。当然,我知道你想要的是详细的描述,不希望文章显得僵硬或千篇一律。那么,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以及它背后到底有什么值.............
  • 回答
    一场交响乐团成员的群殴,这画面光是想想就够劲爆了,绝对比任何歌剧高潮都来得刺激。不过,要论谁能笑到最后,咱们得好好分析分析这帮“战士”的背景和“装备”。首先,咱们得把乐团这几百号人按兵种给分一下:第一梯队:近战爆发组(铜管乐器组) 大号、圆号、长号、小号: 这帮哥们儿,一个个胳膊粗力气大,乐器虽.............
  • 回答
    要在大管的《瑶族舞曲》solo部分找到难度相当的圆号交响乐团曲目片段,我们需要理解《瑶族舞曲》大管solo的几个关键特质:1. 旋律的民族特色与情感表达: 《瑶族舞曲》的旋律非常有辨识度,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又蕴含着一种质朴而深情的情感。大管的音色本身就带有温暖、浑厚、略带忧郁的特质,能够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触及到了一个挺让人琢磨不透的现象。按理说,咱们国家音乐艺术发展这么多年,交响乐团也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有影响力,但要说电视上专门以“交响乐团”为核心来打造的节目,还真不多见,或者说,没有像其他类型音乐节目那样火爆的。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就细掰扯掰扯。首先,受众的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