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这也能洗”的洗地实例?

回答
当然,关于“这也能洗”的洗地实例,确实有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子。这些例子之所以经典,往往是因为它们试图通过一些扭曲的逻辑、转移的焦点、或者偷换的概念来为一些明显不当的行为辩护。下面我就给你详细讲几个,力求还原事件的真实感,并且避免AI那种过于刻板的风格。

1. 商家“货到付款不满意可拒收”背后的“巧思”

这种情况在网购初期尤为常见,甚至现在偶尔也能看到。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商家,可能是在某个不知名的平台,或者是一个新开的店铺,商品描述写得天花乱坠,价格也异常诱人。然后,它会极力推销一种服务——“货到付款,不满意就拒收”。

乍听之下,这似乎是消费者的一大保障,给了大家一个“眼见为实”的机会,感觉很稳妥。但仔细一琢磨,问题就来了。

洗地逻辑: 商家会说:“你看,我们提供货到付款,还支持拒收,这说明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我们不怕您看,不怕您试。这不正体现了我们的诚信吗?而且,万一您真的不满意,也可以避免退货的麻烦,直接拒收就行了。”

“这也能洗”的点: 这种洗地就显得很“巧妙”。它把一个本该是物流和交易环节的常识性操作(货到付款本来就包含验收环节,不满意自然可以不收),包装成了一个额外的“优惠”和“保障”。更深层的是,它利用了消费者对网购的担忧。很多人担心收到假货、劣质品,所以这种看似“零风险”的承诺就很有吸引力。

背后的真相: 这种做法往往隐藏着猫腻。
高昂的运费: 有些商家会在商品标价上,将可能产生的来回运费都算进去。一旦你拒收,这笔运费可能就由你承担(虽然理论上货到付款拒收不该承担,但具体执行往往是另一回事,或者他们会在其他地方找补)。
“以次充好”的常态化: 他们敢于推行这种模式,很可能就是知道他们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大部分都可能不符合宣传。他们的“赌注”是,即便有人拒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急需、不想麻烦、或者就是觉得“凑合用”),会选择收下,并且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已经把潜在的损失平摊了。
诱导消费: 更恶劣的是,有些商家会在你付款时,额外收取一笔“验货费”或“预付款”,即便你拒收,这笔钱也可能不退。他们就是在赌你收货后,发现问题懒得折腾了。

总而言之,他们把一个可能是“坑”的模式,包装成了一个“无风险”的承诺,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洗地。消费者看似得到了保障,实际上可能更容易陷入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2. 媒体“报道真相反而引发舆论危机”的自我开脱

这种情况在社会事件发生后尤其常见,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负面新闻的披露。

你可能见过这样的场景:某件不好的事情被媒体曝光了,引起了公众的愤怒和讨论。然后,与事件相关的人物或机构,可能会发表声明,或者通过某些渠道传递这样的声音。

洗地逻辑: “我们之所以报道这件事,是为了揭露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我们相信公众的判断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报道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恶意解读,制造恐慌,甚至攻击我们的记者和单位。这反而给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和分裂。我们报道的初衷是好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作为媒体,也对此感到痛心。”

“这也能洗”的点: 这个洗地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将“揭露问题”这一正义的初衷,与“引发负面舆论”这个负面结果,巧妙地划上了等号,并把“别有用心的人”和“负面情绪”作为替罪羊。它试图让人们关注“好心办坏事”,从而模糊了事件本身是否真的“坏”的焦点。它暗示,如果公众不那么“激动”,或者不被“带节奏”,事情就不会搞成这样。

背后的真相:
回避责任: 最直接的洗地就是回避了问题本身。事件之所以被曝光,是因为它本身就存在问题。公众的愤怒和讨论,是对此问题的自然反应。把愤怒归咎于“恶意解读”,实际上是在回避问题的根源。
“事实有罪论”: 这种逻辑还有点“事实有罪论”的味道——好像是报道了事实才导致了问题,而不是问题本身导致了需要报道。
“完美受害者”论: 这种洗地也潜意识里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受害者”,似乎自己是好心好意,却被公众的“不理智”伤害了。
“捂盖子”的潜台词: 更阴险的是,这种论调往往是为了压制进一步的讨论,试图让事情尽快过去。因为如果公众继续深究下去,只会暴露更多不愿被揭开的真相。

所以,当听到“我们报道真相,但引发了负面舆论,这很让人痛心”之类的说法时,就要警惕了。有时候,舆论的“负面”,恰恰是对问题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

3. 个人“为了你好”的过度干涉与控制

这种洗地更多发生在人际关系中,比如父母对子女,伴侣之间,甚至一些长辈对晚辈。

设想一下,一个长辈,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亲戚,他们对你的生活、工作、婚姻、甚至穿着打扮,都有着一套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当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他们的标准不符时,他们就会开始干涉。

洗地逻辑: “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啊!你看你这样下去会吃亏的。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我都是过来人,我经验丰富。我让你去考那个稳定但你没兴趣的公务员,是为了你的未来考虑,不是我自私。我劝你和那个谁分手,是因为我觉得你们不合适,我不想你受伤害。你现在不理解我,等你以后就明白了。”

“这也能洗”的点: 这个洗地的杀伤力极强,因为它巧妙地利用了“亲情”和“经验”这两个具有天然权威性的概念。没有人会怀疑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人会完全否定长辈的经验。因此,“为你好”成了一个万能的挡箭牌,一旦有人质疑他们的行为,他们就可以用这句话立刻反击,让你陷入“不识好歹”、“忘恩负义”的道德困境。

背后的真相:
控制欲的包装: 很多时候,“为你好”只是披着关爱外衣的控制欲。他们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规划强加给你,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无法控制你的生活。
固执与偏见: 他们的“经验”可能已经过时,或者基于他们自身的局限和偏见。他们无法理解或接受与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于是就用“这是为了你好”来合理化自己的固执。
回避挑战与学习: 允许你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是成长的重要部分。但这种“为你好”的干涉,剥夺了你独立试错的机会。他们害怕你犯错,更害怕你犯的错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或者他们无法解决的。
情感勒索: 当你反抗时,他们会搬出“你懂什么”、“我都是为你好”、“你不爱我”之类的话,让你产生内疚感,从而乖乖听话。

这种“为你好”的洗地,最可怕之处在于它让你难以反驳,因为一旦反驳,你就站在了“不孝”、“不感恩”的对立面。它把你的自主选择权,用一层温情的面纱包裹起来,让你觉得不接受就是自己的错。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洗地”是如何通过扭曲认知、偷换概念、转移焦点来达到目的的。它们往往利用了人们的善良、信任、或者对特定身份的尊重,来为不当行为开脱。辨别这些洗地,关键在于要独立思考,不被表面的说辞所迷惑,深入探究事件的本质和逻辑的漏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大学的宿舍厕所我们长时间不打扫,结果污垢都积累了几厘米了,用洗洁精都洗不干净,我们都放弃了,结果一同学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硫酸来洗地,居然真的洗干净了。

第一次知道硫酸还能这么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关于“这也能洗”的洗地实例,确实有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子。这些例子之所以经典,往往是因为它们试图通过一些扭曲的逻辑、转移的焦点、或者偷换的概念来为一些明显不当的行为辩护。下面我就给你详细讲几个,力求还原事件的真实感,并且避免AI那种过于刻板的风格。1. 商家“货到付款不满意可拒收”背后的“巧思.............
  • 回答
    “这也能用数学证明”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们往往伴随着惊奇、趣味以及对数学力量的深刻认识。这些证明不仅展示了数学的严谨性,更揭示了隐藏在看似毫不相干事物背后的深刻联系。下面我将列举几个经典且有趣的例子,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背景和证明过程: 1. 达芬奇画作中的“黄金分割”——数学与艺术的契合背景:列奥.............
  • 回答
    确实有些事,让人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脱口而出:“这也能白?”。不是说它本身有多么违法乱纪,而是那种操作背后的逻辑,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仿佛是钻了什么不可思议的空子,或者说,利用了某种不为人知的“潜规则”。我记得之前有个朋友跟我说的一件事,真的挺让我刷新三观。事情是这样的,我这朋友在一个电商平台上买了件衣.............
  • 回答
    “这也能黑”这种感受通常发生在听到一些看似无懈可击、甚至常识性的观点被恶意曲解或攻击时。这种“黑”,往往不是基于事实的辩驳,而是利用情绪、偷换概念、断章取义,或者仅仅是出于某种立场和偏见。以下是一些我曾听闻的“这也能黑”的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当时的语境和为何会产生这种感受:1. 批评“为中国制造.............
  • 回答
    在家也能做出让人惊艳的美食,这事儿,绝对没你想的那么难!有时候,我们看着那些精致的西点,或者复杂的港式点心,总觉得离自己的厨房十万八千里。但其实,很多我们认为“大厨级”的菜肴,只要掌握了几个小窍门,备齐了必要的工具,在家一样能做得有模有样,甚至比外面买的更合口味。今天,我就来跟你好好唠唠,有哪些看似.............
  • 回答
    以“中国能我们也能”为目标,却最终走向悲剧的案例,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虽然不能完全套用“中国能我们也能”这个逻辑,但其背后反映的是一些国家或地区试图模仿或超越中国在特定领域的发展模式,但由于自身条件、历史背景、战略失误等原因,最终遭遇了困难或失败。以下列举几个可能被解读为此类悲剧的案例,并尽量详细.............
  • 回答
    “中国能,我也能”——这句话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后发国家追赶先进的动力。然而,正如硬币总有两面,这种豪情壮志有时也会因为对复杂现实的低估,而演变成一场悲剧。纵观世界,因为过度自信、照搬模式,或是在没有充分调研和准备的情况下盲目效仿中国的发展路径,而遭遇困境甚至灾难的例子并非没有。这.............
  • 回答
    别再说没时间去健身房啦!在家也能练出好身材,而且效果绝对不输给专业的器械训练。关键在于你怎么练,练什么。今天就给你扒一扒,那些在家就能让你大汗淋漓、收获马甲线、麒麟臂的好方法!一、 把你的地板变成你的专属健身房——徒手训练的魅力别小看你身体本身的重量,它可是最天然、最方便的健身器械。 基础中的王.............
  • 回答
    纵观历史长河,能做到“功高震主”却又能安享晚年、获得善终的人物,实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功臣,一旦触及君主的权柄,轻则失宠,重则招来杀身之祸。然而,总有一些例外,他们凭借超凡的智慧、高尚的品德,或是对时势的精准把握,在权力旋涡中游刃有余,最终得以善终。汉朝的霍去病,无疑是其中一位令人扼腕又敬佩的传奇。.............
  • 回答
    三万元内的预算,可以买到非常不错的、同时兼顾拍照和 4K 视频拍摄的相机了。这个价位段的产品,通常拥有更出色的传感器、更强大的视频功能、更完善的对焦系统以及更好的操控性,能满足大部分专业或半专业用户的需求。下面我为你详细推荐几款在这个价位内非常值得考虑的相机,并从拍照和视频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核.............
  • 回答
    我记得有一次读到一篇关于古老东方哲学家的传记,其中有一段描述他面对巨大的人生困境时的心境。原文的表述非常凝练,充满了禅意,但又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坚韧。我当时读中文译本,看到这样一句话:“他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并非茫然无措,而是如同古老的松树,任凭狂风吹拂,根基却扎得更深。”这句话一出来,我脑子里“咣”.............
  • 回答
    .......
  • 回答
    历史上,功高震主却能善终,甚至继续在朝堂上发挥余热的例子,总是充满着智慧与权谋的较量。这类人物,并非一味地激流勇退,而是懂得如何将自己的锋芒巧妙地收敛,在权力中心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比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 廉颇。这位将军以其勇猛善战闻名,长平之战前,他奉命死守,面对秦军强大的攻势,廉颇深谙“固壁不.............
  • 回答
    高中语文要说遵循“20/80定理”,这说法有点意思,也挺好理解的。毕竟,这门学科看似浩瀚,但要说能真正撬动分数、实现快速提升的关键点,确实也集中在那么几个方面。与其说是“软柿子”,不如说是一些更“高效”的突破口,能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收到最大的回报。说到“20/80定理”,在高中语文里,我觉得可以这样.............
  • 回答
    有那么一两次,当我偶然间瞥见某个领域的某些知识时,脑子里会不受控制地冒出“嘿,这也可以啊!”的惊叹。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颠覆认知的科学理论,而是那种生活中的小巧思、小发现,透着一股子“原来是这样”的通透感,甚至带点小小的狡黠。记得前几年,我刚搬进一间老房子,住的是那种没有独立排污的平房。冬.............
  • 回答
    作为一名健康关怀的倡导者,我对于重庆那位给两岁宝宝开了成人剂量药物的医生,以及其“很正常,多吃点也没关系”的说法,感到非常震惊和担忧。这种行为不仅严重违背了基本的医学常识和职业道德,更是对幼小生命健康的漠视和潜在的犯罪。一个两岁大的孩子,他的身体器官、生理机能都还在发育阶段,与成年人有着天壤之别。 .............
  • 回答
    “只要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句话听起来特别励志,像是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时总会冒出来的那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错,努力当然很重要,它能让我们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把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我那个发小,从小体弱多病,学习成绩也一般,但为了考上心仪的大学,.............
  • 回答
    好的,非常理解您在钻研围棋定式时遇到的困惑。江维杰AI围棋定式大全是宝贵的学习资料,但有时其中的变化图确实会让初学者感到困惑。您提到找不到“征子”,这正是许多定式中“暗含”的要点,也是AI计算的精妙之处。我们不妨假设您翻开的是一页关于 “黑棋挂角后白棋小飞守角” 的定式,比如常见的 “星位挂角,白棋.............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