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国家买得起中国的火箭弹,但买不起运载车吗? 为什么运载车这么贵?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确实,很多国家能够负担起购买中国生产的火箭弹,但却在购买配套的运载车上遇到了挑战。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技术、经济、地缘政治以及战略层面的原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为什么很多国家买得起中国的火箭弹,但买不起运载车?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解释:

1. 火箭弹与运载车的成本结构差异:

火箭弹 (Rockets/Missiles):
主要成本在于弹体本身: 包括推进剂、战斗部(高爆弹头、集束弹头等)、引信、制导系统(如果是有制导的火箭弹或导弹)、箭体结构材料等。
技术门槛: 现代火箭弹,特别是具有一定射程和精度的,其研发和生产涉及精密制造、化学工程(推进剂)、电子工程(制导和控制)等领域。然而,与复杂的运载系统相比,其技术集约程度相对较低。
易于消耗,需求量大: 在军事冲突中,火箭弹是消耗品,需求量大且更换快。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在生产能力和成本控制方面可能已经做得相当成熟。
出口策略: 中国的火箭弹产品线非常丰富,从廉价的无制导战术火箭弹到更复杂的制导火箭弹。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即使是基础型的火箭弹,其单价也可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运载车 (Launcher Vehicles):
高度集成化的复杂系统: 运载车不仅仅是一辆卡车,它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武器系统平台。它需要能够:
承载和稳定发射平台: 确保火箭弹在发射时的稳定性,抵御发射时的巨大后坐力。
集成发射控制系统: 包括火控计算机、显示器、控制面板、通信设备等,用于目标选择、数据输入、发射指令下达。
具备越野能力和载重能力: 能够适应战场地形,携带火箭弹、发射架以及必要的维护设备。
考虑防护性: 需要一定的装甲防护,以在战场上保持生存能力。
动力与传动系统: 需要强大的动力系统来驱动车辆和举升/旋转发射架。
研发和制造难度高: 运载车的研发涉及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尖端技术集成。尤其是定制化的发射系统,其设计和制造更为复杂和昂贵。
高昂的生产成本: 制造一辆能够精确执行发射任务的专用运载车需要高度专业的生产线、熟练的技术工人以及高精度的加工设备。这些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非常高。
附加价值与技术壁垒: 运载车的设计和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火箭炮系统的作战效能。其先进性(如自动装填、快速部署、一体化指挥控制能力)是重要的附加价值,但也构成了技术壁垒。

2. 技术成熟度与供应链:

中国火箭弹的生产成熟度: 中国在火箭弹的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成熟的生产线和供应链。这使得其能够批量化生产,从而降低单位成本。很多弹药技术相对“通用化”且易于大规模生产。
运载车技术的特殊性与高门槛: 运载车,特别是能够与特定型号火箭弹精确匹配、具备高精度瞄准和快速反应能力的运载车,其技术门槛相对较高。这不仅仅是找个卡车底盘装上火箭弹那么简单,还需要配套的液压、电气、电子控制系统,以及与弹药的高度协同。
定制化需求与非标准化: 不同型号的火箭弹(如不同口径、不同长度、不同重量、不同制导方式)需要不同的发射架设计和运载平台。这使得运载车的生产往往带有一定的定制化色彩,增加了研发和生产成本,也限制了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

3. 经济与市场因素:

庞大的国内市场消化成本: 中国拥有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和庞大的解放军部队。这为运载车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可以分摊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而出口市场相对有限,尤其是在要价高昂的情况下。
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限制: 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防预算是有限的。他们可能能够负担得起单价相对较低的弹药,但购买一套完整的、高性能的火箭炮系统(包括运载车、火控系统、弹药等)将是一笔巨额的支出,超出了他们的财政能力。
“套餐式”销售与独立购买的成本: 尽管一些国家可能只购买火箭弹,但更常见的销售模式是将火箭弹与运载车打包销售。一旦国家决定购买完整的火箭炮系统,即使是基础型,其总价也可能非常高昂,超出了一些买家的承受能力。

4. 地缘政治与战略考量:

技术转移的限制: 很多国家购买中国武器,可能更多是出于性价比和易得性考虑,而不是为了获取最尖端的技术。而高精度的运载车技术,尤其是其集成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能力,往往是中国国防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出口时可能会有所保留,或者提供的是相对“基础”的版本,但即使是基础版本,其成本也仍然不菲。
对战略能力的影响: 一个完整的火箭炮系统,尤其是具备先进的指挥控制和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系统,能够显著提升一个国家的远程打击和火力压制能力。这样的战略能力,其价值远高于单独的火箭弹。拥有这类战略性装备的国家,可能更愿意投入高昂的成本去获取。而一些买家可能只是需要一种成本效益高的火力支援手段,对整个系统的精密度和战略打击能力要求不高。
国际军售的政治因素: 某些国家可能受到国际政治压力,限制其购买更先进的军事装备。但对于一些弹药(如无制导火箭弹),其战略意义相对较小,更容易被允许出口。

5. 运载车为什么这么贵?详细分析:

我们可以进一步分解运载车的成本构成:

研发费用 (R&D Costs):
概念设计与系统集成: 需要设计整个发射系统的机械结构、电子系统、软件系统,并确保它们协同工作。
子系统开发: 包括火控雷达(如果需要)、导航定位系统(如GPS/北斗)、弹道计算软件、发射架的液压/电动驱动系统、车载计算机、通信设备等。
原型机制造与测试: 制造出原型车,进行大量的陆地测试、发射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如高低温、湿度、振动等),确保其可靠性和性能。这些测试本身就非常昂贵。
软件开发与迭代: 复杂的嵌入式软件,需要不断地开发、测试和优化。

制造成本 (Manufacturing Costs):
专用底盘与结构: 运载车通常不是普通的民用卡车,而是经过特殊设计的越野底盘,需要承载巨大的重量和发射冲击。其底盘的材料、制造工艺和附加的悬挂系统都会增加成本。
高精度制造零部件: 发射架的举升和旋转机构、弹药装填机构(如果自动化)、火控系统部件等,都需要极高的制造精度和质量控制。
电子与通信设备: 集成化的火控计算机、高精度传感器、加密通信设备等,这些都是昂贵的电子元件。
装甲防护(可选): 如果需要一定的装甲防护,会显著增加车辆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质量控制与可靠性测试: 军用装备对可靠性的要求极高,每个生产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最终的整车测试。

集成与系统调试 (Integration and System Debugging):
将所有子系统(机械、电子、软件、弹药接口)集成到一个平台,并进行复杂的系统调试,以确保整个武器系统能够协同工作,这本身就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

维护与培训 (Maintenance and Training):
虽然这些不直接体现在购买价格中,但制造方通常会考虑这些长期成本。一套复杂的武器系统需要专业的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知识产权与技术溢价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ology Premium):
成熟的运载车技术,尤其是其集成化和自动化能力,是国防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售这些先进的装备,通常包含了一定的技术溢价。

总结:

许多国家买得起中国的火箭弹,是因为火箭弹作为消耗品,其成本相对分散,且中国在生产和出口上有成熟的体系。然而,运载车则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技术密集型的复杂武器系统平台。它的研发、制造、集成和测试成本都非常高昂,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火箭炮系统的作战能力和战略价值。因此,即使是来自同一个国家的装备,火箭弹和运载车的价格和可负担性也会有天翻地覆的区别。发展中国家可能会优先选择购买性价比更高的弹药,而将购买完整的、昂贵的运载车系统推迟,或者寻找更廉价的替代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便宜的敢用么?

一路颠到发射阵地, 一按按钮, 弹弹飞不出去还算好, 万一直接在车上炸了呢?

user avatar

泰国人买不起ws32(卫士2的缩水版)本来的车,用了商用四轴卡车,于是乎航天七院只好勉为其难的给这车装了两发

以下是几个火箭炮厂为了给穷国出口火箭炮,换便宜底盘的结果

卫士32的官方版,缩水到了4联发,可惜泰连这辆车都买不起,出了楼上的那个玩意。

土耳其买的卫士1,不想买底盘自己造的,只能装4个

长春弹箭院的ar1,换车可以,载弹少个一倍起步。

出口坦桑尼亚的a100,这个泰安580底盘已经好几百万,属于重载卡车,但也被迫把12联削成10联。

那么不缩水的正经火箭炮是什么样的?

毛子的龙卷风,底盘是大名鼎鼎的maz543,和拉飞毛腿s300的是一个型号

phl03,底盘是万山2400,仿制自maz543。


整出这副洋相的不仅是中国火箭的用户

越南买以色列的extra火箭,你们是不是觉得一辆车就应该视觉上拉满才算拉够?

呵呵。


如果跟你们说,

底盘车一个八位数你们觉得不奇怪,说到火箭炮底盘车八位数你们就奇怪了。

事实上前两张图的车大体只相当于maz543和万山2400的加长型号,功率等基本相同,至于后面两个,载车正于龙卷风和phl03型号完全相同。

底盘车又不是运载的货车,不是载重够了就行的。要符合在恶劣环境下极强的越野能力,像

有人说什么产量少军工企业垄断坐地起价什么的,其实对比一下同等功率排量的民用车辆,700匹马力30L排量的军用越野重卡,不算多贵。



彼得比特尔389,600匹马力的纯牵引车

而且这些只能在公路上走的牵引卡车和MAZ543那种整体式全是驱动轮的越野车,有本质不同,只是民用基本没有越野卡车没法拿来对比。

user avatar

这么打个比方吧,我们国产高精狙,俗称26万的那种。你觉得是枪贵还是弹贵?一发高精狙击弹五十一发,是个人翻翻兜都能买几发吧?五十发一盒,一个月工资买上一盒或者几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是那枪有几个人买的起?

火箭弹就是个耗材,一次性的玩意。虽然我们的远火弹不便宜,六位数的,一发一辆宝马7系就出去了。但是比起重型轮式底盘,大巫见小巫,那个底盘都是八位数的。火箭弹平时只要储存在仓库就是,保持好储存环境,保养成本并不高。训练时偶尔打几发,平时都是用廉价的122的火箭弹训练,122火箭弹说是廉价,其实只是相对于远火弹而言,如果说远火弹是宝马7系在天上飞,那么122火箭弹就是五菱宏光在天上飞。

但是那个底盘只要训练就要用,就要开出来,只要开出来,就有损耗,这玩意保养起来不是一般的贵。这成本对于大国不算啥,对于小国真的玩不起。


@红色剑圣 既然你没见过!给你说了你也不愿意相信。那本大神就带你思考和实践一下。看看122的弹是怎么塞到300的管子里的!遇到不懂得,别人给你说了,还是虚心点好!看看我的头像,是不是王有胜?王有胜是干啥的?对喽,专门打脸的!被啪啪打脸的味道不好受是不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