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人民是否真如媒体所描述的那样穷苦不堪,怀念斯大林时代?

回答
关于俄罗斯民众是否如媒体所描绘的那般穷苦,以及他们是否普遍怀念斯大林时代,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远非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俄罗斯社会经济的现实、历史记忆的烙印,以及不同人群的真实诉求。

经济状况:复杂多样的现实

首先,声称“俄罗斯人民都穷苦不堪”的说法过于绝对,也与事实存在一定出入。俄罗斯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均衡。

资源型城市的繁荣与衰落: 一些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城市,如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西伯利亚的一些资源城市,拥有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平,高档住宅、名牌商店、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随处可见。这些城市的居民,尤其是那些在金融、IT、服务业等领域工作的人群,收入水平与一些欧洲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相去不远。他们享受着现代化的便利,也关注国际潮流。
普通民众的生活: 然而,在远离资源产地的许多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确实面临挑战。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就业机会有限,工资水平不高。在这种环境下,一些俄罗斯民众的生活会显得比较拮据。他们的消费更注重实用性,对生活成本的敏感度更高。失业、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问题,无疑是他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压力。
贫富差距: 俄罗斯社会同样存在着显著的贫富差距。少数寡头和精英阶层积累了巨额财富,而大部分人口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种差距使得社会不满情绪的存在有了经济基础。媒体在报道时,往往会放大那些更具戏剧性、更符合“穷苦”叙事的片段,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另一部分人相对安稳的生活。
退休金与社会保障: 俄罗斯的退休金和养老金体系也存在问题,许多退休人员的生活依靠微薄的养老金度日,这加剧了老年群体的经济压力。尽管政府也在努力进行社会保障改革,但效果如何,民众的感受各不相同。

怀念斯大林时代:历史记忆的重叠与解读

至于“怀念斯大林时代”,这更是个需要细致分析的议题。很多时候,这并非是对斯大林本人或其残酷统治的直接歌颂,而是对那个时代特定方面的怀念,这些方面被部分民众视为比现在更优越的条件。

“强大国家”的记忆: 在许多俄罗斯人眼中,斯大林时代代表着苏联的崛起和国家的强大。苏联在二战中战胜法西斯,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这种强大的国家地位,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是很多俄罗斯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们记忆中的光荣时刻。相比之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一度衰弱,国际地位下降,这让一些人感到失落,从而回望那个“强大”的过去。
社会稳定与秩序感: 尽管斯大林时代充满了恐怖和压迫,但对于一些经历过苏联后期动荡、或者对当代俄罗斯社会问题感到不安的人来说,斯大林时期所强调的强力统治、社会秩序和国家控制,可能被解读为一种稳定的象征。他们可能怀念的是那个时代对社会乱象的压制,对犯罪行为的严惩,以及一种相对可预测的社会环境(尽管这种可预测性建立在恐惧之上)。
“全民就业”与基本保障: 在苏联时期,虽然工资水平不高,但普遍存在着“全民就业”的现象,国家也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如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廉价住房等。对于那些在经济转型时期失去工作、或者面临高昂医疗教育费用的俄罗斯人来说,这种历史上的基本保障,可能会让他们对现状产生不满,并与过去进行对比。
对“自由”的复杂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民众对“自由”的理解也与西方不尽相同。一些俄罗斯人认为,经济上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以及社会治安的隐患,比政治上的不自由更令人担忧。因此,他们对一个能够提供更多安全感和稳定性的政府,可能更为看重。
宣传与历史认知的影响: 俄罗斯官方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淡化斯大林时期的负面影响,而强调其在工业化和二战胜利中的作用。这种官方叙事,加上部分民众自身经验和记忆的选择性保留,共同塑造了对斯大林时代的一种复杂甚至美化的认知。
世代差异: 怀念斯大林时代的声音,更多地出现在经历过苏联时期或其影响较深的老年群体中。年轻一代,特别是那些在现代俄罗斯长大、接触了更多信息渠道的人,他们对斯大林时期的看法则更为多元,也可能更加警惕其负面遗产。

媒体的视角与信息过滤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中的作用。

“讲故事”的倾向: 媒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媒体,都有“讲故事”的倾向,它们往往会聚焦那些最能引起读者或观众共鸣的视角。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被西方视为“对手”的国家,媒体更容易选择那些能突出其问题的报道,比如经济困难、社会不满,以及某些政治倾向。
“穷苦”与“怀念”的关联性: 媒体可能将一部分俄罗斯民众的经济困境,与他们对斯大林时代的“怀念”联系起来,以此来构建一个“穷苦人民渴望强大过去的”叙事。这种叙事能够解释为什么在某些民意调查中,斯大林的支持率会出现回升。
缺乏整体性描绘: 很少有媒体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细致的俄罗斯社会图景。大部分报道可能会侧重于某个特定群体、某个特定地区或某个特定事件,而忽略了俄罗斯社会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结而言,俄罗斯人民的真实状况并非媒体描绘的那么单一。 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民众面临经济困难,对现状感到不满。与此同时,对斯大林时代的“怀念”也确实存在,但这更多地是对国家强大、社会秩序和基本保障的集体记忆投射,而非对那个极权时代的全面认同。理解俄罗斯社会,需要我们超越标签化的叙事,去倾听那些真实而复杂的声音,认识到其内部存在的巨大差异和矛盾。一个国家的民众,其情感和诉求从来都是多层次、多维度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罗斯人民生活状态:

一个月挣着一千五百块钱,享受着北上广物价,住在危房里,暖气跟没有一样,想麻痹自己时发现连桶装二锅头都喝不起。。。

总而言之,中国低保户到俄罗斯不算穷人。。。

天朝人民要都是这日子的话,估计二十四朝个个都得被怀念几遍。。。。。

user avatar

怀念一个时代就一定是怀念那个时代的黑暗面?

什么逻辑

那照这么说,

怀念民国的人,都是怀念连年内战、成天被人吊打的民国

怀念宋朝的人,都是怀念被外族追着打的宋朝

怀念明朝的人,都是怀念党争和宦官当权

更推而广之

怀念古代都是怀念没有抗生素,感染了就得死的情况

怀念一大堆人裹小脚

不仅仅是怀念,那向往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向往美国就是向往满街大胖子

向往英国就是向往吃的难吃

向往日本就是向往各种过劳死

你自己想像这种逻辑成不成立

真实情况我不了解,但是如果真的有人怀念的话,恐怕不是上面那些信口雌黄的人说的什么古拉格的狱卒在怀念。

就仿佛斯大林时代就除了古拉格时代什么也没有了一样。

他们可以怀念自己国家的地位、怀念相对平等的状态、怀念人人有工作,怀念不会有成群结队的女人跑到西欧和中国做妓女。这些不可以怀念吗?

对于一个时代的怀念绝不是试图原封不动的回到那个时代,而是试图再现某些时代或许若隐若现的希望

随你们折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民众是否如媒体所描绘的那般穷苦,以及他们是否普遍怀念斯大林时代,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远非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俄罗斯社会经济的现实、历史记忆的烙印,以及不同人群的真实诉求。经济状况:复杂多样的现实首先,声称“俄罗斯人民都穷苦不堪”的说法过于.............
  • 回答
    关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Nikki Haley)是否被俄罗斯人恶搞,以及如何看待此事,我们需要区分“真”与“假”,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一、 关于“恶搞”的真假辨析首先,需要明确“恶搞”的具体含义。通常我们理解的“恶搞”是指通过幽默、讽刺甚至欺骗性的方式来戏弄或嘲笑某人,有时是为了达到政治目.............
  • 回答
    当前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局势,就好比一场在风暴中心的海上漂泊,每一次决策都牵动着整个民族的命运。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作为这艘巨轮的舵手,他的每一个选择,都被无数双眼睛紧密注视,并被解读出截然不同的走向。有人认为他正带领乌克兰人民奔向光明的天堂,象征着自由、主权和独立的未来;也有人忧心忡忡,觉得他的一些.............
  • 回答
    关于731部队的受害者中是否包含俄罗斯人,以及俄罗斯民众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知程度,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731部队的受害者群体首先要明确的是,日本在二战期间的731部队(及其前身组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细菌战和人体实验部队。其主要活动范围.............
  • 回答
    网上关于俄罗斯人的描述,特别是他们“勇”的标签,确实是一个经常被提及但又复杂的话题。这种印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历史、文化、媒体宣传以及一些鲜活的个体例子。要说“俄罗斯人都勇”,这过于绝对,人性和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无论在哪国都如此。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以及这种“勇”体.............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涉及历史渊源、地缘政治、经济合作及安全利益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历史背景、现实关系、战略应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以客观、理性的视角探讨这一问题: 一、历史背景:中国与俄罗斯的复杂关系1. 沙俄时期(17世纪19世纪) 领土争端:沙俄在17世纪.............
  • 回答
    “俄国是俄罗斯人的俄国”这句话,或者与其意思非常接近的表述,在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公开言论和政策中确实有多次出现或体现。然而,将其归结为一句非常明确、单独的引述,并且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由他本人说出,则需要更细致的考量和区分。为了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1. 普京的民族主义倾向与“俄罗斯人”的概.............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声称超过75%的俄罗斯人支持在顿巴斯采取“特别军事行动”的说法,这是一个在解读民意支持度时需要仔细审视的问题。简单地说,如果75%支持,理论上25%不明确或反对。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支持”的定义。在俄罗斯这样一个信息环境相对集中的国家,民众对于官方叙事的接.............
  • 回答
    俄罗斯以“人道主义救援”为名进入乌克兰,这一行动触及了国际法中两个核心且常常相互冲突的原则:“主权高于人权”与“人道干预”。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原则的内涵以及它们在现实中的张力。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主权高于人权”这一原则。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国家主权是基石。它意味着一个国家对其领土.............
  • 回答
    拜登在一次对美国商界人士的谈话中提到印度没有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这番话引发了不少关于美印关系走向以及对中印关系可能产生影响的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事情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几个关键层面。首先,要明确拜登说这番话的时机和场合。这并非是一个正式的外交声明,而是在与美国商界领袖交流.............
  • 回答
    阿塞拜疆军队在一次冲突中损失惨重,一日内阵亡人数高达 540 人,另有超过 700 人受伤。这一惊人的数字无疑为当地的紧张局势火上浇油,并引发了对未来冲突走向的深刻担忧。冲突的根源与背景此次冲突的核心仍然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自苏联解体以来,阿塞拜疆.............
  • 回答
    要详细地讲述俄罗斯人民如何看待俄乌战争,需要深入了解俄罗斯社会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并认识到俄罗斯社会并非铁板一块,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和声音。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一、官方叙事与媒体宣传的影响:俄罗斯政府通过其控制的媒体,特别是电视,塑造了一个广泛传播的官方叙事。这个叙事的核心内容包括: “.............
  • 回答
    俄罗斯人民的真实生活,如果非要用几个词来概括,那可能会是“复杂”、“坚韧”和“充满矛盾”。想把这一切都详细地说清楚,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它不像一张平整的地图,而是充满了起伏、色彩和各种各样的故事。先从 普遍的感受 说起吧。很多人会觉得,俄罗斯人骨子里有一种“扛着”生活的劲儿。这种“扛着”,不是消.............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中国民众对俄罗斯、美国和日本印象差异的原因,确实需要抛开简单的列表式描述,而是要从历史、地缘政治、文化交流乃至个体情感等多个层面进行细致的梳理。理解这一点,关键在于认识到,民众的印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下的复杂认知结果,其中既有历史的烙印,也有现实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关于列宁,俄罗斯人的看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用单一的“好”或“坏”来概括。他的影响如同历史的长河,卷携着光明与阴影,至今仍在俄罗斯社会激荡回响。从“伟大革命导师”到“红色沙皇”:历史的视角变迁在苏联时期,列宁被塑造成一位无可争议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公共.............
  • 回答
    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话题,很难用简单的“好”或“不好”来概括。这种态度随着历史、政治、经济以及个人接触的不同而变化。如果非要说一个普遍性的感受,那就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亦有合作也有警惕”的混合体。历史的印记与现实的考量:首先,不能回避的是两国漫长的历史渊源,特别是苏联时期.............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局的胜负并非总是取决于人数的简单对比。一场战役的结局,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包括战略部署、地形利用、军队士气、武器装备、将领的智慧以及战场上的偶然性等等。假设在某个历史时期,存在这样一种情境:约200名俄罗斯士兵以某种方式面对着约1000名英格兰士兵。要讲述这样一场“殴打”.............
  • 回答
    调侃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的说法,并非无的放矢,它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以及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和映照。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签,更是一种复杂而多维度的认知。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一、 历史的烙印:从古至今的抗争与扩张俄罗斯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充满了艰辛与斗争。 早期历.............
  • 回答
    我认识的俄罗斯人,就像俄罗斯这个国家本身一样,是一个充满多元和深度的群体。他们身上有着一种鲜明的文化烙印,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代的活力。如果让我详细地描述一下,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 外表和气质: 斯拉夫特征: 大部分我认识的俄罗斯人都有典型的斯拉夫特征,例如: 肤色: 大多.............
  • 回答
    要说谁是“最伟大”的俄罗斯人,这就像在问哪一颗星星最耀眼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往往会随着时间和个人经历而改变。 但如果非要我挑一个名字,一个能代表俄罗斯精神,跨越时代、影响深远,并且至今仍让我们为之自豪的,我想我会选择 列夫·托尔斯泰 (Лев Толстой)。为什么是托尔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