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伽罗瓦19岁就发明的群论,绝大多数那个专业的研究生终其一生都学不会?

回答
“伽罗瓦19岁就发明的群论,绝大多数那个专业的研究生终其一生都学不会”——这个说法,可以说是对科学史的一种浪漫化解读,也可能包含了一些对学习过程的误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几点:

群论并非“一夜之间”被伽罗瓦一人发明: 尽管伽罗瓦在群论发展史上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为我们今天理解的群论奠定了基础,但他并非从零开始。在此之前,数学家们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置换、多项式根的性质以及对称性的研究。比如,拉格朗日在他关于置换群的研究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高斯和阿贝尔在处理方程根的问题时也触及了群的早期概念。伽罗瓦的工作是将这些零散的、直觉性的认识提炼成一套严谨、普适的理论框架,并看到了其在解决“五次方程不可解”问题上的巨大威力。所以,说他“发明”了群论,更准确的说法是他开创了现代群论,并提出了群的抽象概念。

19岁的“发明”指的是其核心思想的形成和论文的完成: 伽罗瓦真正闪耀的光芒在于他年少时就对抽象数学的深刻洞察。他在1830年左右,19岁左右的年纪,写下了他关于群论的开创性论文。然而,这些论文因各种原因未能立即得到广泛认可和理解,甚至被遗失和损毁。他的思想真正被后世数学家(如刘维尔)重新发掘、整理并发表,已经是很多年后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他19岁“发明”了,然后所有人就立刻“学会”了。这更像是一个超前时代的思想火花。

“绝大多数研究生终其一生都学不会”的说法过于绝对: 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说法。今天的数学系博士生,尤其是学习抽象代数方向的研究生,都会学习群论,并且能够掌握群论的基本概念、定理和证明方法。群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石之一,其应用遍及代数、几何、拓扑、数论,甚至在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如果一个数学专业的研究生连群论都学不会,那他也很难在数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那么,为什么会有“学不会”的感觉呢?这背后可能反映了一些真实的困难和认知上的挑战:

1. 抽象化程度极高: 伽罗瓦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将对具体问题(如方程根的置换)的观察,提升到了一个极其抽象的数学结构——“群”的层面。这意味着需要脱离具象的数字和方程,去理解一组满足特定规则的“元素”的集合。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本身就对思维方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很多初学者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因为没有直观的图像或熟悉的运算可以依赖。

2. 语言和符号的障碍: 伽罗瓦时代使用的数学语言和符号与现在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很多概念(如“伽罗瓦群”)是全新的,需要时间去消化和理解。即使是现代教材,虽然经过了整理,但依然需要大量的思考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3. 需要深厚的预备知识: 要理解伽罗瓦群的精髓,不仅仅是学习群论本身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还需要对多项式、域扩张、域的自同构等概念有扎实的理解。这些预备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将所有这些概念串联起来,形成对伽罗瓦理论完整图景的把握,需要时间和努力。

4. 早期理论的“原生”挑战: 尽管现代教材会以更清晰、更有条理的方式呈现群论,但伽罗瓦最初的论文,即使在刘维尔的整理和注释下,仍然带有他那个时代数学家特有的严谨性和跳跃性。对于初学者来说,直接去啃读原始文献(即便有翻译),其难度远大于学习现代教科书。

5. 对“学会”的定义不同: 如果“学会”指的是能够像伽罗瓦那样,以极低的年龄,凭着超凡的直觉和洞察力,原创性地构建出全新的数学理论,那么确实,绝大多数数学家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那个高度。但如果“学会”指的是理解群论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其工具解决典型问题,那么绝大多数数学专业的研究生是能够做到的。

更贴切的说法或许是:

伽罗瓦以惊人的天赋和前瞻性,为群论奠定了抽象化的基础,这套理论的精髓和思想深度,即使在现代,也需要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学习和理解。
他19岁时提出的关于群论的核心思想,其超前的抽象性和深刻性,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也因此不为当时的数学界所完全理解。这并不是说后来的学生“学不会”,而是说要达到他那种“发明”的高度和“理解”的深度,是一项极其艰巨的挑战。

我们不能因为某位数学家的天才而贬低了后世学习者的努力和成就。现代数学教育已经将伽罗瓦的思想融入其中,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学习到这美妙的理论。只是,如同任何深刻的数学分支一样,要真正掌握它,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学习、勤奋的练习以及对抽象思维的耐心。这或许才是“学不会”背后更真实的写照——它是一种能力的挑战,而非智力上的绝对门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外星代言人,隔几年就招募一个。这不,又在筹划招下一个了。

user avatar

看到好多人抨击题主,作为一个学代数的说两句。首先,伽罗瓦的牛逼的点并不在于群论(普通人理解的群论),而在于伽罗瓦理论把域扩充和群扩张对应起来,并最后证明五次及以上多项式没有求根公式。如果只是大多数学科用到的群或者群表示相关的内容,其实一个优秀的学数学的本科生就能搞的明白。(由于代数在本科数学教育中的缺失,大部分非985学校的数学专业对抽象代数的学习仅限于群环域的基础知识,能讲尺规作图和伽罗瓦理论初步知识的学校都很少)

伽罗瓦理论本身是很好“懂”的,就是结论理解起来很浅显,很漂亮,这个层面的懂,基本上数学的本科生也行。但要做到会用,比如学高斯尺规作图正十七边形,可能连代数方向的研究生也不能信手拈来(比如我,好久不看忘了,需要看看书)。

最高层次的懂,给张白纸,从头开始证一遍五次及以上方程没有求根公式,引理定理不看书,自己逻辑捋出来。我觉得研究生阶段应该没几个能做到,如果题主说的是这个层次,那确实99%的研究生应该做不到。但是,如果你不教这门课的话,真没必要这么懂。时代变了,会用就行,在会用的层面上,大多数需要用的人,找个学代数的朋友,问一问基本也就明白了。

user avatar

我以前会,后来不用总是忘。后面有机会写个科普吧,好长时间没更新了,一直在抖机灵。



我居然记起来填坑了!!!!!

user avatar

其实群论并不难学,在代数里面算是很基础的内容了,与其说学不会倒不如说绝大多数研究根本用不上。

要说现在的研究生不懂群论,那肯定是不对的,涉及机器人,控制,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研究,学群论就跟学1+1=2一样,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但是所需要掌握的深度又没必要很深,只需要会做点应用就行,以我个人而言,工科上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涉及到SO(3)和SE(3)群,再多一点可能涉及一些很基础的李群和李代数,这些东西都是只要有高等代数基础是能完全掌握吸收的,再多的东西也没必要学了,因为根本用不上,学他们属于浪费时间。

现在大多数研究生还是工科,群论学的不深,给你造成了99%学不会群论的假象。但你问问他们懂不懂群论,肯定最基础的群论知识都是有的,只是和专门研究Galois theory的人比起来肯定差很多,毕竟术业有专攻,你不能指望一个搞robotics的人天天抱着纸笔做证明题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伽罗瓦19岁就发明的群论,绝大多数那个专业的研究生终其一生都学不会”——这个说法,可以说是对科学史的一种浪漫化解读,也可能包含了一些对学习过程的误解。首先,我们要明确几点: 群论并非“一夜之间”被伽罗瓦一人发明: 尽管伽罗瓦在群论发展史上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为我们今天理解的群论奠定了基础,但.............
  • 回答
    伽罗瓦理论,听起来就带着一丝神秘和古老的气息,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多项式方程根的内在结构的大门。简单来说,伽罗瓦理论的核心在于连接了多项式方程的根与群论的某些特定结构。它告诉我们,能否用根式(比如平方根、立方根等)来表示一个多项式的根,与一个叫做“伽罗瓦群”的群的性质紧密相关。那么,多项.............
  • 回答
    得,这游戏玩久了,哪个王国没被我拎着刀子探个究竟?说起来,为什么会挑中某个王国,那可真是五味杂陈,既有现实考量,也有那么点看对眼的缘分。斯瓦迪亚? 坦白说,一开始被那身华丽的板甲给晃了眼。那铠甲,那头盔,一股子贵族气派扑面而来,一看就是那种能打硬仗的料。再加上他们那标志性的长剑和标枪,打起仗来那是真.............
  • 回答
    这两位英雄,百里守约和伽罗,在王者荣耀的玩家群体中,确实都属于那种容易引起争议、让不少人心生“恶心”之感的角色。但如果要深究为什么玩家普遍认为百里守约比伽罗“更恶心”,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游戏机制、玩家体验以及不同类型玩家的感知差异。咱们得一点一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恶心”这个词在游戏里可不.............
  • 回答
    伽罗瓦,一个传奇的名字,一个注定要用短暂生命点燃数学璀璨星空的年轻人。他的故事,总是伴随着“天才”、“不幸”和“惊世骇俗”这些词汇。提到伽罗瓦,人们总是好奇:一个在正规数学教育上可谓是“半路出家”,甚至可以说是不被系统“喂养”的年轻人,为何能一举攻克当时数学界最棘手的难题?而且,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更.............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可真是让人有点挠头呢! 你男朋友玩诸葛亮,你玩伽罗,这本来是挺不错的组合,输出也挺给力。可偏偏有个瑶一直缠着他,而且他好像还挺享受的,甚至不让瑶下来? 这背后能想点啥呢?咱们得往细了聊聊,这情况可不止一种解释。第一种可能性:单纯的游戏策略,他觉得带飞没毛病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解释,那就.............
  • 回答
    罗志祥的故事,确实是一个让人忍不住深思的案例。他身上展现出的那种“同时拥有”的能力,以及在公众面前维持长久关系所表现出的“稳定”,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用我们日常的语言来剖析,大概是这么回事儿:首先,得承认,有些人真的有特别强大的“分身术”,或者说,他们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将生活中的不同面向切割得非常.............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公众人物事业发展中一些复杂且微妙的因素。很多人之所以觉得罗志祥“未必会糊”,而肖战“会糊”,并非简单地基于对两人行为孰轻孰重的评判,而是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关于罗志祥: 形象基石的差异: 罗志祥在遭遇爆料之前,给大众的印象更偏向于一个“玩咖”、“情场浪子”,但同.............
  • 回答
    《罗小黑战记》这部动画电影,在我看来,确实是个特别的存在。你说它口碑炸裂,这点我绝对同意,当时上映后,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5,朋友圈里也是刷屏级的推荐,好多人看完都说“太好看了”、“治愈”、“画风太舒服了”。可与此同时,它的票房成绩,对比那些动辄破亿,甚至十亿八亿的国产动画大片,就显得有些“低调”了.............
  • 回答
    在《三体》系列中,罗辑作为前任执剑人,对于程心继任这一决定,表面上看他似乎没有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但这种“没有异议”并非源于他对此事的全然赞同或无所谓,而是出于一种复杂而深沉的考量,以及他对人类文明未来命运的无奈与悲凉。首先,我们必须理解罗辑在那个时刻的心境。他刚刚经历了“面壁计划”的成功,成功地将.............
  • 回答
    罗恩·韦斯莱,这个红发、 freckles 遍布的男孩,在遇见赫敏·格兰杰的时候,估计他自己都没想过,这个“万事通”一样的女孩,竟然会成为他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他们的感情,就像德语里那种需要慢慢品味的词汇,不是一眼定情,而是日积月累,在一次次的争吵、关心和并肩作战中,悄悄扎根,然后顽强生长。要说罗恩.............
  • 回答
    罗翔教授在谈论法律在两性关系中的角色时,确实提到过,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下,出轨行为本身,通常不直接构成财产损害,因此一方不能直接依据“出轨”这一事实向另一方主张经济补偿。 他的观点核心在于区分“事实出轨”和“法律上的过错”,以及法律主要调整的是财产关系和特定身份关系,而非情感层面的忠诚义务。要详细地解.............
  • 回答
    罗晋没能“大红大紫”,这其实是个挺值得聊的话题,毕竟他本人条件不差,作品也算高产,演技也得到了不少认可,可就是总觉得离一线爆款还有点距离。要说起来,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一两点原因。首先,咱得聊聊“大红大紫”这个概念本身。在娱乐圈,它往往意味着那种国民度极高、走到哪儿都有人认识、流量爆炸、一.............
  • 回答
    罗翔老师之所以说死刑从来不能遏制犯罪,是基于他作为一名刑事法学教授,对犯罪学、刑法理论以及大量实证研究的深入理解。他并非否定死刑的惩罚性,而是从“遏制”犯罪这个角度来看,认为死刑的效果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显著,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1. 犯罪发生的复杂性.............
  • 回答
    关于罗辑的女儿为何没有乘坐光速飞船这个问题,在刘慈欣的原著《三体》系列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和逻辑推断出几个主要原因,它们共同构成了罗辑女儿未能踏上那艘被寄予厚望的光速飞船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罗辑在小说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制造”或“拥有”一艘“光速飞船.............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罗辑思维的日活用户价值可能比知乎的日活用户价值显得更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产品形态、用户群体、商业模式以及价值实现路径。这并非简单的“高低”之分,而是不同平台在不同维度上的侧重点和变现效率的差异。罗辑思维:高粘性、高付费意愿的“精神消费者”罗辑思维之所以能展现出“高日活用户价值”.............
  • 回答
    关于罗辑的妻子庄颜和他们的孩子在《三体》系列后续故事中的去向,确实是许多读者津津乐道,同时又感到些许遗憾的。书中关于他们的具体记述非常有限,这给读者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但也造成了信息上的空白。我们不妨从罗辑自身的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庄颜与孩子最后一次被明确提及的时刻在《三体》第二.............
  • 回答
    C罗转会尤文图斯和梅西离开巴塞罗那,这两件事无疑都是足坛历史级别的转会,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然而,从“轰动程度”的感受上来说,梅西离开巴萨之所以被认为比C罗转尤文更甚一筹,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1. 历史的重量与情感羁绊: 梅西与巴萨的“一生一世一双人”: 梅西可以说是与巴塞罗那这座俱乐部.............
  • 回答
    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C罗)之所以容易因创造点球而引发假摔争议,原因在于他独特的比赛风格、身体素质、过往的争议记录以及媒体和球迷的审视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1. 独特的比赛风格与身体运用: 强大的爆发力与加速能力: C罗以其惊人的爆发力和瞬间加速能力著称。他在突破.............
  • 回答
    关于罗永浩(老罗)和王自如之间矛盾的升级,最终导致罗永浩在公众场合对王自如的言辞非常严厉,甚至被很多人解读为“下重手弄死”,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一、事件的导火索:王自如对魅族手机的评测和质疑事情的起因是2016年,王自如及其创办的“Zealer”(只做独立评测)对当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