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一个麻雀作为案例:14亿人人均蔬菜消耗量怎么做到世界第一?
可能大家还不知道,韩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这与韩国人喜爱泡菜绝对有密切的联系。
(来源:澎湃网)
现在问题来了,韩国人为什么喜爱泡菜?
原因很简单,撇开文化、传统的因素不谈,韩国人酷爱泡菜主要还是新鲜蔬菜供应相对匮乏,导致韩国人只能选择泡菜这种可以长期保存的腌制品。
2017年韩国人均蔬菜消费量是197公斤,而同期中国人均蔬菜消费量是377公斤,14亿人口的中国蔬菜人均消费差不多是韩国的2倍!
韩国是东亚发达国家,人均GDP是我们的3倍,为什么人均蔬菜消费量却远逊色于中国?
1 菜篮子工程
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这段历史可能年龄较大的读者多少也有耳闻,这就是中国政府推动的菜篮子工程。
这个菜篮子工程时间跨度长达32年,在历届政府不懈的努力下,中国才从一个蔬菜匮乏的国家一跃成全球蔬菜最丰富的国家,32年艰辛努力取得辉煌的成就——人均蔬菜消费量稳居世界第一!
上个世纪80-90年代,蔬菜供应是困扰北方地区居民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在那个时期,一到冬季家家户户都开始囤积白菜与萝卜,一楼住户挖地窖囤积,二楼以上住户就将白菜堆积在阴暗的角落里(或者楼道里),房间堆不下就将白菜(或者萝卜)做成腌白菜(或者腌萝卜)。
整个冬天,北方居民就靠这些囤积的白菜与萝卜生活,因为蔬菜品种实在太单一,所以那时人们发明出各种方法来囤积其他品种的蔬菜。
比较典型就是将西红柿熬成酱,装进玻璃瓶中密封保存,这种方法扩散之后让玻璃瓶成为抢手货,甚至医院里输液后的吊瓶也被无数人争抢。
为了解决北方居民蔬菜匮乏的问题,1988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菜篮子工程。
所谓菜篮子工程就是由中央统一部署,地方由市长直接负责的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工程。
2 大棚种植
在北方地区,菜篮子工程首先是生产环节,为了解决北方地区冬季蔬菜种植的问题,大棚种植技术的推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谈到大棚种植就不得不提一位山东的农民——王乐义,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中国冬暖式大棚蔬菜创始人。1978年王乐义在担任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之后,就带领村民探索蔬菜大棚种植技术。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山东地区就有零星盖塑料薄膜的蔬菜大棚——但是这种塑料大棚是需要“烧煤加温”的大棚。这种棚子低矮、窄小,只能种些叶菜,效率很低,最关键的是浪费能源,一个大棚冬天要烧5吨多煤。
为了提高大棚种植的效率,王乐义从1988年开始,带着村干部到辽宁、北京、河北等地学习求教,同时根据本村的自然条件反复试验,不仅熟练掌握了大棚技术,而且对大棚进行了大胆改革,终于发明出不需加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
建大棚投资大,多数村里人开始不相信仅靠日光就能种植的大棚。王乐义和16位村民冒着风险带头建起17个示范棚。几个月后,黄瓜大棚获得成功,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了,各地菜商赶来高价抢购,三元朱村出了首批万元户。
第二年不用动员,全村一下子上了180多个大棚。王乐义的“冬暖式蔬菜大棚”由此横空出世,带动了中国的一场“菜篮子革命”。
3 四个阶段
大棚种植只是解决了蔬菜生产的问题,但是蔬菜采摘后存活时效太短,如何将新鲜蔬菜从农田快速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菜篮子工程主要就是建设这个供应链体系。
中国菜篮子工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88年到1993年底。
这个阶段首先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也就是由中央统筹,地方打造菜篮子供应链体系。
从1988年到1993年花了5年时间,全国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080个,城乡集贸市场8.3万个,其中农副产品专业市场8220个,初步形成了地方农产品自给自足的供应体系。
这个阶段虽然初步完成菜篮子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但是农产品供应链还主要局限于当地,另外部分地区农产品存在农药超标比较严重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从1993年到1999年底。
这个阶段就是将菜篮子工程范围扩大,构造全国一盘棋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1995年,农业部公布了全国23家首批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同年,农业部实施了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联网。到同年9月,该信息网已与28个大、中城市和主产区的33个批发市场联网。
1997年底,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约4000家。到1999年底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连接全国各地生产基地和零售市场的稳定的“菜篮子”市场体系。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9年底。
这一时期进入菜篮子快速发展,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的阶段。1999年9月,全国有10大城市召开了第十二次菜篮子工程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国内菜篮子的供求形势从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
2001年4月,农业部开始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强行推广至全国,在农村建立了大规模无公害建设基地。从2001年到2009年底,我国基本进入无公害产品时期,一些大城市农产品实现无公害时间更早一些,比如北京早在2005年就宣布96%肉类、蔬菜类和蔬果类农副产品无公害。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2010年初中央1号文件开始到当下。
这个阶段中央一号文件年年聚焦三农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理顺农业生产体制,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简单的说,菜篮子工程4个阶段大致就是这样的过程——
首先是推广大棚种植,建立地区供应链体系,就地解决菜篮子供应问题;这个阶段完成之后,发现大城市周边动用太多的耕地种植蔬菜性价比太低(或者也可以认为大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需求太大),于是就建立全国性的统一供应链,以全国一盘棋的思路统一调拨各个地区的蔬菜供应问题。
按:以北京为例,1978年北京辖区蔬菜种植面积84万亩,2002年增长到172.5万亩,差不多翻了一倍,但是2002年后北京蔬菜种植面积年年下降,2014年蔬菜种植面积又降为85万亩,基本回到1978年的水平。
目前北京市蔬菜供应本地蔬菜占比不到10%,河北、山东、辽宁、海南蔬菜才是北京老百姓餐桌上蔬菜供应的主力。
我们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宏大的工程,其实中国还存在大规模的南菜北调、西菜东输的普遍现象。
比如北京、天津、华东、华南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蔬菜就是净流入地区,而河北、山西、山东、东北、海南、西北、西南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就是蔬菜净流出地区。
看着各地区蔬菜流动地图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就是中国确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一旦分裂,别的不说至少蔬菜价格就会出现暴涨暴跌——经济发达地区蔬菜价格暴涨,经济不发达地区蔬菜价格暴跌。
中国菜篮子工程能构建全国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得益于最近几十年我们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有了发达便捷的交通路网,让我们建设出全球领先的物流网,农产品结合物流网,让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冠绝全球。
等到全国性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形成之后——也就是蔬菜短缺问题解决之后,又开始抓蔬菜质量的问题,在流通环节狠抓蔬菜质量检测,在生产环节大规模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双管齐下,总算解决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的问题。
简单总结一下,我国菜篮子工程大致就是这样的路线——
解决短缺→四季常新→注重质量→吃得放心→标准化生产
按:中国菜篮子工程不仅仅只是针对蔬菜这个品种,是涵盖肉、蛋、鱼、菜、果等系列农产品供应的一个巨大的工程。本文主要聚焦蔬菜供应,其余肉、蛋、鱼农产品就不展开了——其实,中国淡水鱼养殖也是一个很逆天的奇迹,中国每年养殖水产产能超过5000万吨,全球占比超过60%。
经过中国政府长达32年不懈努力,菜篮子工程终于结出丰硕的成果。
4 烂牌打出王炸
中国耕地面积只占全球7%,人口却高达14亿,占全球人口20%,2019年中国人均GDP才达到1万美元,大致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中排名70位左右,基本资源就是这个现状,但是中国人民食物消费水平却非常高。
2017年东亚三国人均食物消耗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人均蔬菜、水果、鸡蛋消耗量都超过了韩国与日本,只有人均水产消耗量低于日韩,肉类消耗量低于韩国,高于日本。
而中国有14亿人口,日本只有1亿多,韩国5000万,日本人均GDP是我们的5倍,韩国人均GDP是我们的3倍!
按:日本人均蔬菜、水果、肉类消耗量低于韩国是因为日本对农产品进口设置了很高的门槛,韩国对农产品进口的限制相对要少得多。
比如韩国90%泡菜来源于山东省平度县,平度县泡菜生产企业对韩国天气旱涝情况了若指掌,根据这些气候数据为本地蔬菜种植提供大数据参考。
产能不足甚至从全国其他地区购买大白菜,制作成泡菜出口韩国,所以别看韩国人将泡菜文化吹上了天,其实掌握韩国泡菜命脉的是隔壁邻居中国的一个县城。
也许只与日韩比较大家缺乏直观的感觉,我们把中国食物消耗水平放到全球范围内比较就是这样数据(2012年的数据):
谷物人均消费(Kg):中国:152、发达国家:131、发展中国家: 156;蔬菜人均消费(Kg):中国:377、发达国家:115、发展中国家:118;肉类人均消费(Kg):中国:60、发达国家:80、发展中国家:28;鸡蛋人均消费(Kg):中国:22、发达国家:12、发展中国家: 7;海鱼人均消费(Kg):中国:26、发达国家:23、发展中国家:13;淡水鱼人均消费(Kg):中国:12、发达国家:2、发展中国家: 5;牛奶人均消费(Kg):中国:30、发达国家:294、发展中国家:81
水果人均消费(Kg):中国:97、发达国家:86发展中国家:55;
中国食物消耗量中蔬菜、水果全球第一,其余大部分指标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也就是牛奶消耗量低一些,这与中国人体质对乳糖耐受力较差有关,另外就是肉类消耗量略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按:1月22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如何通过从菜单上撤下肉类来改变世界》。
在这篇文章里,每年人均肉类消耗量高达120公斤的美国作者大言不惭的提出,每年人均肉类消耗量只有63公斤的中国人(2019年数据)应该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来为全球碳排放做贡献。在美国人眼里,大概中国人属于没有资格吃肉的低等民族吧。
对比上述数据,再结合我们的基本资源条件与人口规模,是不是有点一副烂牌却打出王炸的效果?
正因为中国食物供应丰富、营养均衡,所以——
(来源:中国青年报)
5 政府的努力
中国食物消耗水平取得如此出色的成就离不开中国政府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回头看看西方国家搞多党制轮流执政是根本不可能将一项民生工程贯穿到几十年的时间里执行。
以美国为例,奥巴马上台搞一套,川普上台后全盘否定奥巴马政治遗产另搞一套,然后拜登上台又废掉川普的政治遗产再搞一套——如此循环反复,西方政治制度如同一个拳击赛表演,除了能观赏娱乐,实际意义并不大。
而我们则是一场接力赛——几届班子轮流接力,数十年艰苦奋斗,久久为功,才有今天菜篮子工程的伟大成就!正是因为我们菜篮子工程基础扎实,所以即使今年爆发新冠疫情,全国各地也能保持农产品供应充足。
其实细数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政府开展的民生工程还有很多——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防沙育林工程、希望工程、覆盖西北地区雨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农合、扶贫攻坚工程……
每一项工程贯穿时间都以十年以上计;
每一项工程都惠及千家万户;
所以,我们生活里看起来很平常的事物——也许是一盘青椒肉丝,或者是一份拍黄瓜,在其它国家可能就是一种奢侈品。
至少,人均GDP是中国3倍的韩国,他们只能面对一盆子五颜六色的亚硝酸盐;
而在中国,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季,我们都有肉、有菜,有新鲜,有健康!
这里是@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相关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直接阅读):
所以美国人很生气。
小黄人们不遵守天选国给他们设定好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不愿意吃草、不愿意吃观音土,怎么办呢?我们天命之国,一定要矫正他们的这种僭越行为,防止他们吃肉,让他们回到吃草、吃土的正确轨道上来!
本来没什么可说的 不过看了 @硅谷IT胖子 @温酒 @Coldstream 等人的答案 就来说两句
中国人口素质(身高和寿命以及文化水平)的提升不是78之后才开始的,49到78年也是一样在大幅度提升的。拿着后40年人口身高增长在这里,连吹再踩就是笑话。
前面30年的全面数据不好找,找了一些地区数据可以看看。
从成都和兰州学生的身高变化可以看出 59到78这段,人均身高一样是在增长的。
而且你们谈身高增长的时候,要不要考虑一下生育率呢。资源越来越集中自然新生人口的身体素质会越来越好,但没生的怎么算呢。
肉。蛋。奶。动物身上的。不要讲植物蛋白。
不要拿植物蛋白充数。豆腐,豆浆,豆泡,豆皮,豆一切。不行。
也不要拿蘑菇充数。蘑菇很好,很有营养,但蘑菇不是肉,蘑菇不是蛋,蘑菇不是奶。
就是动物,就是肉,蛋,奶。不要拿以外的东西凑数。
是肉,蛋,奶。不是只有肉蛋没有奶,不是没有肉奶没有蛋,也不是只有蛋奶没有肉。
肉和蛋代替不了奶,肉和奶代替不了蛋,蛋和奶代替不了肉。
酸酸乳代替不了奶。虾丸鱼丸代替不了肉,蛋黄派更代替不了蛋,请不要钻文字空子,因为欺骗自己没意义。
就是肉,蛋,奶。
营养吧。
我十岁去了名为贵族学校的寄宿学校,校长为了省钱,搞“营养配餐”,我常年挨饿,最终身体发育迟缓,等到高中能自己买饭了,一切已经迟了,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终生遗憾。无力举起石砖,体弱多病气喘,欲问为何如此,请到私立白珊……
未必是好事,希望普查激素。我认为是环境激素太多了,不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也刺激了身体内异位激素的增长,这才是普遍身高增长的关键。
讲点冷知识。
综合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15日在北京正式宣布,将于2005年底停止对华粮食援助。
这标志着世界粮食计划署对中国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粮食援助将最终画上句号。
2005-25=1980。
“大包干”后中国经历了两次著名的粮食大减产,一次是1985。
该年粮食总产量37911万吨,较上年减产2819.7万吨,降幅达6.9%。
一次是2000年左右的持续大减产,到2003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约333公斤。这个数字只是略高于1978年的316公斤。
那些年粮食产量确实有过增长,但这是很典型的“内卷型”增长。也就是在土地上单一的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耕作,或许会在一段时期内增加一些产出,但提高不了农业的根本。
不要觉得奇怪,“内卷”本来就是农业上的概念,这两年才被用烂了。
而且刺激农民向土地投入劳动力的也不是分地,而是新一轮粮食超购加价,以前讨论过,不重复了。
如何摆脱农业内卷,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格局呢?
当然是兴修水利,搞工业化、机械化、自动化了。
水、化肥、机械往土地投入,原始小农的内卷型农业就不存在了。
80年代后,有不少人记忆里出现突然吃饱的情况,这也是事实。
造成这个现象的背景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可以从第一粮食大国美利坚(及其主导的西方世界)大规模进口粮食了。附带着还有一点点联合国援助。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谁促成的呢?
大家都学过历史,这方面不用多讲吧。
为什么毛泽东时代后期打破了封锁,却没有直接大规模进口粮食呢?
因为那时候毛周二人主导了“四三方案”,即从西方世界成套的引进化肥、化纤等生产线,解决人民穿衣吃饭的问题。
长远收益和短期收益,那一代先辈选择了长远。为人民服务,功劳不必在我。
近十几年我国农业也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第一是因为取消农业税,第二是2005年开始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力度向农村、农业投入基建。
看历史不能割断,好像什么都是白手起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今天吃到了猪肉,小辈人长得高、身体壮实,但起码要知道当年的小猪仔和猪饲料是谁买的。
就提一点:八国联军侵华时,北京郊外三餐不饱的农民平均身高超过德意志帝国陆军士兵。
中国人的基因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存在———身高、力量、体能、智商全面领先。
感谢大家的认可。文末更新一些所见,所闻。
——————这是一条优美的手打分割线—————
原文
这就是回形针们努力宣传巴西雨林的目的。
它们告诉你,吃了肉蛋奶影响巴西雨林
它们告诉你,肉蛋奶的生产,消耗更多能量
它们告诉你,少生产肉蛋奶,就可以省下更多的粮食
他们告诉你,吃海鲜影响海洋环境
它们告诉你,人应该少吃海鲜,减少对海洋的过度捕捞
以上,都是对的,只不过,它们的目的,只让你中国人不吃,你中国人吃的少,它们就可以继续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最后的结果,你中国人一个个弱不禁风,而它们虎背熊腰,磨刀霍霍。
它们没告诉你的是
巴西雨林是巴西人乱砍烂伐用作燃料,而木炭最终大部分都用来炼铁;
肉蛋奶的产出确实消耗更多的能量,但是中国粮食产量更是一骑绝尘,吊打全球;
减少肉蛋奶的产出,确实可以节省粮食,但是,你中国人少吃了,省下来的粮,运不到非洲,到不了穷苦人手里,只会变成它们餐桌上一盘盘精致的牛排
过度捕捞影响海洋环境,这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挑战,只有中国,养殖量超过了捕捞量。它们让你少吃,只是怕你像它们一样虎背熊腰。
平均身高的提升,就是最好的证明,多吃肉蛋奶,强壮中国人。
更新
20年前,我六七岁,印象中姥姥家院子里种了大片大片的菜,夏秋有取之不尽的新鲜蔬菜,而冬春天,就犯了难。
秋天的时候,蔬菜一下子熟一大片
茄子、南瓜切片,豆角穿成串,放太阳下晒干,塑料袋包好了放到阴凉地儿;
红萝卜、白萝卜地上部分的叶子,我们叫萝卜缨,洗干净,切碎,放缸里,加盐腌上。地下的红白萝卜挖出来,菜地中间挖个坑,一层萝卜一层泥,再埋起来。留下一部分白萝卜,擦成丝晒干,留着过年做饺子馅儿;
韭菜割了最后一茬,切成小段,一层韭菜一层盐,腌在碗里,能吃好久;
白菜,土豆,红薯,一起放进地窖,过一冬天基本不会坏;
一个冬天,能称得上是新鲜蔬菜的,也就萝卜白菜。过个冬天,得准备好久的菜,不准备,借都没处借去。整个冬天就是在炖白菜梆子,炒干菜,腌酸菜中度过,难熬。
开始上学,家里没啥钱吧,我一天一包奶,一个鸡蛋,没断过。日子越过越好,餐桌上肉也开始多了起来,唯一头疼的,还是过年。大概腊月二十上下,就得去菜市场屯菜,腊月二十七八,市场上就买不到菜了,偶尔超市有点,也贵的要死,翻四五倍的价。到初五以后,开始活动起来,正月二十以后,市场才会回归正常。在楼房里,屯一个月的菜,不能不够吃,还不敢买多了,初十以后就得时常看看哪个快不行了,先吃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过年没再囤过菜,各种肉可以敞开了买。
看到丑橘十七八一斤,好贵,过一年再看就成了五六块的平价水果;看到车厘子三四十一斤,过两年大街上国产大樱桃十块一兜;蜜瓜二十多一斤,现在超市八九块。
几块钱一斤的大鲤鱼,十块的猪肉,二十的排骨,三十多的牛羊肉。
不用吃泡发的干菜,不用吃腌萝卜缨,不用啃一冬天白菜帮子,顿顿可以吃上肉,十块钱,就可以做一顿营养齐全有肉有菜的午饭,真好。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那时候,是生存。身高,170/160,不到。
爸爸妈妈,他们的爸爸妈妈把最好的给了他们,长身体的时候,偶尔可以吃一顿肉,可以有鸡蛋,豆腐,可以吃饱。身高173/162。
我,到现在为止,还是一天一个奶一个鸡蛋,十几年养成的习惯,有肉吃,有蔬菜水果。身高180
第一批00后已经入大学,他们肉可以放开了吃,奶可以当水喝,蔬菜水果,鱼虾海鲜应有尽有,放眼望去,乌央乌央的,平均身高目测要比我们这一届高出一个头。
可真会抽样,公布数据。本来一直就在稳步提高。
还有,有朋友指出了《柳叶刀》的调查不太靠谱。还没有国家统计局的方式科学,他是选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再作抽样。而国家统计局本身已经是抽样调查。
从图中,如果硬要比较,反而是55-59与60-64这一差距最大。那这个年龄段的分隔点是什么呢?
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基础低
这个柳叶刀也刊登了
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达到了175.7厘米,女性达到163.5厘米,位列东亚第一。
这个数据与1985年相比,男性增加了8厘米,女性增加了6厘米,是身高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实际上这个只能算是追了回来
为什么呢
因为以前啊,中国在世界上是中等偏高的
出土的肩 水金 关 汉 简,因为是一个关隘,记录了很多经过的人的身高体貌特征,经过计算,平均身高也在168左右
但是到了被金庸先生鼓吹的“千古一帝”功劳比李世民都大的康熙的大清的时候
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已经一路跌到了162以下,甚至比我们十几万年以前的老祖宗——北京猿人(167厘米)还要矮。
民国的时候,有个化学家叫吴宪,他说啥呢
“吾人之膳,以饭或面为主体,其他食物皆辅助品,用以开胃口使下咽而已。两块盐菜,可以配一碗饭,一根葱可以和一斤饼,此吾人所常见也。”
“吾人膳食之所以逊于西人,由于肉类缺乏者为轻,由于牛乳鸡蛋之缺乏者为重。吾人之膳食虽曰偏于素食,实只偏于谷食。叶类之物如菠菜、油菜之属,比之西人不特未曾多用,而且较少。”
也就是说,我们啊,光吃米面,不光肉比洋人吃的少,菜也比洋人吃的少
一直到现在很多卖东西的广告都是:“薄薄的一片就能下一大碗饭”·········
很多老人的口头禅也是:怎么能不吃饭呢,每顿饭你不吃两碗米饭就不算是吃饭那种
菜肴的作用仍然是为了开胃口把饭吃下去,而不是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马未都回忆80年代有次去陕西,吃面条,就是干面条,没别的调料,只能给你撒上一把辣椒面)
大米中含蛋白质7%-8%,其中还含有碳水化合物75%左右,脂肪1、3%-1、 8%,
根本就不够补充身体所需的
但是老人不管这个啊,仍然是大米稀饭治百病,营养跟不上无所谓那种
那你还不如多吃俩馒头呢,好歹小麦蛋白质含量是11.9%啊。
我们看线形图也看的出来,中国增长大概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
前期发生了什么事儿呢,就是中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一倍,人口也增加了一倍,最后一算人均,还真没增加多少。
一直到后来粮食增加速度才超过人口增加速度
那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大家也知道,就是四三计划、化肥的出现,还有就是小麦和大米的杂交育种,
但是!除了化肥,还有化纤
为什么呢?!,其实朱元璋曾经规定裙子要短一寸,因为就这一寸布,就能让几万亩地不用种棉花而是种粮食!
当化纤问题解决后,大量的耕地可以不用种棉花了。我小时候村里都要种一季棉花的,后来就改成种玉米,现在已经看不到种棉花了,除了蔬菜大棚之外,剩下的耕地最多有一两块棉花地,村里自己种来套被子那种······
小麦呢,是这样子,一直到96年之前,小麦增产的数量是比水稻增产的数量多的,因为没有大量的化肥,杂交水稻还真没办法发挥自己恐怖的产量优势。
我挂职时候,老干部聊起来当时怎么去各个化肥厂蹲点抢化肥那叫一个跌宕起伏
那么为什么能增加这么多呢
一方面是:“之前,我们的国策里面提到只生一个好,大家都是一个孩子,所以照料得比较精细一点。”
一方面是:就是老人逐渐的说话不管用了,年轻人都知道要吃蛋白质,要吃肉
而不是喝一碗稀粥就当吃了个早餐······起码能吃个鸡蛋喝杯牛奶
然后我想起来我喝牛奶的故事
就想找一个人
结果
摊手······
改革开放确实伟大,关键时刻拯救了民族。
我们看一下中国历年肉类消耗量:
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
1985年总肉类(包括猪肉、家禽、牛肉)消耗不到20公斤,2019年超过60公斤。
这还不算完,看看奶类消耗量的变化,更大。
2019年中国人均原奶消费量约35.1KG, 和1985年比,这几乎是净增的。
还有鸡蛋。2019年,中国蛋类产量3308万吨,人均23公斤。占世界蛋产量的40%。
又是中国VS全世界系列。
1985年什么情况?
城市里把鸡蛋当宝贝,农村呢?哪里舍得吃,得把鸡蛋攒起来卖了换柴米油盐学费钱。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各国鸡蛋产量变化趋势视频,又是中国从无名小弟变化成一骑绝尘系列。。。
不想看视频的话,下面是2018年的直观图:
无敌是多么寂寞。。。
早就说了,我这辈子最服的人是邓小平先生,别看在知乎没几个吹他的。一个是吃饱饭,一个是能读书,就这俩要求,别的没有,全是人一个人解决的。
80后能长一米八几的都很正常,90后身高更夸张。你宏大叙事洋洋洒洒几千字,一个身高就全哑了;因为饿啊,今天吓唬这个,明天揍了那个,有什么用?
食物滑过嗓子的那种快感,我看是人生最基本也最高级的享受之一。
邓先生,谢谢你了。
主要是建国前三十年打下来了良好的工业和农业基础,建立了稳定安定的大环境。
没有这些环境和基础,就没有后四十年的发展。
还得是我@温酒 说的好,[但是,这个英雄人物没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从1976年到2016年的四十年间,共有91.6万所小学在中国消失。从“改革开放”前的百万小学,到如今小学数量已不足二十万所,而其中消失的基本都是农村小学。”
@温酒 大仙又说了,[有时候甚至让人对唯物史观产生怀疑的程度。因为所谓唯物史观的一大特征就是环境决定发展。]先不争论咱们这位大仙是否真的知道什么叫唯物论,也不说他这个温氏唯物史观特征之一的环境是不是马氏所言的[自然地理环境],只说两条,①吃不饱就长不高。
“由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合作的“农村教育行动计划”项目组,通过对114所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样本跟踪调查后发现:因为营养不良导致寄宿学生的身高,比同龄人的平均身高低9厘米。”(有人说你这个偏题了呀,人家这是问身高,咱能和温大仙人一样吗?就为了说瞎话不看问题,你这不是高了9cm,咱呐给您找补回来了。)
②在农村地区路太远影响上学
“华中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小学生不喜欢寄宿制学校,过早离开家庭会引起孩子心理的诸多不适。上学路途远已经超过经济贫困、学习困难,成为农村儿童辍学的第一原因。
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小学辍学率已从5.99‰上升到了8.8‰,退到了1997年的水平。辍学的主体已从小学五、六年级变成了一、二年级。”
就不能在离家近点的地方上学?当然不能,因为离家近的学校,没了,为什么没了,让撤销合并了。
咱们的 @温酒 大仙还说了[什么叫力挽狂澜,什么叫一柱擎天,什么叫一夫当关啊]在此处大概就是:
“2012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对持续了十年的“撤点并校”运动紧急叫停。”同样姓温,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最后,还是咱们的 @温酒 大仙说的对[感谢他吧。]
这里是来自一个不用交农业税的农民后人的感恩,谢谢您。
东亚第一?不够不够!这9厘米不过是补历史欠账而已,要知道我们的历史排名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成绩罢了。看看近代的照片,在西方人大规模变高之前我们甚至有时候还能高一些。
我在想法提到,一个民族如果比世界平均矮太多,气势上也难以和别人平起平坐。因为身高太直观了,其他方面百倍努力才能甚至还不能弥补。在竞技体育里尤为明显,比如重量级拳击中,泰森确实是矮个子(178在重量级动辄一米九甚至两米的环境很吃亏),可是这样有超强天赋和高超技术来弥补的矮个子选手太少太少,可以说不世出。想获得胜利,还是需要更多更高更壮的人。目前在很多体育项目重量级领域里,我们依旧是劣势,无他,高壮的人基数太少。
顶尖运动员不多说了,就说普通人,比如我吧。众所周知夫子很矮,才170+,高中时代连续两年蝉联班里身高倒数前三,个别时期直接勇夺最矮桂冠。我这一生因为个子矮带来了多少劣势?我需要多少后天努力才能弥补,个中心酸冷暖自知。所以看见什么“一米七就是三级残废”“他急了,石砸狗叫”这种话,愤怒倒是谈不上,更多是悲哀。我已经矮怕了,我不希望我们民族的未来也个子矮。
至于什么“为了环保低碳,少吃肉蛋奶”这句话更是扯淡——比节约资源,即使吃最高排放的牛肉,我的碳排之少能秒杀绝大部分高居环保大旗的人,何况国内环境下我吃的更多的是猪肉和禽肉。
别的不说,我的一些习惯让人看了都觉得我是野人——把别人擦桌子灰的卫生纸收集起来,攒够了以后再擦我车上的下雨后留下的更厚的灰。这样剩下的浮灰就费不了多少水了。
这样卫生纸能重复利用,减少木材浪费,还能节水。
美国人那种厚厚的优质a4纸,只打了一面就扔进碎纸机这种操作,我看了心头滴血。
很多纸张就算打印完了,也有大量空白,可以当草稿纸验算。甚至纸张本身就算涂满了,也可以做成各种小用品再利用,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变成纸屑啊!
积水冲厕所这种操作更不用多说了,都是老一辈的习惯。我还自己发明了一些方法,比如扣子啊或者其他塑料制品坏了,我就拿废弃铁丝自己拿钳子握一个出来。袜子缝缝补补的操作更不用说了,小时候鞋子坏了我都舍不得丢,我妈所在老一辈都看不下去了。
我是作秀吗?不是,这是从小的习惯,我就是在那样宣传环境下长大、并真的相信了的,现在长大了知道一些措施是没必要并不能真正节约的就废弃了。
我是缺钱吗?是,但还没到那个程度,毕竟收废品二次利用也省不了多少钱。
欧美那些惊人的浪费我就不说了,环保是对的,但是不要剥夺人民基本营养需求——一个生物体的饮食能省出来多少碳排?无视节水节电大头,没达到环保目的,还把人民健康搭进去了,落一个身材矮弱东亚病夫的名号,何其狠毒!
总之看见今天00后、10后玉树临风、亭亭玉立、人高马大、意气风发,看着张子宇身高现在2.28了,我十分欣慰,我想我和我的老一辈们的节约是值得的。( 即使是以可爱妹妹闻名的@綾音Ayane 也是170+级别的)
我要给我的后人留下一个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世界,谁阻拦,我和谁没完。
王伟烈士因为阻止美军的军机入侵而牺牲了,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做的,就是阻拦舆论的入侵。我是个懦夫,不能和战士一样拼命,但如果我连没有生命安全的发声都不敢,那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的懦弱。
今天是愚人节,但不是一些人装傻欺骗、假环保真道德绑架的理由。我说完了,那些资源耗费远高于我的“环保战士”们,你们可以打我了。
中国人要减少吃肉蛋奶,保护环境
减到米国俄罗斯的人均水平就行
因为邓公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吃上了饱饭。
低情商:说明中国人的基因没问题,只要经济条件跟上来了,完全可以人高马大。
高情商:说明现在依旧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父权社会,家长把肉蛋奶鱼全给男孩子吃,才堆出这样的结果。
微博级情商:长得再高又怎么样?还不是()菇。
我来大胆一个。
中国人身高基因是很优秀的,近代有那么几代人比较差主要是差在营养摄入。
为什么营养差,因为经过一个完整的历史周期,农业社会再次内卷到了极致——任何一块空地,只要种粮食能饿不死人,就会被开垦利用,人口也相应增长到所有人勉强饿不死的数量。结果就是,所有人都知道应该多吃肉蛋奶,但根本没有余粮搞畜牧,牲畜多吃一口人就可能挨饿;知道要搞工业生产,但没有多余劳动力,多一个脱产劳动力就多一份口粮缺口。这种内卷到了什么地步,就是即便掌握土地的阶级,也只是比普通人能多吃几口劣质碳水。此所谓人和大米关系的异化——不知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种植大米,还是大米的生存奴役了人类。
这里说个题外话,“内卷”一词的来源恰好就是针对水稻区的社会研究。大概因为水稻生长几乎只需要水和热,不需要合理轮播,不需要培养肥力,不需要组织兴修水利,只需要找到一块地,借助亚欧大陆东侧完美的亚热带热带季风的雨热同期,然后投入劳动力,就能勉强满足生存需要。因而水稻区天生就适合成为内卷修罗场。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中国水稻区的人普遍比小麦区更矮。
所以身高提高是怎么做到的?靠的是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共同积累生产剩余建设工业基础,“强迫”人民学习不能吃不能喝的科学知识,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战胜内卷。而这一步迈出之后,后35年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因为中国女性规定:身高不到180的,属于三等残废。
为了自己的基因能够延续下去,国楠们只能努力生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