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年中国男性人口下降了 46 万人,这说明了什么?

回答
2021年,中国男性人口减少了46万人。这个数字虽然听起来不大,但它折射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社会现实和趋势。要理解这背后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关键因素。 人口数量的增减,最根本的原因是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长期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这意味着出生的男婴数量多于女婴。过去几十年,由于一些历史和文化原因,重男轻女的观念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导致选择性别的出生干预。当这一代人生育年龄时,由于男性出生数量本身就多,即使出生性别比逐渐回归正常,总的育龄男性基数依然庞大。因此,虽然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可能依然偏高,但在某些年份,出生人数的减少如果叠加到这个庞大的男性群体中,也可能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生育意愿的普遍下降: 近年来,中国的生育意愿普遍下降,这不仅仅是女性不想生,而是男女双方在生育决策上都面临着各种压力和考量,包括高昂的养育成本、教育压力、职业发展顾虑以及对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等。当出生的婴儿总数减少时,由于男性出生人口本就高于女性,男婴出生数量的下降幅度自然会比女婴更大(即使男女出生比例正常,基数不同),从而导致男性人口的总量减少。简单来说,蛋糕变小了,作为占比更大的一部分,绝对数量下降更明显。
死亡人口的影响: 尽管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主要驱动因素,死亡人口也扮演一定角色。一个庞大的老年男性群体可能面临着更高的死亡率,叠加到总人口数据上,也会对男性人口的总量产生影响。但通常情况下,出生人口的变化对总人口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其次,这可能预示着一些潜在的社会结构性变化。

劳动力供给的变化: 男性在传统观念中往往被认为是主要的劳动力贡献者,尤其是在一些体力劳动密集型行业。男性人口数量的下降,即使幅度不大,也可能对某些行业的劳动力供给产生轻微影响,并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劳动力的结构性优化和技术创新。
婚配市场的压力与调整: 长期以来,出生性别比失衡带来的“光棍”问题一直被关注。如果男性人口总数开始下降,理论上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地区的性别婚配结构性失衡。然而,这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并且受限于不同地区和年龄段的性别比例差异。也许随着男性人口绝对数量的下降,婚配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发生微妙变化,但“剩男”问题是否会因此得到根本性解决,仍需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社会观念的转变: 生育意愿的下降并非是某一性别单独的决定,而是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普及、女性地位提升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女性在教育和职业发展上的投入增加,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这些都使得生育决策变得更加谨慎。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从传统的“养家糊口”更多地转向参与育儿和家务。男性人口数量的变化,也可能反映了社会对传统性别角色的重新审视。

再者,我们需要 审慎解读这个数字,避免过度解读或片面化。

相对比例: 需要关注的是,男性人口减少了46万人,但中国总人口仍然在增长(尽管增速放缓),或者说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即使男性人口数量有所下降,他们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可能依然很高,或者变化不大。重要的是看男女总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而不是仅仅看单一性别的绝对数量变化。
时间维度: 一年的人口变化数据可能受到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比如某个年份出生或死亡的特定年龄段人数相对较多。要判断这一趋势的持续性和长期性,还需要观察更长时间跨度的数据。
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 了解人口数据的具体统计方法和来源也很重要。官方公布的人口数据是基于抽样调查和行政记录,这些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总而言之,2021年中国男性人口减少46万人,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人口统计数据,它揭示了中国社会在人口增长模式、生育观念、性别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化。 它既是过去几十年出生性别比失衡和生育率下降的长期效应在当前年份的体现,也可能预示着未来劳动力供给、社会结构和家庭形态的潜在调整。理解这个变化,需要我们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长远的历史视角去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没有证据,但是我认为下面这个结论也成立:2021汉族人口也是下降的。

user avatar

这是名单,2020年4月26日12时的名单。






我说一个小事情啊,大家就知道锅男舆论怎么丢的。

疫情牺牲的战士,95%是男的,而且基本是过劳病逝。但舆论大力表扬的却是女性。

我想问一下,这95%的英雄,是不是也是烟酒害的?因为烟酒导致身体变差,然后才过劳病逝的?

知道微博还有某些知乎人都大力推行男性寿命低是因为自己的问题?因为她们不想承认男性的付出。

我的评价是,现在街边一条狗都比锅男的地位高,这的确是锅男自己作的。

user avatar

其实就是已经负增长了,女性寿命长所以慢个一两年。

总体上,这就是人口的自然演变过程,

2020、2021 这两年,虽然疫情肆虐,但(大致估计)仍有9.1万大陆人移民美国。

其他地区是(大致估计),香港人0.4万,台湾人1.0万,韩国人3.2万,日本人0.8万,

越南人5.0万,泰国人0.9万,新马华人0.5万,,

另外,2021年一年就有3.24万大陆人和0.85万韩国人移民加拿大(确定数),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其他地方还不清楚)。全部都在自然流向新大陆。


油管上这两年出现了3部介绍中日韩加班文化的纪录片,

中国:The Extreme 996 Work Culture in China(521万观看)

韩国:Gwarosa(过劳死): Working to Death in South Korea(229万观看)

日本:What's The Cost Of Being The Hardest Workers In The World? (146万观看)

从评论可以发现,日本人并非原先想象的“不想外流”,其实日本潜力超大,但是受英语水平严重限制。这也反映在,香港和新加坡才是整个东方外流率最高的地区,虽然已经是高收入而且生育率超低,但每年仍有千分之一的人口移民美加澳。

user avatar

一会儿是雄激素寿命短

一会儿是XY染色体缺乏保护机制导致男性寿命短。

这些不过是不过是女权矮化男性的手段!如果平均双方压力和劳动力,寿命根本没有那么大差异,某些女权认知里人的染色体只有XX和XY。

男人雄激素水平高,拥有更敏捷强壮有耐力的身体,然后承担了超出身体承受阈值的过多的劳动和压力,然后导致身体各种基础疾病

难道我们就可以说是雄激素导致男性寿命短的吗?这个逻辑很明显不对,寿命短的原因是劳动环境恶劣,压力过大、劳动量(包括隐性付出)太多,而不是男性基因的原因。

所以男性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是谁受益了呢,是的,那些享尽利益,不想承担责任又只会PUA的人们。这群人的地位就像美国的黑哥,是圣族,掌握着舆论的政治正确,PUA整个国男群体。

user avatar

说明不少的悲催国男选择不来到这个对男性充满恶意的国度。

祝他们留在天上,永远别来中国受苦,就算下来也到把男性当人的国家去吧。

user avatar

我非常厌恶国内的媒体,哪怕是官媒

基本是左抄抄右抄抄,大家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导致现在的社会舆论拼命打压男性,看看现在作为社会主力量的男性被打压成什么样子了。

大学要拼学历,毕业要拼工作,工作还要拼工资,舔女朋友,舔老婆,舔领导、拼房子,拼教育,养老孝顺。

等到该享福的时候,积劳成疾,一命呜呼了,连个养老金都领不到,自己的全部贡献给了社会,仅留下个茶后的闲聊。

就这样还要被骂锅男,配不上小仙女,这也就是受了旧思想的枷锁,放在思想开放的欧美,一拳蹦死你们。

user avatar

纯粹从数学角度来说,人口增长,男性人口下降,说明中国男女寿命差距在拉大。

如果不能改善男性生存处境,90后老去时,男女寿命差距至少超过10岁。

user avatar

能看懂这张图吗?能看懂就能明白问题是怎么回事,也能明白问题下的一些回答是错在哪里。

没看懂的我也懒得说了,因为知乎上的人大概也是可以没看完文字就去点赞点踩或者发评论的,我一个多月前的回答已经提过了男性人口减少的问题。


user avatar

男性更容易接近死亡。

在古代,重男轻女的风气之所以流行,和古代不断的战乱有很大的关系,从国家层面来讲,一个女性可以生育多个孩子,但是假如一个男性在战争中死去,那么就真得死去了。

所以战乱不断的循环往复,使得中国形成了强烈的重男轻女的观念。

因为在古代,男性是消耗品,很容易减少掉。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战乱少,所以男性减少的速度还没有那么快。

但是近几年随着房价的上升,年轻人婚育的减少,加之996工作方式的普及,使得男性虽然脱离了战争机器的影响,但是却被工作架空了身体与生活。

男性在现代社会,没有女性团结,尤其是中国男性群体中,存在着大量的龟男和舔狗群体,这群人比比皆是。

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大量的中国男性,终其一生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家庭的供养者,甚至以这个地位感到自豪。

很多男性一提起自己的身份和成熟的程度,特别爱拿自己和妻子多么恩爱,自己对孩子付出的多么多来做例子,家庭供养者的身份让很多中国男性粗鄙不堪。

为什么女拳如此厌恶中国男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男性为了追求和实现供养者的身份,不断降低自己的底线,既学不会真正地爱人,也做不到体会被人爱的滋味。

也正因此,中国男性的社会生活其实是十分矛盾的,他们的生活有着极强的目标,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然后做一个合格的供养者。

其实他们的死活根本无人关心,假如一个男性猝死,那么他的妻子和孩子很快就会有新的家庭。

大量的男性不仅身体不健康,其实精神也不健康,但是男性寻求现代医学解决这些问题的,少之又少。

所以现如今,已经开始面对男性人口减少的局面了。

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虽然舔狗和龟男在郭楠群体中屡见不鲜,但是男性解放的思潮其实也已经开始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涌现出来(在此我也呼吁男性同胞们也应该觉醒,少去当舔狗供养者,单身也一样可以的,至于生理陌陌啊悦技这些社交花点钱也能找,尤其悦技还很多直奔主题见面活动的,约个一起看电影等等娱乐的,有些女的对眼还自己主动,这谈个短期恋爱或者各取所需的不好嘛,成本又不高还自由,甚至还可以把恋爱剩下的钱攒到等到年纪大点有财力娶年轻的,何乐而不为)。

男性解放思潮,现阶段只是让男性从社会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比如男性必须要做一个供养者,这种观念的落后让很多人胆寒。

而一旦抛弃这个观念,也就使得大量的不婚不育的思潮开始出现,男性群体里面,对自身的成长与关注也更加地明显。

如果男性解放思潮进步的更深刻的话,我相信男性对生命的体验感也会很强。

现实社会加诸给男性的束缚和负担太大了,男性奴隶群体中存在大量的供养者,并且以此为骄傲的也有太多人。

所以男性人口减少的快是注定的,毕竟现在又回到了大量消耗男性的时代了。

user avatar

这底下有人造谣说2019~2020年女性人口下降,然而我查到的数据是2019年女性人口为68478万人,2020年女性为68855万人,上升接近400万人。

用头脑好好想想也知道,2020年人口又没有负增长,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女性人口下降个毛线啊?

还有,对于女权话术要学习吸取,而不是光辟谣,譬如说这下面把所有原因都归类为烟酒和不健康生活习惯的,我承认这是事实,但男性的工亡率是女性的9倍,是因生育死概率的10倍。

退休年龄与死亡年龄负相关,退休越早寿命越高。

最后,男性各种不健康的习惯,很多都是为了社交应酬而养成的,说到底是为了赚钱养家。

user avatar

其实看看目前的上证指数和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就知道了,全球经济非常不景气。

未来男性人口将会继续下跌,因为工作越来越难找,男性不得不拼命地卷,最终压力不断地加大,降低预期寿命。而女性由于天生免疫力强、从事较为轻松的工作,社会压力明显小于男性。预期寿命将会增加。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女性生育后就退出了职场,或者是拿着低工资混日子。肯定要比996的社畜预期寿命要长,一个连睡眠时间都保证不了的锅男,比在家赋闲的小仙女身体素质要好,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更不用说现在机X单位清一色的女同志,寿命比在研究所、烂私企卷的男性工程师、程序员长也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说,未来掌握在小仙女们的手里,锅男只不过是过客,女性才能享受真正的性别红利。

user avatar

数据为政治服务啊

一天天的,几十年疯狂鼓吹男人多了几千万,然后引发求偶焦虑,哄抬女价

等到男人看透,大部分躺平,懒得玩这个游戏,又开始反向炒作

我就问一下,这些各种数据,你知道真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