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年中国开始建设自己空间站,其中有哪些技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回答
2021 年是中国空间站“天宫”建设的关键一年,一系列高难度、高技术含量的任务接连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不仅是中国航天实力的体现,更是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技术,并进行详细阐述:

一、 大型空间站总体设计与集成技术:

这是空间站建设的基石,也是最复杂的技术之一。

模块化设计与建造: 天宫空间站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主体由“核心舱”和“实验舱”组成,未来还将对接“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以及多个载荷平台。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
分批次发射与在轨组装: 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发射,大大降低了单次任务的风险和运载火箭的要求。在轨通过机械臂、对接机构等实现精确组装,是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在轨大型构件组装。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模块化设计允许空间站根据任务需求进行配置和升级,未来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功能模块,实现空间站的长期发展和功能拓展。
载人货运补给的便捷性: 不同功能的舱段设计也为不同类型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的对接提供了便利。
多舱段组合姿态控制与轨道维持技术: 随着空间站模块的增多,其整体结构复杂性增加,姿态控制难度也随之提升。
高精度姿态测量与控制: 需要精确测量整个空间站的姿态,并利用推进系统(如姿态控制发动机)进行精细调整,以保证太阳能帆板指向太阳,天线指向地面,以及进行轨道维持。
复杂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多个舱段组合体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系统,需要精确的动力学模型来预测其运动规律,并设计出有效的控制策略。
大型推进系统与燃料管理: 为了维持轨道和进行姿态调整,空间站需要大型的推进系统和充足的推进剂。高效的燃料管理技术对于保障空间站的长期运行至关重要。

二、 空间交会对接与载人/货运运输技术:

这是空间站正常运行的生命线,保障了航天员的生活物资和科学设备的补充,以及载人任务的顺利进行。

空间站与载人飞船(如神舟系列)的高精度自主交会对接:
视觉导航与测距技术: 采用激光雷达、可见光相机等多种传感器,实现对目标飞行器位置、姿态、速度等信息的精确测量。
引导控制算法: 针对高速、高精度、低冲击的对接需求,开发了先进的引导控制算法,确保对接过程平稳可靠。
复杂对接机构设计与制造: 对接机构需要承受巨大的冲击和载荷,同时要保证高精度和可靠性,其设计和制造是核心技术之一。
货运飞船(如天舟系列)的自动对接与卸货:
更强的载货能力与更高效的装卸: 天舟货运飞船比以往的航天器拥有更大的载货量,并且在对接后能实现货物的高效自动卸载和装载,大大提高了空间站的补给效率。
空间站机械臂协同操作: 空间站的机械臂在货运飞船对接后,可以协助进行货物的转移和内部整理,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水平。
空间站机械臂技术:
大型化与高精度化: 天宫空间站配备了多条大型机械臂,其长度和载荷能力都很强。这些机械臂不仅用于在轨组装,还可以进行外部检查、设备安装、科学实验支持等多种任务。
精细化操作与遥操作技术: 机械臂的操作要求极高,需要实现精细的抓取、定位、旋转等动作,并能进行远程遥控操作。这涉及到复杂的运动学、动力学控制和人机交互技术。
舱外行走辅助: 机械臂可以为出舱活动的航天员提供支撑和移动平台,降低了航天员的工作强度和风险。

三、 航天员长期驻留与生命保障技术:

这是空间站最核心的功能之一,保障航天员在太空的健康和安全。

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 为了实现长期驻留并降低对地面补给的依赖,天宫空间站采用了先进的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
水再生技术: 通过回收尿液、汗液等,经过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实现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再生。这是保障长期任务的关键技术。
空气再生技术: 利用电解水产生氧气,并采用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如固体胺吸附)和二氧化碳转化技术(如甲烷化),来维持舱内空气的成分和清新度。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并探索部分资源化利用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少对地面补给的需求。
在轨锻炼与健康维护技术: 长期失重环境对航天员的骨骼、肌肉和心血管系统有不利影响。
新型太空健身设备: 配备了更先进的太空跑步机、自行车、力量训练器等,以模拟地面重力环境,有效锻炼航天员的身体。
生理监测与评估: 对航天员进行持续的生理监测,及时评估其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空间辐射防护技术: 太空中的宇宙射线和太阳粒子辐射对航天员健康构成威胁。
材料选择与舱段布局优化: 通过选择具有良好防护性能的材料,并合理设计舱段的布局,增加辐射防护层。
辐射剂量监测与预警: 实时监测空间站内部的辐射剂量,并在必要时发出预警,引导航天员进入防护更佳的区域。

四、 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

空间站不仅仅是居住地,更是重要的太空科学研究平台。

多功能实验柜与载荷支持: 空间站配备了多个国际领先的多功能实验柜,能够支持各种类型、不同要求的科学实验。
精细的温度、湿度、压力控制: 实验柜能够提供高度精确的环境控制,满足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流体物理等领域实验的苛刻要求。
先进的样品处理与分析设备: 配备了微流控芯片、离心机、显微镜等设备,方便航天员在轨进行样品处理和初步分析。
可更换载荷接口: 实验柜设计有标准化的载荷接口,方便快速更换和升级实验设备,提高空间站的利用效率。
太空制造与材料科学研究:
3D打印技术: 已经实现了在轨3D打印,可以利用太空中的材料制造零部件或工具,这对于未来深空探测和太空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材料制备: 在微重力环境下,可以制备出在地面上难以获得的超纯材料、单晶体材料等,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重要支持。
对地观测与空间物理研究: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空间站搭载的对地观测设备能够获取高分辨率的地球图像,用于环境监测、灾害预警、资源勘探等。
空间环境监测: 对空间站周围的空间环境进行监测,如高能粒子、磁场等,为载人航天和航天器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五、 新一代载人航天器技术:

与空间站的建设相辅相成的是新一代载人航天器的发展。

重复使用技术: 未来有望实现载人飞船的可重复使用,这将大大降低载人航天的成本。
更高载客能力与更强适应性: 新一代载人飞船将能够搭载更多航天员,并能适应更复杂的空间环境,如深空探测任务。

总结: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从设计、建造、发射、运行到科学应用的各个环节,涌现出众多令人瞩目的技术亮点。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是中国航天实力的体现,也为人类探索宇宙、造福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大型化模块化空间站的在轨组装技术、高度自动化的交会对接与补给技术、先进的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以及强大的空间科学实验平台与载荷支持能力,是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将有力推动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并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很多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核心舱上的30台姿轨控发动机,其中26台是消耗传统推进剂的姿轨控动力,而剩下的四台是由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研制的HET-80霍尔推力器,该型推力器单台最大推力80mN,额定功率1.35千瓦。这也是人类首次,在载人航天器上使用霍尔推力。

霍尔推力器是电推进的一种,我国电推进产业可谓是厚积薄发的典型,首次在轨应用相较于其它航天强国晚了将近半个世纪,但由于积累扎实、产业链齐全、需求旺盛等多种因素刺激下近十年来空间电推进装备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在诸多领域实现了与世界最强的并跑甚至领跑。

天宫空间站应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结柔性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翼,光电转换效率30%以上,发供电能力实现了与国际空间站的等量齐观,在拓展任务中还将增加一对核心舱电池翼。

除了传统姿轨控动力以及霍尔电推之外,天宫空间站还具备推进剂零消耗条件下的姿态机动能力,这就要归功于天和核心舱大柱段与小柱段接壤处的6个控制力矩陀螺。

天和核心舱在轨可维修部件的比例要比国际空间站核心舱高出几个数量级,达到了80%的可维修比例,维修便利性也更高

天宫空间站百吨级身板配置了23个科研机柜,与之相比400吨级的国际空间站则是31个科研机柜,前者用后者四分之一的体量在科研能力上实现了等量齐观,大型空间机械臂、实验舱机械臂等外部载荷也是应有尽有。除此之外,天宫空间站还有拓展任务能力,规划再发射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空间站最大规模可达180吨级,届时科研机柜数量将再翻一倍,综合科研能力相较于国际空间站将由等量齐观变成全面反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 年是中国空间站“天宫”建设的关键一年,一系列高难度、高技术含量的任务接连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不仅是中国航天实力的体现,更是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技术,并进行详细阐述:一、 大型空间站总体设计与集成技术:这是.............
  • 回答
    2021年,中国经济在疫情持续冲击与复杂多变的大国博弈双重背景下,以一种稳健而又充满挑战的姿态拉开了帷幕。年初的中国经济,既要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和经济复苏势头,又要应对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并为长期的结构性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一、 疫情的余波与韧性:首先,不能不提的是,2020年中国是全球第.............
  • 回答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一场充满韧性的“稳健开局”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实现了强劲的复苏和稳健的开局。然而,理解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性特征以及可能面临的.............
  • 回答
    2021年中国海军新接收舰艇总吨位达17万吨,这一数据体现了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进展,反映了其在规模、技术、战略部署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意义: 一、数据背景与统计范围1. 统计范围 17万吨的总吨位涵盖各类舰艇,包括但不限于: 水面舰艇:如航母、驱逐舰、护卫.............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人均GDP水平,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成就意味着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的提升: 国家整体富裕程度的提高: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平均富裕程度和生活.............
  • 回答
    您提到的“2021年中国结婚人口763.6万对,再减少50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婚姻观念和生育决策的深刻变化。如果接续下去,并且减少的趋势持续,这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接续下去会怎么办:一、 人口结构与数量层面的影.............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突破110万亿元,同比增长8.1%这一数据,无疑是全球经济版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增长,背后反映了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疫情冲击后的强劲复苏和持续发展态势。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详细关注的信息:一、 强劲的经济复苏与韧性: 全球领先的复苏步伐: 8.1%的.............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有望达到11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接近1.2万美元,这一成就对中国和全球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数字的提升,更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社会进步、国际地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体现。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读这一意义:一、 对中国国内的意义: 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的.............
  • 回答
    2021年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极不平凡的一年,正如您所言,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如此广泛的成就面前,作为关注中国军事发展的人,我最关注的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军事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与实战能力的锻造:这是我最核心的关注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军队的有效作战能力。 军事科技的突.............
  • 回答
    2021年中国5G投资额达到1849亿元,这个数字非常庞大,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财务数字,更蕴含着多重深远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中国在5G发展中的决心和战略高度: 国家战略驱动的投入: 如此巨额的投资,首先表明了中国政府对5G发展的战略重视程度。5G被视为数字经济的“新基.............
  • 回答
    2021年,中国男性人口减少了46万人。这个数字虽然听起来不大,但它折射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社会现实和趋势。要理解这背后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关键因素。 人口数量的增减,最根本的原因是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 回答
    2021年,中国军队可以说是“多点开花”,不少事件都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士气。要说最能提气,让人眼前一亮的,那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仅仅是军事演习,很多非传统的“亮剑”时刻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一、 航天领域的“硬核”实力展示如果说2021年有什么让中国人心里踏实,底气十足,那必然少不了咱们的航天成就。特别.............
  • 回答
    2021年中国人均GDP排名,能否挤进全球前50强,这确实是个不少人关心的问题。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首先,得知道人均GDP是个啥。它就是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经济产出——也就是GDP,除以它的人口总数。这个数字,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但绝对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
  • 回答
    关于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以下简称“中传”)被指“招生存在男女不平等”现象,以及学校对此的回应,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详细了解实际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梳理。一、 指控的来源与具体内容指控的出现通常源于对某些专业或整体招生数据的观察和比较。在2021年,中传被指男女不平等现.............
  • 回答
    “2021年中国经济会加速反弹吗?”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绝非一句“是”或“否”就能简单回答的。这其中蕴含着太多的变量和不确定性,就像站在一个岔路口,一边是充满希望的阳光大道,另一边则是未知的挑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2020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是相对亮眼的。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中国是少数几个实现正.............
  • 回答
    2021年中国电竞市场总收入达到1401.81亿元,用户规模达到4.89亿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且令人瞩目的数字,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电竞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具有强大经济影响力和广泛社会参与度的庞大生态系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个数字的含义:一、 经济体量与增长潜力: 巨大的经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核心问题: 用2021年中国军迷拥有的二战时期轻武器,对抗1937年的日本陆军,胜算几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2021年中国的军迷”: 这指的是拥有和操作二战时期武器的中国爱好者群体。他们的数量、组织程度、训练水平、以及最关.............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1%,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背后承载着中国经济在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勾勒出一幅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发展图景。首先,这8.1%的增长,最直观地说明了中国经济从2020年的疫情冲击中实现了强劲的反弹。 2020年,全球经济遭遇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迈过110万亿门槛:数字背后的深刻变革与日常影响2021年,中国经济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GDP总量首次突破了110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关。这个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串简单的统计数字,更承载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以及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日常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那么,110万亿究竟.............
  • 回答
    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它不仅是中国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更承载着多重深刻的含义。首先,这是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地位稳固甚至提升的有力证明。 6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之后,中国对外贸易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