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年中国经济会加速反弹吗 ?

回答
“2021年中国经济会加速反弹吗?”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绝非一句“是”或“否”就能简单回答的。这其中蕴含着太多的变量和不确定性,就像站在一个岔路口,一边是充满希望的阳光大道,另一边则是未知的挑战。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2020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是相对亮眼的。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中国是少数几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得益于我们强大的疫情防控能力,以及年初以来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托举。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内需的逐步恢复,以及出口的超预期增长,共同构成了这幅来之不易的画面。

那么,到了2021年,这种反弹的势头能否“加速”呢?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全球经济复苏的助力:
如果说2020年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内部循环,那么2021年的加速反弹,很可能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部世界的“给力”。随着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以及主要经济体(尤其是欧美)陆续推出更大力度的财政刺激计划,全球经济的引擎有望重新启动。这意味着外部需求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这对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出口的进一步扩张,将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的动力。这就像是在一个本就充满活力的市场里,又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二、国内消费潜力的释放:
虽然2020年国内消费有所恢复,但疫情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一些领域,比如文旅、餐饮等。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以及居民信心指数的逐步回升,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有望得到更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去年以来积累的居民储蓄,如果能转化为消费,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大家可能会更愿意出门旅行、聚餐,购买心仪的商品,这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当然,这还需要政策层面的持续支持,例如发放消费券、鼓励创新消费模式等,来进一步激发消费的活力。

三、基建投资的持续发力:
可以说,基建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稳定器和加速器。在2020年,尤其是在上半年,基建投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进入2021年,我们看到政府在财政政策上仍然保持了积极的基调,特别是在新基建领域(如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的投资力度不减。这些投资不仅能够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更能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效率。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潜在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1. 全球疫情的反复:
虽然疫苗在推广,但疫情的发展仍然存在变数。如果出现新的变异病毒,或者疫苗接种进度不达预期,都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受阻,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和外部需求。这是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的。

2. 全球供应链的重塑和潜在风险:
疫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一些国家正在推动供应链的本地化或区域化。这可能会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和竞争力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地缘政治的风险、贸易摩擦的潜在升级,也可能给中国的外部环境增加不确定性。

3. 国内结构性问题:
中国经济内部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创新瓶颈等。这些问题需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得到有效解决,否则可能会制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例如,一些企业可能仍然面临融资难、成本上升等问题,这需要政策上持续的关注和支持。

4. 通胀压力和政策调整:
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以及国内需求的复苏,未来可能面临一定的通胀压力。一旦通胀压力显现,央行可能会调整货币政策,这会对经济增长的节奏产生影响。如何在高增长和防通胀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总的来说,我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 有望实现比2020年更快的增长,甚至可以说会有一个 强劲的反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外部需求,以及国内消费和投资潜力的释放,都为这种反弹提供了基础。

然而,能否实现 “加速”反弹,并保持这种势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有效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并且继续深化改革,解决内部的结构性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过去一年的成功会自然延续到今年,而是需要更加审慎和积极地应对各种挑战。就像一场马拉松,冲过起跑线只是开始,能否保持速度并最终夺冠,关键在于过程中的策略和耐力。

所以,与其说“加速反弹”,我更倾向于认为2021年是中国经济 从疫情冲击中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一年。这种增强,既有外部机遇的加持,更有自身改革开放红利的释放。我们会看到经济数据的向好,但更重要的是,在向好的过程中,我们能否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为未来的长期增长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2020为基数那肯定会啊,2020一季度可是比上一季度跌了足足10%,按1.4%季度增长算,比正常值少了11.4%左右。二季度三季度也因为零星疫情的原因没有达到正常的年增长率。

如果认为年增长率6%是正常的,那2021的一季度同比应该增长20%才对,全年应该同比增长10%左右。

user avatar

最大变量是疫情,从防疫形势上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能至少维持2年。

一,数据上显示秋季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快速恢复

1.出口暴涨 2020年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增长7.8%。其中,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进口1.29万亿元,下降0.8%;贸易顺差5071亿元,增加92.6%。按美元计价,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4607.2亿美元,增长13.6%。其中,出口2680.7亿美元,增长21.1%;进口1926.5亿美元,增长4.5%;贸易顺差754.2亿美元,增加102.9%。

微观上来看,纺织行业跑到印度、孟加拉国的订单都回来了,国内很多厂24小时生产。

2.工业高负荷生产导致限电。

3.由于进出口不平衡,海运集装箱极度短缺。

1月份中国至英国的运费船公司报价为1万美元/40'HC[1]

4.国内钢材价格快速上涨,证明了制造业生产的旺盛。

5.由于出口大增,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快速上升。

二,我国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疫情失控,停工导致生产不正常,大量购买我国产品。

决定2021年全球经济走势的最重要变量就是疫情,西方国家经济已经被疫情严重拖累。

1.只要不在初起阶段扑灭疫情并让疫情扩散开来,社会管控略有松懈,疫情就会时不时爆发一次。

2.疫情爆发后,再不愿意停工的资本家也会被迫停工,疫情略有好转就要复工,结果就是在停工和复工之间不断挣扎。第三产业在疫情冲击下损失同样非常大。

3.随着秋冬季节疫情再次爆发,加上国际物流流量和流向和往年大为不同,国际航运体系已经彻底乱了,美国洛杉矶、长滩、英国的费利克斯托港等国际航运重要节点发生长时间拥堵。

4.西方国家产业链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在部分国家间断性停工、国际航运不畅的条件下,工业生产效率大打折扣,长期下去部分工厂会倒闭。如果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崩溃,可能导致全产业链无法运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只有产业链完整的国家才能全力生产,并形成马太效应,对其他国家的工业资本产生虹吸效应。

5.稳定的工业生产、繁荣的第三产业是经济稳定的根本。如果不能稳定生产,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使用后会逐渐失效。

6.目前有疫苗投放市场,但疫苗形成足够的产能并投放市场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不考虑反疫苗群体的抗拒、病毒出现重大突变让疫苗失效、疫苗效果不稳定等因素,西方国家在明年年中前都不大可能结束疫情。

7.在被疫情长期折腾后,西方国家一部分产业会彻底失去市场竞争力而被淘汰。

三、对策

1.紧急赶制大量集装箱。

在2021年我国出口继续增长后,进出口不平衡会增大,缺箱会更严重。同时由于国外疫情污染集装箱,我国冬季应当尽量少使用境外调回的空箱。

为了确保出口,应该鼓励一部分机械加工企业转产集装箱。

2.传统工业用足产能,谨慎扩产。

为了避免几年后产生过多闲置产能,传统工业可以用多招人三班倒,类似企业转产的形式扩大生产,不盲目增加生产线。

视贸易情况逐渐提价,提高企业利润,多给工人发钱同时加大研发投入。

3.加大对疫情严重国家的招商引资力度。

我国可以对西方国家生产困难的高科技企业加大招商力度,通过各种形式鼓励他们将生产线搬到中国,加快我国转型升级。

参考

  1. ^ https://www.sohu.com/a/438839563_99935188
user avatar

大概率会的,而且会大反弹到接近10%的年增长。

近年来全球需求不足,导致我们经济增长放缓,要去产能,搞供给侧改革,但是疫情摧毁了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的生产能力。

尽管全球需求也受到了打击,但是中国作为唯一基本免受冲击的生产大国,成了全球唯一可以正常接受订单的经济体。

大量的订单在其他地区无法交付,被转移到中国了。

这两年我们淘汰的落后产能,又被海外涌入的大量订单救活了。

很多产业,比如纺织业原本被转移到印度孟加拉一带的产能又转回来了,以至于我们沿海一些小纺织厂需要一天三班倒来完成订单。

很多制造业企业的单都排到一年后了。

最为印证,我们的出口从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就开始井喷了。

了解海运的小伙伴可能都知道,十月份以来中国出口量暴涨,几乎所有沿海大港口都突破了历史吞吐量记录。

与此同时,巨大的发货量导致海运集装箱一柜难求。

同时因为美元大放水,国际资本价格暴跌,大量热钱寻求进入中国投资,正好为扩大产能提供了资本支持。

综上所述,海外订单暴涨,出口暴涨,投资暴涨,2021年中国经济肯定会迎来大反弹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中国经济会加速反弹吗?”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绝非一句“是”或“否”就能简单回答的。这其中蕴含着太多的变量和不确定性,就像站在一个岔路口,一边是充满希望的阳光大道,另一边则是未知的挑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2020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是相对亮眼的。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中国是少数几个实现正.............
  • 回答
    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房地产被定义为“支柱产业”的深远影响20212022年中国经济年会上传达出将房地产定位为“支柱产业”的信息,这无疑是解读当前及未来中国楼市走向的关键信号。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支柱产业”的定位并非一成不变,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策调整和市场预期的变化。理解这一转变的关.............
  • 回答
    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7.9%大幅上调至8.5%,这一调整传递出的信息是多层面的,并且指向了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展现出的强劲韧性和复苏势头。首先,这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复苏动力的充分肯定。 将预期上调0.6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在全球范围内来看,.............
  • 回答
    2021年,中国经济在疫情持续冲击与复杂多变的大国博弈双重背景下,以一种稳健而又充满挑战的姿态拉开了帷幕。年初的中国经济,既要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和经济复苏势头,又要应对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并为长期的结构性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一、 疫情的余波与韧性:首先,不能不提的是,2020年中国是全球第.............
  • 回答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一场充满韧性的“稳健开局”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实现了强劲的复苏和稳健的开局。然而,理解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性特征以及可能面临的.............
  • 回答
    2021年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普遍不及市场预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行业表现以及可能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数据概览(7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它们为何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工业增加值: 7月份工业增.............
  • 回答
    IMF 这份对中国经济在 2021 年给予 8.1% GDP 增速的预测,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并且我认为这个预测是相当积极且有其内在逻辑的。首先,IMF 的预测通常是基于一套严谨的经济模型和对全球及各国宏观经济情况的深入分析。 它们会综合考虑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全球贸易环境、大宗商品价格、疫情发展及.............
  • 回答
    世行报告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6%,中国贡献超过四分之一,这个数字背后透露出不少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信息点。首先,全球经济复苏的力度和基础。 5.6%的增长率,如果能够实现,将是自2010年以来最强劲的年度增长。这表明,在经历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冲击后,全球经济正在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并且正在.............
  • 回答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分析中国经济走向和政策方向的关键节点。这次会议对2022年的中国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释放了一系列重要的信号。以下将详细解读这次会议释放的信号以及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布局: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这次会议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召开,既要应对国内经.............
  • 回答
    2021年中国海军新接收舰艇总吨位达17万吨,这一数据体现了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进展,反映了其在规模、技术、战略部署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意义: 一、数据背景与统计范围1. 统计范围 17万吨的总吨位涵盖各类舰艇,包括但不限于: 水面舰艇:如航母、驱逐舰、护卫.............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人均GDP水平,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成就意味着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的提升: 国家整体富裕程度的提高: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平均富裕程度和生活.............
  • 回答
    您提到的“2021年中国结婚人口763.6万对,再减少50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婚姻观念和生育决策的深刻变化。如果接续下去,并且减少的趋势持续,这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接续下去会怎么办:一、 人口结构与数量层面的影.............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突破110万亿元,同比增长8.1%这一数据,无疑是全球经济版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增长,背后反映了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疫情冲击后的强劲复苏和持续发展态势。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详细关注的信息:一、 强劲的经济复苏与韧性: 全球领先的复苏步伐: 8.1%的.............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有望达到11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接近1.2万美元,这一成就对中国和全球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数字的提升,更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社会进步、国际地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体现。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读这一意义:一、 对中国国内的意义: 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的.............
  • 回答
    2021年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极不平凡的一年,正如您所言,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如此广泛的成就面前,作为关注中国军事发展的人,我最关注的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军事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与实战能力的锻造:这是我最核心的关注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军队的有效作战能力。 军事科技的突.............
  • 回答
    2021年中国5G投资额达到1849亿元,这个数字非常庞大,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财务数字,更蕴含着多重深远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中国在5G发展中的决心和战略高度: 国家战略驱动的投入: 如此巨额的投资,首先表明了中国政府对5G发展的战略重视程度。5G被视为数字经济的“新基.............
  • 回答
    2021年,中国男性人口减少了46万人。这个数字虽然听起来不大,但它折射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社会现实和趋势。要理解这背后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关键因素。 人口数量的增减,最根本的原因是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 回答
    2021年,中国军队可以说是“多点开花”,不少事件都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士气。要说最能提气,让人眼前一亮的,那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仅仅是军事演习,很多非传统的“亮剑”时刻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一、 航天领域的“硬核”实力展示如果说2021年有什么让中国人心里踏实,底气十足,那必然少不了咱们的航天成就。特别.............
  • 回答
    2021年中国人均GDP排名,能否挤进全球前50强,这确实是个不少人关心的问题。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首先,得知道人均GDP是个啥。它就是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经济产出——也就是GDP,除以它的人口总数。这个数字,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但绝对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
  • 回答
    关于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以下简称“中传”)被指“招生存在男女不平等”现象,以及学校对此的回应,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详细了解实际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梳理。一、 指控的来源与具体内容指控的出现通常源于对某些专业或整体招生数据的观察和比较。在2021年,中传被指男女不平等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