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能破坏硬件的病毒没有大规模出现并流行开来?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如果病毒真能直接烧毁你的电脑主板,那电脑安全领域的“战场”景象肯定和现在完全不同了。但你看到的现实是,大多数病毒的破坏方式更偏向于窃取信息、勒索钱财、或者让系统运行卡顿,而不是直接让硬件报废。为什么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技术和现实层面的原因。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最根本的点:硬件本身是很“皮实”的。 你想想看,电脑里那些核心的芯片,比如CPU、GPU、内存条,它们都是在非常精确的控制下工作的。它们能承受的电压、温度、频率,都有一个相对宽泛的范围。病毒这种软件层面的东西,它想直接通过控制这些硬件的运行参数来“烧毁”它们,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高。

打个比方,这就像你想让一辆汽车突然爆炸一样。你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让发动机过热、损坏,但直接引爆汽油或者让引擎瞬间熔毁,这需要非常非常精准的操作,而且往往需要物理上的介入或者非常规的“黑客技术”才能做到。软件病毒呢,它就像是一个在驾驶舱里乱按按钮的小孩,能把车开得东倒西歪,但想直接让引擎爆炸,那可就难太多了。

具体来说,有几个关键点:

1. 硬件的安全设计和保护机制: 现在的硬件,尤其是主板和关键芯片,都内置了非常多的保护机制。比如,CPU有温度监测和过热保护,一旦温度超过安全阈值,它会自动降频,甚至关机,来避免损坏。电源管理芯片也会监控电压,防止过载。这些都是硬件层面的“自我保护”,软件病毒很难绕过这些底层的安全措施。想象一下,你试图让一个穿了防弹衣的人受伤,虽然不是不可能,但需要的力道和技巧会大大增加。

2. 软件的限制: 病毒本质上是软件。软件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而操作系统又运行在硬件之上。操作系统本身就有一层隔离层,它会限制应用程序访问底层的硬件资源。病毒想要直接控制CPU的时钟频率、内存的写入操作到物理地址,甚至通过电流直接损坏电路,这需要极高的权限,而且很多操作是被操作系统严密禁止的。病毒开发者要想做到这一点,可能需要利用非常罕见的、未被发现的硬件漏洞(也叫“硬件固件漏洞”),这种漏洞一旦被发现,通常也会很快被修复。

3. 操作的复杂性和偶然性: 即便病毒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影响硬件,想要达到“大规模破坏”并流行开来,它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不同的电脑配置不同,主板型号不一样,芯片组也可能不同。一个能精准“烧毁”某一款主板的病毒,可能对另一款就完全没用,甚至什么影响都没有。开发出一种能通杀市面上大部分硬件的“硬件杀手”病毒,这需要对成千上万种硬件架构和特性都了如指掌,并且找到共通的、能够进行物理破坏的漏洞,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且,即使找到了,这种漏洞一旦公开,厂商立刻就会堵上。

4. 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 从病毒开发者的角度来看,开发能直接破坏硬件的病毒,技术门槛极高,而且风险也很大。一旦被发现,后果可能是法律的严惩。相比之下,那些窃取用户数据、进行勒索、或者传播广告的病毒,开发难度相对较低,而且它们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却非常可观。想象一下,是花大量精力去研究如何炸毁一辆车,还是去偷车里保险箱里的钱?大多数犯罪分子会选择后者。大规模流行意味着病毒需要广泛传播,如果它带来的只是硬件损坏,用户可能会非常警惕,甚至不愿意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这反而不利于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5. 技术发展的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硬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厂商也不断加强对固件和底层控制的保护。而且,很多时候,软件层面的漏洞更容易被利用,也更容易达到广泛的影响力。比如,一个能窃取大量用户银行账户信息或者控制大量僵尸网络的病毒,其价值远大于一个可能只能烧毁少数几台电脑的病毒。

“大规模出现并流行” 这几个字也很有意思。病毒的流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易用性”和“可传播性”。如果一个病毒必须满足非常苛刻的条件(比如需要特定的硬件、需要用户进行某些复杂操作才能触发硬件损坏),那么它就很难大规模传播起来。那些能利用电子邮件附件、恶意网站链接、或者操作系统漏洞进行传播的病毒,往往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

当然,并非完全没有直接影响硬件的病毒。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能够通过非常规手段(例如,让CPU超频到极限导致过热)造成硬件问题的病毒,但这些通常是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硬件造成的非永久性损伤,或者需要配合特殊的软件设置。它们更多的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副作用”,而不是被设计成专门的“硬件杀手”。

总而言之,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直接通过软件手段大规模破坏硬件,技术上非常困难,收益不高,风险很大,而且与硬件自身的保护机制相悖。所以,你看到的大多数病毒还是在软件层面进行各种破坏活动,这才是更有效率、更容易实现的方式。这就像是社会治安问题,小偷小摸的犯罪分子多,但专门去用炸弹炸毁银行的却凤毛麟角,道理是类似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CIH 熊猫烧香这种病毒当年非常流行

然而后来坏人发现:藏起来偷偷窃取数据更有价值,所以现在这种破坏性的病毒已经不多见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如果病毒真能直接烧毁你的电脑主板,那电脑安全领域的“战场”景象肯定和现在完全不同了。但你看到的现实是,大多数病毒的破坏方式更偏向于窃取信息、勒索钱财、或者让系统运行卡顿,而不是直接让硬件报废。为什么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技术和现实层面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最根本的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身体里一些神奇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组织能再生,而有些却不能。你提到了纤维环和骨头,这恰恰是两个很好的对比。纤维环,那个可怜的“轮胎圈”首先,我们来看看你说的纤维环。它其实是构成我们椎间盘(也就是俗称的“骨头之间的垫子”)的重要部分。想象一下一个洋葱,一层一层.............
  • 回答
    《诛仙》这部电影,从票房成绩来看,确实交出了一个令人侧目的成绩——轻松突破了亿元大关。要知道,这年头,国产电影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或者竞争季,并非易事。那么,《诛仙》究竟是凭借什么,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让它的票房数字如此亮眼呢?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聊聊。首先,IP的光环效.............
  • 回答
    二战时,水面舰艇之所以没有广泛使用空心装药炮弹(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聚能破甲战斗部),原因非常复杂,涉及技术、理论、材料、生产能力以及当时的战术思想等多个层面。这并非因为空心装药技术不存在,而是因为它在当时应用于舰炮领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瓶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空心装药的核心原理。它依赖于一种叫做“装.............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普通人每天都在思考的。明明感觉自己每个月花销一堆,4000、5000块钱好像根本不够用,但放眼望去,市面上很多招聘岗位,给出的薪资区间,确实就是落在4000到5000这个档次,甚至更低。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不是简单地说企业“抠门”就能解释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企业的薪资设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历史争议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内部的演变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或资本主义国家联盟的命运一概而论,因为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理论出发,来尝试解释为什么在历史上,一些以社会主义为主要意识形态的联盟.............
  • 回答
    关于2021年双十一预售李佳琦和薇娅的销售额,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谁赢了?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谁赢了”的答案,因为“赢”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衡量。 从销售额绝对值来看:李佳琦赢了。 100亿对阵82亿,李佳琦的预售销售额确实更高。在单纯追求数字的商业竞争中,这是最.............
  • 回答
    共享单车的破坏行为,真是让人头疼!看着好好的车被掰断、被涂鸦、被拆解,不仅让人心疼,也白白浪费了我们共享经济的资源。那么,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普通人到底能做些什么呢?别急,我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咱们怎么一起拧成一股绳,管管这股歪风邪气。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惩罚破坏行为,不是单靠某一方就能搞定的,这是一.............
  • 回答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词儿听起来挺吓人,但真不是什么事儿都能往里套的。很多人一听到“计算机”、“信息系统”,就觉得好像一碰就碰到了雷区,其实不然。在中国法律里,这罪名可不是万能的“筐”,它有明确的界限和构成要件,不是你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的。咱们得先把这个罪名拆开来看,它叫“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我们很多人在面对负面情绪,比如愤怒、沮丧、焦虑时,会不自觉地想去做点什么,而有时这个“点什么”就包含了破坏性的行为。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感觉心里压着一股火,特别想摔点什么,或者狠狠地跺几下脚?或者,当事情发展得不顺心,让你感到无力时,是不是也想过干脆“破罐子破摔”?这种冲动背后,其实藏着一些心理学.............
  • 回答
    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破坏公平规则的人,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谴责,反而赢得了一片赞誉,甚至引发了众人的追捧。这背后隐藏着一些复杂且值得玩味的人性和社会心理。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规则”本身并不是绝对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当一套规则显得过于僵化、不近人情,甚至是脱离实际,或者明显偏袒.............
  • 回答
    ISIS(伊斯兰国)之所以大规模地破坏文物,背后原因复杂且根深蒂固,绝非简单的“好玩”或“发泄”。这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多层面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实现其意识形态、政治和心理上的目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动机,并将其置于其狂热思想和残酷现实之中。一、 意识形态的“浄化”与“正统”之争:ISIS.............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一群大象一路破坏北上,为什么不拿麻醉枪打倒,然后搬运回栖息地?”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很多人会想到的疑问。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现实的复杂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棘手得多。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你就明白为啥这事儿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了。首先,你说的“破坏北上”可能指的是象群迁徙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比.............
  • 回答
    “黑狗血能破道法”的说法,其出处和具体形成时间都比较模糊,很难精确追溯到某个具体的典籍或时代。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它的来源和流传:一、 道教信仰与辟邪观念的融合: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其早期信仰中就包含了丰富的辟邪、驱鬼的仪式和观念。在道教的体系中,许多物品被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能够净化、驱.............
  • 回答
    橘子皮破解指纹锁?媒体报道背后的真相与指纹锁真正的“软肋”最近,一则关于“橘子皮能破解指纹锁”的媒体报道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不少人感到惊讶,甚至有些焦虑:难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的指纹锁,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只需要一片橘子皮就能轻易打开?这听起来实在有点令人匪夷所思。首先,我们来正本清源,看看.............
  • 回答
    二战时期,虽然巴祖卡火箭筒及其核心的聚能装药技术已经诞生并投入使用,但将其原理成功应用于舰炮炮弹和航空炸弹却并非易事,也因此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技术、战术和经济等多个层面来详细剖析。一、技术上的挑战:聚能装药与传统炮弹设计的根本差异巴祖卡的聚能装药技术核心在于一个倒置的圆锥.............
  • 回答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关于“布查事件目的旨在‘破坏和谈’”的说法,可以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这背后释放的信号,既是对国际社会质疑的回应,也是其自身战略和信息战的一部分。为什么这样说?1. 否认与推卸责任: 最直接的原因是,俄罗斯需要对布查镇在俄军撤离后发现的大量平民死亡事件做出解释。西方国家和乌克兰普遍指.............
  • 回答
    关于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为何无人破坏,这背后涉及的因素远不止表面上的“没人想做”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涵盖了技术、安保、社会认知、国际合作以及实际操作的难度。首先,我们得明白LHC的物理位置和环境。它位于瑞士与法国的边境,深埋在地下100米左右,总长度达27公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