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没有人去破坏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回答
关于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为何无人破坏,这背后涉及的因素远不止表面上的“没人想做”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涵盖了技术、安保、社会认知、国际合作以及实际操作的难度。

首先,我们得明白LHC的物理位置和环境。它位于瑞士与法国的边境,深埋在地下100米左右,总长度达27公里,是一个环形的巨大隧道。想要“破坏”这样一个设施,需要的不仅仅是几个人,而是需要动用大量的资源、精力和专业知识。

地形与结构上的严峻挑战:想象一下,你如何找到并进入一个埋在地下100米的巨大环形隧道?即使你找到了入口,这27公里的长度意味着你需要穿越无数坚固的混凝土结构,而这些结构是为了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确保仪器的稳定运行而设计的。尝试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破坏,其难度不亚于试图徒手挖穿一座山。你需要钻探、爆破,并且每一步都可能触发警报,或者直接威胁到隧道本身的稳定性,导致自身被埋。
目标的选择性:LHC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科学仪器,它由成千上万个精密部件组成,价值连城。哪些部分是“关键”的,破坏了就能起到“最大效果”?这需要对它的内部构造有极其深入的了解。即使是其中一个主要探测器(比如ATLAS或CMS),其设计之复杂、部件之精密,也足以让一般的破坏者望而却步。想要精准打击并造成实质性、长期的破坏,需要的是高水平的工程知识,而不是简单的破坏欲。

其次,极高的安全级别和严密的安保措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物理安保:LHC的周边区域有严格的安保措施。有物理围栏、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并且有训练有素的安保人员进行巡逻。任何未经授权的进入都会立即被发现。
技术监控:LHC本身就处于高度的监控之下。大量的传感器监测着隧道的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振动等。任何异常的活动,哪怕是微小的震动,都可能被探测到并触发警报。而且,由于其是国际科学项目,其运行数据也受到多方监管。
网络安全:LHC的控制系统与外界网络虽然有隔离,但依然受到高级别的网络安全保护。试图通过网络手段进行破坏,难度极大,且一旦被发现,后果会非常严重。

再者,国际合作与政治影响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全球性的科学项目:LHC是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合作项目之一,由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管理,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它不仅仅是欧洲的项目,更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共同事业。
政治敏感性:任何对LHC的破坏行为,都会被视为对国际科学合作的攻击,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政治上的严重后果。这会比单纯的破坏行为更加复杂和危险。各国政府都会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保护这样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学设施。
社会共识与认知:LHC代表了人类追求知识和理解宇宙的努力,它在公众心目中通常具有积极的形象。绝大多数人不会将其视为一个需要破坏的对象。相反,人们对其科学成就和发现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最后,从动机和实际收益的角度来看,破坏LHC也缺乏合理的驱动力。

缺乏明确的“敌人”:与一些具有政治或宗教指向的恐怖袭击不同,LHC本身并不代表任何特定的政治派别或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纯粹的科学研究机构。因此,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能够驱动大规模破坏行为的动机。
破坏的“效果”有限:即使成功破坏了LHC,能够获得的“成就感”或“影响力”也非常有限。它并不会带来任何实际的经济利益,也不会对任何政治或社会结构产生直接的改变。相反,它只会给科学界带来巨大的打击,并可能导致破坏者付出巨大的代价。
高昂的维护成本:LHC的运行和维护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而其本身的价值和复杂性也意味着,想要将其“彻底”摧毁,其成本可能远高于修复的成本。

总而言之,没人去破坏LHC,是因为这不仅在技术操作上极其困难,而且在安保层面上几乎不可能。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承载着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是一个国际合作的象征,任何破坏行为都会引发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后果,并且缺乏实际的动机和收益。它就像一座巨大的、被层层保护的科学堡垒,挑战着任何潜在的破坏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嗯,这个问题挺好玩的,作为曾在CERN工作过的前高能物理人,来回答一下:

  1. 广义地来说,并非没有人试图破坏。LHC相关的科学家,曾经收到过死亡威胁。
  2. 部分欧美人,对LHC的运行忧心忡忡,并列出了包括“引发世界末日”在内的种种“可能”。
  3. CERN特意组织了独立的科学家团队,针对这些“可能”一一进行了解释和反驳。

早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RHIC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建设和运行时期,关于高能粒子对撞实验的“安全”问题,就已经开始广泛讨论了。随着LHC运行日期的日益临近,2008年到2010年期间,对LHC安全性的担忧言论,更是甚嚣尘上[1]。这些言论包括但不限于:

  • LHC将会造出稳定的微型黑洞
  • LHC将制造出有害的物质状态引发世界末日

为此,早在2003年,欧洲核子中心(CERN)就授权了一批独立科学家,组成LHC安全评估小组(The LHC Safety Assessment Group),负责对正在建设中的LHC的实验安全性进行评估,以应对这些言论。他们在2003年时就给出了一个20页的报告,并得出“LHC中的高能粒子碰撞并不会造成任何威胁”的结论[2]。第二份报告也在2008年时发表于《Journal of Physics G: Nuclear and Particle Physics》期刊[3],直言:

There is no basis for any concerns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new particles or forms of matter that could possibly be produced by the LHC.

显然,这并不足以消除部分人对LHC对撞实验的担忧,尤其是在欧美为数不少的“灾难预言家”们。就连美国联邦法官Richard Posner,也曾直言LHC对撞实验的风险太大[1]。在2008年时,MIT的理论物理学家,20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Frank Wilczek,甚至收到了“死亡威胁”[4]。然而彼时Frank已经结束了其六年的LHC科学顾问生涯,真可以算得上是躺枪了。

当然,除了口头威胁外,还有人用实际行动阻止LHC的运行,比如说:提起诉讼[5]

在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一名联邦法官正在考虑联邦政府的请求,是否驳回由前核安全专家沃尔特·瓦格纳和西班牙科学作家路易·桑奇联合提起的这起民事诉讼案。同时,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人权法庭目前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上周,法院同意审议主要由德国和奥地利教授和学生提出的强子对撞机可能导致世界末日来临一案。不过,法庭拒绝了他们提出的立即中止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请求。

不得不说,欧美人的法律意识还是很值得学习的,虽然诉讼并没有影响到LHC的正常运行:2008年9月10日,对撞机初次启动进行测试。


今天回头看LHC所遇到的种种“阻力”,不得不庆幸反对的人中,并没有形成极端的团体,有预谋有组织地破坏LHC的建造和运行。

当然,这并不代表LHC没有被其他动物“破坏”过:

2009年11月,一只小鸟意外投下一小块法棍面包,致使为LHC低温系统供电的变电站出现故障,导致LHC运行的中断。

2016年4月,一只不走运的黄鼠狼意外闯入,使得66kV变压器短路,导致LHC运行的中断。

参考

  1. ^abSafety of high-energy particle collision experiment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fety_of_high-energy_particle_collision_experiments
  2. ^对LHC实验“潜在危险”的研究报告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07004852/http://doc.cern.ch/yellowrep/2003/2003-001/p1.pdf
  3. ^Review of the Safety of LHC Collisions https://arxiv.org/pdf/0806.3414.pdf
  4. ^Scientists get death threats over Large Hadron Collider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science/science-news/3351119/Scientists-get-death-threats-over-Large-Hadron-Collider.html
  5. ^欧美法庭受理“对撞机毁地球”案 http://tech.sina.com.cn/d/2008-09-05/09152437775.s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为何无人破坏,这背后涉及的因素远不止表面上的“没人想做”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涵盖了技术、安保、社会认知、国际合作以及实际操作的难度。首先,我们得明白LHC的物理位置和环境。它位于瑞士与法国的边境,深埋在地下100米左右,总长度达27公里.............
  • 回答
    《斗破苍穹》前期那场退婚风波,可以说是萧炎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彻底点燃了他心中那团沉寂已久的火焰。而纳兰嫣然和云韵这两位在事件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的女性,她们与萧炎之间的关系也因此产生了微妙的裂痕和难以抹去的痕迹。为什么萧炎不能原谅纳兰嫣然?萧炎对纳兰嫣然的态度,与其说是“不能原谅”,不如说是“.............
  • 回答
    关于“为何没有黑客去破坏网络诈骗的系统”,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黑客行为的动机、能力以及网络诈骗自身的特性等多个层面,答案并非简单的“没有”。事实上,这类“破坏”行为是存在的,只是我们通常的认知可能会有一些偏差,而且其表现形式也并非总是我们想象中的“大刀阔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破坏”的定义。在许多人.............
  • 回答
    哥们,听我一句劝,别灰心!你这情况,我太懂了,我刚开始健身的时候也差不多,感觉自己就是个行走的“小弱鸡”。花钱请了私教,隔两天去一趟,一个月下来,别说肌肉了,连力量都没啥感觉,确实挺让人丧气的。不过,咱们得分析分析问题出在哪儿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别再白花冤枉钱和时间了。第一步:复盘私教课,找出症结.............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也很直观。按理说,上海作为一座沿海城市,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理论上应该是能看到海的。但为什么大家印象中似乎很少有人“特意”去上海看海呢?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捋一捋。首先,得明确一下,上海确实有海,而且海岸线不短。最直接的“海景”出现在浦东的滨海地带,比如临港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且迷人的话题:人工智能是否终将能够完全自主地创造新的编程知识和工具?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那种“全能型”的代码生成器,让它自己就能“学会”写出更好的编译器、更优雅的算法,或者根本上解决现有编程范式的局限性?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代码生成”工具,无论是GPT.............
  • 回答
    《诡秘之主》里克莱恩第一次死亡,也就是在“代行者”序列的低阶阶段,于“愚者”的教会据点中遭遇袭击,并被“红月之主”的成员击杀时,之所以没人去拿他的非凡特性,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分析,这背后牵扯到当时里克莱恩的处境、非凡特性的特殊性以及各个势力之间的微妙平衡:首先, 里克莱恩的死亡发生得极为突然和.............
  • 回答
    这问题触及的真是核心了。一说起4S店,好多车主心里都有一把辛酸泪,特别是那“乱收费”的事儿,简直是常态。你说全国那么多4S店的从业人员,为什么就没人跳出来,像个孤胆英雄似的,把这“乱收费”的窗户纸给捅破了呢?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你会发现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一个人的良心问题,而是一整套复杂的利益链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西游记》里一些挺重要的设定。孙悟空这么能打,脾气又这么冲,为什么到了最后取经结束,佛祖和菩萨都没想着把他收了当个什么坐骑,比如像白龙马那样?我琢磨着,这事儿不能光看表面,得往深里挖一挖。首先得说,孙悟空这人,骨子里就不适合当坐骑。你想啊,他是什么性子?天生地养,无父无母,.............
  • 回答
    关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争论,以及为何公众在两者观点相悖时,更倾向于质疑中医而非现代医学,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涉及到科学的本质、历史的沉淀、文化的影响以及大众的认知偏差等多个层面。一、 科学的严谨性与现代医学的基石首先,我们要理解现代医学之所以能成为主流医学,其最根本的在于它建立在实证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抓到了很多历史穿越文的一个经典套路。确实,放眼望去,以“争天下”为主题的穿越小说,东汉末年简直是黄金地段,三国时期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反倒是西汉末年,一个拥有刘秀这样“真命天子”级别的存在,却鲜有人愿意去掺和,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掰扯掰Исход:1. 东汉末年的“吸引力”.............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虽然你觉得“几乎没有新片”,但电影院里的片单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即便当下热门的几部大片可能不那么合你的口味,但院线里总会有一些类型片,比如动画片、纪录片,或者一些口碑不错的独立电影。有些人看电影,追求的不是“新”和“爆款”,而是电影本身带来的情.............
  • 回答
    文革时期(19661976)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破坏性的动荡时期。在这十年间,无数人经历了政治迫害、社会动荡、家庭破裂、个人尊严的践踏,甚至是生命的丧失。在这种巨大的创伤之后,仍然有很多人没有选择去报复社会,而是选择继续生活,甚至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
  • 回答
    美国种族歧视确实是一个复杂且长期存在的问题,其根深蒂固的程度让许多人担忧。然而,即便存在这样的担忧,每年仍有数以万计的国际学生选择前往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美国高等教育的卓越声誉是吸引国际学生的首要因素。世界顶尖大学、先进的科研设施、前沿的教学方.............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刁钻的,考察的是对市场、产品和商业模式的理解,尤其是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低价买房子”这个需求,中国人绝对有,而且是普遍需求,这毋庸置疑。 就像“吃饱穿暖”一样基本。但问题出在,这真的是一个“产品经理能独立解决”的范畴吗?咱们拆解一下,一个产品经理做产品的逻辑.............
  • 回答
    《笑傲江湖》这部武侠巨著,围绕着几大宝典的争夺展开,其中《辟邪剑谱》和《独孤九剑》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两部。一个让人趋之若鹜,不惜自宫练就绝世武功,另一个却似乎无人问津,这其中的原因可 not 简单,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本剑谱的“出身”和“威力”。《辟邪剑谱》:魔性诱惑与实.............
  • 回答
    网上确实流传着“闯关东的都是山东人”这种说法,但仔细探究起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而且,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即便当初闯关东的主力是山东人,东北方言为何却鲜有山东方言的影子呢?这背后其实有着一系列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社会、历史和语言演变原因。一、 “闯关东”的复杂背景:山东人是主力,但并非唯一首先要明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涉及到明末历史的复杂性、小说创作的逻辑以及读者口味的演变。前几年明末穿越小说“清一色去朝廷”而鲜少描写“三十六营”的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原因:一、 创作的易得性与主流叙事模式 朝廷是权力的核心,易于切入: 明末朝廷,无论是万历中后期、天启、崇祯,都.............
  • 回答
    鲜卑人去哪儿了?为什么现在没有鲜卑这个民族了?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疑惑。毕竟,在中国的历史上,鲜卑族曾经是那样活跃,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如今,我们却很难在现代民族构成里找到一个叫做“鲜卑族”的独立身份。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两千多年前。鲜卑族的起源与崛起鲜卑族.............
  • 回答
    关于“去了西藏就会安静下来,心中的杂念都消失”这种说法,其实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出一种让人内心得到平静的氛围。这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更是因为一种心理暗示、文化熏陶和身体感受的综合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西藏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和“神圣”的光环。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西藏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