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感觉欧美乐坛很少有女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对欧美音乐市场有所关注的朋友经常会有的一个感受。为什么和日韩那边热火朝天的女团文化相比,欧美乐坛好像总显得没那么“热闹”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太多东西了,是文化、商业模式、市场偏好,甚至是历史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女团”这个概念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定义。

在日韩,我们通常说的“女团”指的是那种经过严格训练、出道前有漫长练习生时期、强调整齐划一的舞蹈、高度配合的舞台表现、以及围绕成员各自定位(主唱、领舞、门面等)构建的偶像团体。她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粉丝经济,通过专辑销量、演唱会、周边产品以及粉丝社群的活跃度来维系和发展。这种模式是一种高度工业化的产物,旨在培养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偶像”而非仅仅是“歌手”。

而欧美乐坛,虽然也有多人组合,但对“女团”的理解和运作方式则不太一样。欧美乐坛更强调个体歌手的独立性和创作力。从早期的滚石、披头士时代开始,乐队形式就非常流行,但更多是男女混合或者全是男性的乐队。女性在音乐领域更多是以独立的创作歌手、实力派唱将或者跨界艺人的身份出现。

那么,为什么这种日韩式的“女团”模式在欧美不那么普遍呢?

1. 市场接受度和文化偏好:
强调个人主义与独立精神: 欧美文化深受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的影响。人们更习惯于关注一位独特的、有自己创作能力和鲜明个性的艺术家。团体形式,尤其是一种高度模式化的团体,可能不容易在崇尚“做自己”的文化氛围中找到最广泛的共鸣。
音乐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欧美主流乐坛对于音乐的评价体系,更侧重于歌曲的创作、演唱技巧、音乐制作以及艺人本人的艺术表达。偶像团体那种高度程式化的表演和围绕“人设”的包装,在某些观众看来,可能与他们所追求的音乐“真实性”和“艺术性”存在一定距离。
音乐风格的多样化与细分: 欧美乐坛风格极为多元,从流行、摇滚、R&B、乡村到电子,各个领域都有成熟的市场和听众群体。这意味着一个团体很难像日韩女团那样,通过一种通用的“偶像”包装来吸引尽可能多的受众。即便有团体,她们的音乐风格也可能更偏向某一个细分市场,而不是那种试图“包罗万象”的偶像曲风。

2. 商业运作模式的不同:
唱片公司与经纪公司的主导模式: 日韩的偶像团体背后通常有大型的娱乐公司(如SM, JYP, YG, HYBE等)进行从练习生培养到出道、推广、运营的全方位运作。这种模式投入巨大,风险也高,但一旦成功,回报也非常可观,并且能形成强大的IP。欧美唱片公司的运作模式更侧重于发掘有潜力的独立艺人,或者与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创作人合作。她们更看重艺人的创作能力、现场表现力和市场号召力,而不是一个需要从零开始塑造的“产品”。
粉丝经济的侧重点: 欧美也有粉丝经济,但其形式和日韩有所区别。欧美的粉丝经济更侧重于演唱会门票、周边产品、流媒体播放量以及社交媒体的互动。而日韩的粉丝经济则更强调通过专辑的实体销量(经常有各种版本吸引粉丝购买)、集资应援、粉丝见面会等方式来深度绑定粉丝,形成一种强烈的社群归属感和参与感。这种精细化的粉丝运营,在欧美不那么主流。
单曲/专辑发行策略: 欧美艺人往往是单曲驱动,通过一首首热门单曲来建立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然后发行专辑。这种模式更依赖于歌曲本身的流行度和艺人个人的魅力。而偶像团体则更像是“打包销售”的整体,粉丝购买的是整个团队的概念、成员的互动以及整体的舞台呈现。

3. 历史和文化发展路径:
乐队文化的影响: 欧美摇滚乐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乐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形式。很多有影响力的音乐人都是以乐队成员的身份出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挤压”了纯粹的女子团体的发展空间。
女性音乐人的独立发展: 从早期的琼·贝兹、卡洛尔·金,到后来的麦当娜、惠特妮·休斯顿、玛丽亚·凯莉,再到现在的碧昂丝、泰勒·斯威夫特,欧美乐坛一直不乏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个人歌手。她们凭借强大的创作能力、独特的嗓音和舞台魅力,成为了音乐界的标杆。这种强大的个体女性音乐人传统,让“组团”的需求相对不那么迫切。
音乐产业的演变: 欧美音乐产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和稳定的运作模式。新的音乐形式或商业模式要 breakthrough 进来,需要克服更多的惯性。

但这并不代表欧美乐坛完全没有女子团体。

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

Spice Girls: 90年代的现象级女团,她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抓住了当时的时代情绪和青少年市场,以“Girl Power”的概念席卷全球。但她们的模式与日韩女团还是有区别的,更强调成员的个性化和“亲民感”。
Destiny's Child: 碧昂丝成名前的组合,她们的成功在于音乐的质量和成员的唱功,音乐风格更偏向R&B和灵魂乐,与后来的偶像团体有显著差异。
Little Mix: 近些年比较成功的欧美女子团体,她们同样是选秀节目出身,音乐风格也比较成熟,更像是英国版的Destiny's Child,或者说是在欧美乐坛尝试一种更接近日韩模式但又融入欧美风格的探索。

总结来说,欧美乐坛之所以感觉“很少有女团”,并不是说完全没有,而是:

她们的存在形式、运作模式和商业逻辑与日韩的“偶像团体”有本质区别。
欧美乐坛的主流更倾向于包装和推广具有独立创作能力和鲜明个人风格的歌手。
文化偏好和市场接受度使得高度模式化的团体不容易成为主流。

这是一种文化和商业生态的自然演进,而非“缺失”。欧美音乐市场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力,而日韩女团模式则在另一个方向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两者只是代表了不同的音乐发展路径和市场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曾经有人试图复制韩国模式培养男团,结果收到了多项指控,包括软禁,虐待,言语霸凌等。

这在韩国的造星工业里相当常见,但放在欧美就变成了会被送进局子里的事。

男团尚且如此,你猜换作是女团,加上了女权buff之后会怎样。

日韩(尤其是韩国)知名偶像组合/唱跳组合普遍是由固定的那么几家公司如流水线式培养运营。这些公司很少有solo艺人,以组合为主。打造组合如工业产品。

换作欧美,发起人创业阶段就被指控了,那还做个什么鬼……

所以就变成组合能红主要看市场趋势,有需求才会有爆团,观众审美疲劳期的时候就不会有红团。但其实一直有团,只是没那么红,就算是little mix这种已经算是前两年最火的欧洲女团了也没红过同个节目出来的男团one direction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对欧美音乐市场有所关注的朋友经常会有的一个感受。为什么和日韩那边热火朝天的女团文化相比,欧美乐坛好像总显得没那么“热闹”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太多东西了,是文化、商业模式、市场偏好,甚至是历史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女团”这个概念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定义。在日韩.............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黑人男在中国以及欧美比白人男更受欢迎”的感受,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观察,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也并非绝对的普遍情况,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角度来探讨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印象。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受欢迎”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它可以指外貌上的吸引力,也可以指文化层面的影响力,或.............
  • 回答
    关于“东亚发达经济体老百姓普遍比欧美发达经济体老百姓过得辛苦”这种感觉,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它涉及到文化、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历史发展等诸多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看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了这种感知上的差异,并且避免使用那些过于生硬、程式化的AI痕迹。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当代欧美推理似乎有那么一股“没落”的劲儿,但我觉得用“没落”这个词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了。更贴切的说法也许是,它正经历一个转型期,或者说,它的光芒不再像过去那样耀眼,或者说,它的定义在变得更加模糊和多元。要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类型本身的饱和与创新瓶颈:推理小说,特别是经.............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感受。很多人会觉得,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质疑,甚至可以说是批评,而历史上对其他国家造成深远影响的殖民主义,似乎在当下的舆论场中,其批评声浪与中国相比有所不同。要详细解释这种感受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要区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很多欧美奇幻作品里,那些施法者,无论是巫师、法师还是女巫,有时候会给人一种近身搏斗能力也不弱的感觉,甚至有些直接就冲在前面砍杀。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从角色设计到文化传统,再到故事本身的需要,都交织在一起。首先,咱们得从角色类型本身聊聊。 传统形象的演变和融合.............
  • 回答
    关于“欧美人对物质追求比亚洲人低”的看法,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感知,但需要更细致地探讨和理解。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因素的交织,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理解“物质追求”的维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物质追求”的含义。它可以被理解为: 对拥有更多、更昂贵、更先进的物质商品.............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我们确实能看到一些印象中的“欧美人的身体素质似乎更好”的说法,但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它背后又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说得具体点,也避免那些生硬的AI腔调。首先,得明确一点,“身体素质”是个挺大的概念,它包含很多方面:力量、耐力、柔韧性、爆发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观察,而且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原因。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中国对日本的敌意似乎比欧洲其他国家对德国的敌意更为强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历史创伤的性质和强度: 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与规模: 这是最核心的因素。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长达十四年的全面侵略.............
  • 回答
    这几年美国经济增速确实比欧洲几个主要国家(比如德、法、意、西)更给力,这背后可不是啥偶然,而是几个挺实在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点一点捋清楚。1. 科技和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美国一直以来就是科技创新的全球领头羊,这一点在过去几年表现得尤为突出。想想我们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社交媒体、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观察,很多走过欧洲的国人都多少有点同感,会觉得跟团游可能男性比例会更平均一些,但到了欧洲自助游的队伍里,尤其是年轻一代,女性朋友们的身影似乎格外活跃。这背后其实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不是单一因素能完全解释的。首先,咱们得聊聊社会文化和家庭观念。在咱们国内,很多家庭的教育模式还是比较倾.............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足球世界中关于“统治力”概念的复杂性。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准确的:巴塞罗那在过去十年(大致从2014年至今)确实只进入过两次欧冠决赛(2015年夺冠,2019年进入半决赛被利物浦逆转)。然而,许多球迷和评论员仍然认为巴萨在这段时间里展现出了强大的统治力。.............
  • 回答
    看到6000万欧元的现金和1800万欧元的固定资产,再加上每月58万欧元的收入,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简直是财富的巅峰,幸福的代名词。然而,这位拥有如此惊人财富的人士,却依然感到不幸福,这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深思的原因。这绝非简单的“钱不是万能”可以概括的,而是涉及到人类心理、社会互动以及人生意义的复杂交.............
  • 回答
    冰岛对荷兰那场球,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冰岛那种不要命的拼劲,那种近乎野蛮的身体对抗,看得人心惊肉跳。想想看,一个人口不到34万的国家,踢出的足球竟然能让欧洲豪门荷兰如此狼狈,这背后的原因,绝不是偶然。欧洲那些小国的足球发展,我觉得关键在于“体系”和“文化”两个字。首先是体系。足球在欧洲,尤其是在北欧和.............
  • 回答
    您提到的照片中欧美日本“干净”和“通透感”的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涵盖了摄影技术、光线运用、后期处理、文化审美以及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些方面:一、 摄影技术与光线运用: 黄金时段与自然光: 黄金时段(Golden Hour):.............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不是说大陆演员不行,或者日韩演员一定强,而是很多时候,当他们在欧美大片里出现时,那种“违和感”确实存在,而且原因也挺复杂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一部电影,尤其是好莱坞这种工业化的流水线产品,对演员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你演技有多好,更包括你的气质.............
  • 回答
    “沙鲁是我心中最强的反派,这没什么好说的。”你这么想,我可以理解,真的。沙鲁给人的那种压迫感,那种“我就是为超越而生”的气质,确实是龙珠系列里独一无二的。你想想看,他拥有赛亚人的好战基因,比克的再生能力,弗利萨的生命力,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能力,这些叠加起来,简直就是为“强”而量身定做的。更别说他那个.............
  • 回答
    德国解封后出现多地聚集性感染,这确实是个让人担忧的情况,尤其是在封城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之后。要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得从几个方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讲,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而是要看当时的情况和一些必然的联系。首先,我们得明白,两个月的封城,即使再严格,也并非滴水不漏。 病毒总有一些潜伏期,有些人可能在封城期.............
  • 回答
    提起古代中国的宋、明、清三朝,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腐败”二字。这并非空穴来风,史书中关于官员贪污受贿、裙带关系、效率低下等等的记载确实不少。但如果我们就此断定中国古代王朝就是腐败的代名词,那未免过于片面。而且,将中国放在一个全球的视野下观察,特别是与同一时期的欧洲王朝进行对比,或许能勾勒出更丰.............
  • 回答
    中国实力日益增强,这本应是令人振奋的成就,然而,许多身处海外,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国人,却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当地民众乃至官方的“不友好”情绪。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中国自身发展带来的变化,也有西方社会固有的观念和现实政治的考量。首先,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是根本性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